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板報大全> 預防腸道傳染病手抄報

預防腸道傳染病手抄報

預防腸道傳染病手抄報

  魚過千滾,吃肚自穩;東西要吃暖,衣服要穿寬,做好傳染病的防衛工作。

  一、什麼是腸道傳染病?

  凡透過糞—口傳播的疾病都叫腸道傳染疾病。

  二、腸道傳染疾病包括哪些疾病?

  腸道傳染疾病主要有霍亂、傷寒、痢疾、感染性腹瀉及甲型肝炎等疾病。這些疾病都是國家法律規定管理的疾病,而霍亂又是規定實施強制管理的甲類傳染病。

  三、腸道傳染病的傳播途徑有哪些?

  腸道傳染病經過水、食物、日常生活接觸和蒼蠅等傳播途徑傳播醫學教育網/蒐集整理。

  四、腸道傳染病有哪些主要症狀?

  腸道傳染病的主要症狀有發熱、腹痛、腹瀉、噁心、嘔吐、失水及全身不適等症狀。但霍亂的主要表現為劇烈腹瀉、嘔吐、進而嚴重失水,甚至休克,大多不發燒,無腹痛及裡急後重,如不及時就醫治療,極易死亡。

  五、腸道傳染病如何治療?如何報告疫情?

  腸道傳染病患者應及時去就近醫院接受正規治療,並向當地衛生防疫部門報告疫情。輕度吐瀉者不必禁食,可口服鹽液及米湯之類的液體;重度吐瀉者應及時靜脈補液。霍亂、傷寒、痢疾等可在醫生指導下選用抗生素治療,如氟哌酸等,也可用腸粘膜保護劑,如思密達。

  六、個人如何預防腸道傳染病?

  夏季預防腸道傳染病,關鍵是管好“手”與“口”。預防措施很簡單,就是勤洗手吃熟食喝開水,搞好環境衛生。

  1、洗手是最重要的個體預防措施。工作結束、外出歸來、飯前便後洗洗手,可以將手上90%左右的微生物洗乾淨,大大減少汙染的機會。

  2、不喝生水,飲用水煮沸後用,可殺滅致病微生物。

  3、吃熟食,少吃涼拌菜宜,吃時應洗淨,生食瓜果也要洗滌消毒;不吃腐敗變質的食物,病死的家禽、家畜、不新鮮的食品不要購買;儘量少食用易帶致病菌的食物,如螺絲、貝殼、螃蟹等水海產品,食用時要煮熟蒸透。生吃、半生吃、酒泡、醋泡或鹽淹後直接食用的方法都不可取。涼拌菜不妨加點醋和蒜。

  4、吃剩的食物應及時儲存在冰箱內,且儲存時間不宜過長,食用前要加熱,以熱透為準。

  5、烹調時,餐具應該嚴格消毒,生熟食品用的炊具要分開;最好不要在路邊露天飲食小攤點就餐。

  6、搞好室內外衛生,清除垃圾,疏通汙水溝,消滅蒼蠅、蚊子、老鼠、蟑螂等腸道傳染病的傳播媒介。

  7、同時個人注意勞逸結合和保證充足的睡眠,提高自身免疫力,有利於預防傳染病感染。

  8、如果發現患有上吐下瀉等症狀, 切不可大意,要立即就醫,以便早診斷、早治療。

  七、腸道傳染病的傳染源有哪些?

