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關於三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模板合集六篇

三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關於三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模板合集六篇

  作為一名老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說課稿,編寫說課稿是提高業務素質的有效途徑。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三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三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篇1

  一、教材簡析: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蘇教版語文第六冊最後一課《剪枝的學問》。

  這是一篇記敘文,文章按事變生長的次序,以“我”“滿懷好奇——一臉迷惑——半信半疑——又驚又喜”的生理變革為線索,以輕鬆生動的筆調娓娓到來。末了,“我”的感悟寫得蘊藉蔚籍,雖未一語道破,但讀者心中自明。

  二、計劃理念和目的:

  依據新課程標準的理念,在計劃時我以情為基點,引導學生與文字對話。語文的緊張特點是“情”,注意情緒體驗是閱讀教學的根本要求。本課教學從情入手變更學生的生存履歷,在老師全情緒染下,學生切己體察、感同身受地與文字對話。以讀為主線,開啟學生情緒的閘門。本筆墨裡行間蘊涵著作者富厚的情緒。引導學生聯合課文內容,領會作者的生理變革知道“淘汰”是為了“增長”的原理。以悟為強音,加深學生認知的深度。當代教育生理學研究評釋,感悟能直接作用於學生的課堂舉動,並影響和轉變學習的質量。因此,教學中老師透過筆墨資訊“滿懷好奇”、“一臉迷惑”、“半信半疑”、“又驚又喜”等讓學生從材猜中去吸收、發掘、內化,在感悟中自然而然地明白出筆墨的寄義,咀嚼出字裡行間的意境。為此,我訂定了如下目的:準確、流暢、有情感地朗讀課文。捉住重點詞語,邊讀邊悟,根本讀懂課文內容,相識剪枝是為了來年能勞績更多更大的果子,明確“淘汰”是為了“增長”的原理。能構造語言,把本身的感悟表達出來。

  三、設計特色:

  本課教學體現學生主體在閱讀實踐中有自讀、精思、感悟、鑑賞、吸納,引導學生在自主閱讀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在自主探究中感知、感悟。

  四、教學過程設計以及意圖

  文字是語言的載體,是孩子情感體驗的途徑,研讀文字是課堂教學的本質任務。在朗讀、理解文質兼美的文字的時候,才能體會人物情感,感受文字所要表達的人文內涵。根據這個理念,我對第二課時學文進行了這樣的設計。

  (一)走進文字,感受人文內涵

  1、複習匯入,探究學文

  課文中的“我”三次走進王大伯的桃園。誰能告訴我小作者三次走進桃園都看到了什麼?指名說後板書:冬剪枝春開花夏結桃這個環節設計鞏固了課文內容,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按照學生的意願來學習課文,尊重學生的個性。

  讓孩子們帶著“對這三次進桃園哪一次最感興趣,就去讀一讀,並想一想,為什麼最感興趣?”這個問題去讀書,實實在在的給足時間,讓他們讀準、讀通課文,在讀的過程中去尋找答案。接著讓孩子挑自己喜歡的一次互相交流,多媒體展示了“紅雲片片的桃園”,並且我要求學生用“我喜歡第———次去桃園,因為———”的句式來交流,旨在培養學生說完整通順的話。

  教師的激趣方法越高超,教學效果就會越好,透過啟發引導學生既感到老師的問題簡單,又感到新鮮有趣,這一環節巧妙抓住了學生的興奮點,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了輕鬆、和諧的課堂教學的氛圍,這樣一方法同時也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為師生互動、為下一步的朗讀作好了鋪墊。

  2、讀讀說說三進桃園,語言實踐

  根據學生交流的內容,我利用媒體依次出示三次去桃園看到的情景,讓孩子自讀,不僅再次清晰了文路,而且使文章前後呼應,依次展開,有機地拓寬知識面。透過學生練讀、指名讀,教師進行有針對性的個性化點評。指導讀好“我”的話:“王大伯您怎麼啦?幹嗎要把這些好好的枝條剪掉呢”?為孩子搭建一個展示朗讀的舞臺,給孩子創設一個發揮潛在智慧的機會。

  3、挖掘資源,豐富積累

  在課文中有幾處知識點,我也一一挖掘。在品讀語言文字時,我引導學生理解:什麼是剪枝?王大伯剪去的是什麼枝條?(讓學生明白簡單的科學道理),剪掉的是粗壯的而且不結果實的枝條。這些知識點豐富了學生的知識積累,同時也激發了學生探究自然科學的慾望。

  “語文是讀出來的。”這裡以讀代講,讀中感悟,同時讀、思、議有機結合,讓學生在讀書中達到目標。

  引導讀好王大伯的話,這裡存眷弱勢群體:我要找誰人這堂課沒舉過手的學生答覆。豈非只要是粗壯的枝條就都要剪失嗎?從王大伯的話中你知道了什麼?生再讀課文全班交換。同硯們憑據課文內容小組討論:剪枝的學問到底是什麼呢?互助學習,生生、師生互動是新課改所提倡的新理念。本關鍵給學生提供互助體驗的空間,讓學生在交換中學習既加強了互助意識又增長了情緒相同,同時使他們能自動思索,大膽表達,善於諦聽,共享結果。

  我接著提問:聽了王大伯的話,我將信將疑,我相信什麼?懷疑什麼?他憑什麼就相信呢?教師的追問使得學生再次聯絡文字。

  王大伯說的話到底對不對呢?我們必須要驗證驗證就一起走進夏季桃園。自由讀課文思考:王大伯的桃園變成什麼樣了?當小作者看到這一切是又驚又喜,他為什麼會吃驚呢?

