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采薇> 詩經采薇讀後感

詩經采薇讀後感

詩經采薇讀後感

  《采薇》是《詩經》中的名篇,這首詩就是一個戍邊計程車兵久歷艱苦,在還家的路上又飽受飢寒,痛定思痛後悲傷心情的真實寫照。這首詩描寫了周人嚮往和平穩定的生活環境,對戰爭的厭倦。北方遊牧民族侵犯周朝,士兵為保家衛國而出征。出征前“楊柳依依”,惜別之情溢於言表。三年後,生還歸來之時“雨雪霏霏”,戰後蕭索破敗之景頓時躍然紙上,悲悽之感猶然而生。

  從戍邊者思鄉的悲歌中,感悟個體生命的無能與嘆息。在保家衛國的精神中,感受個體精神境界對於自然生命的超越。歸途中感受個體生命對苦難的體認,《采薇》透過情緒詩意般的流露和宣洩,提出了一個冷峻的理性思考。生命的解讀。在浩博大永恆的宇宙中,人渺小的不及一粒微塵,人來這個世界的時候不是自己的選擇,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也不是自己的選擇。同樣在生存期間,雖然有生存的意識,所謂生存的權利,但你同樣沒有生存方式的選擇。人類不過是裝在宇宙這個化學試驗瓶中的最微小的一個不等於零的分子,瓶中任何元素的變化,都會影響到人的變化。不管是天災,還是人禍,都會使生命的個體陷入困境。《采薇》中的主人公一場戰爭將他無的捲入。他只有一個小小的願望--回家,卻難以實現。戰爭給予他的生存體驗是既痛苦而又興奮的。在這裡作者沒有寫戰爭中流淌的鮮血,殘缺的人體,扭曲的面孔,燃燒的戰火,堆積的死體。是因為人在社會主流意識的洗禮中短時間會被矇蔽,而只是展現了他來自群體意識的興奮“維常之花,·君子之車·,四牡業業,象弭魚服,”讓他體驗了從未有過的`榮光和威風。同時也給他帶來無限的思家的苦痛。戰爭結束了,經過了生命的苦苦掙扎,他還是他,“載飢載餓”。試問戰爭對他究竟有什麼意義呢?不過是一種經歷,一種體驗而已。而這種經歷與體驗原本就不是他的選擇,即使他想選擇也選擇不了。任何生物只能是自然的選擇,而選擇不了自然。

  這首詩的主題是嚴肅的。的兇悍,周家軍士嚴陣以待,作者以戍役軍士的身份描述了以天子之命將帥、遣戍役,守衛邊疆,軍旅的嚴肅威武,生活的緊張艱辛。作者的愛國情懷是透過對的仇恨來表現的。更是透過對他們忠於職守的敘述——“不啟居”、“不啟處”、“豈敢定居”、“豈不日戒”和他們內心極度思鄉的強烈對比來表現的。全詩再襯以動人的自然景物的描寫:薇之生,薇之柔,薇之剛,棠花開,依依楊柳,霏霏雨雪,都烘托了軍士們“日戒”的生活,心裡卻是思歸的情愫,這裡寫的都是將士們真真實實的思想,憂傷的情調並不降低本篇作為愛國詩篇的價值,恰恰相反是表現了人們的純真樸實,合情合理的思想內容和情感,也正是這種純正的真實性,賦予了這首詩強盛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籠罩全篇的情感主調是悲傷的家園之思。這首詩的可貴之處在於,它作為邊塞體裁的鼻祖,內容卻沒有僅僅停留在愛國這一片面情懷的抒發,而是真實熱烈地表達了戌邊從戎的艱苦與憂愁。

  《采薇》主導情致的典型意義,不是抒發遣戍役勸將士的戰鬥之情,而是將王朝與蠻族的戰爭衝突退隱為背景,將從屬於國家軍事行動的個人從戰場上分離出來,透過歸途的追述集中表現戍卒們久戍難歸、憂心如焚的內心世界,從而表現周人對戰爭的厭惡和反感。《采薇》,似可稱為千古厭戰詩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