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短歌行> 短歌行優秀教學札記

短歌行優秀教學札記

短歌行優秀教學札記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萍。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宴,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鳥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曹操《短歌行》

  高中教材選用的這首詩歌反映了曹操的一個特點──愛惜人才,渴望人才,統一國家大業。在那個動亂的年代,許多人感到人生無常,心情苦悶,但作者在這種悲傷的世風中,能積極地看待人生。人生就同清晨的露水,轉瞬即逝,自己功業未成,心中憂慮,不得不借酒消愁。但作者並沒有停在借酒消愁的情緒中,正像《詩經·鄭風·子衿》中所講的,一位女子熱烈地希望自己所期待的男子到來,這充分表現作者想招攬天下人才的迫切心情。他思賢若渴,求賢不得,日思夜慕。在明明月夜,詩人舉目望銀色的月亮,馳騁想象,心中思念著人才,故友親朋,他們遠道而來,大家坐在一起,談笑風生,使人精神開朗。詩人又從想象中回到現實中來,“鳥鵲南飛”,四處奔走的賢才名士,哪裡才是你們的用武之地呢?作者充分表達了自己的心胸: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詩人希望天下的人才能歸自己所用,共創王業,天下歸心。

  正統史書中,曹操不幸被描寫成破壞正統、違反綱常的奸臣,但仍不失為“亂世梟雄”的稱號,有許多過人之處。他為廣羅人才,不計門第不計恩怨不計前嫌。

  起事之初,在聲討董卓的十八路人馬中他是勢單力薄的,必須大力蒐羅人才才得以成霸業。假設,曹操也與董卓一樣,由於劉備、關羽和張飛是“白身”而有功不賞、置之不理(“卓甚輕之,不以為禮”);也與袁紹一樣,由於職位低卑而在關羽溫酒斬華雄後喝人亂棒打出,那麼他又怎麼能在以後的創業中獲得眾多人才?又怎能在角逐中屢勝對手而成為強者?在中國古代,由於封建正統觀念和狹隘門第觀念的束縛等原因,上層社會信奉的是“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在用人上則表現為任人唯親、門第至上。但是曹操漠視這種所謂的“正統”觀念,不受封建綱紀的束縛,在實踐中堅持用人唯才、不分親疏、不計門第。這是他成為勝利者的關鍵之一。

  第五回,曹操自稱奉天子密詔,集合十七鎮諸侯結為義軍共討董卓。此時遇到了董卓手下勇將華雄,華雄英勇善戰,連斬俞涉、潘鳳兩為大將。此時,當時還是無名小卒的關羽(僅為“馬弓手”)請戰殺敵卻遭到盟主袁紹的呵斥,請看曹操是怎麼做的:命人斟熱酒一杯,親自送關羽上馬出戰,關羽溫酒斬華雄凱旋而歸時袁紹對他還是不滿,而曹操卻私下派人“賚牛酒撫慰三人”,暗中撫慰劉、關、張三人以建立感情,密切關係。這裡,袁、曹二人的門第觀可做一番對比:一重一輕。袁紹眼裡容不下僅為“馬弓手”的無名英雄關羽,大敵當前仍頑固不化、固執己見。曹操卻反其道而行之,其愛才、惜才之心由此可見!

  曹操對待曾與自己為敵的人可謂大度。他和張繡之間積怨較深:宛城敗於張繡手下,還喪失了長子曹昂、親侄曹安民和愛將典韋,自己右臂中一箭。在隨後的`南陽之戰中再次月張繡交手時又被打得“折兵五萬餘人,失去輜重無數”。從此,曹操伺機報仇。但第23回中,曹操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執其手曰:有小過失,悟記於心。”)解除了張繡的疑慮。張繡果真沒有辜負曹操的厚望,在以後同袁紹、袁術的戰爭中出了力、立了功。為了最大限度招攬人才曹操在待人接物上可真是下了一番功夫──宛城之戰中,痛失長子曹昂、親侄曹安民和愛將典韋,但他在設祭祭典韋時卻說了這樣一番話:“吾折長子、愛侄,但無深痛,獨號泣典韋也!”這一舉無不令人感嘆!在進軍南陽討伐張繡的路途中,他下令“大小將校,凡過麥田,但有踐踏者並皆斬首”,而當他自己的馬踐壞大塊麥田時卻以“割發權代首”草草了事,作者對此的評論是:方見曹瞞詐術深。但我們也可品出其良苦用心:團結下屬,籠絡人才。北征烏桓時郭嘉由於水土不服而病逝軍中後,他把郭嘉的兒子收養在身邊,手下對此無人不稱讚感慨!

  《論語》記載:仲弓為季氏宰,問政。子曰:“先有司,赦小過,舉賢才。”曰:“焉知賢才而舉之?”曰:“舉爾所知。爾所不知,人其舍諸?”

  在這裡,孔子把“舉賢才”作為重要的施政方針之一而教給學生仲弓。孔子提倡“舉賢才”,痛恨知賢不舉的人;他自己及其門下更是兢兢業業,修賢育能。由此看來,曹操是深諳了孔子的治國思想的。

  時代雖然不同,環境不同,但是事業需要人才,有了人才事業才興旺,這應該是任何一個時代的共識。不由得想起《天下無賊》裡黎叔的經典臺詞:“21世紀最重要的什麼?是人才!”今天重溫歷史,我們更應銘記:人才競爭之戰是無國界無硝煙之戰,要為優秀人才脫穎而出開闢“快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