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範文彙編九篇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範文彙編九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說課稿來輔助教學,藉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麼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說課稿大班9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 篇1

  一、教材分析

  現在正值秋季,許多樹都發生了變化,而這一變化是孩子們日常生活常見的,活動"常綠樹和落葉樹"不僅符合季節特徵,而且來源於幼兒的生活。《剛要》中指出內容的選擇應來源於幼兒的生活,又有利於拓展幼兒的視野和經驗,大班幼兒對周圍事物現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慾,能初步運用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他們在生活中已經觀察到了有的樹回落葉,有的樹一年四季常青,卻不知道形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幼兒的經驗是淺顯的、零碎的,因此,透過此活動,幫助幼兒提升應驗。

  二、教學目標

  活動的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終點,是教學內容的歸宿,對整個活動具有導向作用,考慮到幼兒對常綠樹和落葉樹的已有經驗水平和潛在的發展水平之間的距離,我從認知、情感、能力三方面制定了具體的目標,其中有相對獨立的成分,又又相互融合的一面。

  1、能區分常綠樹和落葉樹,並嘗試分類。

  2、喜歡參與探究活動,並能大膽講述自己的探究結果。

  3、懂得大自然變化的美,又初步的環保意識。

  整個目標的制定注重了整合性,其中目標1、2是重難點所在。解決重難點的方法,我採用了幼兒最喜歡的操作活動,讓幼兒在操作中探究,在操作重解決難點。

  三、教學準備

  教學準備是實現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的必要條件。我為幼兒提供了前期的經驗準備和物質準備兩方面。為了更好的開展此活動,在活動前,我請家長帶領孩子一起觀察樹,並共同收集各種樹葉,讓幼兒一起參與材料的準備,這樣能更好地調動孩子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在活動中,我運用了多媒體課件,會動會說的畫面深深地吸引了幼兒,還為幼兒提供了各種可以操作的樹葉。

  四、教學流程

  每個教學過程都是很重要的環節,也是教師對教材的理解和活動設計的很重要的體現和實現的過程,根據教學內容和幼兒的教授能力,我將教學過程分四部分來完成。

  自由參觀,匯入課題--操作交流,促使提升--分享交流,體驗愉悅--拓展延伸,迴歸自然

  現在我來具體講講我的實施過程:

  1、自由參觀,匯入課題

  我請幼兒參觀樹葉展覽會,輔助提問:你看到了什麼?它是怎麼樣的?

  這一環節,我採用了幼兒感興趣的參觀活動匯入,能調動幼兒參與的積極性,匯入話語簡短,目的性強,為幼兒進入下一環節做好了鋪墊。

  2、操作交流,促使提升

  參觀展覽會後,我請幼兒運用感官,動手摸一摸,輔助提問:你摸到的樹葉是什麼感覺的?你比較一下,這兩種樹葉有什麼不一樣?

  這一環節我請幼兒運用多種感官,比較樹葉有的摸上去是滑滑的,有的是糙糙的,幫助幼兒透過動手操作,自己去發現,從而產生自主學習。在探究的過程中,我不僅注重面向全體,我還對個別能力弱的幼兒進行個別輔導,兼顧了個體差異。

  3、分享交流,體驗愉悅

  我請幼兒觀看多媒體課件,讓幼兒直觀形象的瞭解常綠樹和落葉樹的區別,輔助提問:你指導常綠樹和落葉樹最大的區別在哪嗎?

  這一環節,透過會說會動的多媒體課件畫面,牢牢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幫助幼兒在操作的基礎上,歸納他們的已有經驗,從而使幼兒在輔助材料的幫助下,大膽的講述。

  4、拓展延伸,迴歸自然

  你還指導那些是常綠樹,哪些是落葉樹?

