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讀後感的作文錦集十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可分為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後感的作文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後感的作文 篇1
讀完《爸爸的榮耀》我並沒有感覺它有多動人,我也並未發現它有精彩的情節,誇張的描述,榮耀讀後感。但它卻實實在在的讓我們回到童年,那個已經消逝在歲月中的日子!那個記錄了哭笑,卻沒有多大煩惱的年代!現在留給我的童年生活,只有一個個溫馨的片段,一幅幅簡單的圖片,或者只有那記憶中的不可磨滅的瞬間!
回到這本書,借它的原因只因為它的書名——《爸爸的榮耀》。就像《石頭天使》一樣喜歡這樣簡單的的書名。我好喜歡家這個字,所以關於它的一切也就在我的關注之中了。而長到這麼大,我似乎還停留在哪個已經逝去的年代,不想長大,不想面對好多好複雜的成人世界。
我好想找一方靜土,在那生活,。就像〈小王子〉等童話書中的一樣。呵呵!
這本書的作者是馬瑟巴紐。二十世紀初法國著名的劇作家。其實本來對這書的觀點是應該會很精彩,因為作者那麼有名。可是當我看看他自己寫的前言的時候我發現,也許在好早好早以前,作者就不像我想象的那樣死板。雖然他們同樣可以寫出不朽的文章。馬瑟巴紐的文字很樸實,但同樣讓人感覺真實和親切,而不是一味的侃侃而談。帶點幽默!他的前言就已經把我吸引,我覺得我借對了!呵呵!
本書中寫了作者的出生地,作者的家人,作者自己的內心生活……。原本我以為它會是一篇有故事情節,而且有點與普通孩子不一樣的有點精彩的生活。可是它不,它就是純粹的一個小孩子的童年生活。和大多數人一樣,每個人都經歷的那樣。文章也不是一開頭就進入主題,而是寫了他的家鄉,他的爺爺,他的外公……然後他的出生……就這樣簡單的,沒有太多構造的書寫,讀後感《榮耀讀後感》。我蠻佩服作者的,可以把那麼平淡的生活寫的讓大家認同,並獲得那麼好的好評,這就是藝術嗎?就是作家的偉大之處嗎?我猜想是的。
全文寫了他們和阿姨一家夏季去鄉下別墅的整件事的經歷。就這麼一件事,可是其中他的感受,他的思考,他的話語,他的勇敢卻透出天真的童年!十五法郎拉鋸戰,傢俱改造工廠,馴服一頭大怪獸……就是這麼簡單的片段,可是折射出的卻是不可以重來的童年。
他就是一個要強的小孩子,一個愛著媽媽,爸爸,小保羅,小妹妹的馬瑟巴紐。一個認為,小孩子是從媽媽肚擠眼的“紐扣”裡出來的。當媽媽的肚子漲的像氣球時,就是該解紐扣的時候了。
他認為,爸爸的年紀比他大25歲,而且一直沒有變化:媽媽的生日則是和他同一天——因為是他的出生,媽媽才成為“媽媽”的。
他認為,家人的親密關係不一定有害:學校不見得是苦牢:大人也不如想象中的那麼完美。他們偶爾也會說謊,會害怕,會吹牛——所以不可能太相信大人。
他全心全意地崇拜著父親,他知道爸爸是萬能的。他是小學學歷證書的主考官,是滾球好手,還常常向專家挑戰西洋棋。可是在打獵方面,爸爸卻好像比不上射擊高手朱爾姨夫,這讓他擔足了心。
他會挖開蟻洞,然後點上火看蟻后出來,但卻失敗了。螞蟻比他想象的不經燒,一會就變成了焦碳。他會把螳螂放在一起看他們打鬥,然後猜測他們的心思。他會去抓壁虎,然後只得到幾條尾巴……
他會認真的為自己製造角色,並自己把他演好,自己為他編制臺詞甚至詩歌。有時甚至因為過分投入把自己弄哭了!
他發現爸爸也會像普通人一樣炫耀自己的成功,發現媽媽有時候也會掩飾自己的高興而說一些和她內心不一的話。
這就是他,他的童年!