  4、感情朗讀,整體迴歸

  在學生了解小作者三個季節都在關注著王大伯的桃園,從冬季的疑惑,春季的盼望到夏季的又驚又喜終於相信了王大伯的話以後,請學生把課文從頭到尾讀一讀,再次感受。

  通讀了課文,聽了王大伯的話,你有什麼感受?想說的,想做的都可以談。我設計這一環節,意在昇華情感,使學生內心感悟得到深層次的內化,真正做到“課已畢,趣猶存”。

  5、總結昇華

  生存中有許多的學問,我盼望各人做生存中的故意人,到處把穩生存,用一雙善於發明的眼睛去視察,善於思索的頭腦去探索,你肯定能成為生存中有學問的人。這一關鍵報告學生從社會生存中學語文,樹立大語文觀,勉勵學生從講義走向社會,從課內走向課外,成為學習的主人。

  (二)、拓展延伸,昇華情感體驗

  1、內容延伸,探求知識

  文字給我們提供的資訊是有限的,作為語文課程的實踐者和操作者,我們不僅要“重文字”,而且要“超文字”。

  讀完全文,我讓學生思索我從王大伯話裡悟出了什麼原理?學習了這篇課文後接洽自身現實說說“淘汰”是為了“增長”原理,這樣操縱旨在讓學生更深刻地明白“多”不願定比“少”好,是對他們課內知識的延伸,也是為了滿意孩子無窮的求知慾,更好地引發他們探求知識的慾望。

  2、作業拓展,實踐體驗

  末了,我給學生留了一個作業,用多媒體出示作業內容:接洽現實說說“淘汰”是為了“增長”這個原理。

  在開放的、自主的運動中提高學生的審美本領和動手本領,造就他們熱愛自然、熱愛生存的情緒。

三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文包詩”的課文是蘇教版教材的首創。我非常喜歡這種形式的課文,因為我的孩子們喜歡。我的孩子們喜歡這類課文,是因為這類課文所寫之事往往淺顯易懂,文中所包的詩也往往是他們似曾相識或早已熟背的,特別能夠引發他們的興趣點,更重要的是文中所描述的情景能夠幫助孩子們自己讀懂古詩,這讓他們很有成就感。

  《李廣射虎》就是這樣一篇“以文包詩”的課文。它採用“文包詩”的形式介紹了唐代詩人盧綸所寫的.著名詩篇《塞下曲》。課文生動地敘述了李廣將軍一次夜巡,在朦朧的月光下,樹林深處風吹草動,誤以為虎,箭射入石的傳奇故事,表現了了李廣將軍力大無窮和神勇無比。所寫之文為學生深入淺出地理解古詩提供了有益的幫助。

  本文思路清晰,層次分明。課文由介紹《塞下曲》開篇,引出“飛將軍”李廣。第三、四自然段具體描述了古詩所表現的情景,便於學生理解古詩的大意。

  二、說教法學法

  我想男孩子會特別喜歡這篇課文,也許因為他們有崇拜英雄的天性吧。所以我想初步感知課文對於學生來講,並不困難。難的是:一字詞的理解,如神勇無比、影影綽綽等;二是對“飛將軍”的理解,什麼樣的人被稱為“飛將軍”?李廣為什麼能將箭射入石頭中?對於這一點,我想孩子們能夠體會到的是李廣力大無窮,對“神勇無比”的體會則需要透過李廣的心理活動“想到這一帶常有猛虎出沒”、李廣的動作“便用警惕的目光四處搜尋著”“連忙拈弓搭箭,運足氣力,拉開硬弓”來感悟。而第四自然段“那白羽箭深深地扎進了石頭裡,任將士們怎麼拔也拔不出來”則進一步說明了李廣的力大無窮和神勇無比。因此,第三、四自然段的教學是重點。其中第三自然段描述了《塞下曲》前兩行詩的內容,第四自然段描寫了後兩行詩的情境。

  對於以上難點,我設計了從故事中理解古詩,透過古詩來講故事這兩個環節,並穿插表演,幫助學生突破難點。

  三、說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

  1、師: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李廣射虎)。

  師:唐代詩人盧綸寫的一首著名的詩--《塞下曲》,你還能正確、流利地讀給大家聽?那麼,這首詩是什麼意思呢?哪些詞語你還不理解呢?