  這一環節是讓幼兒在相互交流中和教師的適時點撥中,讓幼兒瞭解自然現象,知道世上還有很多美好的事物,激發幼兒愛護大自然的情感。

  五、活動特色

  1、注重幼兒的操作

  2、活動情景來源於生活

  3、為幼兒提供"支架"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 篇2

  一、教材分析

  新詩歌“搖籃”,這首詩具有奇妙別緻的想象,將大海、天空、花園、媽媽的手這些美好的景色比喻成搖籃,描寫出了小寶寶們分別在不同的搖籃裡睡著了的那種寧靜、溫馨的意境。要想讓幼兒理解和體會到詩歌中的內容,感受詩歌的美,就必須對詩歌中所提到的各種景色和事物有所瞭解,知道它們之間的依存關係。這是理解這首詩歌的知識基礎也是本次活動的知識點。

  教師在課前利用談話活動引導幼兒觀察認識詩歌中所提到的這些事物,如天空和花園,讓幼兒親身感受生活中大自然的美,為詩歌教學的開展奠定了情感基礎。

  依據素質教育中“提高審美觀,提高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和能力。”的要求,及幼兒園語言教學的任務,制定了三個教學目標。

  1、理解詩歌的語言,並初步學會朗誦詩歌。

  2、初步感知詩歌中的比擬手法。

  3、在理解詩歌內容的基礎上,運用圖片和已有經驗進行詩歌仿編。

  教學的重點是:理解詩歌的內容初步學習朗誦。這是依據了語言的教育意義指出:語言是認識世界的重要工具,它能促進幼兒認識能力的發展,提高審美觀。這首詩歌含有豐富的知識性,用詩一般的語言描述了很多美好的情景,是幼兒認識世界瞭解世界的好教材。幼兒只有理解了作品的內容感受到詩歌的美,才能在感情上產生共鳴進行朗誦。

  難點:正確使用動詞,根據詩歌的結構及語言情緒進行詩歌創編。語言教育能激發起幼兒對文學作品的興趣,培養思維能力、口語表達能力。語言的感情色彩對幼兒有很大的感染力。作為大班幼兒有了一定的理解語言、表達語言的基礎,幼兒往往不滿足於對一首詩歌的朗誦,他們有想表達自己的想法,有創編的渴望。可是這種渴望要變成實踐行動,幼兒靠自己是難以實現的,必須有教師的引導和幫助,因此這是本次教學活動的難點所在。

  二、教學方法

  針對教材內容和分析我主要運用了視聽結合法和分段跟誦法兩種教學方法。

  第一種是視聽講結合法,主要根據了幼兒的具體形象思維佔主要地位的特點,和幼兒語言發展的特點而採用的。

  就是引導幼兒去看、去觀察。在自由、寬鬆且安靜的環境中,為幼兒提供了探索性強的的小圖片和形象可愛、顏色鮮豔的大掛圖。這些都充分的刺激了幼兒的視覺感官,引導幼兒進行細緻的觀察。聽就是教師的語言啟發、引導、暗示和示範。我在教學中主要運用了究因性和啟發性提問,比如:“誰會是寶寶的搖籃?”“你想想還會有那些寶寶?誰又會是他們的搖籃?”。在教學中為了讓幼兒充分體驗詩歌的美,在示範朗誦時,配上了優美的“夢幻曲”聲情並茂的朗誦,充分刺激了幼兒的聽覺感官。講就是指幼兒的講述。幼兒透過在遊戲中自由結伴講、分組講,充分表達自己的願望。在反覆的表達講述中理解詩歌的內容,從而能有感情的進行朗誦。而且這樣能滿足每個幼兒的願望,充分注重了個別差異。視聽講結合的方法能充分的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讓幼兒處於積極的學習狀態中。

  第二種方法是分段跟誦法,在幼兒自由探索獲取知識的同時利用大圖片進行了分段跟誦的方法因為形象的的圖片很容易在幼兒的頭腦中引起對詩歌內容的表象,透過直觀形象的感知獲得知識,符合幼兒的認知特點。由於這首詩歌描寫了4個不同的場景,完整教學不利於幼兒的記憶,分句又會破壞了詩歌的完整性。所以,選用分段跟誦法,每一段設計幾種不同形式的提問,使幼兒熟悉理解記憶詩歌中的'語句。

