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數學教案彙編六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班數學教案6篇,歡迎大家分享。
小班數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學習給4個不同高矮的物體進行排序。
2、懂得要從小紅旗後面開始排隊。
3、能按要求進行排序活動,並能簡單地說出自己排序的方法。
4、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5、有興趣參加數學活動。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有大小、長短排序的經驗。
2、物質準備:教具:四張長頸鹿的圖片,大排序板。學具:寶塔玩具、套娃玩具若干套,排序板,《幼兒用書》人手一冊,人手一支筆。
活動過程:
一、長頸鹿寶寶。
(1)教師出示一張長頸鹿的圖片,請幼兒說說:這是什麼?在哪兒見過它?引導幼兒觀察發現長頸鹿有一個長長的脖子,個子很高。
(2)出示三張長頸鹿的圖片:長頸鹿寶寶都來玩遊戲啦!可是他們的個子有高有矮,沒有排好隊。出示排序板,啟發幼兒思考》可以怎樣來給長頸鹿排隊?
(3)請個別幼兒示範,根據幼兒的方法把長頸鹿在排序板上從小紅旗開始由高(矮)到矮(高),引導幼兒邊排邊說:最矮的、矮的、高的、最高的,或者從高排到矮。
(4)繼續啟發幼兒思考:除了讓最矮的長頸鹿排在第一個,還能讓誰排在第一個,也可以有順序地排隊呢?
二、幼兒操作。
(1)排寶塔:請幼兒取出寶塔玩具,把它在排序板上從左往右按順序排一排。
(2)排套娃:請幼兒取出套娃玩具,在排序板上按順序排隊。
(3)哪個排錯了:請幼兒開啟幼兒用書(第8頁),觀察畫面上小動物是怎樣排隊的,看看是誰排錯了,把排錯的小動物圈出來。
三、活動評價。
(1)教師將最高的長頸鹿排在排序板的第一個,請幼兒思考:最高的長頸鹿也想當小排頭,後面的長頸鹿應該怎樣才能有順序呢?引導幼兒排出與示範時不一樣的排法。
(2)請個別幼兒介紹自己的操作過程,瞭解幼兒排序的方法。
小班數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手口一致地數5以內的數,說出總數,並嘗試學習按數量分類。
2.願意大膽參與活動,體驗數學活動的快樂。
3.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4.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5.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教學準備:
1.畫有1個斑點、2個斑點、3個斑點、4個斑點、5個斑點的紙製大小瓢蟲若干。
2.樹葉若干片,上畫1—5的點子各4組。
3.小蟲若干條。
4.兒歌《小瓢蟲》。
教學過程:
一、遊戲《小瓢蟲》匯入。
出示一隻小瓢蟲,師幼共同玩手指遊遊戲“小瓢蟲”。
師:一(兩、三)只小瓢蟲呀,(上下彎曲手指);爬呀爬呀爬呀(四指作爬行狀);追上壞壞蟲呀(加快爬行速度);啊嗚吃掉它呀(停下做吃狀)。
二、利用圖圖片練習手口一致的數5以內的數,說出總數。
(透過數瓢蟲和瓢蟲身上的圓點,學習數數1、2、3、4、5。)
教師出示5只瓢蟲寶寶,提問:
1、來了幾隻瓢蟲?
2、背上有什麼?
3、伸出食指數一數分別有幾個圓點?(請個別幼兒上來手口一致的數瓢蟲)
師:每個瓢蟲寶寶背上的圓點數都一樣多嗎?
小結:原來每隻瓢蟲寶寶背上的圓點數是不同的。
師:請小朋友到後面去抓一隻瓢蟲寶寶,數數你的這隻瓢蟲寶寶背上有幾個圓點?
三、利用遊戲,培養幼兒按數量分類的能力。
1、瓢蟲寶寶餓了,幫瓢蟲寶寶抓害蟲。
(1)師:“瓢蟲寶寶們肚子餓了,我們幫瓢蟲寶寶去抓害蟲吧。但是有一個要求,捉的蟲子的個數和瓢蟲身上的點子的個數要一樣多。
請同伴間相互檢查結果,邊檢查邊說:“我把幾條蟲子送給幾個點子的瓢蟲吃。”
(2)教師巡迴指導。
2、瓢蟲寶寶玩累了,送瓢蟲寶寶去休息。
(1)讓幼兒把不同斑點的瓢蟲寶寶在樹葉上畫上相應圓點。
師:“瓢蟲寶寶的媽媽出差去了,想請小朋友幫忙照顧瓢蟲寶寶,請你們送它們去樹葉上休息。請你到後面去撿一片樹葉,如果你的瓢蟲寶寶背上是1個圓點的就在樹葉上畫上1個圓點,那如果是2個圓點,你的樹葉上應畫幾個圓點呢?