  2、生交流,師相機板畫。師:這首詩裡還有個有趣的小故事,你們想讀嗎?

  二、學習課文、理解內容。

  師: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回到西漢時期,跟隨李廣將軍去夜巡吧!

  1.學習3、4自然段

  (1)過渡:請大家輕聲讀讀課文3、4自然段中的小故事,看看詩中的哪些小問號,你能解決了?

  (2)生自讀課文,嘗試解決小問號。

  (3)交流:瞧,大家自信滿滿的樣子,看來你們心中都有答案了。可老師讀完了這個小故事後,對“夜引弓”還不理解,你們能幫幫我嗎?

  A“將軍夜引弓”中的小問號

  1、你從哪些句子中理解的。

  引導學生:我是從“猛然間,李廣發現前方的草叢中,影影綽綽蹲著一隻老虎,便連忙拈弓搭箭,運足氣力,拉開硬弓。“嗖”的一聲,一枝白羽箭射了出去。”這些句子中理解“夜引弓”就是……(相機板書:拉弓猛射)

  2、(將軍是怎樣引弓的?)你具體從那些詞語中理解的。

  從中體會你到了什麼?(李廣射虎威武,神勇無比)

  3、大家想不想學一學李廣?老師做了一張簡易的弓和箭,誰來表演一下。

  4、點評:說說他表演得怎麼樣?

  5、說說你的體會。(射箭不容易,每個動作都要做到位。)

  過渡:這只是一把簡易的弓箭,小朋友拉開它都覺得費勁,要拉開李廣將軍就更不容易了,需要更多的力氣。

  6、那請小朋友讀讀這兩句話,從中你體會到了什麼?(李廣力氣大,神勇無比)

  你是從哪體會到的?(運足氣力,拉開硬弓,嗖)

  這些句子中,除了李廣氣力大,你還體會到了什麼?從哪些詞語中體會的?

  (猛然間連忙)看出李廣非常機敏,神勇,果斷。

  7、指導朗讀。師:體會了這麼多,你能透過朗讀表達出來嗎?

  師:對於他的朗讀,你有什麼想對他說的。生評

  指名再讀,師:這就是將軍夜引弓。

  8、(將軍為什麼要引弓呢?)(將軍為什麼認為有老虎呢?)(板書:以為有虎)引出“林暗草驚風”

  “一天夜晚,月色朦朧,……沙沙的聲音。”說說你的理解

  9、師:李廣將軍夜間外出巡邏,樹林深處風吹草動,發出了“沙沙”的聲音,(林暗草驚風),李廣將軍以為有虎,便“拈弓搭箭”“運足氣力”“拉開硬弓”,射出了一枝白羽箭。(將軍夜引弓)。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第三自然段,再次感受一下李廣將軍射虎時的情景。

  過度:李廣將軍夜引弓射出一枝白羽箭,可“平明尋白羽”,卻“沒在石稜中”這些詞語,你又是從哪理解的呢?

  B“平明尋白羽”中的小問號

  “沒在石稜中”中的小問號討論。

  1、生:我理解的“平明”是……

  “矇矇亮”指什麼時候?(板書:清晨)“石稜”實物教學

  2、師:第二天清晨,李廣的隨從去射虎的現場尋找被白羽箭射中的獵物,

  (相機板書: 尋找獵物)

  相機出示:“呀!大家全都驚呆了。……”為什麼全都驚呆了?

  僅僅驚歎射中了巨石嗎?

  大家驚呆的是白羽箭深深地扎進石頭裡……相機板書:扎進石頭

  深深地扎進石頭裡,沒在石稜中。

  3、從這些句子中“深深地扎進……怎麼也拔不出來”你體會到什麼?(武藝高超,力大無窮)

  4、指導朗讀:白羽箭深深地扎進石頭裡怎麼也拔不出來,不光將士們的驚訝,我們也驚呆了,你能讀出這驚訝和對李廣將軍的佩服嗎?

  三、朗讀背誦

  1、師:同學們真了不起,透過學習§3、4,明白了《塞下曲》這首詩的意思,還知道了李廣不愧是一位神勇無比的將軍。

  師:你們佩服李廣嗎?讓我們想著故事的經過讀一讀《塞下曲》,相信大家一定能讀得更好!

  2、有感情朗讀課文

  師:你能再讀一讀課文的§3、4,體會詩的意境,讀出李廣的神勇無比、讀出你對他的佩服嗎?

  (一二兩大組讀§3三四兩大組讀§4)

  3、師:《塞下曲》這首詩,寥寥二十個字,就寫出了一個有趣的故事,那你能看著古詩,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嗎?師相機插話,這就是“林暗草驚風”……

  4、練習背誦古詩。

  (1)自由練背。師:李廣將軍如此神勇,《塞下曲》如此著名,你有信心把這首詩記到自己的頭腦中去嗎?

  (2)背給你四人小組的同學聽一聽,還可以大家一起背!

