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彙總10篇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彙總10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怎麼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五年級語文說課稿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1

  一、選題意義:

  著名語言學家呂叔湘先生在談到課外閱讀的作用時曾說:“同志們可以回憶自己的學習過程,得之於老師課堂上講的佔多少,得之於課外閱讀的佔多少。我想自己大概是三七開吧,也就是說,百分之七十是得之於課外閱讀。”由此可見沒有一定的閱讀數量,就不可能形成語感,不可能形成豐富的語言積累,語文素養的提高也就缺少根基和土壤,也就無法為學生的發展打下深厚的文化基礎。所以,《語文課程標準》對小學高段學生所應達到閱讀總量就有了基本要求:“第三學段,學生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100萬字。”本文試著從調查瞭解當前我校高段學生課外閱讀的基本情況為出發點,分析其原因,探索以課文為平臺,拓展課外閱讀的策略,尋找提高農村高段學生課外閱讀效率的途徑。

  學生對課外閱讀的興趣,要靠老師的培養。我們母語的特點,決不是幾本教科書所能包涵的,許多民族精華的積澱,也都藏在課外書本之中。課外閱讀的目標首先應該是讓學生喜歡讀書,這樣才可能有比較豐富的積累,並行成良好的語感。並在此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發展學生個性。也許,學生透過課外閱讀所取得的成績不會在短時間內體現出來。但教師要樹立大語文觀,要從育人的高度來認識課外閱讀的重要性。

  二、前期研究:

  從三年級開始,培養學生查詢與課文內容相關的知識。如作者,寫作背景,相關的故事,到了五年級,我們班健立了QQ群,我和管理員把相關的知識上傳到共享裡,讓有條件的同學一起看,並做下筆記。

  三、四維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以較快的速度默讀、瀏覽課文。

  2、學會本課7個生字,認識兩條綠線內的9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和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憑藉具體的語言材料,瞭解文章表達順序。透過有感情地朗讀,感受恩科西頑強抗爭的精神,並懂得科學認識艾滋病,關愛艾滋病人。

  4、本課研究目標:激發學生的閱讀勵志類的文章,透過閱讀要知道如何面對生活中的不幸,學會在逆境中如何生存,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人生觀。

  四、教材分析:

  《艾滋病小鬥士》是蘇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15課。本組課文的主題是“無私奉獻”,《艾滋病小鬥士》是本組課文的最後一篇,在單元教學中起著承上啟下、鞏固運用的作用。課文講述了南非黑人兒童恩科西身患艾滋病,一邊頑強地與病魔作鬥爭,一邊關心與他一樣患病的艾滋病病人的動人故事。全文條理清晰,重點突出,描寫具體,用詞準確生動,融科學知識、語言積累、思想啟迪於一體,為啟迪學生的思想智慧、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提供了很好的憑藉。《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並在第三學段目標中明確提出:“默讀有一定速度”、“能聯絡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意思,體會其表達效果。”、“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初步領悟文章的表達方法”等要求。

  五、教學設計(略)

  六、落實研討課題《從課文引向課外閱讀》,我們的設計從以下幾個環節展開:

  1、利用了超連結文字,就是根據課文內容,課前查詢關於愛滋病的資料。結合相關的知識來讀課文,學生就比較快地進放課文,為下文教學做鋪墊。首先,學生必須有這些知識他們才能瞭解恩科西的不幸,理解人物的內心世界,才能更好的體現他生活中的艱辛,感受恩科西頑強抗爭的精神。從而產生對恩科思的同情,關心,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懂得科學認識艾滋病,關愛艾滋病人。

  明白愛滋病的可怕,在記者採訪那一環節中,為學生與老師進行口語交際提供了材料,幫助我們開啟學生的嘴巴,讓學生有話可說,所以這一環節的設計是這節課是否順利上下去的關鍵。也是讓我們的課堂教學做到有效和高效。

  2、利用影片的超連結。老師還運用了影片的超連結,圖片、音樂、文學語言等多種教學手段的運用,再現教材情景,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幫助他們迅速而正確地理解教學內容,促進他們的心理機能全面和諧地發展,提高教學效率。從而使學生產生積極的情緒反應,給學生以強烈的真實感,以更好地達成預期的教學目標。這一點黃榮華做得很出色。

  3、介紹海倫凱勒與生命的不幸抗爭的事蹟,這一環節也利用了影片超接,這裡在最短的時間內,讓學生了解海倫凱勒,面對不幸的生活,她用自己生存方式,不埋怨,不放棄,笑對人生,讓自己擁有堅強的生命力,戰勝一切的苦難。讓學生知道生命的難得與珍貴,激發學生去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慾望。

  4、讓學生談談自己還知道那些相關的例子和書籍。這裡是一個機動的環節,有足夠的時間時,我們做老師的有義務幫學生喚醒他心中的巨人。讓學生明白,生活讓我們乘受東西實在是太多太多,當我們無法改變命運轉折的時候,我們能夠做到的就是安然接受現實,要勇敢地面對人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這是對主題的又一次昇華。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最後的常春藤葉》的作者是世界短篇小說巨匠歐·亨利。歐·亨利的小說被稱為“美國生活的幽默百科全書”,作品中以寫人性美的小說最為突出,尤其感人的是落魄的小人物在艱苦的求生環境中,仍能對他人表現出真誠的愛與關懷,作出難能可貴的犧牲。正是在這些小事上,他們達到了自己精神境界的至高點,《最後的常春藤葉》就是這樣一部彰顯人性美的作品。

  二、說學生

  生在此之前已經接觸了《荷花澱》《套中人》兩篇小說,對小說已經有一定的分析、鑑賞能力,不過正如朱光潛先生所說的那樣,學生閱讀小說,只注重最粗淺的一部分,就是故事,恐怕對小說不能進行深入的閱讀。教師的任務就是引導學生與文字進行深入對話,挖掘更深層的東西,體悟作品所蘊涵的生活和生命的哲理。

  三、說教學目標

  鑑於以上對教材和學情的分析,我確立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理清故事情節,體會小說的精巧構思。

  2、能力目標:學習鑑賞小說人物形象。

  3、情感目標:挖掘主題,感受人與人之間相濡以沫的真情,培養學生珍愛生命的意識和麵臨逆境勇於自救的精神。

  教學重點

  1.分析主人公形象

  2.感悟小說主題——歌頌的不僅僅是生命的信念,還有人與人之間相濡以沫的真情。

  教學難點

  體會小說的精巧構思

  四、說教法學法

  為了完成以上教學目標以及重難點,我準備從文字出發採用多種形式的朗讀以及啟發誘導、小組合作、探究質疑等方法組織課堂教學。

  五、教學設想

  這篇小說較長,為了在課堂上完成教學任務。課前印發導學案,讓學生做好預習工作。把課堂教學的重點放在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小說主題、體會小說的精巧構思上。小說幽默而富有詩意的語言也是一個亮點,由於課堂時間的限制,無法在課內完成,所以設計為課外作業。

  六、說教學過程

  (一)匯入人的一生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逆境,有的人一旦陷入逆境就消極地選擇把一切都交給上天來決定,而有人即便身處逆境,仍然尊重生命,相信愛的力量,甚至還能用自己的愛去感染他人。一片小小的常春藤葉,就連線著這樣兩個人的命運。【設計說明:透過導語,直截了當地告訴學生與課文相關的內容,引起學生的興趣。】

  (二)整體感知在這一部分我設計了兩個問題:問題一:讓學生按自己喜歡的方式速讀課文,按情節發展四個階段將文章分為四個部分,並概括各部分的大意。問題二:小說最震撼人心的是哪一個情節?說明原因。【設計說明:在課前預習的基礎上完成這兩個問題是很容易的,透過梳理情節,為下一步分析人物形象、探究小說主題做好準備。】

  (三)重點探究用人情味,人性相通的溫情來給當時下層人民悲慘的生活添上一點亮色,是歐·亨利小說的一大特色,常春藤的勝利就是生命溫情的勝利。為了分析主人公形象、感悟小說的主題,在這一部分我設計了以下五個問題。問題一:再讀文章,談談在這篇小說中最讓你感動的人物是誰?問題二:小說的主人公到底是誰?問題三:小說以《最後的常春藤葉》為題,這究竟是一片樣的葉子呢?

