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好文> 北疆軍營駐地的變遷作文

北疆軍營駐地的變遷作文

北疆軍營駐地的變遷作文

  九十年代初,我從江蘇宿遷應徵入伍到內蒙古土默特左旗,成為一名光榮的解放軍戰士。記得從家鄉乘汽車、轉火車,一路磕磕絆絆,兩天後的夜裡,火車終於停靠在京包線上一個黑咕隆咚的小站,接兵的軍車一刻也沒停留,把我們送到了大青腳下的一座軍營。天出奇的冷,鵝毛大雪飛舞,寒風刺骨,好在宿舍裡有取暖裝置,一個煤爐連線著一個薄鐵皮圓筒通向室外,雖是土暖氣但很管用,房間裡感覺不到寒冷。但第二天早上出門一看,著實嚇了一大跳,雖然雪停了,卻是一片冰天雪地,不遠處的大青上少量沒被積雪覆蓋的脊黑黢黢、光禿禿的,沒有一絲綠意,也見不到樹木,當時心裡就產生了悔意,這麼惡劣的環境,以後可怎麼待呀!就是帶著這樣的第一印象開始了我的軍營生活。

  內蒙古軍區處於中蘇軍事對峙的最前沿,長期擔負著反入侵的重任,部隊時刻準備打仗,日常訓練非常辛苦。日復一日緊張的軍事訓練,讓我從最初的牴觸、厭惡到逐漸接受、適應充滿朝氣的軍營生活,開始坦然接納第二故鄉賦予我的一切。從這時起,我對駐地的歷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訓練之餘,常常查詢些相關資料琢磨一番,並從一些老同志的隻言片語中細心探尋這片神奇土地上曾經發生的過往。

  我所在的守備團駐防在土默特左旗察素齊鎮。察素齊是旗府所在地,也是開國元勳烏蘭夫的故鄉。土默特左旗按照內地的說法就是一個縣,地處蒙古高原中部的土默川平原,宜居宜牧,自古就是一片富庶之地。漢朝時是漢匈雜居之地,之後鮮卑、柔然、敕勒、韃靼、突厥等民族相繼在此繁衍生息,所以這一帶又稱“敕勒川”,“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現牛羊”說的就是這裡的`美麗景象。然而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隨著中蘇關係惡化,地方上配合部隊搞戰備,政治大於一切,導致經濟相對落後,民生艱難,昔日高原明珠逐漸失去了應有的風彩。我入伍的時候,察素齊雖然是旗府所在地,還不如內地的一個鄉鎮繁榮有序,幾乎見不到超過三層的建築物,而且大多破爛不堪,基本沒有市政配套設施。

  蘇聯解體後,邊境劍拔弩張的狀況不復存在,當地開始把精力放在發展經濟上。為了支援地方經濟建設,部隊組織我們到計劃建設中的開發區篩沙子、石子,每天都累得筋疲力盡、腰痠背痛,許多戰士回的路上直接躺在軍用解放大卡車的廂板上休息,無論怎麼顛簸也不肯坐起。即使在這麼艱苦的條下,也沒有一個人有怨言,大家都衷心期盼著駐地發展越越好,環境越越美。說真的,我們那時候確實做到了以苦為樂、苦中作樂。正是在這種精神的指引下,短短几年間,察素齊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面貌煥然一新,一幢幢新樓房、新廠房拔地而起,市政配套設施實用齊全。以察素齊鎮為中心,建成了連通周邊旗縣的交通網路,大大方便了人們的出行。再後,革命教育基地烏蘭夫公園建成並對外開放了;位於陶思浩鄉境內的哈素海建成了國家AAA級旅遊景區;草木繁茂、古樹參天的霍尤溝建成了融休閒度假、旅遊觀光和狩獵騎馬為一體的生態園…塞上明珠再次煥發出強大的生機和活力,贏得了“人間天堂”的美譽。

  得益於地方經濟發展,部隊營區也開始重新規劃建設,五十年代老舊的蘇式營房推倒了,全部建成了保溫隔熱的樓房,室內安裝了暖氣片,又安全又衛生,再也不用靠土暖氣取暖了。營區環境也得到了整治,栽種了成排成片的胡揚、柏樹、雪松等耐旱、耐寒、常青的觀賞樹種,還建成了先進科學的軍體訓練場,接著重新規劃建設了新的戰備公路,開通了地方公交車,戰士們從部隊到縣城再也不用靠雙腳走了。

  一九九四年九月,我離開內蒙到重慶,還時時關注著老部隊的變化。據留在那裡的戰友講,土默特左旗這些年舊貌換新顏,經濟發展駛入了快車道,發展形勢日新月異,當初貧窮落後的面貌已永遠塵封在歷史的往事中。受中俄貿易量大幅攀升的影響,小縣城操著五花八門口音的人口多了起,大街上每天都人人往,車流如梭,一派繁華景象。

  進入二十一世紀後,內蒙古軍區的主要任務不再是防備自北方的入侵。適應時代的發展,部隊開始經歷多輪精簡整編,很多番號撤銷了,營區也已逐步移交地方用於開發區建設。201年夏天有幸舊地重遊,昔日的營區已建成了省級開發區,完全看不出原的舊貌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整齊的廠房。深化改革開放讓國家變得愈發強大,國家強大又有力地保證了經濟建設的順利進行,陪伴和見證自己成長的營區不存在了,但那如火如荼的軍旅生活和激情澎湃的如歌歲月卻永遠留在了記憶深處,成為我一生難以忘卻的精神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