爸爸,媽媽,弟弟,妹妹,朱爾依附,姨媽還有他。
讀後感的作文 篇2
悲劇,總會催人淚下,確切的來說,它不止催人淚下,還有使人惋惜的,常常被稱作喜劇的反義詞。悲劇並不侷限於戲劇中,現實中也有。不過,有的悲劇是偉大的。這裡,我要講的關於我們學的課文——《偉大的悲劇》。
設立在南極南緯90°的科學實驗站取名為阿蒙森—斯科特站。這是為了紀念人類歷史上最早到達南極點的兩名科學探險家——挪威人阿蒙森和英國人斯科特。20xx年6月1日,斯科特帶領探險隊離開英國,前往南極。1911年10月,他們在紐西蘭的埃文斯角附近登陸,準備在當年12月至第二年的1月左右征服南極點。可是就在這時候,他們得到訊息說,挪威人阿蒙森率領另外一支探險隊正向南極進發,要“和他爭奪第一個揭開冥頑的地球的秘密的榮譽”!於是,斯科特一行於11月1日匆忙出發,“去爭取國家的榮譽”。經過一番激烈的競爭,結果是阿蒙森隊捷足先登,於1911年12月14日到達南極,而斯科特隊則於20xx年1月18日才到達,比阿蒙森隊晚了將近5個星期。最後,阿蒙森勝利而歸,成功的旗幟永遠飄揚在南極點上,而斯科特等5名衝擊南極的英雄,因為南極寒冷天氣的突然提前到來,飢寒交迫,體力不支,在返回的路上與嚴寒搏鬥了兩個多月,最後長眠在茫茫的冰雪之中。
茨威格為何不給勝利者阿蒙森作傳,卻充滿激情地為失敗者斯科特書寫這悲壯的一幕?
這可以從文中找到答案:“一個人雖然在同不可戰勝的厄運的搏鬥中毀滅了自己,但他的心靈卻因此變得無比高尚。所有這些在一切時代都是最偉大的悲劇。”作為一位偉大的作家,茨威格想到的絕不主要是事業的成功者,而是許多歷史事件背後給人精神上的震撼和啟迪。按照這個價值標準,茨威格當然認為給斯科特作傳會更有意義,會給人長久的思考。 斯科特一行在與阿蒙森的競爭中失敗了,但他們勇於承認失敗,並願意“在世介面前為另一個人完成的業績作證,而這一事業正是他自己所熱烈追求的”。如果將此事置於一個愛耍賴、不守信用的人面前,結果如何,可想而知。
探險是人類的不朽事業。事實上,沒有對探險的執著、超人的力量和勇氣,是不可能從事這項事業的。而當他們在歸途中與死亡抗爭,一個個倒斃時,沒有一個孬種,都是響噹噹的漢子,活得明白,死得悲壯。
有句話說得好,“死亡不是生命的終止,而是生命的昇華。”
這就像課文中的那句話:一個人雖然在同不可戰勝的厄運的搏鬥中毀滅了自己,但他的心靈卻因此變得無比高尚。這已經表現他們為事業而獻身的精神是無比高尚的。
雖然他們去世多年,但我相信,他們的高尚精神永遠活在人們的心裡,永遠不會被人們放棄或遺忘。
悲劇,是偉大的……
斯科特臨死前的感悟可能比某些人一輩子的感悟都多:“因為只有在這種從未被人聲衝破過的寂靜之中,他才會悲壯地意識到自己對祖國、對全人類的親密情誼”。作者的這句話說得多好。一個人如果連拿出讓自己領悟、反省的這麼一個時間都沒有的話,那這個人這一生算是白活了。一個人只有在靜下心來,在極度的寂靜之中,自己想一想,反省一下自己。這務必會讓這人感受良多,會讓人的思想昇華。
“偉大的悲劇”這個標題一點也不過分,因為它充分地彰顯了斯科特一行人的頑強求生意志,但卻事與願違。用他們的話來說:或許這就只能是一個偉大的悲劇。
讀後感的作文 篇3
如果世界是寒風呼嘯的冰天雪地,仁愛是溫暖的一角。仁愛是溫暖的曙光,是愛的品質,是一種責任。
在以前的美國社會,是採用奴隸制,讓黑奴做奴隸。讀《湯姆叔叔的小屋》後,我義憤填膺。
書中講述了一個故事:一開始,因希爾比先生把自己的財產隨意用於投機買賣,並沉溺其中無法自拔。他期票、證券和借據大都落到赫利手中,所以,迫不得已要把湯姆叔叔和艾莉查的孩子賣掉。
湯姆叔叔是希爾比最得力的僕人。艾莉査知道奴隸販子的詭計後,逃到別人家去了。那家好心人幫助艾莉查逃到加拿大,成功與喬治團聚。