  問題四:最後一片葉子與瓊珊有怎樣的關係?為什麼它能挽救瓊珊的生命?

  問題五:為什麼說貝爾曼畫的最後一片常春藤葉是他的傑作?

  【前兩個問題是對主人公的把握,對貝爾曼的評價是本課的重點,也將是本課的亮點,讓學生在分組討論、合作學習的基礎上,加深對人物的認識,感受普通人之間的無私和情意,以及人物身上閃爍著的人性的光輝。後三個問題主要是透過小組討論讓學生樹立堅定的信念,更重要的是體會貝爾曼老人善良的心靈,挖掘小說主題,學會珍愛生命、關愛他人。】

  (四)難點突破

  為了讓學生體會歐·亨利小說精巧的構思,在這一部分主要透過小組合作的方法討論以下

  兩個問題:

  問題一:貝爾曼畫常青藤本應是小說的重要情節,作者卻沒有實寫,這樣處理有什麼好處?

  問題二:在小說結尾瓊珊生命垂危卻脫離了危險,而貝爾曼卻突然病逝,這樣的情節安排合理嗎?有什麼效果?

  【設計說明:歐·亨利在短篇小說的藝術處理上的特點就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這種意外的情節逆轉,一方面使主人公形象得以昇華,另一方面也揭示了主題,從而造成獨特的藝術魅力,設計這兩個問題主要是讓學生體會小說的精巧構思】

  (五)課堂小結

  一片葉子,一個希望,一次付出,一場人性的禮讚。詩人泰戈爾說過“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可敬的貝爾曼生時不比夏花,死時卻超越秋葉。葉子終會飄零,但愛是不會飄零的,它將永駐我們心間。

  【設計說明:課堂小結在課堂教學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這個小結既呼應了導語,同時再次概括了本課的主要教學內容。】

  (六)作業

  1、在文章中任選兩個有代表性的句子加以賞析,體會小說幽默而富有詩意的語言風格。

  2、閱讀歐·亨利的其他小說如《警察與讚美詩》、《麥琪的禮物》等。

  【設計說明:真正的幽默是為世人所看得見的笑料中飽含著為世人所看不見的眼淚。歐·亨利的語言幽默中包含著悲傷,達到了“含淚的微笑”的藝術效果,作業的設計主要是體會小說幽默的語言風格。】

  附板書設計

  【設計說明:在板書的設計上,力求直觀新穎地表現出人物形象和文章主題。】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3

  在選擇這一課時,我的腦海中久久地浮現著王崧舟老師那一堂兩個小時的《慈母情深》的課,那不著痕跡地引導與深情地朗讀,激活了文字裡的詩意,喚醒了孩子們的感覺,讓學生讀出了心酸,讀出了慈愛。

  那麼我在上這一課之前,我就在思考:我如何利用四十分鐘的時間,既從王崧舟老師的課中受到啟發,又根據自己班學生的特色上出自己的風格,使孩子們也受到一次心靈的洗禮呢?

  下面,我就簡要地說說自己的設計和想法。

  一、精選鏡頭,感悟深情

  《慈母情深》節選自著名作家梁曉聲的親情小說《母親》。作家對母親的描寫並沒有濃筆重彩,沒有直白地流露,只是從富有生活化的外貌、語言、動作、神態等細微之處體現出來,刻畫了一個為生計疲於奔命的母親,仍堅守著家庭的`溫暖,堅守著對兒女的希望。

  因此,我在設計時,教會學生自讀的方法,然後引導學生帶著方法,透過自讀,找出描寫母親的語句品讀、交流、感悟,再從中篩選出幾個鏡頭來細細體會。

  鏡頭一:工作中的母親——勞累

  這個鏡頭攫取了幾個描寫母親工作的段落,引導學生既讀出文字表面的意思,也讀出文字背後的情感,猜測母親的生活狀況,揣摩母親的心理活動,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

  其中一組慢鏡頭和一組快鏡頭,寫法相似,但描寫出母親兩種截然不同的狀態——疲勞和忙碌。我引導學生從寫法的獨特之處入手,透過對比朗讀、師生配合讀等方式,感悟母親這一慢一快背後的艱辛付出,更能激發學生對母愛的深刻領悟,再指導學生用朗讀傳情達意,在讀中悟,在悟中讀。

  鏡頭二:給錢時的母親——慷慨

  一個如此貧窮而勞累的母親,當作者向她要錢買書時,她會如何呢?為了讓學生更深入地理解母親的用心,我先設想了生活中的母親對自己的小氣與節省,來反襯出對孩子的慷慨。這慷慨從一“塞”中流露得最淋漓盡致。有了前面對家庭情況的拮据和母親工作的勞累的感悟作為鋪墊,此時“塞”出的真情便水到渠成了——塞出的是心血,是慈愛,是期望……

  二、還原生活,引起共鳴

  於漪老師說:“語文與生活同在。把學生關在教室裡,侷限在課本中,必然遠離實踐。一定要開啟生活的大門,讓學生在豐富的社會實踐中學好語文,用好語文。”這告訴我們語文與生活不可分割的關係。

  這篇《慈母情深》便是作者梁小聲在成功之後,回憶一件小事中慈母對他的期望與鼓舞,對他創作人生的影響。故事本源於生活,讀來更是樸實無華,母親的言行舉止恍如就在身邊一樣自然。因此品讀過程中,孩子們很容易迴歸生活,找到共鳴,設身處地談出自己的感受。

  特別是文中慈母情深感動了作者,作者懂得回報母親時,我設計了一組詩,由學生從生活中找鏡頭來填寫,這既是對文中反覆、排比段落的仿寫,又能引導學生髮現母愛,感恩親情,達到更高層次的共鳴。

  當然,因為今天是公開課,學生面對這麼多聽課的老師,有些緊張,不敢表達,所以我特意把教學節奏放慢下來,引導時難免會有些囉唆重複,但是,我想只要能讓儘量多的孩子們參與其中,即使超過一點點時間,又何妨呢?畢竟我們不能為了自己的教學設想和進度來拔苗助長吧!所以,這堂課雖留有遺憾,仍覺值得!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金字塔》一文條理清晰,重點突出,語言平實流暢,描寫細緻。介紹了埃及金字塔的形狀及其建築歷史,寫出了外觀宏偉、結構精巧的特點以及建造金字塔所採用的辦法,熱情謳歌了古埃及人民傑出的智慧和超人的才幹。借物寫人,借“金字塔”建築,謳歌古埃及人民的智慧和才幹以及勤勞。兩篇課文在結構、內容上都有許多相似之處,許多內容互相印證。

  二、說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1.教學目標 :

  (1)自主學習文中的“譯、愧”等10個生字,讀準字音,理解字義。

  (2)指導學生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理清文章脈絡。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課文主要內容,初步體會金字塔的雄偉與神秘,從本課語言文字材料中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勞和智慧。

  (4)瞭解兩篇課文介紹金字塔的不同方式,發現兩篇課文中相互印證的內容。

  (5)蒐集資料,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介紹金字塔。

  3.教學難點:

  瞭解課文主要內容,初步體會金字塔的雄偉與神秘,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勞和智慧;瞭解兩篇課文介紹金字塔的不同方式,發現兩篇課文相互印證的內容

  三、說學情:

  小學生對金字塔比較陌生,對金字塔的有關資料瞭解很少,針對這一情況,教學前,引導學生蒐集與金字塔有關的圖文資料,目的是透過閱讀資料和欣賞圖片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慾望,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的學習精神。

  四、說教法和學法:

  1.說教法:

  (1)質疑激趣法:本節課開始,我引導學生交流了解我國古代的名建築,這樣透過引導學生了解比較熟悉的事物大大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激發了學生的閱讀期待。

  (2)直觀演示法: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勞和智慧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為突破這一難點,我製作了有效的多媒體課件,讓學生透過觀察直觀形象地瞭解金字塔,使學生深刻感受到古埃及人民的非凡智慧。

  2.說學法:

  (1)讀中感悟法。在學生理解金字塔的特點時,我透過指導學生朗讀讓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自主感悟。力求尊重學生的閱讀體驗,鼓勵學生個性化的閱讀行為。

  (2)合作探究法。在理解不可思議的金字塔這部分時,引導學生結合資料合作探究,培養了他們的合作意識,為突破教學難點,理解古代埃及人民的聰明與智慧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五、說教學流程:

  (一)師生談話,匯入課題。

  1.引導學生了解四大文明古國及勤勞勇敢的四大文明古國人民創造了令人驚歎的偉大文明,瞭解中國古建築。並自然地把話題轉向埃及。

  2.透過問題交流,引導學生交流課前蒐集的有關埃及的圖文資料。

  3.透過展示資料匯入課題,激發學生閱讀課文的興趣,激發了學生的閱讀期待。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鼓勵學生透過初讀課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認識生字詞語,掃除字詞障礙。為進一步閱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做好了鋪墊。

  (三)再讀課文,深入探究。

  1.學習《金字塔夕照》

  (1)學生自由閱讀課文,圈畫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在旁邊寫一寫自己的感受。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

  (2)小組派代表做彙報發言,教師相機引導。

  ①引導學生感受文章採用描寫式開頭的寫法,透過把對金字塔壯麗景色的描繪作為文章的開頭,用形象的描繪推出說明物件,給讀者以形象、具體的感受。

  ②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感受文章對意境的描繪十分出色。文章意境之美,可以說是得益於其對音樂、美術、攝影等的借鑑上。作者十分善於捕捉和表現瞬間性的、區域性性的特色,並且充分運用文字表現色彩、光線及其帶來的感受。

  ③交流感受作者描寫生的特點,及其作用。瞭解這些文字調動了讀者的視覺和聽覺,透過這些極具色彩的景色描寫,使得文章資訊含量巨大,加上光與影的刻畫更細緻入微,給人呈現一種立體畫面感。高超的表現藝術與表現技巧造就了文章絕美的意境。

  ④引導學生在閱讀交流中感受作者的感受及人類偉大創造的歌頌。使學生感受到金字塔不愧是熠熠發光的珍寶,人類勞動和智慧的結晶,它無疑比金子還要貴重。

  (3)教師透過小結使學生了解到《金字塔夕照》既是一篇典型的“風貌通訊”,又是一篇獨具匠心、極具意境之美的散文。在作者流暢又飽含韻味的文筆下,展現出了一幅幅金字塔在夕陽照耀下的美麗圖景,描述厚重文化遺產,歌頌人類偉大創造。

  2.學習《不可思議的金字塔》。

  (1)鼓勵學生自由閱讀課文,藉助課文旁邊的批註讀懂課文,也可以在旁邊寫一寫自己的感受。引導學生學會藉助批註理解課文,進一步引導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

  (2)透過小組交流,小組長整理並記錄小組同學的發言的形式初步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3)小組派代表做彙報發言,教師相機引導交流。

  ①引導學生藉助具體數字從金字塔的重量、體積、底面積瞭解到金字塔的龐大。感受作者運用列數字的說明方法的好處是用具體數字進行說明,準確地說明了金字塔重量大、體積大、底面積大的特點;使人感受到修築工程的浩大、艱鉅,其規模的巨大而令人驚歎。是學生在感受到古代勞動人民無窮的智慧的同時學習用列數字的方法進行說明。

  ②引導學生藉助具體數字瞭解建造金字塔過程中的採石、運輸、施工等工程的浩大,感受金字塔的建設至今仍是未解之謎。

  ③閱讀了解“塔身是由一塊一塊的石頭疊加而成的”“中間沒有任何水泥之類的黏著物”“每塊石頭都磨得很平,至今仍很難用一把鋒利的刀刃插入石塊之間的縫隙”,從而感受工藝的精湛,讚歎古代工匠高超的建築技巧。

  ④引導學生閱讀了解發生在胡夫金字塔上的數字“巧合”,透過這些資料未解之謎感受金字塔這一奇蹟。

  ⑤瞭解古埃及其他方面的文明成就,如農業、文學、數學、幾何學、地理學、精湛的造船技術、石窟陵墓、神廟等,進一步感受古代埃及人的智慧。

  3.引導學生了解兩篇課文中的相互印證的內容。

  (1)引導學生對比閱讀,瞭解到在介紹“金字塔的建造位置”中兩篇課文互相印證,使人瞭解到尼羅河造就了古埃及輝煌的古代文明。

  (2)引導學生對比閱讀,瞭解到在介紹金字塔“周圍的環境”中兩篇課文互相印證,以“似乎一切金色的來源,都是從它們哪裡放射出來的”“古埃及人很早就掌握了精湛的造船技術。這些船能在尼羅河上航行。

  在尼羅河上游,考古學家發現了古埃及人的採石場遺蹟。

  除了金字塔,古埃及人還有石窟陵墓、神廟等多種令人驚歎的建築成就。

  ”告訴人們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發源地。

  (3)引導學生對比閱讀,瞭解到在介紹人類“智慧的結晶”中兩篇課文互相印證。激發人們對古代勞動人們勞動和智慧的讚歎。

  (4)引導學生對比閱讀,瞭解到在介紹“金字塔的不解之謎”中兩篇課文互相印證,使人感受金字塔的神奇。

  (四)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介紹金字塔。

  引導小組同學互相討論:金字塔是怎樣建成的?鼓勵學生藉助課文內容,大膽推測,指導小組長整理並記錄小組同學的意見。鼓勵和引導小組代表做彙報發言。培養了學生大膽想象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意識。

  六、說作業設計:

  試寫調研報告。以課堂學到的知識為主,介紹你的探究成果,可以聯絡你的課外知識,加以介紹。

  讓學生撰寫探究報告,既是課內的總結,又是課外的延伸。鼓勵學生透過課外查詢積累資料,把研究引向更大的課堂,引向更深的層次。

  七、說板書設計:

  板書簡潔明瞭,既再現課文內容,讓學生直觀而輕鬆地瞭解課文內容,又十分自然地突出了課文的主旨,達到讀寫結合的目的。

  開闊而雄渾的畫卷

  金字塔夕照 比金子還貴重

  懷古的幽思

  金字塔 埃及人的勤勞和智慧

  工程的浩大、艱鉅,其規模的巨大

  不可思議的金字塔 建造工程未解之謎

  資料未解之謎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5

  一、 教材分析:

  《假如沒有灰塵》一課,是人教版五年級語文上第三單元的一篇課文,這一單元是說明文單元,對學生的學習要求是:抓住課文的要點,瞭解基本的說明方法,並是試著加以運用。《假如沒有灰塵》一課,是本單元的第四篇課文,略讀課文。

  《假如沒有灰塵》是一篇非常吸引人的說明文,他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向我們介紹了人見人煩的“灰塵”原來與人類的生存息息相關。作者在講述灰塵的作用的同時,還向讀者揭示出了一個深刻的哲理:事物往往具有兩面性,只有更加全面的瞭解,才能更加正確地認識,才能趨利避害。

