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好文> 《在痛苦的世界中盡力而為》讀後感

《在痛苦的世界中盡力而為》讀後感

《在痛苦的世界中盡力而為》讀後感

  當看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收穫不少吧,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在寫讀後感之前,可以先參考範文,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在痛苦的世界中盡力而為》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人生來就苦的。一個人如果從苦中能找到樂和幸福,那麼他就是幸運的。如果人生來認為自己就應該是幸福的,那他一輩子會更加苦,因為這樣的人總能碰到更多的煩惱。如果你認為生下來就是為了迎接痛苦的煩惱的,尋麼你做任何事情有痛苦和煩惱,你都會心安理得,坦然面對。”

  這是《在痛苦的世界中盡力而為》一書中最後的一段話,這段話對於我來說,剖析得很深刻,也很有說服力!

  孩子從暑假就要求我去給他報培優班,但我就是沒給報,原因是暑假讓他去旅遊,去領略大好河山,瞭解書本以外的知識。開學了,孩子還是要求我給他報培優班,我認為在住校,已經很辛苦了,沒必要增加學業負擔,週末回家放鬆的玩一下,運動一下就可以了。前天到學校送衣物及被子,兒了還是要求我給他報培優班,我還是堅決不同意,我說:“兒子,你住校,有早自習、晚自習,很累了,再沒必要報培優班了!”兒子不以為然地說:“我認為我現在數學沒有進步了,英語我一定要學好,不然我咱出國,如何考託福!我不想落後,我想學好!”雖然兒子要求進步,也要學好,但我還是注重他的身體健康,不想讓他不小年紀揹負那麼多重擔。

  很多家和說培優費時、費錢、費精力,我也比較贊同。但兒子不這麼想,他的理由是:在培優班可以學以課堂以內學不以東西,可以認識很多新夥伴,還可以瞭解其它學校的資訊……想想,兒子的理由也很充分,道理也不錯。是的,兒子把培優當作一件好事來看,沒認為是負擔,更沒認為是一件苦的事,他認為學習還得抓緊,現在不學,以後還得學。就象文章中所說,苦難是人生的必經之課。

  “來到了西藏,看著這裡淳樸的民風,天地間沒世俗的主宰,很多人都做自己生命的掌控者,這才是一種精神上的富有和滿足。”

  前年去過西藏,看到去拉薩布達拉宮朝拜的聖徒,他們一路走來,一邊瞌頭,額頭上瞌出了繭,仍然沒有一點怨言,仍然是那麼的虔誠。這種精神把我感染,從西藏回來很長一段時間裡,我都與世無爭,用一種很平常的'心來對待周朝發生的一些事。

  兒子上寄宿了,很多孩子過不習慣,兩週了,還不習慣,但我兒子說很習慣,說沒什麼,我說學校生活苦不苦,兒子說,我們去學習的,而不是去享福的,有什麼苦不苦的,吃不飽可以再添,又餓不著,我認為很好啊!看到一些家長在群裡說學校如何不好,教育如何不到位等等,我卻泰然處之,學校有自己的教學方法,也有自己的管理方式,作為家長,沒有必要指手畫腳的!

  我們要做精神上的富翁,不能做精神上的乞丐。要學會知足常樂!

  “其實一個人想走得很遠的話,不在乎走了多久,而在乎能堅持多久;不在乎走得多快,而在乎能堅持多久;堅持得久了,就能走出別人沒有走出來的距離,主可以看到別人沒有看到的風景,就是這個概念。”

  我堅持看書,不管是歷史類、人文類,還是管理類,只要是書,我就看,老公買得多,我就是讀者,也看得多,書看多了,就明白很多道理,也會處理一些事,更不會與凡人爭一些不相干的事了,也許“人從書裡乖”就是這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