(2)集體驗證。
師:我把x個點子的瓢蟲送到個x圓點的樹葉上,請個別幼兒講述。
3、幫瓢蟲寶寶找媽媽。
師:瓢蟲媽媽出差回來了,請你們跟旁邊的小朋友討論下,想一想這隻瓢蟲寶寶的媽媽會是誰呢?(教師出示三個圓點的瓢蟲寶寶)請小朋友幫忙找一找,並說出理由。
小結:瓢蟲寶寶身上的點子的個數跟瓢蟲媽媽點子的個數必須一樣多。
師:現在請你數數看上面這五隻大瓢蟲哪個是你瓢蟲寶寶的媽媽?請你把瓢蟲寶寶放到自己瓢蟲xxx身邊。
集體驗證。
讓我們一起來數數1個圓點的瓢蟲媽媽有幾個?
四、結束活動。
現在請拿藍色瓢蟲寶寶的小朋友帶上你們的瓢蟲媽媽一起到外面的草地上去玩耍吧!
教學反思:
透過本次教學活動,讓我瞭解了孩子對數學都很薄弱,為了能夠使他們對數學感興趣,我準備在以後的數學活動中多加遊戲,做到讓幼兒在玩中樂、玩中學的目的。真正讓幼兒成為學習的主人,不斷提升幼兒的自主探究能力。
小班數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嘗試按物體的顏色、形狀進行分類,鞏固14的數數。
2、樂於與同伴進行交流,體驗師生共同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魚竿、籃子人手1份,圓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小魚若干,圓形、正方形、三角形的魚缸各一個,其他形狀的魚缸一個。
活動過程:
一、和貓媽媽一起做運動
1、你們看看我是誰呀?(貓媽媽)今天我來扮演貓媽媽,你們來扮演貓寶寶,好不好?
2、寶寶們,和媽媽一起做做操吧。
老師念兒歌,幼兒和老師一起做做操。
二、小貓釣魚
1、現在媽媽帶你們去散步,好嗎?這裡有好多小兔子,我們和小兔打個招呼,小兔你好!咦,前面是什麼呀?我們過去看看。
2、原來這裡是個池塘,裡面有許多魚,這些魚長的是什麼樣子的,有什麼顏色呢?
3、池塘裡有這麼多的魚,寶寶們想不想把他們釣上來呀?看看媽媽手裡這個是什麼呀?(魚竿、籃子)
教師示範:我把魚竿輕輕地放下去,一條小魚上鉤了,這條小魚是什麼形狀什麼顏色的呢?我再來釣一條,這條是什麼樣子的?這條呢?
4、你們看看媽媽一共釣到了幾條魚呀?(一起點數)
5、幼兒自主釣魚。你們想不想來釣魚呀?每人去拿一個籃子,找個空地方釣魚。
6、帶幼兒回到座位。寶寶,拿好你的籃子到媽媽這裡來,我們要回家了。
7、分散交流:和你的好朋友說說你釣了幾條魚,是什麼樣的?
8、請個別幼兒交流。
三、小貓養魚
1、寶寶們,我們釣了這麼多的魚嚐嚐味道吧,今天寶寶的本領很大的,釣了很多魚,這麼多的魚吃不完,怎麼辦呀?(幼兒自由想辦法)媽媽想到一個好辦法,我們把它們養在魚缸裡,等想吃的時候再吃。
2、出示魚缸:這個魚缸是什麼形狀的呀?圓形的小魚說我喜歡住在和我相同形狀的魚缸裡。這裡還有正方形的魚缸,我們請什麼形狀的小魚住進去呀?三角形的小魚住在哪裡呢?師演示貼的方法。
3、請幼兒送小魚,並一起檢查。
4、剛才我們把小魚都養在了魚缸裡,媽媽這裡還有許多小魚呢?但是這些小魚喜歡住在和它相同形狀相同顏色的魚缸裡。這個魚缸沒有顏色,媽媽變個有顏色的魚缸好不好。請小魚住在相同顏色相同形狀的魚缸裡吧。
5、請幼兒送小魚,並一起檢查。
6、寶寶們,現在小魚都養在魚缸裡了,我們去外面看看哪裡還有小魚,和客人老師說再見。
小班數學教案 篇4
【活動環節】
第一環節認識門牌,說說大家對門牌的認識與瞭解;
第二環節利用在逐一遞進的對房間號的認識與探索中,在送信的遊戲活動,幫助幼兒能按指定的序數來找到相應的位置;
第三環節,運用六層的樓房增加樓層的層次與房間,激勵幼兒的挑戰。
【活動目標】
1、在理解4以內序數的基礎上,瞭解數字在序列中位置的不同意義。
2、在送信的遊戲情境中,體驗幫助別人的快樂。
3、培養幼兒邊操作邊講述的習慣。
4、讓孩子們能正確判斷數量。
【活動準備】
幼兒操作材料、報貼。
【活動過程】
一、情境匯入——認識門牌號碼
1、你在哪裡看見過這些數字?