  以上兩種教學方法配合使用色彩鮮豔的圖片,適合幼兒操作的小圖片和優美的音樂,充分發揮了這兩種教學方法的作用。

  三、學法指導

  教學中我主要從兩個方面進行學法指導,一方面就是引導幼兒注意傾聽,大膽表述。幼兒學習語言主要是透過傾聽這一途徑。教幼兒注意傾聽,才能正確的感知語音、語彙和語法規則。根據綱要中讓幼兒“想說、敢說”的要求,我就從想和敢這兩個方面進行具體指導和幫助:首先,我在示範朗誦前著意設計提問“仔細聽一聽,詩歌中說了些什麼?”讓幼兒帶著問題有目的、有針對性的認真傾聽。在示範朗誦中藉助於想象的圖片和優美的音樂,進行聲情並茂地朗誦,刺激幼兒的各種感官,為幼兒提供學習朗誦的榜樣,激發幼兒想說的願望。其次,利用各種教學方法和遊戲,給幼兒提供自由表達的機會。透過語言的激勵調動幼兒仿編詩歌的積極性,讓幼兒敢說。

  第二方面的學法指導是在啟發幼兒透過探索嘗試,進行詩歌仿編的方法。新綱要指出:兒童語言學習是開放而平等的學習。教師和幼兒是構造愉快學習和交流過程的共同體,因此,我為幼兒創設了支援性的語言教育環境,支援幼兒在活動中擴充套件語言經驗。我在引導幼兒進行仿編詩歌的時,提供了各種小寶寶的圖片。由這些圖片引起幼兒的思考,經過教師的引導和幫助讓幼兒在探索中自主的學習,突破教學的難點。

  總之,在學法指導中本著“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念,遵循了“幼兒是透過自由觀察,積極探索進行學習的。”這一認知發展規律。為其今後獨立思考、獨立學習及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奠定了基礎。

  四、教學過程

  教學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

  聽音樂“模仿動作”匯入課題,隨著優美的音樂教師說:“白雲飄來了。”幼兒用動作表現出來白雲飄,並用語言說:“白雲白雲飄啊飄,飄到藍天上。”教師再將白雲的圖片貼到天空的背景圖上。透過動作模仿來初步理解動詞“飄、吹、翻”,為詩歌的學習做基礎。第二部分展開分為五個環節:

  第一環節:語言遊戲“送寶寶回家”。

  教師先出示小寶寶的圖片,引導幼兒討論:“小寶寶的家在哪裡?”“小寶寶想睡覺了,誰來哄他呢?怎樣哄?”透過集體想辦法,把小寶寶送到媽媽的懷抱裡,讓幼兒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理解詩歌的第四段“媽媽得手是搖籃,搖著小寶寶,歌兒輕輕唱,小寶寶睡著了。”即而啟發幼兒想“這些寶寶的家在哪裡?”“誰是它們的搖籃?誰又在哄寶寶睡覺?”給幼兒充分的遊戲空間,針對教師提出的問題一一回答,邊操作邊表達。比如幼兒會說:“星寶寶的家在天上,白雲是星寶寶的搖籃,月亮在哄星寶寶睡覺。”可能幼兒的想法和詩歌中的內容不同,可是教師也要充分的肯定幼兒的想象。因為這個遊戲的目的就是讓幼兒理解詩歌中描寫的各種事物之間的聯絡,擴充套件幼兒的思維。

  第二環節:完整欣賞.

  讓幼兒帶著問題去聽“這些小寶寶找到自己的家可高興了,家可真好啊,你看他們都舒服的睡著了,仔細聽一聽詩歌裡說了些什麼?”(教師進行配樂詩朗誦)聽完後啟發性提問:“你覺得小寶寶舒服嗎?為什麼?”“誰是小寶寶的搖籃?”“誰在哄寶寶睡覺啊?”透過一系列的啟發性提問讓幼兒深入瞭解詩歌中的白雲輕輕飄等動詞的運用,感受詩歌中的美。

  第三環節:分段跟誦。

  首先,幼兒自選圖片扮演各種寶寶學習有感情的朗誦,教師進行個別指導,調動起幼兒的感情共鳴,進行有感而發的朗誦。然後教師在組織全體幼兒進行有感情的分段跟誦。自然地過渡到第四環節完整的有感情的配樂朗誦,完成教學的重點。第五環節仿編詩歌。出示各種寶寶的圖片讓幼兒自選一種與同伴討論創編詩歌。