赫利買下湯姆叔叔,大家只好和湯姆叔叔告別。在車上,湯姆叔叔對赫利十分尊重。一位好心人買下了湯姆叔叔,那位好心人是聖克萊爾。可聖克萊爾有很大的家庭糾紛,聖克萊爾因瑪麗已心如死水。伊娃的出生給了他安慰。但是伊娃從小百病纏身,不到成年就去了天堂。那以後,聖克萊爾好像被詛咒,發生意外也去世了。
聖克萊爾死後,瑪麗把奴隸們賣給了烈格雷。湯姆叔叔在裡認識了卡西太太。可因卡西太太逃離莊園,烈格雷在盛怒之下把湯姆叔叔打倒了,因重傷不治去了天國。湯姆叔叔死後,卡西太太回到莊園,半夜裝神弄鬼,把烈格雷嚇得病了,不久便死了。卡西太太離開莊園,到碼頭上了船,在船上從都德夫人口中得知黑奴喬治·哈里欺的姐姐是都德夫人。卡西太太就火速前往美國,一家人團聚了。
喬治少年把希爾比先生的莊園解放了。大家都把湯姆叔叔的小屋當成湯姆叔叔的紀念碑。
忠誠友善但逆來順受的湯姆叔叔和敢於反抗奴隸制的艾莉查描繪了當時美國的社會風貌。湯姆叔不怕黑暗勢力,在黑暗中紿人們帶來光明。他的友善、友愛、仁慈和堅強值得我們學習。湯姆叔叔的精神指引我,讓我明白人生中的對與錯,從而走向勝利的道路。
仁愛的曙光,照耀世界。
讀後感的作文 篇4
統解讀天上的街市,一般落點在"表現了詩人對理想生活的執著追求"上。從詩歌慈利的整體意境來看確實如此。但細細琢磨全詩,會發現有許多疑點。天上的街市除了表現郭沫若對理想的"執著追求"外,是不是還表現了詩人對理想的深度迷茫呢這是一個值得探究的問題。
這又使我們想起了中國"夢文化"中的其他詩人。
第二小節"我想那飄渺的空中"的"縹緲"一詞就已經給全詩定性了。
雖然,詩歌的第一小節所營造的意境美輪美幻,天上人間交相輝映融為一體,讓人在心醉神迷中幾乎分不清孰是現實人間孰是幻想世界。當讀者都要欣欣然找不到"回家的路"也不想找到"回家的路"的時候,詩人的一聲呢喃卻讓人不得不醒過來
何為"縹緲""縹緲"就是虛幻的不存在的事物。這個詞讓詩人的心境暴露無餘。原來,詩人並沒有沉醉於自己營造的夢幻世界之中,甚至也不在夢與醒的邊緣。天上的街市根本就是不存在的--詩人清醒得很呢!
明白了這點,後文中詩歌表達中的諸多斷裂和錯位就一目瞭然了。而這種斷裂和錯位主要表現為:詩人無法盡情馳騁於想象的極境。
啊啊,天光漸漸破曉了,群星消沉,美麗的幻影滅了。晨風在窗外呻吟,我們日日朝朝新嘗著誕生的.苦悶。
讀後感的作文 篇5
————讀《我是90後》有感春華小學五年三班王泓力指導老師薛英霞《我是90後》這本書,是專給我們這群嬌生慣養的90後孩子讀的,讀完這本書,一個叫馬鵬飛的13歲男孩兒,更是深深地感動了我。
這個男孩兒,八個月大的時候,父母就棄他而去,奶奶是他唯一的親人,還患有糖尿病,眼睛接近失明,還要撫養鵬飛。彭飛5歲就當了家,不僅要照顧自己,還要照顧奶奶,生活的磨難沒有壓倒鵬飛,在同學和老師心中,他樂觀、陽光、善良、堅強、樂於助人。
讀完馬鵬飛感人的故事,我早已被他那顆孝順、樂觀、堅強的精神和他那顆感恩之心所打動。我們作為90後新一代小學生,我們生活在校園、班集體和社群中,我們就有責任對他人,對學校、對班集體和對我們生活的家庭、社群承擔起責任和義務。我們應該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學會該恩,學會分擔。當父母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家中,難道我們不應該拿一雙暖暖的拖鞋、一句甜甜的問候,沏一杯清香四溢的熱茶,讓他們舒心嗎?當父母忙著幹家務活時,難道我們不應該伸出雙手,幫他們做力所能及的事,讓父母省心嗎?當父母生日到來時,我們不應該送上一份小禮物,讓父母開心嗎?