2、它們有什麼一樣的地方嗎?
3、門牌號有什麼用呢?
小結:原來“幾零幾”的這些數字表示門牌號,方便大家知道家在哪一間。
二、給小動物送信——在送信的情境中引導幼兒按指定的序數找到相應的位置。
1、這是一幢小動物住的樓房,誰來數一數有幾層?一樓在哪裡?
(從下往上數樓層,鞏固幼兒在縱向方面序數的經驗。)
2、每一層有幾間房間?(從左到右數房間,鞏固幼兒在橫向方面的序數經驗。)
3、認識門牌號
從左往右,一樓的第一間是101,前面的1表示樓層,後面的1表示第一間房間。
聽明白了嗎?前面的1和後面的1個各表示什麼?
小結:前面的1表示一樓,後面的1表示第1間房間,所以一樓的第一間就是101。
誰能幫我找找201在哪裡?你是怎麼找到的?
小結:原來門牌上的數字有秘密,第一個數字表示第幾層,第三個數字表示第幾個房間。
403先找什麼?再找什麼?
4、快速尋找:小老鼠住在X0X?
303是誰的家?
5、幼兒操作:給小動物們寄信
要求:看仔細,看清楚門牌號碼,請在規定的時間內,把信都送完,不要送錯哦!
6、分享交流:我們來看看信都送給動物朋友了麼?
三、提升難度——高樓送信。
瞧,這裡有一幢樓,比剛才小動物的家大多了,樓層高了,房間多了,你能把這麼多的信都送對麼?
小班數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概括物品的共同特性,把不是一類的物品找出來。
2.指導幼兒依據不同標準對物體進行分類。
活動準備:
1.一套動物圖卡,其中有一張是汽車圖卡。
2.蘋果、梨、橘子、香蕉四種水果若干。
3.不同顏色、大小、形狀的積木若干。
活動過程:
1.參考提問:請幼兒觀察圖卡並說出圖卡上都有些什麼?請幼兒將自認為不對(它和這些圖卡不一樣或不是一類)的圖卡拿出來,並說出為什麼。
2.請幼兒觀察桌上都有什麼水果,這四種水果可以怎樣分類?(提示:幼兒可以按顏色、形狀、味道、有無核、吃的方法、產地等分類)
3.指導幼兒對積木進行分類,如圖4-5所示。參考提問:
(1)請小朋友想一想,畫一畫,把這些積木按大小可以怎麼分?按顏色又可以怎樣分?
(2)請小朋友想一想,試一試,還可以怎樣分?(提示:還可以按形狀分成四類)。
活動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在活動區投放可分類的材料,引導幼兒多角度地分類,發展幼兒的發散思維能力。
小班數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在遊戲情景中嘗試按物體的特徵(大小、高低)進行排序。
2、體驗幫助熊媽媽搬新家的快樂。
活動準備:
小中大箱子若干;小中大熊胸飾若干、熊媽媽胸飾一個;幼兒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一、匯入引趣價值分析:在幼兒鞏固角色裝扮的過程中,複習大中小。
1、教師語言介紹匯入遊戲情景(老師戴胸飾)看,我是誰?
2、鞏固幼兒對角色的認識遊戲:小熊小熊抱抱媽媽;中熊中熊抱抱媽媽;大熊大熊抱抱媽媽。
二、小熊搬新家價值分析:在小熊搬新家的遊戲情景中感知序列1、交代主題:搬新家搬新家時需要什麼來幫忙呀?
2、熊媽媽整理小花
(1)出示大小兩盆花進行比較排序
(2)出示第三盆不大不小的花引導寶寶比較
(3)熊媽媽從小到大放小花小結:媽媽的花從小到大整理放好,這樣又整齊又漂亮。
3、熊寶寶整理小花寶寶想一想,除了從小到大放,還可以怎麼放?(引導寶寶從大到小放小花)小結:從大到小放花,又整齊又漂亮。
4、幫助熊媽媽搬新家
(1)搬新家時要搬很多很多東西,媽媽一個人搬不動,怎麼辦?
(2)交代要求:熊寶寶根據大小選一個箱子和一個盒子,把盒子裡的東西裝到箱子裡。裝東西時要從有記號的地方開始,有順序地裝。
(3)小熊整理物品,熊媽媽觀察指導
三、把物品裝箱後搬回家
1、集體檢查整理情況
2、開小車搬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