  本文共六個自然段構思精巧、別具匠心。“假如沒有灰塵”這一設問從課題開始反覆出現了四次,“作假設”成為這篇說明文最突出的說明方法。文章以此為題起到了吸引讀者,引起讀者好奇的作用。文中的反覆出現是為了強調說明灰塵的重要作用。結尾處起到了總結全文的作用。而文中這樣反覆地出現“假如沒有灰塵”也使得文章的主題更加鮮明節奏更加緊湊。本文除了“作假設”還運用了“作比較”、“列數字”等說明方法。這些說明方法清楚明白而又生動形象地說明了灰塵與人類密不可分的關係。這篇文章條理清晰、層次分明,文章的4-6這三段結構相同,都是先介紹灰塵特點,再具體說明灰塵作用。

  二、學情分析:

  由於這是本單元最後一篇說明文了,學生對於本單元課文中的說明方法以及起到的作用,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他們能夠從文章中找到常用的說明方法,並且分析出使用效果。這又是一篇略讀課文,文字淺顯,所以應以學生自學為主。由於,“作假設”這種說明方法在本單元其它文章中體現不明顯,但在本文中非常突出,應充分引導學生感受它的效果。另外,“我們應該辯證看待事物”這一哲理,學生在自悟中很難體會到,也需要教師進行指導。

  三、 教學目標:

  1、認識4個生字。正確讀記“然而、面臨、顆粒、來源、分裂、漂浮、削弱、柔和、效能、依附、穩定、朝暉、單調、溼漉漉、古往今來、龐然大物、氣象萬千”等詞語。

  2、 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知道灰塵的特點和作用。

  3、 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重點體驗“作假設”這一說明方法的使用。

  4、 懂得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甚至多面性,受到初步的辯證唯物主義的啟蒙教育。

  四、教學重點、難點

  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重點體驗“作假設”這一說明方法的使用。

  解決方法:品讀語句、隨文批畫、設計填寫表格、討論交流

  五、教學思路:

  1、談話匯入,激發興趣

  2、閱讀導語,明確要求

  3、默讀課文,自學批畫

  4、檢查效果,課堂討論

  5、感受哲理,總結全文

  6、討論收穫,拓展延伸

  六、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匯入。

  1、板書:灰塵。

  2、灰塵有哪些害處?

  3、師:確實,灰塵是一種令人討厭的東西。對吧?所以,古往今來,人們總是“時時勤拂拭,勿使染塵埃”。那麼,同學們設想一下:假如沒有灰塵,(補全板書課文題目:12﹡假如沒有灰塵 課件:課題)我們的世界會面臨什麼樣的情形呢?(指名作答)

  4、下面我們來讀讀12課:《假如沒有灰塵》,假如沒有灰塵,是否對我們的生活絕對有利?

  (二)、初讀課文,瞭解大意。

  ①給自然段標上序號,生自由讀課文,讀準生字的讀音,思考:假如沒有灰塵,我們的世界會怎樣?找出書中相關句子,作上記號。(課件:思考)

  ②說一說:用書中的話說一說假如沒有灰塵,我們的世界會怎樣?(課件:句子)

  ③我們先來檢查一下大家對生詞的掌握情況。檢查詞語認讀情況。(課件:我會記的詞語)

  (三)、依照提示,先共同學習最後一段,再讓學生自學討論完成表格。

  ①談話:這是一篇閱讀課文,我們一起來看看閱讀提示給我們提出了什麼樣的要求?(課件:表格)

  ②師生共同學習最後一段。

  A指名朗讀。

  B灰塵有哪些特點和作用?

  C在說明這些特點和作用時運用了什麼說明方法?

  ③學生默讀課文,分組完成表格。

  ④小組合作完成表格。教師巡迴指導,要及時表揚合作很好的小組。

  (四)、全班交流,點撥指導。

  小組彙報時,要透過讀表現出灰塵的特點和作用。

  (五)、小結感悟,延伸拓展 。

  ①灰塵在自然界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假如大氣中沒有灰塵,強烈的陽光將使人無法睜開眼睛;假如大氣中沒有灰塵,整個天空將始終是蔚藍色;假如空中沒有灰塵,地面上的萬物都將是溼漉漉的;假如沒有灰塵,我們將無法欣賞到晚霞朝暉,(課件:晚霞朝暉),觀賞到閒雲迷霧(課件:閒雲迷霧),領略到彩虹日暈等氣象萬千的自然景色(課件:彩虹日暈)。,假如空中沒有灰塵,大自然將多麼單調啊!其實灰塵的作用還止如此呢!這裡有份材料,讓我們瞭解一下。(課件:灰塵的另一面)

  ②灰塵有著它的兩面性。你還能舉例說說,生活中哪些被看成有害的東西其實也有很大的作用呢? (如網路,糖,可以補充身體的糖份,好吃,但卻引起肥胖損壞牙齒。)

  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板書: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今後我們無論看待人或事物都不能只看到它的缺點,還應該看到它有好處的另一面。

  (六)、作業。

  請以“灰塵的自述”為題寫一篇文章,告訴人們它的兩面性。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傻二哥》是以童年往事為話題的第五單元的一篇課文,這篇回憶性的散文透過大量的細節描寫,刻畫出一個活生生的善良、聰明、熱情、窮而有志的年輕人的形象。文章從傻二哥吆喝的內容;傻二哥的特點;傻二哥的衣著;傻二哥吆喝前的準備;傻二哥有耐心,不怕麻煩五個方面把這樣一個賣藥糖的勞動者“傻靈傻靈”的特徵刻畫得淋漓盡致。語言生動活潑,細膩傳神。

  教學本課我預計兩課時。第一課時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主要內容,重點學習1-3自然段。第二課時, 走近傻二哥,感受他的傻靈傻靈,學習4-7自然段。

  二、說教學目標

  透過對文字的反覆研讀,我確定本課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一是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二是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傻二哥“傻靈傻靈”的性格特點;三是體會文章描寫人物的方法。這三個教學目標的設定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即整體感知——區域性思維——遷移拓展。

  三、說教學重難點

  根據本單元的教學目標、學習重點,並結合學生實際,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能夠透過重點語句體會傻二哥的“傻靈傻靈”。教學難點是領悟並學習描寫人物的方法。

  四、說教法設計

  教有多法,貴在得法。本課我將主要採用自主探究法、朗讀感悟法、討論法和多媒體輔助法進行教學。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自讀自悟、想象交流,在讀中感悟語言文字和人物形象。

  五、說學法設計

  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認知水平,課堂上,我會引導學生藉助課外資料,抓重點詞句,採用圖文結合,讀、想、議、說、演結合的方法逐步學習課文,入情入境,自悟自得。

  六、說教學過程

  在本課第二課時的教學中,教學重點是體會“傻”的含義,而課文4至7自然段透過衣著、動作等從“傻樣兒”和“傻事”兩個方面來突出主題,表現人物,所以我預設了以下幾個教學環節。

  (一)創設情境,激趣匯入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我首先播放傻二哥賣糖的吆喝聲,創設情境,帶著學生走進舊時天津的小巷,來到傻二哥身邊。

  (二)認識“傻樣”,體會“傻靈傻靈”

  和孩子們一起回顧:同學們,你們聽,這是誰在吆喝?對,是傻二哥在走街串巷賣藥糖呢!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課文的1至3自然段,知道作者新鳳霞和大夥兒說傻二哥——傻靈傻靈。可是我們“只聞其聲,未見其人”,傻二哥到底是什麼樣兒?課文還有哪些地方體現了他的“傻靈傻靈”呢?請學生自讀第四自然段,劃出描寫傻二哥外表和裝束的句子,說說他留給自己的印象。

  用文中的一個詞來概括傻二哥外表和裝束上的特點,當學生說到“講究”一詞時,出示句子。瞧,“白布上衣”、“黑色褲子”傻二哥真是個樸實的年輕人;再看四個動詞“穿著”、“挽著”、“留著”、“斜揹著”用詞不重複,都非常準確、形象地描繪出傻二哥的樣子;“偏分頭”、“很講究”說明傻二哥對待自己的工作非常認真,一點也不馬虎。指導學生細細地品讀句子,讀出傻二哥外表和裝束的“講究”。

  傻二哥賣藥糖還有一套專門的工作服呢!他在家裡穿得破破爛爛,去賣藥糖時,就把這套乾乾淨淨的衣服換上了。這裝束顯得很正規,很正式,他想吸引人來買藥糖。看來這傻二哥還真靈,聰明著呢!

