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教案設計

春江花月夜教案設計

春江花月夜教案設計

  初、盛唐之交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是“孤篇橫絕,竟成大家”,聞一多先生把這首詩譽為“詩中的詩,頂峰中的頂峰”。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賞析本詩的景、情、理,提高鑑賞詩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誦讀法、討論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反覆誦讀中,引導學生體會詩歌的語言美、意境美,讓學生受到美的薰陶和感染,提高審美情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 展開聯想和想象,進入詩歌意境 ;領會詩中景與情的關係,瞭解詩歌常見題型

  難點 景、情、理如何有機地融合的,理解詩人的哲理思考

  教學過程

  一、教師匯入(2′)

  自古以來,月亮一直是文人墨客筆下所吟詠的物件,是個永恆的主題,其中傾注了他們的愛恨情愁,寄託了他們的悲歡離合,展示了他們的人生坎坷歷程。

  在人才輩出、群星璀璨的唐代詩壇,就有這樣一位詩人,因為一輪明月而成就了詩壇的千秋美名,這位詩人就是初、盛唐之交的張若虛,這首詩便是千百年來無數人為之迷戀、為之傾倒的《春江花月夜》。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領略張若虛筆下那輪明月的光華吧。

  二、作家作品(3′)

  張若虛(約660-約720),揚州人,唐代詩人。曾以“文詞俊秀”而名顯長安,與賀知章、包融、張旭並稱“吳中四士”。

  《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來為世人所傾倒,榮膺“孤篇壓全唐”、“盛唐第一詩”、“春風第一花”、“孤篇橫絕,竟為大家”等讚譽。被聞一多先生譽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

  三、整體感知(10′)

  1、播放配樂朗誦課件,進入詩歌意境。

  2、 評點提示:在那樣一個美好的夜晚,詩人佇立江邊,欣賞無邊的美景。隨著時間的.推移,詩人的內心波瀾起伏,一會兒思索月亮的形成、人類的起源等高深的哲學問題,一會兒又聯想到遊子和思婦相思相愛的情形。可謂“思接千載,視通萬里”。

  3、提問:想一想,你覺得如何劃分層次更符合詩人的思路。

  (學生討論,自主回答)

  (一) ( 1-16 ) 由春、江、花、月、夜美景的描繪,引發出對宇宙人生的哲理思考。

  (二) (17-36) 抒寫思婦遊子的兩地相望相思之情。

  講解:整首詩的思路可以用我們常見的一種表現手法來概括,即觸景生情。下面我們分別從“景”和“情”兩方面來研究這首詩。

  四、分節賞析詩歌(30′)

  (一) 景:春江花月夜的美景

  1、教師範讀

  2、提問:對於寫景的詩歌,要圍繞“意象及意境、手法、情感”三要素來鑑賞,並用具體的文字表達出來。

  前八句透過對哪些意象的描寫,營造了什麼樣的意境,抒發了怎樣的情感?(學生討論,自主回答,透過比較,得出最佳答案。)

  明確:意象:江,花,月(春、夜是背景)浩瀚澄澈的江,絢爛耀眼的花,明亮空靈的月。

  意境:幽美邈遠 清幽靜謐

  情感:美好,興奮,快樂。

  手法:景中含情

  提問:此時月的狀態如何? 明確:初升。 板書:月升

  3、自讀,小組派代表讀,2-3名

  4、齊讀。

  5、背誦前八句。(齊背和個背結合)

  課後習題

  一、基礎反饋(25分)

  1.加點字的注音都正確的一項是(   )?

  A.灩灩(yàn) 宛轉(wǎn) 芳甸(diān)霰(sàn)

  B.河畔(pàn) 扁舟(biǎn)徘徊(huái)汀(tīnɡ)

  C.化妝(zhuānɡ)潭(tán) 碣石(jié) 拂(fú)

  D.砧(zhān) 瀟湘(xiāo)鴻雁(hónɡ)懸掛(xuán)

  2.下列加點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願逐月華流照君  逐:逐漸 B.月照花林皆似霰 霰:雪珠

  C.青楓浦上不勝愁 勝:承受 D.應照離人妝鏡臺 離人:離家在外的人

  3.《春江花月夜》中貫穿全詩的中心景物是(   )?

  A.江 B.月 C.花 D.夜

  4.“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寫的景象是(   )?

  A.月初升時 B.月高懸時 C.月西斜時 D.月落時

  5.選出下面各項中對詩句賞析有誤的一項(   )

  A.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江潮浩瀚無垠,彷彿和大海連在一起,氣勢恢宏。

  B.昨夜閒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虛實相間,把夢境與實境交織在一起,從而把夢境的難以實現,對遠方人的思念烘托得纏綿悱惻。

  C.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灩灩”句是想象,是說親人隨著灩灩江波不知飄零何處。“何處”句則使我們聯想到遊子面對海上明月,也會備受思親之苦襲擾的情景。

  D.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月色潔白,飛霜不見,白沙難辨,潔淨寧謐的景色襯出了人物心靈的純潔無瑕,達到了主、客觀的統一。這江月美景也襯托了下文的離人哀愁的情懷。