  腸道傳染病的傳染源主要是現症病人和帶菌者,他們都能防向外排菌,有很強的傳染性,對他們要進行隔離治療,才能止死亡和傳染他人。

  夏秋季氣溫炎熱,機體抵抗力減弱,食物易受細菌或病毒汙染,因此,人們易發生腸道傳染病。

  常見的夏季腸道傳染病主要有: 較常見的腸道傳染病有:細菌性痢疾、傷寒、霍亂、腸炎和食物中毒等。主要臨床症狀表現為胃腸道症狀,多有腹瀉,就是“拉肚子”,還有腹痛、嘔吐等,有的還有一些全身症狀,如發熱、頭痛等。雖然這些疾病具有胃腸道症狀這一共性,但每種疾病的又各有特點,為了使讀者對這些疾病有較為具體的認識,任主任對常見的三種疾病做了介紹。

  細菌性痢疾 是由痢疾桿菌引起的急性腸道傳染病,以腹痛、腹瀉、膿血便、裡急後重,及發熱等全身中毒症狀為主要臨床表現。感染痢疾桿菌後數小時至7天,一般在1—3天內即可發病。痢疾桿菌從病人或帶菌者的糞便排出,透過生活接觸、被汙染食物、水源或蒼蠅等方式傳播。人群普遍易感,除了感染因素外,任何降低抵抗力的因素如受涼、過度疲勞、營養不良等原因均有利於菌痢的發生。一旦水源和食物受到痢疾桿菌的汙染,容易發生暴發和流行。值得注意的'是中毒型菌痢多見於兒童,起病急,痢疾桿菌隨汙染食物進入體內幾個小時就可發病,病情在幾分鐘內便可急轉直下。病勢兇險,大多以突發高燒或超高熱(42℃)起病,繼而出現感染性休克症狀和中毒症狀,如搶救不及時,常導致死亡。不少患兒腹瀉症狀比中毒症狀出現晚,且症狀不明顯,易被忽視。

  霍亂 是由霍亂弧菌引起的烈性傳染病,具有發病急,傳播快,波及範圍廣,危害嚴重等特點。感染霍亂弧菌後一般1—3天內即可發病,短則數小時內發病。霍亂髮病較急,病人突然發生腹瀉,繼而嘔吐,一般不發熱,隨著排便次數的增多,糞便由稀薄黃色轉為水樣便,甚至淘米水樣便,少數病人可有血水樣便。病人一般不伴腹痛。當吐瀉引起脫水時,病人表現出一系列脫水症狀,如皮膚皺縮,脈搏微弱,血壓下降,呼吸深而快,尿量大減等。霍亂的傳染源是霍亂病人和帶菌者。病人的糞便和嘔吐物含有大量病菌,一旦汙染水源、食物、餐具和手,就可造成本病的傳播。蒼蠅、蟑螂等也是傳播本病的媒介。此病極易迅速傳播,造成流行,歷次大的流行多與水源汙染有關。病人的糞便排到一些水源,如河水及海水中,如沒有煮沸便飲用這些水,或生吃水中的海產,便有機會感染霍亂弧菌。霍亂弧菌在鹹淡水均能生存,而且生存時間頗長,因此,夏季吃水產品時要特別注意。

  傷寒副傷寒 傷寒是由傷寒桿菌引起的腸道傳染病,症狀主要為持續高熱、相對緩脈、特徵性中毒症狀、脾腫大、玫瑰疹與白細胞減少等,主要併發症有腸出血和腸穿孔等,副傷寒症狀與之類似,但病死率比傷寒低得多。傷寒主要透過被病菌汙染的食物和水,及經接觸傳播。傳染源為發病的患者和病原攜帶者,包括無症狀者以及病癒後症狀消失,但未經徹底治療,體內仍有病菌存在的人,這些人由於沒有臨床症狀而被忽視治療,還可以繼續排菌,從而汙染食物和水,造成傳播。大多數病人愈後排菌逐漸減少至消除,但有少部分病人可持續3個月以上,個別甚至終生排菌。因此對傷寒、副傷寒病人的治療應強調徹底。

  被病原菌汙染的食物和水未經徹底加工滅菌,比如吃涼拌菜,喝生水,是感染傷寒、副傷寒最常見的原因。透過水源造成暴發流行的較多,主要是飲用了河水、湖水、池塘水,以及集體供水管道如自來水管破裂或消毒不嚴,被傷寒桿菌汙染而引起暴發流行。與病人日常生活密切接觸也會造成傳染,因此在照料病人時要注意個人防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