  (3)閉上眼睛想象當時的情景一起來背一背。

  四、拓展延伸

  唐代詩人盧綸寫過一組以《塞下曲》為題的詩,我們課本上只是其中一首,老師還為小朋友準備了一首。這裡面也藏著一個小故事呢?

  附板書: 8李廣射虎

  夜晚 風吹草動 以為有虎

  神勇無比 拉弓猛射

  清晨 尋找獵物 扎進石頭

三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和時間賽跑》是人教版課標本語文第六冊第三單元中的一篇精讀課文。這篇課文講述了童年時候的一件往事:“我”因為外祖母的去世而悲傷不已,後來聽了爸爸的一席話,看到太陽落山、鳥兒飛行等自然現象,瞭解到時間的重要性,從而產生了與時間賽跑的念頭,在於時間的賽跑中,“我”認識到:假若你一直和時間賽跑,你就可以成功。這是一篇清新、淡雅又略帶憂傷情緒的散文,也是一篇惜時教育的好教材。

  二、說教學目標

  1、掌握本課生字、詞及重點詞語的意思;瞭解課文內容,體會時間的意義。

  2、有感情地朗讀全文,把握主要內容;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蒐集有關珍惜時間的名句、格言。

  3、從學習課文中,學生形成珍惜時間的價值觀念與情感態度,好好地運用時間、珍惜時間。

  三、說教學重難點

  1、理解課文講述的:由外婆的去世引發的和時間賽跑一事,並從中獲得關於珍惜時間的啟示。

  2、聯絡生活實際加深體驗,真正懂得珍惜時間。

  3、抓住關鍵詞句“假若你一直和時間賽跑,你就可以成功”體會作者對時間、對人生的認識。

  四、說教法和學法

  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語文素養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創新精神,是新課程標準的重要理念,語文教學要遵循“以教師為指導,以學生為主體,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薰陶”教學原則。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教學時我採取引導法,以課文題目為切入點引導學生質疑,指導學生讀文體會作者思想感情並展開探究的方法理解課文內容,然後讓學生聯絡自己的親身經歷或所見所聞進行閱讀反思,感受時間的珍貴,形成珍惜時間的價值觀念和情感體驗。

  五、說教學過程

  我的課堂結構是:多媒體展示匯入新課,提出質疑;探究學習,整體感知;學習生字詞;品讀課文理解重點詞句的意思,明白時間是多麼珍貴,初步培養學生珍惜時間,好好運用時間的習慣。反思昇華;佈置作業。

  1、多媒體展示匯入新課,提出質疑;

  (1)圖上的人在幹什麼?(賽跑)指名學生回答。

  (2)他在跟誰賽跑呢?(時間)

  (3)全班齊讀課題:和時間賽跑

  讀了課題,同學們心中有什麼疑問?如:他跑得過時間嗎?他為什麼要和時間賽跑呢?和時間賽跑的原因是什麼?

  2、學生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自由讀課文,劃出生字,標出自然段,瞭解每個自然段寫什麼。

  3、出示詞卡檢查學生生字認讀情況。

  4、學生再讀課文

  思考:(1)課文講了哪些事?(外祖母去世,爸爸和我談話;觀察太陽的變化;觀察小鳥飛行路線;和太陽賽跑;和作業賽跑。)

  (2)作者透過和時間賽跑明白了什麼道理?(牽引中心句:假若你一直和時間賽跑,你就可以成功。)

  5、學習1——5段

  (一)。自主學習,談談對第一自然段的理解。

  (1)外祖母去世了。

  (2)“我”為了排除傷憂,每天在操場上跑著,累得撲在草坪上痛哭。

  (二)指導朗讀:這樣傷心,這樣的痛哭流涕,大家感受到了嗎?那就把這種傷痛讀出來吧。

  (三)詞語訓練:

  說出近義詞:去世()疼愛()排除()憂傷()

  6、學習第二、三、四自然段

  (一)朗讀理解第二至四自然段,理解內容,談談讀後的感受。

  (1)“我”的哀痛持續了很久。

  (2)爸爸媽媽對“我”說實話:外祖母永遠不會回來了。(也就是告訴“我”外祖母死了,要“我”面對現實。)

  (3)“我”不理解“什麼是永遠不會回來了”。

  (4)爸爸又是怎麼說的?

  (二)全班齊讀第四自然段,即:爸爸說的話。

  (三)讀了這句話:“所有時間裡的事物,都永遠不會回來了。”你有什麼感受?平時生活中,你有過這種感受嗎?

  (四)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第二至四自然段。

  7、學習第五自然段。

  (1)指名讀第五自然段。

  (2)說說“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光陰似箭,日月如梭”等諺語的意思。

  (3)哪位同學平時課外閱讀中還收集了有關珍惜時間的名言、諺語、成語?全班交流。

  (4)“我有一種說不出的滋味”,這是一種怎樣的滋味?(對時光流逝的感傷)

  7、說說看,你平時是怎樣珍惜時間的?今後,你準備怎樣珍惜時間?