  接著還是抓住“講究”這個詞,讓學生瀏覽課文除了衣著裝束講究還有什麼講究?學生再體會玻璃瓶細節設計上的講究。

  衣著講究,髮型講究,連賣藥糖用的玻璃瓶也很講究,傻二哥可真是動了一番腦筋啊!學生一步步地走進文字,從心底裡感受到了傻二哥的“靈”。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應該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所以在這一環節我指導學生自主朗讀,抓住重點詞句進行品味,體會文章人物形象。

  (三)、瞭解“傻事”,體會“傻靈傻靈”

  第五、六自然段的學習中,我讓學生默讀,找出傻二哥在賣藥糖時吸引人的地方,劃出相關的句子並作上批註。

  重點品讀傻二哥吆喝前準備的句子。一開始,我範讀。再讓學生自主研讀,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找出表現動作的詞,體會作者用詞的多樣性及重疊詞的作用。接著讓學生表演讀,誰來試著吆喝一下?他們一邊讀一邊模仿,身臨其境,一起感受這段描寫的栩栩如生。

  吆喝就吆喝,幹嘛還這麼賣力地做準備工作呢?原來,他是想吸引大家,就像戲劇開幕時會敲鑼打鼓一番。在多種形式的讀中增加積累,發展語感,加深體驗與感悟:傻二哥可真是傻靈傻靈啊!

  最後,我再創設情境:請大家看看這幅圖,如果當時你就站在傻二哥身邊,看到這樣認真的一招一勢,這樣專注的一舉一動,你會想些什麼?會說些什麼呢?對待賣藥糖這份不起眼的工作,傻二哥卻用盡了心思,幹得有模有樣,有滋有味,讓學生透過文字和畫面說出自己的感受。

  他賣藥糖的時候還有哪些地方吸引了你呢?於是,帶著學生們再去品品他那五顏六色的藥糖。同桌討論,悟出作者從顏色味道來寫出藥糖吸引孩子的原因。

  然後再自讀第六自然段,感受因糖的顏色多,換來換去,傻二哥是怎樣不怕麻煩。再一次回扣“傻靈傻靈”。他熱心的傻勁中無處不透著“靈”,傻而聰明不正是“傻靈傻靈”嗎?這時,我和學生一起有感情地配樂朗誦4至6自然段,表達對傻二哥深深的敬意。

  (四)、總結昇華,拓展延伸

  透過4至6自然段的重點學習,從多個角度使學生理解了這“傻”的真正含義,使傻二哥的形象在學生心中清晰、生動起來,最後進行總結昇華,拓展延伸。

  知道嗎?他的傻勁還不止課文中說的這些,他的家是怎樣的呢?(看一段補充資料)看完補充資料再次掀起學生情感的高潮。他們會說,傻二哥就是靠賣一塊、兩塊藥糖來養家餬口,多不容易啊!他做事認真不取巧,對人有一股熱心的傻勁兒,真是“窮而有志”!同時也明白:結合課外資料來理解課文也是我們學習語文的一個好方法。

  齊讀第七自然段,學生們知道:傻二哥就是靠著這般傻靈傻靈在母親去世後帶大了三個弟弟,正是靠著這般傻靈傻靈解放後在糖廠工作,還當上了業餘演員。

  回看課題,我問:“傻”字帶有貶義,指“頭腦糊塗,不明事理”、“死心眼,不知變通”,這篇課文為什麼要以“傻二哥”為題呢?和學生們一起探討後總結:課題中的“傻”是貶義褒用,傻二哥就是這樣一個“傻”與“靈”合為一體的人物,我們也應該學習傻二哥的熱心和聰明,擁有他這樣的傻勁,做個像他這樣的傻人。

  最後,我會指導學生整體回顧文章在寫法上的特點。作者對傻二哥形象的塑造力透紙背,從他穿的衣服、使用的用具、吆喝前的準備、吆喝的音調、吆喝的內容到他對顧客的態度都細細寫來,而且善於圍繞中心選取材料,使人物形象完整而豐滿。這樣的寫作方法值得我們學習。

  七、說作業設計

  我佈置的作業一是讓學生學習本課刻畫人物的方法,仿寫一段話,描寫人物的動作神態表情;二是讀讀作家新鳳霞的作品《我的舞臺》。

  八、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應該是教材重要內容透過教師有目的地構思巧妙畫出的圖形。這節課,我的板書簡潔明瞭,抓住文章的關鍵詞語,體現文章的主題思想。

  14傻二哥

  “傻靈傻靈”

  熱心 聰明

  以上我的教學設計,主要採取讀中感悟的方法,使學生能準確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人物的形象。同時根據新課標提出的高段語文教學要初步領悟文章表達方法的要求,我引導學生揣摩文章的表達形式,體會表達效果,掌握寫作方法,讓人文內涵在語言的品味與表達中自然滲透。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7

  一、 說教材

  《太陽》一課是九年義務教育五年制小學語文第九冊中的課文。這是一篇說明文,主要介紹太陽的常識:離地球有多遠,它有多大,多熱。說明太陽與人類有著密切的關係。全文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紹太陽與地球的距離,太陽的大小,太陽的熱度;第二部分說明太陽與人類的密切關係。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學習說明文的閱讀方法,提高閱讀能力;二是更多地瞭解太陽的特點,培養熱愛科學的情趣。

  本課教學重點是瞭解太陽的特點,教學難點是怎樣運用舉例和數字來說明太陽的特點的。

  二、 說教法

  這是一篇說明文,它不是藉助藝術形象傳授知識的,而是在觀察某些事物的基礎上,用準確、通俗的語言來說明事物和傳授知識的。所以我是側重一下幾方面教的:

  1、 抓住說明文的構段特點進行教學。教師精講第一段,教給學生學習方法,找出說明文在結構上注重一段一意,段首概括的規律,幫助學生理清文章的結構層次,自學相似段落,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2、 抓住課文中語言,瞭解說明事物的方法。課文第一段為了講清楚太陽的三大特點,運用了大量的數字來說明,給學生的感覺是一目瞭然。但是為什麼要引用傳說,就是為了增加文章的生動性,這樣教學既使學生了解了學法,又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再比如說,太陽很大,會發光,會發熱。為什麼又提到了地球和鋼鐵呢?這就運用了比較的說明方法,使抽象的數字具體化、形象化。這樣做的目的是,既教了課文,又學會了作者的寫作方法。

  3、 利用電教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說明文同記敘文相比,語言比較枯燥,形象性不強。在教學過程中,我製作了課件,變抽象為具體,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去接受知識,從而增強學習效果,是一舉多得的方法。

  三、 說學法

  這篇課文沒有過多的難以理解的詞語和句子,大多數學生都能讀懂,因此我設計讓學生這樣去學習:

  1、 整體感知,初步瞭解課文的大概內容。學生先自讀課文幾遍,有個別學生可先背誦課文。自學完以後,能概括出每個自然段的內容,並加註在書上。按照分門別類的方法把全文分為兩大部分,概括出每部分的內容。這樣,學生就會從整體上知道這篇課文講的是什麼內容。

