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弟子規> 學習《弟子規》的意義

學習《弟子規》的意義

學習《弟子規》的意義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是中國傳統的啟蒙教材之一,作者是清朝康熙年間的教書先生李毓秀。

  教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首當其衝的應該擔負起傳承與發揚中華禮儀之邦優秀文化傳統和培養學生良好道德規範的重任。祖國的經典文化,在不知不覺中慢慢地走進我們的生活,特別是像《三字經》、《弟子規》、《論語》等更是家喻戶曉。面對當今浮、功利的社會風氣,培養如何做一個善良有禮的好人,建立和諧社會就成為我們人民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垃圾桶在此”“請便後沖水”“請保持安靜”,這三個標識語在公共場合是很常見的,可是“垃圾桶在此”這句話在美國珍珠港只寫給中國人看,在泰國皇宮“請便後沖水”這句話只寫給中國人看,在巴黎聖母院這句話只寫給中國人看。在美國、在加拿大、在日本、在韓國、在泰國、在新加波、在德國、在英國、在法國、在義大利、在俄羅斯、在土耳其、在世界各地比中國發達的國家和比中國落後的國家都有用中文寫的標語。“作為中國人,看到同胞在國外的表現,太令人傷心了。”北大原校長許智宏一談起這個問題就連連搖頭。

  中國是有著五千年曆史的文明古國,可為何現在出現這麼多讓我們傷心的話語,這確實值得我們每個中國人深思,這也從側面反映出中國人在文明禮儀和社會公德方面的缺失。

  《弟子規》的核心思想是孝、悌、仁、愛、禮、義、忠、信。《弟子規》的總敘“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就從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學應有的禮儀與規範方面教導我們。這一總敘出自《論語》學而篇第六則:“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作為語文教師,更有責任引導學生平時誦讀《弟子規》,主要是學習《弟子規》中所教導的正確的行為規範和準則,我們學習《弟子規》,背誦下來應該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對一個人產生有益的`影響,那就需要時間了。

  一個人處世必定有一些原則,在他們潛意識中受到這些原則的制約。學習了《弟子規》,就是要把聖人教誨貫徹到生活中,落實到一言一行中。《弟子規》朗朗上口,寓教其中,在簡潔精練的語句中括了為人做事的許多道理,在聲聲朗讀、自然記憶的過程中讓孩子受到滲透性的教育,使他們在輕鬆愉快的學習中受到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