  6.對下列詩句的內容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這兩句是寫一片白雲隨風悠悠飄走,在這昔日與親人分手的江岸見到遠去的白雲,就更使人的離愁別緒苦不堪言。

  B.“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皎潔的月光之下,是誰家的遊子乘著一葉扁舟漂游在外?能寄託相思的只有這明月樓了。這裡“不勝”二字突出了思婦的相思愁苦已達到難以忍受的程度,而“扁舟”“明月樓”又把“兩地相思一樣愁”的苦楚渲染得淋漓盡致,情濃欲滴。

  C.“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天上孤寂的明月彷彿找到了樓上思婦這個“同病相憐”人,它踱上樓臺閨閣,徘徊著,不肯離去,也照在了她的梳妝檯上。

  D.“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這兩句寫月光照在閨房的門簾上,卷也卷不走;照在曾為丈夫搗過衣服的衣砧上,拂去了卻又回來。“卷不去”“拂還來”這兩個富有典型意義的細節描寫,寫出了月光的溫柔可愛。

  7.填空。(7分)

  在人才輩出、群星璀璨的唐代,有一位詩人,因一輪明月而成就了詩壇的千秋美名,這首詩便是千百年來無數人為之迷戀、為之傾倒的《春江花月夜》。作者是_______,初唐詩人。與賀知章、張旭、包融齊名,被譽為“吳中四士”。他在詩風上厭惡_______以來的空洞豔體,追求_______,富有理想的高遠意境。《春江花月夜》為 詩。作者吸取了_______(朝代)民歌的內容形式,打破了六朝以來宮體詩的空洞庸俗,為寫景、敘事、抒情融合一體的詩歌奠定了基礎,對詩歌的繼承和發展,影響極為深遠。此詩的外線上索是 ,同時又以 為景物描寫的主體和引發感喟、抒寫情思的依託,表裡兼顧,情景交融,使全詩顯得渾然一體。

  二、課內閱讀理解(8分)

  ,海上明月共潮生。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8.在橫線處填上相應詩句。

  9.這八句屬於_______描寫,由_____到_____,由_____及_____,筆墨逐漸凝聚在_______ 上了。

  10.描述加點字“生”的好處

  三、課外詩歌鑑賞

  宿洞霄宮 林逋

  秋山不可盡,秋思亦無垠。碧澗流紅葉,青林點白雲。

  涼陰一鳥下,落日亂蟬分。此夜芭蕉雨,何人枕上聞?

  11.詩的頷聯在寫景上有哪些特點?試作簡要分析。(6分)

  12.詩的題目是“宿洞霄宮”,詩中是怎樣點明“宿”的?(4分)

  望月懷遠 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13.這是一首月夜懷念遠人的詩,意境幽靜秀麗,情感真摯。語言明快鏗鏘,細細品味,如嘗橄欖,餘甘無盡。尤其是“海上生明月”之“生”字,歷來為煉字經典,你認為“生”字妙在何處?詩中的“生”字與張若虛《春江花月夜》中“海上明月共潮生”之“生”字,有什麼相似之處?(6分)

  14.這首詩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4分)

  1. 答案C(A“霰”讀“xiàn”;B“扁”讀“piān”;D“砧”讀“zhēn”)

  2、答案A 逐:追隨。

  3. 答案B(全詩幾乎句句不離月。由滿月到斜月,寫了一個時間變化過程)?

  4. 答案A (上文“海上明月共潮生”是說明月初升,後面從“皎皎空中孤月輪”起是寫“月高懸時”的景象)

  5、答案C(C項中“灩灩”句應是寫“月漸升高,皎潔的清輝隨春潮奔湧,光耀千里”)

  6、答案D(表面上是寫月光,實際上是渲染思婦心中揮遣不去的離愁)

  7.答案:張若虛 六朝 自由豪放 樂府?南朝 月亮從升起到墜落的過程 月亮

  9.景物 大 小 遠 近 一輪孤月

  10.一輪明月隨潮湧生,景象壯觀。一個“生”字,賦予了明月與潮水活潑的生命。

  11.本題考查對寫景方法的賞析。從色彩、動靜、視角等角度分析即可。

  答案:①運用色彩對比,明亮絢爛。澗是碧色,卻流紅葉;林是青色,卻映白雲,強烈的對比映襯,突現了山林的絢麗。②動靜結合,生機盎然。澗水奔流是動,青林白雲是靜,一動一靜,突出了山林的活潑與生機。③俯仰結合,相互映襯。“碧澗”是俯視,“青林”是仰視,一俯一仰極具情味。

  12.本題考查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全詩前六句實寫山中秋景,後兩句想象寫夜間芭蕉雨,自然點題。

  尾聯點出了“宿”,透過想象虛寫了今夜宿在這裡的情景:天陰快要下雨了,夜聽雨打芭蕉,定會很有趣味,只是誰人與我共聞呢?從而點題,突出了“宿”字。

  13.本詩“生”字形象生動地寫出了月亮從無到有的動態變化過程。《春江花月夜》中“生”字,賦予了明月與潮水活潑的生命,使整個畫面呈現出動態的景象。兩個“生”字有異曲同工之妙。

  14.這首詩透過寫兩地情人深夜對月不眠的實情實景,表達了遠隔天涯的一對情人悠悠不盡的相思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