  小結;生前最疼愛“我”的外祖母去世了,“我”痛苦、難受、疑惑,面對這樣的打擊,“我”又從爸爸的話中感悟到了什麼?以後的日子“我”會這麼做?明天我們繼續學習。

  六、說板書設計

  學生在討論探究學習中,我相機板書,我的板書是這樣的:

  13和時間賽跑

  外祖母去世“我”哀痛起因

  和時間賽跑(贏了、喜悅)經過

  假若你一直和時間賽跑,你就可以成功。

  (珍惜時間,受益無窮)結果

三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篇4

各位老師:

  下午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翠鳥》

  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薰陶,獲思維的啟迪,享受審美的樂趣,所以本課以摒棄瑣碎的分析講解,引領孩子入情入趣朗讀課文,在課堂教學中創造一種輕鬆、和諧、風趣、愉快的課堂氣氛作為本課教學的根本出發點,讓學生在這種活潑的氛圍中努力學習和探求,培養語文情趣,讓學生真正懂得文章的“情”在哪裡,“趣”在何處。 我準備從以下五個方面談談本課的教學。

  一、說教材

  《翠鳥》是六年制第六冊第四單元組的一篇精讀課文,本組課文的訓練重點是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要注意體會課文表達的情感。

  本文作者重點介紹了翠鳥的外形特點和它捉魚時靈敏、神速的動作,表達了作者對翠鳥的喜愛之情。

  本課的編排意圖一是讓學生感受、體驗作者是怎樣抓住事物的特點進行觀察的;二是體會課文中關詞句在表達情意上的作用;三是培養學生愛護鳥類的意識。

  從新課程目標建構的三個維度出發,我把本課的目標定為:

  1、認識本課11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聯絡語境理解“清脆、疾飛、銳利”等詞的意思。

  2、自主學習、潛心會文,學習作者抓住事物特點觀察、描寫的方法,體會用詞的貼切、生動,養成積累好詞佳句的習慣。

  3、靜心涵詠,讀中悟情,感受作者對翠鳥的喜愛之情,增強學生保護野生動物,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意識。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中表達對翠鳥的喜愛!

  以上目標著力反映了知識與能力,強調過程與方法,同時也注重了文字的價值取向,能較好地反映語文教學的基本特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在寫翠鳥外形特點和對捉魚的動作描寫。難點是以以便翠鳥的外形特點和翠鳥的捉魚本領之間的關係。

  二、說學生

  三年級的孩子純真而富有愛心,特別喜歡小動物,可以預見對學習本文將會有較濃厚的興趣。但他們活潑好動,精神不易集中,對單純的解讀文字有一定困難,故教學設計一定要注意直觀與趣味性。

  三、說教法

  1、 創設情境法

  情境應貫穿整個課堂教學,本課順應學生心理,創設情境,建立課文的內含情感與學生情趣的聯絡,激發學生情感。如,透過播放翠鳥捉魚的教學錄影,運用有形、有聲、有情的情境,讓學生進入課文,直觀感受翠鳥捉魚的動作敏捷,調動學習積極性,這樣能比校直觀地理解詞語的含義,變抽象為具體,當學生感悟了詞語和句子的含義後,自然地生成了情感。

  2、 朗讀感悟法

  朗讀是語文閱讀教學的主要方面,在整堂課中,把朗讀貫穿在整節課的始終,運用多種方式的讀。個別讀、小組讀、齊讀、師生賽讀、引讀、評讀等,讓學生在讀中進入課文意境,在讀中意會,讀中感悟、讀中培養語感,讀中積累語言。

  此外,還採用了遊戲激趣等方法。

  四、說學法

  1 培養自學能力 學會藉助拼音讀通課文,聯絡上下文理解詞語,能根據課文內容疑問難,讀活課文。

  2 訓練觀察方法 學習抓住事物人特點進行觀察,以畫促悟,培養學生按順序觀察的能力

  3 掌握讀段方法 段的訓練是中年級的訓練重點,學生要學會讀懂一個自然段,在詞句的基礎上,理解整個自然段講了什麼。

  五、說教學過程

  為了落實教學目標,我將安排兩課時來組織本課的教學:第一課時:初讀課文、學習字詞、瞭解大意,並學習翠鳥的外形特點。

  第二課時:深入探究、深受翠鳥的可愛,體會獨特的表達方法。

  (一)、賞圖激趣,引出課題,探究“翠”之所在。

  教學伊始,展示一組翠鳥的圖片,那斑斕的色彩,那俏麗的體態,如一塊巨大的磁石,吸住了學生的心。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

  接著我以這一“翠”字做探究點,引導學生討論思考:“翠是什麼意思?你是怎麼弄懂這個字的意思的?”學生可能會回答是透過看圖弄懂的,也可能是透過讀課文弄懂的,或者是透過問別人弄懂的,無論作何回答,我都會加以肯定,讓學生懂得這些就是獲取知識的好途徑、好辦法。

