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邊城> 讀《邊城》有感800字

讀《邊城》有感

讀《邊城》有感800字

  篇一

  書香,是生命永恆的香味。

  一個人,若手頭、床頭、桌頭,總有悅心的書陪伴,是一生的幸事,書在左右,或信手閒,或傾心細讀,或一笑看過,或反覆品嚐,芬芳盈口,滿心餘香,而所得的,都是生命的意趣。

  那一篇篇閃著智慧火光的文章,為你的心靈,悄啟一閃閃門,默指了一條條路,讓你的生活豁然開朗,而這些,都是書對人的提升引領所致的。

  沈從文的《邊城》裡那一種沉重古老靜止的邊城風景,以及邊城小人物的生活狀況,如畫。而畫中的人物呢?

  茶,小溪,溪邊白色小塔,塔下一戶人家,家裡一個老人,一個女孩,一隻黃狗。太陽昇起,溪邊小船開渡,夕陽西沉,小船收渡。這生活無形中就夠成了一幅圖畫,有如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這意象與味道是那樣沉寂悽婉。

  《邊城》裡的人情亦如水,卻不是如水樣淡薄,而是一如湘西的河川明澈純淨。在閱讀的時候,我感受到了人性的芬芳。翠翠和爺爺一起守著渡船,相依為命,彼此關懷。爺爺意識到自己的年老,擔心死後翠翠無人照顧,總操心著她的婚事。十五六歲的少女不免帶著青春年少的羞澀。爺爺不便明說,只是遠遠地觀望,只是小心翼翼地探問。他是真心地為翠翠好,卻不知由於他太過的關心和太深的愛延誤了翠翠一生的幸福。

  故事寫得這樣淡遠,骨子裡卻盡是悲涼。原來離散可以這樣迫近,原來一切曾經的擁有可以瞬間成空。時間的觸角是那麼的細而綿長,都以為我們是被時光照料的孩子呢,卻不知,等待在遠方的,是不能回頭的滄桑!然而,只要有希望,就總會有明天的曙光。任歲月流逝,細數度過的那些在回憶的凝眸裡變得淡遠而美麗的日子,生活也就這樣繼續下去了。大仲馬不是曾在《基督山伯》中如此作結:“請記住:等待和希望!”

  人間每天都在發生悲歡離合,這和時代的背景是分不開的,但撇開那些令人傷心的悲劇去看裡面的每個人、每個風景、每個生活片斷,你會驚異地發現,沈從文先生給我們描繪了一個多麼美麗的.世外桃源,那裡純樸的民風是我們這個霓虹閃爍的大都市裡所沒有的,它好似一股細泉,它又似一縷清風,吹走了我們臉上的塵土,帶來一絲溫。 多麼希望在邊城能看到翠翠像以前一樣地快樂地生活著,而那條祖父渡了大半輩子的船會依然來往於溪間,那條黃狗也應該守在門前等待一桌噴香的晚飯……在當代社會,物質生活充裕,但生活的物質環境和精神環境卻相對弱化。我們呼喚文學作品中的純淨而美好的風景和人情,期待它由“童話變為現實”。

  篇二

  夜深人靜的夜晚,躲開白天城市的喧,讓自己沉浸在一片靜穆之中,在屬於自己的小樂園裡細品沈從文的《邊城》。

  《邊城》是沈從文先生的代表作,寫的是湘西小鎮茶外小河邊祖孫兩人的生活以及翠翠的愛情故事。

  邊城的人民是一群違背近代文明汙染的善良人,他們保持著昔日寧靜和諧的生活環境與勤勞淳樸的古老民風。透過字裡行間,我們能感受到沈從文努力構建了一個充滿自然人性的世外桃源,創造出的人物閃爍著人性的率真、美麗、虔誠的一面。

  老船伕自甘貧苦而生性達觀,洞悉世情而信守天命。他有重重的心事,他牽掛著翠翠的將來。他和翠翠相依為命。而翠翠呢,這個天真無邪的小女孩是全文的靈魂人物。她從小和青山綠水為伴,湘西的清風、麗日給了她一個健壯的軀體;茶的青山綠水給了她一雙清明如水的眸子;撐渡船的簡單生活給了她一顆毫無世俗的心。隨著年齡的增長,翠翠也多了一份心思,多了一份憂愁,對愛情的羞澀和不解增添了她的煩惱。

  書中處處洋溢的自然、純潔、真摯的人性美,同樣體現在天保和送兩兄弟身上。在他們心中,愛之所在,與世俗的錢財地位毫不相干。他們都已互助互愛的美德,以一種優美健康而自然的“人生形式”,演繹出一曲平凡而崇高的愛情之歌,不能不讓人為之動情。

  邊城的人民鄰里之愛也體現了人性美。這裡的人民質樸,不存在爾虞我詐的艱險用心,鄰里之間和睦相處,患難與共。他們樸實無華,像老船伕拒收過渡河人塞來的錢;到集市買肉時,賣肉的老闆給他多稱一些;還有船總絲毫不介意貧富的差別和老船伕攀親戚……這就是湘西的風土人情,這就是質樸的邊城人民。良好的民風世代相傳,造就了邊城的山水人情。

  如詩的邊城,詩意的演繹著人生,詩意的演繹著生活。書中所示的人性美浸透著完美,而翠翠的無限期待又顯示著不完美,也許這就是平凡生活的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