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長恨歌> 《長恨歌》讀後感1550字

《長恨歌》讀後感1550字

《長恨歌》讀後感1550字

  好久沒有認認真真的看過書了,大腦一直處於枯涸狀態。

  春節期間,百無聊賴之下就隨手拿了一本書來看,是王安憶的《長恨歌》,書皮兒上寫著“第五屆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

  翻開書往深處走去。剛看了一兩節,第一節是“弄堂”,第二節是“流言”,第三節是“閨閣”。正看到第三節處,不知道是作者寫的好,還是我天生的有些衝動和大腦多日未用的緣故,腦瓜子就開始胡思亂想、天馬行空。腦子裡全是上海弄堂的影子,就有些禁不住的想要去看上一看。

  想去看看那些晨曦的光,薄薄的霧,那些天窗,那些工筆畫般的牆壁,還有那些綠苔,還有……

  想去聞聞那弄堂裡的堆積出流言的東西,有混濁的空氣,有薰衣草的氣味,有脂粉香,有油煙味,還有那所有漂浮在流言上的東西。

  其實,真要想去看那些綠苔,那些薄霧,往往都是看不到的.。那些工畫般的剝落的牆已逐步被豪華的大廈所取代。

  思想像脫了韁的野馬,一旦擺脫框框格格的束縛,就肆意賓士。奔回到了小學課堂,是一堂語文課。那節課好象講的是茅盾(真巧,又是茅盾)的《白楊禮讚》。老師在講臺上反覆的講,廣大勞動人民是如何的如白楊樹般堅強、不屈不撓,等等。現在想起來,自己倒是想去那無邊的戈壁,去親手撫摸一下那些白楊,去體會一下獨身一人在曠野中、在陽光下爆曬的切膚之痛。

  人與陽光,與空氣,與大地需要親密的接觸。人,本在那其中。

  書中的綠苔和油煙,不由得又讓我想起遠方的家來。

  我家的屋子是幾間瓦房,屋前有一塊不大不小的壩子。那壩子又由幾塊拼湊而成,有兩塊石頭是鋪就的,還有一塊是水泥的。我家那地方要不久旱,要不就久雨。那塊水泥壩子在雨水年復一年的沖滌下,就有一些靠牆邊的地方起了薄薄的苔。一到下雨天那塊地就特別滑,過往的人都繞遠了走。有些著急的或嫌麻煩的仍從那兒走,總有人不小心滑倒。大人摔倒了起來罵聲娘就走了,要稍小些的孩子可就有意思了。他們摔倒了不起來,就在原地坐著哭,哭得嘹嘹亮亮的,不帶一絲虛假。待哭夠勁了,自己起來把眼淚一抹又樂呵呵的玩去了。

  到了傍晚,家家戶戶的房頂上都冒著煙,有青的,有白的。從煙囪出來的煙柱一般都是保持不了多久的,慢慢的,就散了開去。小的時候,常常望著那煙出神,想著要是自己化身為煙多好,那樣就可以飄得好高好遠,自由自在的。整個村莊都瀰漫著這些煙,它們飄呀飄的,有一些煙就飄到了城市,讓外出的遊子時不時的都能聞到家鄉的味道。

  我想,像這樣能引起如我般的讀者的回憶的文章會越來越少,因為像這樣寫弄堂的東西會越來越少。很多東西是在我們經歷過後沉澱在我們腦中的,不是“呼之則來,揮之則去”的。

  經歷,沉思,然後昇華。

  王安憶有幸,他經歷了上海的弄堂和上海,然後寫了這本《長恨歌》。茅盾有幸,他經歷了那些戈壁和白楊,然後有了我的神往。我們一路走來,並繼續走下去。有了這些經歷,我們是幸福的、無悔的。

  經歷是一段歲月,一段人生,一筆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