  (二)、熟讀文字,感受鳥美、文美。

  1、錄音範讀:

  本班學生朗讀水平比較薄弱,有相當一部分學生閱讀課文有困難,故我決定利用錄音範讀,降低學生自主閱讀的難度,同時訓練學生聽的能力,並讓學生先從聽覺上感受文章的美。

  2、自讀課文,自學生字詞。

  對三年級的學生來說,已有一定的自學生字的能力,對自讀課文這個學習任務,自主學習是可行的,教師起的是幫導的作用。

  3、細讀課文,感悟鳥美、文美。

  自學生字後,我進一步鼓勵學生自學課文:把課文讀上兩三遍,邊讀邊想:你讀懂了什麼?並在有深刻感受的地方寫上批註。這樣,就給學生提供了一個與文字直接對話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的心智在靈動的文字與美麗的情感中恣意徜徉。然後,我安排四人小組進行學後交流,讓學生學會從他人處獲取知識與經驗,同時也起到幫助學困生讀懂課文的作用。

  在學生彙報學習成果時,我引導學生尋找支援自己意見的依據,並引入到相應的段落或句子,進行品詞品句的訓練,引導學生談個人對文句的理解和感受,鼓勵學生透過朗讀來表達自己的情感。這個環節,我準備了可靈活切換的課件,以增強學習的直觀性和趣味性,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句,深入感受鳥之美、文之美。

  新課標中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所以,在評價學生的閱讀時,我尊重學生的感受和理解,不居高臨下的把自己的意見強加給學生,讓學生的個性充分張揚。

  (三)、競讀、展示讀。

  我組織學生開展競讀或展示讀活動,在進一步品讀課文的同時,培養學生敢於展示自我、樂於與他人分享成功快樂的品質。

  (四)、角色體會,培養愛鳥、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意識和感情。

  學生扮演翠鳥,教師以記者的身份對翠鳥們進行採訪。我設計了下面的採訪問題:

  (1)、翠鳥們,你們長得真漂亮啊,能否自我介紹啊?

  (2)、你們叼魚的本領很高,誰來說說你們是怎麼叼魚的?

  (3)、你們還想向我介紹些什麼呢?

  (4)你們對我們人類還有什麼要求嗎?

  前兩個問題的設計意圖在於引導學生回顧文字,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體會,並訓練學生用自己的話改述課文的能力。

  第三個問題的設計目的在於拓展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說說課本中沒講到的,自己懂得的有關翠鳥的知識,讓學生感受課外學習與積累帶來的好處。

  第四個問題透過學生與鳥換位的思考,讓學生以翠鳥的視角審視現狀中人和動物的關係,內化地衍生出愛鳥、愛自然萬物、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意識和感情。

  (五)、換位研討,領會寫法。

  本文的寫作特點十分鮮明,但對初學寫作的三年級學生來說,寫作方法是十分抽象的概念。因此,我採取與學生換位的辦法,把學生推到自主研究的地位。

  我設計了這樣的請求:我要寫一篇介紹鸚鵡的文章投到報社發表,我的文章該怎麼寫才寫得生動吸引人呢?請大家一翠鳥為例幫幫我好嗎?

  (六)、拓展探究,激發求知慾和創造欲。

  課內的學習是有限的,而課外的知識卻是無限的,生活處處皆語文。所以,在學完本課後,我引導學生的思維從文字中走出去,到更廣袤的課外領域。設計下面的作業。

  作業:

  1、把你喜歡的好詞佳句摘抄下來。

  2、回家留心觀察一種小動物,把你對它的認識以日記的形式寫下來。

  六、說板書設計

  翠鳥

  外形——動作

  抓住特點寫具體

  本板書既簡潔明瞭,又提綱挈領,既概括了文章主要內容,又突出了課文的重難點,一目瞭然。

  總評:本課教學以新課程標準為指導,遵循兒童身心發展規律,重視培養學生的讀書能力,以人為本。

  (1)按照“讀書內化”的認知規律設計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學翠鳥叫,學翠鳥說話,畫翠鳥,讓翠鳥唱人類的歌曲,讀他們的文章,所有這些萬變不離其“讀”,以讀為本,以畫、說、演等促讀。整個教學過程體現了“以讀促問,以讀導悟,以悟促讀的教學策略。

  (2)真正將學生放在了主體的地位,質疑問難的安排,採訪練說的訓練,各個教學都是以人為本的。

三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篇5

  教材分析:

  《富饒的西沙群島》是一篇反映南疆風景優美、物產豐富的散文。課文是從三個方面對西沙群島進行介紹和說明的。先講西沙群島的位置,再按照海水、海底、海灘、海島的順序具體介紹西沙群島的風光和物產,最後描寫西沙群島將會建設得更加美麗和富饒。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利用網路瀏覽、查詢、篩選、蒐集相關的資訊。瞭解課文是從海水、海底、海灘、海島四個方面來介紹西沙群島的。從中感受西沙群島是個風景優美、物產豐富的地方。