學會分擔、學會感恩、讓我們90後成為這一優秀品質的代表吧!
讀後感的作文 篇6
閒暇之餘有幸拜讀了《慢煮生活》這本書,書中作者文筆樸實無華、心境怡然自得,讀後洗滌了我的心靈,昇華了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記得早先少年時,大家勤勤懇懇,說一句,是一句,清早上火車站,長街黑暗無行人,賣豆漿的小店冒著熱氣。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從前的鎖也好看,鑰匙精美有樣子,你鎖了,人家就懂了。”我十分喜歡木心大師的這首《從前慢》,當我初次看到《慢煮生活》這本書的書名時也單純的認為書中應該也是闡述的要我們慢下來享受生活,但是慢慢欣賞才發現作者卻另闢蹊徑、思路獨特、全面概括,不單單講的是人們的生活需要文火慢煮,還用自己的生活哲學告訴我們一花一物皆有情,花枝一束故人香,一茶一飯過一生。
書中用簡單明瞭的語言舉例說明、娓娓道來,告訴我們要靜下來慢慢享受生活,積極的面對生活。作者精心研究各種花草樹木和各地美食就是想告訴我們花草樹木都是有感情的,花盡管無人觀看和讚美但還是默默的綻放著,人也該如此;同時也告訴人們要對生活充滿興趣和好奇心。讀後感·作者窮其一生、命途多舛,但卻在他的文筆下看不到一丁點負面情緒,因為他享受生活、熱愛生命、情繫故鄉和親人。
當今社會網路通訊的發達,工作生活的壓力,越來越多的人整個生活節奏都快了起來,煩躁不安、消沉沮喪、消極怠工、怨天尤人,就是假期旅遊散心也都是走馬觀花、匆匆忙忙的完成旅途,導致身心疲憊,但卻忘了欣賞沿途的美景和來時的初衷。因此,工作生活中要少些抱怨、猜忌、憂慮等負面情緒,樹立正能量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沉心靜氣下來,工作會事半功倍,生活會更加美滿。我們應在空閒時間多嘗些各地美食、多欣賞別處風景,多體會不同的民族文化,心境會變得更加寬闊。多多培養自己的生活情趣,儘管是讀一本書、曬曬太陽發發呆、刷刷朋友圈和小影片、陪陪家人、做做飯,都是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慢煮生活,讓生活慢下來,給身心放個假,享受生活!