  2、 加強朗讀,在閱讀中理解課文是怎樣講述太陽的特點和我們的關係的。學生抓住每個自然段的中心句子瞭解這樣意思,再進行歸納合並,總結每一段的寫作方法,掌握說明事物怎樣運用列舉數字、做比較、打比方、比喻等多種方法。運用這種方法,給人的感覺是準確、簡練、明晰、具體,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3、 利用電化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在教太陽與雨、雪、風形成過程的關係時,製作了課件。利用幻燈放影像。學生一看就明白了風、雨、雪形成的過程。知道太陽和氣候的關係確實很密切,同時減輕了學生的課業負擔,變抽象為具體,使學生學得輕鬆愉快,留下了印象深刻。

  四、說教學程式

  在備課時,我認真鑽研教材,尋找了有關經驗,進行了一番思考分析之後,制定本節課的知識目標:一是瞭解太陽的三大特點,二是使學生知道太陽與我們人類有哪些密切的關係。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教給學生寫作方法,即能力目標。這樣,教學目標明確了,上課時,就能有的放矢,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一堂課的好壞,一個主要方面就是教師在課堂45分鐘內給學生傳授知識的能力怎樣,學生能不能按時完成本節課的學習任務。所以,我在教學過程設計上,儘量使課堂每一分鐘都能合理運用,該講的就講,不該講的少講,甚至不講。在自己預先想好的導學提問的指導下,啟發讓學生思維,用板書直觀地再現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始終讓學生手腦並用,達到啟發思維的目的。

  最後的達標測試題,既是本節課的重點,也是本節課的難點。目的是檢查學生對本節課內容理解得怎麼樣,也就是教學目標達到了沒有。透過讓學生做這些題目,可以驗證出教學效果是良好的。

  五、說板書設計

  隨機抓住學生彙報過程中出現的“閃光點”進行板書,使整節課亂中有序,幫助學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重點,起到引領作用。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

  《鳥的天堂》是長春版語文教材五年級下冊第五版的課文。課文記敘了作者和他朋友兩次經過“鳥的天堂”時看到的不同景象。全文按作者遊覽的順序記敘的,先寫了作者和朋友們划船出去遊玩;然後寫了作者和朋友們第一次經過“鳥的天堂”時看到的景象;接著寫了作者和朋友第二天又一次經過“鳥的天堂”時所看到的景象;最後寫了作者對“鳥的天堂”的留戀和讚美。根據本冊教材的編排,本組訓練重點是“事物的靜態和動態”,在設計本篇課文的教學時,圍繞重點訓練專案制定如下重點和難點。

  二、說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學會本課三個生字:梢、暇、戀。

  (2)學會本課幾個新詞:留戀、展示、顫動南國、應接不暇。會用“應接不暇”、“陸續”造句。

  (3)理解本課重點句:

  ① 我有機會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棵大榕樹,樹幹不可計數。枝上又生根,有許多根直垂到地上,伸進泥土裡。

  ②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著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

  ③昨天是我的眼睛騙了我,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

  1、能力培養目標。

  (1)訓練學生學習按作者遊覽順序理清課文內容,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瞭解靜態與動態描寫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作文能力以及閱讀、思維能力。

  2、思想教育目標。

  認識大榕樹的奇特和美麗,體會眾鳥紛飛的壯觀景象,受到熱愛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薰陶。

  三、說重點、難點。

  1、說重點:

  (1)瞭解大榕樹的外形特點,體會“鳥的天堂”的含義。

  (2)學習作者描寫事物靜態和動態的方法。

  2、說難點。

  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1)、我有機會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榕樹,枝幹的數目不可計數。枝上又生根,有許多根直垂到地上,伸進泥土裡。

  (2)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著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

  (3)昨天是我的眼睛騙了我,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

  根據教材的編排和本文的重點、難點,教師在教學中採用如下教學方法。

  三、說教學方法

  1、說教法。圍繞教學目標,我設計瞭如下的教學設想:

  1、在教學形式上,採用情境教學法,讓學生心有所感,情有所依。

  為了把學生帶到課文描寫的情境中,我透過形象的語言描述和多媒體錄影,設定了以下兩處情境:情境(1):伴隨著音樂的錄音,播放大榕樹的錄影片斷,使學生進入“我”欣賞大榕樹的情境中。情境(2):伴隨著音樂的錄音,播放大榕樹上群鳥紛飛的錄影,使學生進入“我”欣賞鳥兒的情境。讓學生在身臨其境般的體驗中陶冶情感,加深感悟,達到了一定的效果。

  2、把質疑問難貫穿於教學的始終,培養學生帶著問題學,針對問題學,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3、在語言文字訓練中,讓學生讀、思、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在詞語訓練中,用解釋、聯絡上下文等方法,讓學生把詞語置於具體語境中,體會其內涵。把詞語教學與對課文的理解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增加了學生對詞語的感知能力,有利於今後遷移運用。

  4、寫一份廣告詞,向他人介紹“小鳥天堂”的景色。開發學生的潛力,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鼓勵學生創新。

  四、說學法。

  在教學前,教給學生用“讀、劃、思、議”的方法認真預習。透過讀,讓學生有所思,再思考之後,劃出重點句,議出文章的訓練難點。

  在學習中,藉助配樂朗讀,運用圖文對照的方法,理解課文重點。突破難點。培養學生觀察問題的能力。

  五、課時安排。

  根據上述內容,本課安排三課時完成。第一課時,設疑、析題、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清作者遊覽順序。教授學習方法,完成課後第一題;第二課時,從中心句入手,引導學生質疑問難,深入理解課文,瞭解作者描寫靜態和動態的方法。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讚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完成課後第二、三題;第三課時,圍繞重點內容,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完成課後第四、五題。

  六、說教學過程

  (1)作者第一次經過“鳥的天堂”時沒看到一隻鳥看到了什麼?

  (2)作者在文章中是怎樣描寫榕樹的?

  在學習中,教師藉助投影讓學生理解“枝幹又生根,有許多根垂到地上”的景象, 弄清 “枝幹的數目不可計數”,體會榕樹的茂盛。想象樹葉綠得耀眼。綠得發亮。充滿活力,從而感受榕樹的蓬勃生機。在學習中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到之所以會有的這樣的景象。是因為南方氣候溼潤,加上榕樹正處於生長旺盛時期,所以枝繁葉茂,每片葉子都充滿生機。

  在學習這一部分時,引入作者的描寫方法------靜態描寫,教學中設計下述問題:

  (1)你讀懂了那些描寫榕樹的詞或句?這樣描寫有什麼好處?

  (2)這些詞句都說明了什麼?是什麼描寫方法呢?

  結合學生的回答,教師及時出示圖畫投影片,讓學生看榕樹近景,再出示描寫榕樹的詞句投影片,引導學生體會榕樹之“大”,說明生長年代已久遠。在教學中,教師不失時機地讓學生在朗讀的基礎上體會,並及時指導朗讀,從而使學生體會到靜態描寫的方法。完成教學目標中的理解重點句子的(1)(2)和能力目標。

  三、結方法,放手自學。

  在教師引導點撥學習了靜態描寫之後,師生共同總結學習方法,運用總接觸學習方式、法,放手讓學生自己讀課文,劃出重點詞句,同學間互相討論、思考、議出疑難問題學習作者動態描寫的一部分。教師可設計以下問題引導:

  (1)作者的感受怎麼會發生變化?為生麼兩次看到的景象不同?

  (2)和寫榕樹比較,作者寫鳥採取了什麼方法?

  (3)本文最後一句話中,第一個“鳥的天堂”為什麼加引號?第二個為什麼不加引號?