  3、收集積累文中的好詞佳句,並背誦課文中自己喜歡的部分。

  4、透過本次學習活動,激發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透過理解詞句,瞭解西沙群島的美麗富饒。

  教學策略:

  使用網路課件,形成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和諧氛圍。

  西沙群島位於祖國的最南端,她的富饒和美麗,對於生活在祖國北方山區的孩子們來說十分陌生。如何讓孩子們感受到她無窮的魅力,利用網路的便利條件,帶領學生們走進西沙群島的懷抱是最好的辦法。教師在課前製作準備了網路課件。(切換至課件,邊說邊演示)它包括地圖、全文朗讀、海水、海島、海底、海灘、未來、西沙遨遊、海洋連結等幾個方面的內容。將文字、影象、聲音、動畫等有機結合在一起,再按照教學要求,隨機調控、綜合處理。學生們暢遊在豐富多彩的網路世界中,自然而然地有一種置身於西沙群島美麗風光中的感覺。下面我就具體談一談,如何利用網路資源深化教學的。

  教學過程:

  本課的教學過程分為四個環節: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播放課件)

  教師聯機出示地圖,讓學生自己找出西沙群島。(出示課件地圖頁)為同學們講解西沙群島的地理位置,並以假想參觀的方式進入西沙。很快便抓住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出學生學習的興趣。

  第二環節:自主探究,交流彙報。

  此環節是教學的重點,以讀為主線,首先讓學生點選課文朗讀,自由欣賞,初步感知課文。(點選播放一小段課文朗讀)教師適時丟擲西沙群島什麼多的問題,引導學生利用課件瞭解西沙群島的特點。讓學生到西沙小站盡情地暢遊。有的同學來到了海灘,在這裡讀懂了千奇百怪、龐大等詞的意思。有的同學來到了海底,威武的大龍蝦、蠕動的海參、美麗的珊瑚、神奇的魚都深深吸引了他們。在這裡還可以自讀、自探、自得自樂。進入海水、海島的同學也很快弄懂了五光十色、瑰麗無比、棲息等詞的含義。

  接下來,就是小組交流、彙報融通。充分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後,根據自己的理解向大家彙報。下面我給大家放幾段課堂實錄。(播放課堂實錄)讓學生自由彙報,滿足了學生自主學習的願望,使有限的時空所有的學生參與了學習,獲取更多、更豐富的資訊。他們交往的願望也得到了滿足,既受到了尊重,個性又得到了張揚;既鍛鍊了學生的說話能力,又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與感悟。極大地提高了課堂效率。

  第三環節:網路搜尋,知識拓展。

  經過上一環節的學習,學生順利完成了學習任務,也瞭解到課本上僅僅介紹了西沙群島的一部分,自然想了解得更多。於是教師請同學們點選西沙遨遊、海洋連結,進入網路去探索更神秘的西沙群島。教師巡視點撥,個別輔導。這時學生可以獨立學習,也可以結伴而學,收集感興趣的內容,然後再由學生將自己查到的資料介紹給大家。有的同學查閱了海底的生物,來到這裡,真是大開眼界!有珍奇的動物,由奇怪的植物,有科學常識,還有海洋趣聞。(演示課件)有的同學查閱了西沙群島的風光,美麗的海灘、遼闊的大海、壯麗的日出、歷史的見證盡收眼底,彷彿置身其中。(演示課件)同學們爭先恐後,眾說紛紜。積極地參與探究。學生的自主能動性得以有效地發揮,能有的放矢地進行自學。培養了學生蒐集、整理、提取、運用資訊資源的能力。

  第四環節:全課總結,情感昇華。

  學生藉助網路資源的檢索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更全面、更詳細地瞭解了西沙群島的風光和物產,自然而然地傾瀉出對祖國的熱愛。讓學生來總結自己的收穫,感情自然充沛,達到了教育教學的最高潮。

  總之,本節課的教學最突出的特點是運用多媒體網路進行教學,利用豐富多彩的網路資源,形象、生動地啟迪學生思維,為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鑑賞語言文字,提供條件。讓學生在更短的時間裡檢索到更多、更有價值的學習資源,提高靈活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使學生對語言文字所蘊含的意、所流露的情有著更加真切的感悟,幫助學生抓住西沙群島的特點,理解西沙群島的美麗富饒,從而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整節課教師旨在讓學生在寬鬆、和諧、平等、愉快的氛圍中,運用網路多媒體課件進行自主探知,培養學生多方面能力,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生動活潑地發展。

三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篇6

  一、 說教材

  《暮江吟》這是唐代詩人白居易上任杭州刺史途中寫的一首風景詩。這是一首寫景佳作,詩句語言流暢,格調清新,繪影繪色,細緻真切。詩人選取了紅日西沉到新月東昇這一段時間裡的兩組景物進行描寫,運用了新穎巧妙的比喻,創造出和諧、寧靜的的意境。教材選編這首詩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在讀中悟詩,體會詩的意境,感受詩人的情感,受到古典文學的薰陶,提高語文素養。

