查文庫>杜牧> 杜牧《兵部尚書席上作》

杜牧《兵部尚書席上作》

杜牧《兵部尚書席上作》

  杜牧的《兵部尚書席上作》是一首朗吟於兵部尚書李司徒筵席上的即興之作。

  兵部尚書席上作

  華堂今日綺筵開,誰喚分司御史來?

  忽發狂言驚滿座,兩行紅粉一時回。

  【賞析】

  這首詩最早見於唐孟棨《本事詩》。《本事詩》“高逸第三”雲:“杜為御史,分務洛陽時,李司徒罷鎮閒居,聲伎豪華,為當時第一。洛中名士,鹹謁見之。李乃大開筵席,當時朝客高流,無不臻赴。以杜持憲,不敢邀致。杜遣座客達意,願與斯會。李不得已,馳書。方對花獨酌,亦已酣暢,聞命遽來。時會中已飲酒,女奴百餘人,皆絕藝殊色。杜獨坐南向,瞪目注視,引滿三巵,問李雲:‘聞有紫雲者,孰是?’李指示之。杜凝睇良久,曰:‘名不虛傳,宜以見惠。’李俯而笑,諸妓亦皆回首破顏。杜又自飲三爵,朗吟而起曰:‘華堂今日綺筵開,誰喚分司御史來?忽發狂言驚滿座,兩行紅粉一時回。’意氣閒逸,旁若無人。”對詩的本事所記很詳,有助於理解其意蘊。

  華麗的廳堂,盛美的筵席,烘托出當日非同一般的節日氛圍。主人的華貴氣派,賓客的名士身份,均在不言之中。雖則是“罷鎮閒居”,李司徒的擺設、排場,仍不愧是“當時第一”。詩人當時任職洛陽,是分司東都的監察御史,官位顯赫,李司徒不敢隨便邀請他蒞臨“聲伎豪華”的私宴。只是在詩人派人向他表示希望參加的意向後,李司徒才不得已相邀。瞭解這層背景,就能體會“誰喚”二字實在有著強烈的調侃意味。照理說,李司徒設筵相邀,客人自然是他“喚”來的。但是,事實上卻是詩人自己要來的,李司徒則是被迫而為。倘若果真要尋究是“誰喚分司御史來”的話,實在不如說是“絕藝殊色”的歌伎“喚”他來的。這劈空一問,如異峰突起,使詩情徒現戲劇性變化。詩人自不無幾分得意,李司徒則被將了一軍,處於十分尷尬的'境地。詩人接到李司徒“馳書”相邀時,正好“對花獨酌,亦已酣暢”,仗著幾分酒意,匆促赴筵,當然更肆無顧忌。他“獨坐南向”,一副傲然不群的意態;“瞪目注視”歌藝超群、姿色絕佳的歌妓,連飲滿酒三杯,詢問李司徒“聞有紫雲者,孰是?”原來他是愛慕歌妓紫雲之名而來。李司徒指給他看,他居然當眾索討名妓。唐突、清狂,無怪乎滿座賓客皆驚駭不已。李司徒“俯首而笑”,無言可答;兩邊百餘名粉墨獻藝的歌妓也一下子“回首破顏”,忍俊不禁了。詩人卻又連飲三杯,朗吟而起。他即席高聲吟唱的,就是此詩。“意氣閒逸,旁若無人”,刻畫出一個風流俊爽、儀態非凡的詩人才子的形象。

  詩人登第後在揚州當幕僚時,曾以“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遣懷》)的詩句,對往日放浪形骸、沉湎酒色的生活表示自嘲和追悔。詩人借酒索妓,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封建社會的痼習。而即席吟詩,出口成章,捕捉住當時的場景、氛圍,人物神情、意態,為尋芳獵豔留下真實的自我寫照,又使人想起曹植七步為詩的風度。全詩率口而成,不假雕飾而自有神韻,表明詩人在風流不羈的“清狂”之外,富有神奇俊邁的傑出才華。

  拓展閱讀:《送劉三複郎中赴闕》(作者:杜牧)

  【作品介紹】

  《送劉三複郎中赴闕》的作者是杜牧,被選入《全唐詩》的第524卷。

  【原文】

  送劉三複郎中赴闕

  作者:唐·杜牧

  橫溪辭寂寞,金馬去追遊。

  好是鴛鴦侶,正逢霄漢秋。

  玉珂聲瑣瑣,錦帳夢悠悠。

  微笑知今是,因風謝釣舟。

  【註釋】

  ①劉三複:[唐]潤州句容(今江蘇句容)人。鄴父。會昌中,累官至刑部侍郎弘文館學士。

  ②橫溪:即浙西橫溪橋鎮(據胡可先《杜牧詩辨偽》)。

  ③金馬:漢代的金馬門,此處代指朝廷。

  ④鴛鴦:猶鴛鷺,指朝官班行。

  ⑤玉珂:馬勒上貝飾,色白如玉,振動則有聲。瑣瑣:聲音細碎。

  ⑥錦帳:錦制的帷帳。漢時尚書郎入直,官府供給錦被、帷帳等。見《漢舊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