  利用這些圖片能引起幼兒的思考,教師引導幼兒:“這些寶寶的搖籃是什麼?”“誰會哄小寶寶睡覺?怎樣哄?”比如這隻鳥寶寶,幼兒透過探索思考有可能編出這樣的詩句“大樹是搖籃,搖著鳥寶寶,樹葉沙沙沙,鳥寶寶睡著了。”透過這樣的仿編和操作活動,讓幼兒利用剛學到的知識參與仿編,教師適時地指導和幫助,順利自然的完成教學的難點。

  第三部分結束,音樂遊戲“快樂寶寶”。教師進行情感啟發:“每個寶寶都有一個家,都有疼愛自己的媽媽。媽媽愛我們,我們也愛媽媽。我們的生活多麼美好,寶寶們多麼快樂啊!讓我們一起快樂地跳起來吧!”在歡快的音樂中讓幼兒充分表達那種仿編詩歌后的成功的喜悅之情和對美好生活追求、愛媽媽的情感。

  另外,為了進一步鞏固幼兒獲得的各種情感體驗、知識能力和學習方法我又設計了延伸活動,請幼兒回家後編給爸爸媽媽和爺爺奶奶聽好嗎?“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 篇3

  尊敬的各位領導,你們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幼兒園大班安全教育《安全快樂過寒假》。

  一、說設計思路

  一年一度的寒假生活即將到來,在寒假中,為了加強幼兒的安全防範意識,保障幼兒的身心健康,確保幼兒的安全,讓幼兒度過一個安全快樂的假期,特此設計此教學。

  二、說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透過觀看課件讓幼兒懂得安全的重要性。

  2.能力目標:提高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3.情感目標:引導幼兒樂於探索、交流與分享,激發興趣。

  三、說活動重、難點重點:透過觀看課件學習假期安全的相關知識。

  難點:透過學習提高幼兒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四、說活動準備

  有關交通安全、防溺水安全、燃放煙花爆竹等相關課件。

  五、說教法直觀法、談話法六、說教學活動設計教學活動:

  (一)假期中的打算談話引入,小朋友們,我們的寒假生活即將到來,老師想了解一下放了假你們想做些什麼事情呢?教師引導幼兒說出自己想做的或是喜歡做的事情(教師要鼓勵幼兒大膽表述),最後教師小結:剛才小朋友們說出了許多假期中的打算,但是無論小朋友們做什麼事情都要時刻注意安全。

  (二)組織幼兒探討怎樣快樂地度過假期在這一活動中,透過前面幼兒說出怎樣來玩,教師進一步引出我們在做這些事情時應怎樣保護自己?(教師引導幼兒互相說一說)這一環節可以培養幼兒的表達能力。

  (三)教師總結幼兒假期中應注意的安全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來講安全:交通安全、防溺水安全、電方面的安全、火的安全。

  1、教師出示有關交通安全方面的課件,引導幼兒觀看,隨之教師小結在交通安全上應注意:

  (1)自覺遵守交通規則,不在公路上跑鬧、玩耍;

  (2)不得獨自橫穿公路,要有大人的陪同;

  (3)文明乘車,在車內不隨便扔果皮,更不能把頭伸出車窗外。此環節可以增強幼兒的交通安全意識。

  2、課件出示溺水事故片段,引導幼兒仔細觀看,教師再小結在防溺水安全方面應注意:

  (1)小朋友嚴禁到水庫、池塘、河流等戲水、打撈東西,不能獨自或結伴到池塘邊、河流、玩水、滑冰。

  (2)如果發現有小朋友不慎掉進水庫、池塘、水井等,我們不能擅自下水營救,應大聲呼成年人來相助或撥打“110”【此環節可以增強幼兒的防溺水安全意識】。

  3、老師引入電方面的安全在此環節中讓幼兒想一想有哪些家用電器,我們要不要隨便觸控家用電器,引導幼兒說出不能隨便觸控家用電器受傷,尤其是電線、燈頭、插座等。

  4、老師出示小朋友放煙花爆竹的圖片,進一步引出火的安全。

  (1)不能私自燃放煙花爆竹,避免失火或受傷。

  (2)不準玩火,不得攜帶火種,以免發生火災,發生火災時及時撥打“119”。

  (3)冬季做好煤氣中毒預防工作。

  最後老師小結:安全隱患無處不在,希望我們每個小朋友假期聽父母的話,並牢記我們今天所學的安全知識,祝小朋友們度過一個安全、快樂的假期。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 篇4