  二、 說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對中高年級在閱讀詩歌教學中的要求,要讓學生大體把握詩意,體會詩人的情感。同時綜合以上教材分析,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知識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吟”“瑟”。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背誦詩文。

  2、過程目標

  (1)透過對關鍵詞句的理解,體會作者情感。

  (2)透過多種讀的方式,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詩文。

  3、情感目標

  啟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讚美之情。

  三、 說教學重難點

  本課教學重難點:理解詩意,體會作者情感,積累背誦。

  四、 說教法與學法

  根據課程標準及結合教材特點,我主要採用創設情境、品評賞析等方法,適時的運用配樂引導學生主動的進行朗讀、品悟詩文,讓學生在讀中融情,悟中入情。

  五、 說教學過程

  這篇課文我安排一個課時,教學過程我分五個環節進行

  1、激趣匯入,引出課題。

  我的匯入是這樣的:同學們,古詩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從一年級到現 在我們已經學過許多寫景詩歌,你們能背幾首聽聽嗎?

  當我這樣引導之後,學生自然會背幾首寫景的詩,隨後我順勢說:同學們背的每一首詩都是一幅美麗的圖畫,這節課我們再來學習一首寫景詩《暮江吟》。(板書《暮江吟》)介紹《暮江吟》寫作背景。

  2、破詩體,解詩題。

  解題是學習這首詩的一把鑰匙,介紹寫作背景後,我讓學生看我板書的課

  題,提問:“暮”是什麼意思?“暮”和“江”在這各交代了什麼?“吟”是什麼意思?“吟”是本課的生字大家讀時注意是前鼻音,書寫時右邊是“今”不是“令”。

  3、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語文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這個環節我分4步完成)

  (1)運用錄音範讀詩歌2-3次,並要求學生邊聽邊思考:詩歌給你的第一印象是什麼?

  (2)自讀詩句。

  古人言“讀書百變,其義自現”,多讀是理解詩意的關鍵。在這一步我讓 學生把詩讀三遍,要求:第一遍讀準字音,第二遍讀流利,讀的字正腔圓,第三遍畫出節奏,讀得有板有眼。

  (3)課件出示畫了節奏的詩,採用各種方式讀。如個人讀、齊讀、分男女生讀。

  (4)在前面三步的基礎上,我提了這樣的問題:誰試著來說說《暮江吟》寫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的顏色和形狀都有哪些特點?

  4、品讀古詩,體會情感

  詩歌語言凝練,不讀不能見其美,不品不能見其意。(這個環節我分3步完成)

  (1)注重啟發,由淺入深的引導學生理解詩意。

  如在教詩的前兩句“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時,我是這樣 進行教學的:問:“殘”是什麼意思?“殘陽”的形狀和顏色是怎樣的?“一道殘陽”是指什麼時候太陽?“鋪”是什麼意思?當學生一一做答之後,我再問:什麼時候的太陽斜照在什麼地方上?經過我這樣問,學生自然就譯出第一句詩的意思。接著我再問:夕陽斜照的江面會是怎樣的呢?“瑟瑟”是什麼意思?自然的學生又很快的譯出詩的第二句意思。詩的後兩句我也用同樣的方法進行教學。

  (2)品讀關鍵詞,創設情境,初步體會情感。

  新課標指出:抓好詞句的教學是小學閱讀教學的根本,對詞句的揣摩是培 養學生感悟情感的一種主要形式。 在這一步我讓學生默讀第一句,並想想哪個詞用得好?學生自然找到“鋪” 字,接著我問“鋪”好在哪裡?能否把“鋪”換成“照”“射”“灑”等字,為什麼?品完“鋪”字後,我順勢創設這樣一個情境:播放《秋思》樂曲,讓學生邊聽邊思考:假如此時此刻你就站在江邊,面對這樣美麗祥和的景色,你的心情是怎樣的?假如你是小畫家,你會畫些什麼?假如你是詩人你又會吟出怎樣的詩句?詩的後兩句我也用同樣的方法進行教學。

  (3)體會情感

  在這一步中我設計這樣的問題:請大家結合詩的寫作背景和詩句意思並思考:詩人寫這首詩前後的心情有何不同?詩人所寫的這些景物都是大自然中我們常見的事物,他有什麼用意呢? 學生自然會把詩人不同的心情說出來,這時我做這樣的一個小結:是的,這是一首寫景抒情詩,詩人透過對 “殘陽”等景物吟誦,表達了對大自然的喜愛讚美之情。

  5、聆聽歌曲,積累背誦

  請同學們聆聽《暮江吟》這首歌。伴隨著美好的旋律,讓學生跟著唱,進而背誦詩歌。

  六、 教學板書

  暮江吟

  ——唐· 白居易

  傍晚: 殘陽 —鋪— 江水 “夕陽西沉”

  夜晚: 月-----似——-弓 “新月東昇”

  露珠 ——似—— 珍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