讀後感的作文 篇7
最近讀了熊培雲《自由在高處》一書。讀罷此書,深深感受到熊培雲把寫作當成了推動時代進步的使命,並一點點地努力著。“以獨立之志,做合群之事,以思想與良心去擔當”,希冀讓咱們所處的時代成為更好的時代。
熊培雲的文章,既有理性,又有心靈,讓咱們感受到他文字的安寧豁朗、樂觀寬容與爛漫純樸。他依靠自己的經驗和理性發言,做著思維的訓練,思想的加法。
最重要的是,這本書向咱們傳達了一種樂觀向上、頑強生活的態度。他特別注重生活,他認為生活可以讓一個人獲得自由。“沒有比生活更古老的過去,也沒有比生活更高遠的未來。”“改變不了大環境,就改變小環境。小環境改變了,大環境也會隨之改變。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你不能決定太陽幾點升起,但能決定自己幾點起床。”大環境可以決定一個人的自由度,但是個體的內心也有一個小環境,它有你對美好生活的自由裁量權。對生命的體悟,對世界的理解,都可以讓你獲得足夠的獨立和自由,以推動社會的發展。
他的自由之思想、獨立之人格、寬容之精神、樂觀之態度、人文之關懷,正是這個熱言時代有稀缺的,也是咱們所需要汲取的時代養分和生活營養。
《自由在高處》如同陽光從高處照下,讓我想起了海子的詩,“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 願咱們都有一個燦爛的前程,願咱們都在塵世獲得幸福,願咱們都有一所得以自由的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讀後感的作文 篇8
暑假期間,我讀了《隨風而來的瑪麗阿姨》,這本書大致講得是:瑪麗阿姨迎著東風來到了班克斯家,班克斯家主要成員有:簡、邁克爾、約翰和巴巴拉,還有班克斯先生和班克斯太太。瑪麗阿姨來到他門家以後,就發生了許多稀奇古怪的事。
讓我最感興趣的是笑氣這一段:瑪麗阿姨帶著四個孩子去賈透法先生家。他們一進門,屋裡沒有人,卻傳出一陣洪亮的聲音,他們都特別奇怪,只有瑪麗阿姨不奇怪。他們一抬頭,卻看見一個禿頂大胖子懸在半空中。賈透法先生向他們解釋說,他得了笑氣。一會兒,瑪麗阿姨、簡和邁克爾也得了笑氣,懸在半空中,他們在半空中玩耍、吃飯。多滑稽呀!
瑪麗阿姨是個心地善良的保姆,當邁克爾遇到危險時,瑪麗阿姨救了他;還有當簡在另一個神奇的世界裡迷了路,瑪麗阿姨帶他飛了出去。這本書讓我收穫這麼多,感受也很多。我真喜歡這本書啊!
讀後感的作文 篇9
《愛的教育》是由義大利著名兒童文學作家亞米契斯耗時近十年完成的一部名著。全書以日記的形式記錄了小男孩埃瑞克在一個學期內所發生的點點滴滴……雖然學校是故事演繹的一個舞臺,但透過它,我們不僅看到了埃瑞克成長的故事,也看到了家長是如何教會孩子關心他人、互相友好、真誠合作的,其中“愛”這一主題貫穿全書,表現得淋漓盡致,極富感染力。
埃瑞克筆下的同學們都是那麼性格鮮明,日記裡充滿了埃瑞克對同學的關心和友愛。媽媽教會了埃瑞克助人為樂,而更令埃瑞克感動並欽佩的是克洛西,他不僅不因為貧窮而自卑,反而在困境中仍然堅持學習。自強不息的克洛西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學習的榜樣。
這本書讓我懂得了:每個人無論富裕或貧窮都要用功學習,只要學習好了,再憑藉自己勤勞的雙手好好工作,總有一天能夠成為國家棟梁。這本書是為人父母者、為人師長者、為人子女者一生中必讀的經典佳作。
童年是一曲難忘的旋律,愛是其中的主旋律,這曲躍動著的旋律將一直伴隨我們,在人生的每一個驛站留下歡樂的音符!
朋友們,讓我們一起奏響生命的旋律,走向一個新的開始!
讀後感的作文 篇10
我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睡,《去年的樹》這篇文章一直在我的腦海裡跳來跳去。
文章寫了從前有一棵樹和一隻鳥,鳥天天唱歌給樹聽,而當鳥兒給樹唱歌的時候樹也靜靜地聽著,秋天到了鳥兒要飛回南方,春天來臨鳥兒卻再也找不到樹了。
是啊,人類為了自己的利益而胡亂地砍伐樹木,但他們是否想過如果人類再大量砍樹的話,到最後我們人類也會像恐龍一樣永遠消失在地球上的。
這讓我想起伐木工人。他們為了掙錢過上好日子,天天上山去砍樹然後運到其它地方去賣,這樣雖然能掙錢,但是如果地球上沒有了樹,我們就會缺少氧氣。想起以前,天是那麼的藍,水是那麼的清,而現在我們經過消毒的水也沒有過去的乾淨。
樹是我們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果人類缺少樹我們就不能生活在地球上,樹還可以擋風遮雨美化環境。如果沒有樹地球就會變成沙漠。沒有樹的後果是多麼可怕啊!我簡直不敢往下想。
讓我們一起保護環境,多植樹,不亂砍亂伐樹木。留一片茂密的森林做小猴的樂園,孔雀的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