  透過上述問題讓學生自學動態描寫,體會眾鳥紛飛,大小不一、顏色各一、動作千姿百態,有的飛,有的叫。有的拍翅膀,使人應接不暇的熱鬧場面,以此培養學生的思維自學能力。在學生自學中,教師藉助電教手段,播放眾鳥紛飛的錄影,加深學生體會從靜到動的壯觀景象。學生課文之後,進行配樂朗讀,使學生進一步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讚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完成思想教育目標。

  五、再讀全文,遷移深化

  《鳥的天堂》是本組中的第一篇課文,要真正落實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教師藉以配樂朗讀外,再自己從反覆品讀中體會,從電化教學的觀看中對比,體會作者抓住榕樹靜止不動的特點進行靜態描寫,抓住鳥兒活潑好動的特點進行動態描寫,這一靜一動互相映襯,突出了“鳥的天堂”的美好。充分展示了大自然的美妙。充分展示了大自然的美妙。

  六、說板書設計。

  我的板書設計、既可以概括課文內容,有突出了重點,便於學生記憶,符合小學六年級學生的特點。

  12、鳥的天堂

  榕樹 枝 幹 根 葉(靜態)

  鳥 形 色 聲 姿 (動態)

  七、 自選練習

  教師出示以下不同形式的練習,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喜好和特長任選其中一項,可以小組合作完成。

  1.摘抄:把本課中自己喜歡的好詞佳句或精彩片段摘抄下來;

  2.畫鳥的天堂:根據文中描寫的情景來畫鳥的天堂,可插入簡短的文字說明;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9

  【說理念】

  積累是創新的前提,新課程標準重視學生知識的積累:有較豐富的積累;擴大知識面,增加閱讀量;背誦一定數量的名篇。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學生進行字、詞等知識的積累就是集“米”的過程,有了這個過程才可能有文章之“炊”。古人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學生在讀“萬卷書”的時候可以積累許多精詞妙句,積累許多體式、結構、佳篇,似蜜蜂採蜜,廣收博取。人們認為:語文能力的培養要經過一個“死去活來”的過程。其實“死去”的過程就是大量記憶、積累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僅可以藉詞、借句,還能借氣、借勢,最終翻出新意。日常的積累越豐富,我們就越能汲取知識的養料,在運用中便會“心有靈犀”“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這就是“死去活來”之“活來”——創新過程。因此,作為教師,應清楚地認識積累和創新的關係,大膽引導學生在課堂上進行知識積累。但是單單依靠教師引導學生進行的積累是很有限的,“授人以魚,更要授之以漁”,新標準也同樣重視學生在學習中的方法的積累: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等。因此在語文學習中,教師教給學生更多的還應該是進行積累的方法。學生掌握了多種學習語文、積累語文知識的方法,在有教師時會學得更好,無教師的時候同樣學得輕鬆。

  【說教法】

  新標準要求注重培養學生適應現代社會需要的語文素養。在發展學生語言的過程中,要努力培養自能讀書、追求真理、勇於探索的精神,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未來意識,激發創造力。

  大膽地把文章放給學生,採用以自主學習為主的學習方法。首先學生自主初讀文章,要求學會生字、詞語,讀通課文,不能獨立解決的寫到黑板上,反饋時共同討論解決,儘量使每個學生都能過好這一關,為學習課文內容打好基礎。接著引導學生根據學習目標進行自主地深入學習文章,教師提供學習小目標,是為學生在選擇學習方法、時間的調控等方面充分自主的基礎上,提供了學習導向,保證了在有限的課堂時間裡提高學習效率。接著是穿插學習課外選段《中沙落雁》,在介紹新的閱讀的方法後,給予充分的時間空間學習,既積累了知識和方法,有對自己的家鄉有了更深的瞭解和認識。最後是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喜好自行選擇練習。

  縱觀整堂課,學生絕大多數的時間都在大量積累知識、積累方法,尤其是比較明確地進行了方法的積累:已學背誦方法的交流;新的背誦方法的學習;透過理解感悟來提高朗讀效果的方法的瞭解;運用文下註解來進行閱讀理解的方法的初步感知等等,在學生大量進行詞、句、篇的知識積累的基礎上,更提供了他們課外進行廣收博取的方法。

  【說教材】

  《桂林山水》描繪了桂林山水的旖旎風光,讚美了祖國的錦繡河山、表達了作者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課文按先總說、後分述、再綜合的順序分為4個自然段。第1自然段寫作者盪舟灕江觀賞桂林山水的原因。第2、3自然段分別寫了桂林的山、水的特點,先寫灕江的水靜、清、綠的特點,接著寫桂林的山奇、秀、險的特點。第4自然段寫了作者觀賞桂林山水所獲得的總的印象。全文重點突出,條理清楚,是本單元重點訓練用段意歸併法歸納課文主要內容的好例子。語言優美流暢,描述生動逼真,其中抓住桂林山水的特點進行具體描寫的寫作方法,是學生學習習作的典範。

  【說教學目標】

  (l)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激發熱愛祖國山河美的情感。

  (2)學會運用段落大意歸併法,歸納課文主要內容;學會按提綱背誦課文。

  (3)學會本課9個生字;理解本課詞語的意思。

  (4)能仿照句式寫景物。

  【教學重點、難點】

  學習課文2、3自然段,學會運用段落大意歸併法歸納課文主要內容是本文的教學重點。學習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具體報寫的寫作方法寫一處景物,是教學的難點。

  【說教學時數】

  三課時。

  第一課時: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學會生字,理解部分詞語和課文的意思。學習課文第一段。完成課堂作業本第1、2題。

  第二課時:李習課文第二段,理解課文作者抓住桂林山水的特點進行具體描寫的寫作方法,讀熟課文。完成課堂作業本第3、4、5題。

  第三課時:學習課文第三段,總結全文。按課後練習題3的提綱背誦課文。完成第7、6題,聽寫詞語。

  【說教學準備】

  小黑板一塊,寫有重點句段投影片若干張、投影儀、《桂林山水》錄影帶、錄影機。

  【說教法】

  1、直觀教學法:教學2、3自然段時,運用多媒體、板畫創設情境,拉近學生與課文的距離,理解重點詞句。

  2、舉一反三法:第2、3自然段結構相似、教學要求相同,運用舉一反三法,透過反覆訓練,有利於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

  3、朗讀體會法:透過抑揚頓挫、聲情並茂的朗讀,幫助學生體會語言的優美,感受作者對桂林山水的讚美之情,同時對學生進行有效的語感訓練。

  【說學法】

  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讓學生運用“讀、找、品、誦”的方法學習課文。

  【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意境,匯入新課。

  同學們,今天我要帶大家到一個舉世聞名的旅遊勝地——桂林去玩。我想,那裡的山,那裡的水,那裡的迷濛雲霧,那裡的綠樹紅花,一定

  會使你以為走進了迷人的畫卷。同學們,想不想去領略那神奇秀麗的桂林風光呢?上課一開始,教師用充滿激情的導語創設優美的情境,把學生引入課文,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I、請同學們看《桂林山水》的錄影,讓學生從整體上感知桂林山水的奇麗風光,課文語言的優美。

  2、提出預習要求:

  (1)讀通課文,自學生字、詞。

  (2)灕江的水有什麼特點?桂林的山有什麼特點?

  (3)課文可分幾段?依據是什麼?

  3、檢查預習情況,輪讀課文。

  4、學生質疑問難(教師根據疑難歸納有價值的問題)。

  三、舉一反三學課文,品詞賞句悟感情。

  1、學習第一自然段。

  齊讀第一自然段,提問:“桂林山水甲天下”是什麼意思?它和全文有什麼關係?在一定的語境中辨析近義詞“觀賞”與“欣賞”。

  2、精讀第二自然段。

  (1)自由朗讀第二自然段,思考:

  ①用“……”圈出寫灕江水的特點的詞語。

  ②用“~~~”劃出具體描寫特點的句子。

  (2)檢查思考題

  ①板書:水:靜清綠。

  (3)檢查思考題

  ②投影出示句子:

  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灕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

  灕江的水真綠啊,綠得彷彿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①小黑板出示句子,讀讀比比它們表達的意思有什麼不同。

  灕江的水真靜,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②透過教師範讀、學生試讀、指名讀等多種形式有感情地朗讀這組句子,體會灕江水奇異的美。理解“瑕”、“翡翠”的意思。

  ②作者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把灕江的水寫得這般奇麗?

  ④教師設計—組舉—反三的句子訓練,投影出示句子:

  ɑ、公園裡的花真香啊,香得( )?

  b、教室裡真安靜啊,安靜得( )?

  (4)課文第一句還寫了大海、西湖,它們美在哪兒?

  這一段寫灕江的水,為什麼還要寫大海、西湖?

  教師小結:作者運用了對比、排比、比喻等修辭手法,把灕江水的靜、清、綠的特點描繪得非常生動、形象?

  (5)小結學法。剛才我們感受了灕江的秀麗風光,是透過什麼方法學習的?討論後板書:讀——找——品——誦“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讓學生自悟學法,使學法得到真正遷移,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3、運用學法學習第三自然段?

  用“讀、找、品、誦”的學習方法,自學第三自然段?

  重點放在理解詞語的意思上。藉助板畫老人山、駱駝山、巨象山,讓學生形象地感受桂林山的奇的特點。指導學生有表情地朗讀,加深學生對桂林山的美的感受和熱愛?

  4、學習第四自然段?

  以讀代講,讓學生劃出描繪整幅畫卷的詞語,想象整幅畫卷的形象。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意境?

  5、指導朗讀,激發情感?

  這篇課文語言優美,描述生動、形象,有利於朗讀訓練。再次創設情境,指導學生朗讀全文,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

  四、運用段落大意歸併法,歸納課文主要內容?

  1、複習閱讀提示,明確單元訓練重點?

  2、出示段意。(課後題2?

  3、學生歸納、講評?

  五、總結全文,指導背誦?

  1、按照板書,小結全文?

  2、運用課後思考題3提供的提綱,指導背誦課文?

  學生練習背誦。透過自由背、同桌互背、指名背、分組背等多種形式,達到背誦的目的?

  【說課堂板書?

  這一板書,既能幫助學生抓住重點詞理解課文,指導背誦,又恰如其分地落實了教學的重點。形象直觀,新穎有趣,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給學生以美的享受?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10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半截蠟燭》是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十冊第12課。這是一篇劇本,課文生動地記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一個普通家庭的母親伯諾德夫人和兒子傑克、女兒傑奎琳為了保護藏在半截蠟燭裡的情報,在危急關頭與三個德國敵人巧妙周旋的故事,向讀者展示了一場沒有硝煙的緊張激烈的戰鬥,情節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扣人心絃。

  2、教學目標:

  目標句有激勵,導向功能,根據課程改革的要求以及本課的特點和五年級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制定教學目標如下:

  (1)讀讀記記“解釋、負責、無奈、粉嘟嘟、小心翼翼、完好無損、不惜代價、例行檢查、若無其事、瞭如指掌”等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體會伯諾德夫人一家在危急關頭和敵人作鬥爭時的機智勇敢和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初步瞭解劇本的語言特點。

  [些教學目標是在課堂中綜合滲透完成的。]

  3.教學重點、難點:

  感受伯諾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關頭與敵人作鬥爭時的機敏、勇敢,學習他們熱愛祖國的精神。初步瞭解劇本的語言特點。

  5.教學準備:課前查閱資料,瞭解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及法西斯對法國人的殘酷迫害。

  二、說教法、學法

  1.教法:“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於方法的知識”,我在教學過程中將主要採用質疑點撥法等自主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根據本課教材特點和學生身心發展特點,遵循“積極指導自學、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教學理念,運用情境教學法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創造學習、前後聯絡、讀中感悟、角色體驗,多渠道接受資訊。

  2.學法: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掌握從讀到思的學習方法。在讀中抓關鍵詞,體會人物心理,進一步思考理解,教師適時點撥,學生細細揣摩,突破難點。

  三、說教學程式:

  (一)揭示課題

  1、激趣直接板書課題——《半截蠟燭》,學生質疑,你會想到什麼?是不是會想:為什麼會是半截蠟燭?這半截蠟燭有什麼用呢?

  2、然後學生帶著問題自讀。簡煉地概括出時間、地點、人物、事情或含結果。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一家人沉著地和德國軍官一次又一次地周旋,保護裝有絕密情報的半截蠟燭的事。)〈〈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應十分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及應用。培養學生自學能力,養成讀思結合的良好習慣。因此概括課文主要內容是這節課學生能力培養目標之一。

  3、介紹劇本這種新題材的語言特點。

  (1)課文的開頭列出了時間、地點和人物。

  (2)整篇課文以對話的形式展開故事情節。

  (3)課文的中間用括號的形式提示當時的情景、人物的動作、神態等。教師根據學生的意見概括課文的特點,引導學生認識這是一種新的文體──劇本。

  4、簡單介紹第二次世界大戰: 1939-1945年,是人類歷史上至今為止規模最大、傷亡最重、破壞最大的全球性戰爭。

  [我認為,任何語文教學的改革都必須遵循母語教學的規律(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讓學生從小了解善惡,瞭解歷史。適當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

  (二)、緊扣中心,重點體味。

  1、劇本前半部分是故事的起因,主要透過“絕妙”、“絕密”這兩個詞圍繞課文內容造句:伯諾德夫人想了個絕妙的主意,把絕密情報封在半截蠟燭裡。透過重點句的朗讀體會伯諾德夫人一家人為了保護這裝有絕密情報的半截蠟燭不惜代價。[採用“以述促讀”的方式,引導學生深入研讀課文語言材料,在主動、積極的思維中,感知思想內容。]

  2、劇本後半部分是故事的高潮。教師先提出一個思考題提綱挈領,伯諾德夫人一家人為了保護這裝有絕密情報的半截蠟燭,他們都想了哪些辦法在跟敵人周旋?讓學生用心地讀讀課文,畫一畫,說一說,也可以同桌相互交流。

  教師相機板書:萬分危急、一吹二端

  “萬分危急”,著急什麼?

  (“萬一蠟燭燃燒到金屬管處就會自動熄滅,秘密就會暴露,情報站就會遭到破壞,同時也意味著他們一家三口生命的結束。”)

  劇本後半部分是重點段落,要著重讓學生反覆朗讀,教師要引導學生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來領悟伯諾德夫人一家人的機智和勇敢。透過指名讀,賽讀,齊讀,分角色讀等多種形式的讀來加深感受。

  板書:勇敢、機智、熱愛祖國

  在情況萬分危急的情況下,伯諾德夫人一家人卻一次又一次地與三個德國軍官周旋,最後終於保住了那裝有絕密情報的半截蠟燭。這三個人你最佩服誰?為什麼?請再次用心地讀讀課文,同桌相互交流。[學會合作,提高課堂實效,交流昇華]

  五、迴歸,課外延伸。

  續編故事:

  “正當她踏上最後一級樓梯時,蠟燭熄滅了。”下面的故事會怎樣發展呢? 如果被發現會出現什麼情景?如果沒有被發現又會出現什麼情景?[給學生自由思維的空間,說話的機會,提高學生的口語能力。

  作業:

  將續編的故事寫下來。

  [寫的過程,不僅僅是訓練了孩子的寫作能力,也是孩子對文字的再次深入解讀的過程,也是孩子個性化體驗得到充分張揚的過程,當然從孩子的寫作中教師也能發現其對文字理解的程度。]

  板書設計:

  萬分危急 不惜代價

  半

  三個德國軍官 絕 截 絕 伯諾德夫人 傑克 傑奎琳

  點燃 重新點燃 密 蠟 妙 奪回 吹熄 端走 端上樓

  燭 機敏 勇敢 熱愛祖國

  學與問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