  幼兒園音樂教育重視幼兒音樂能力及幼兒對音樂的興趣和愛好的培養,而音樂遊戲的方式更能培養幼兒的音樂素質。在日常與幼兒的交談中,我發現我們的孩子們都很喜歡玩電腦。我就結合大班幼兒年齡特點剪輯了佚名的音樂《打字機》。這是一首歡快活潑、詼諧有趣的標題音樂。幼兒在玩遊戲的過程中,新增音樂進去,培養幼兒在音樂當中的表現能力,增強幼兒對音樂的節奏感,培養幼兒認真傾聽音樂的好習慣。

  為了讓幼兒更好地感受、表現音樂,我根據樂曲的曲式結構、音響所表現的內容,合理地編配了情境遊戲情節:扮演電腦及打電腦的人,幼兒根據音樂節奏進行創編動作表演。為此,我設定了以下三條教學目標:

  1.透過擺放圖譜和動作表演幫助幼兒熟悉樂曲,初步學會表現音樂。

  2.在情境遊戲中培養幼兒音樂的感受力、表現力及合作能力。

  3.體驗雙人合作遊戲的樂趣。

  根據目標我把活動的重點放在了培養幼兒仔細傾聽音樂的習慣,讓幼兒感受音樂,表現音樂。難點是在遊戲中讓幼兒聽音樂創編動作表現,體驗音樂遊戲的樂趣。

  為了引起幼兒的興趣,調動幼兒對活動的積極性,以及幫助幼兒熟悉音樂,我準備了以下材料:剪輯樂曲、自制大圖譜一張,自制幼兒人手一份小圖譜。

  在整個活動組織過程中,以完整欣賞--動作表演這一主線索展開,每一步都預設了不同的目標,層次感很明瞭。教師先透過談話匯入,讓幼兒瞭解滑鼠、鍵盤,讓幼兒完整傾聽音樂,然後幫助幼兒熟悉音樂,重點去掌握音樂中點滑鼠的“叮”的聲音,這個過程是透過以下方面來完成。

  1.聽音樂,欣賞老師做打電腦的動作。

  2.教師出示圖譜,幫助幼兒熟悉旋律。

  A.教師出示兩個標誌,請幼兒看標記來選擇,哪個代表鍵盤,哪個代表滑鼠?

  B.幫助幼兒將圖譜補充完整,反覆仔細的傾聽音樂,瞭解旋律中點滑鼠的聲音。

  3.組織幼兒重點掌握樂曲中的5次快速點滑鼠的聲音,並用動作進行練習。

  4.幼兒看圖譜,聽音樂進行完整的練習打電腦。

  5.玩遊戲,幫助幼兒再次完整的練習點滑鼠的節奏。

  在難點部分我運用了小椅子道具和情景角色扮演的(一老師扮演打電腦的人,一老師扮演電腦)的方法來吸引幼兒,並巧妙運用了播放動物世界這個情節,既讓他們反覆練習,又讓幼兒感到不乏味。在最後的完整幾遍練習中,教師引入幼兒進入了合作,幼兒互扮打電腦的人和電腦,。在幼兒富有表現力的表演感染下,把整堂課推向了高潮,幼兒情趣高漲,餘有為盡。最後結束活動環節勵幼兒大膽邀請客人老師一起玩打電腦的遊戲!

  以上是我設計本節課的一些意圖和想法,希望本節課能為大家留下美好的回憶,更希望大家為本節課留下更好的建議。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 篇5

  設計思路:

  我班幼兒在透過簡單的摺紙訓練基礎上,再進行練習,會使其摺紙的精細方面和手眼協調方面,有很大發展。不僅提高幼兒的手眼協調能力。同時能提高幼兒專心做事的能力。更能激發幼兒的摺紙興趣。

  幼兒透過“觀察-想象-發現-表現-創造”系列活動,有意識地鍛鍊和培養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促進個性的發展。由此我設計了此次活動。

  活動目標:

  1、能用邊對角,邊對對角線的技能進行摺疊。

  2、培養學生觀察能力以及動手動腦能力。

  重點:幼兒能根據自己喜好圖上漂亮的顏色。

  難點:培養學生觀察能力以及動手動腦能力。

  活動準備:白色方形紙、彩色筆

  活動過程:教師應成為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

  1、在摺疊好的薔薇花的花瓣上圖上顏色

  2、製作完後把作品桌子(講臺)上,讓幼兒互相欣賞作品。

  3、評價幼兒作品,表揚敢於大膽創新的幼兒。

  活動延伸:讓幼兒在活動中製作的薔薇花,送給自己喜歡的人。

  活動反思:在本次活動中,引導幼兒透過看、想、做、說來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對摺紙產生了興趣,個別動手能力較弱的幼兒老師進行輔導。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 篇6

  一、設計思路

  本活動是五月主題探索活動“水”的一個幼兒生成活動。源自幼兒對沖劑類藥物放入水中後會發生溶解現象的好奇。

  根據大班幼兒的興趣所在以及他們在認知活動方面,無論是觀察、注意、記憶過程或是思維和想象過程,都有了自己的觀點和方法這一年齡特點。我主張讓幼兒透過自己動手嘗試、實驗,從中發現有些物質能溶解於水,有些物質不能溶解於水。重點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和細緻的觀察力。

  二、活動流程和教學方法

  首先把活動室佈置成實驗室,投放大量的實驗材料。以幼兒到實驗室做實驗的形式展開活動。

  嘗試1:幼兒自行實驗→記錄結果並進行比較→交流討論

  教師巡迴觀察指導幼兒,傾聽幼兒的想法,但並不真正加入實驗,旨在培養幼兒的獨立操作能力。

  得出結論:

  1、一些物質放進水中會不見,這種現象叫溶解。

  2、有些物質能溶解於水,有些物質不能溶解於水。

  嘗試2:教師提出操作要求→幼兒自行實驗→交流討論

  教師以平行者的身份參與

  幼兒實驗,進行個別輔導。

  得出結論:容器內水位升高,投放的物品卻不再溶解於水,這種現象叫飽和。

  三、活動分析

  在活動中,幼兒對顏色鮮豔、常見的實驗材料興趣較濃,使用頻繁。同時,幼兒獲得多次嘗試機會,運用一定的觀察操作方法,能將所獲取的經驗用記錄的方法表述。

  四、延伸活動

  在嘗試2中,幼兒發現飽和現象,提出許多解除飽和現象的方法,鼓勵幼兒進行嘗試,看看是否會解決飽和現象。

  教學反思:

  採用個別引導和間接指導的方法。透過講解、示範讓幼兒認識記錄卡的使用方法以及“溶解”、“不溶解”的方法。而且透過記錄使幼兒對各種物體在水中是溶解的過程一目瞭然。這樣有效的幫助幼兒掌握理解溶解的有關知識。增強幼兒對科學的探索興趣。活動中教師透過兩個問題情景的創設,把模式貫穿其中。透過孩子的猜想,驗證,發現溶解的秘密, 培養孩子嚴謹的科學態度,懂得只有透過實驗才能找到正確的答案。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 篇7

  一、教材分析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大班語言:談話;秋天多麼好。談話活動是培養幼兒學習在一定範圍內運用語言與他人進行交流的語言教育活動型別。在這個教材中要求教師引導幼兒圍繞秋天的天氣、景色、動植物的變化、人們在大自然界中的活動等,把自身觀察到的、感受到的用語言表達出來。這就需要幼兒要有豐富的有關知識經驗,因此本次活動的知識點是:秋天的氣候和花草樹木的變化、幾種農作物的豐收和小動物的活動、人們的服裝變化等主要特徵。為此,在課前採用多種形式如家長帶幼兒到郊外去秋遊,日常生活中教師引導幼兒觀察等。讓幼兒觀察到、感受到大自然的變化,豐富有關的知識經驗。另外再啟發幼兒一同上網或去圖書館查閱資料,探索大自然的奧妙,蒐集具有秋天特徵的圖片等。引起幼兒進行談話的興趣和積極性。這一知識點在整個知識結構中佔基礎地位,也是整個教學活動能否順利開展的關鍵所在。

  綱要所提出的要讓幼兒樂意與人交談,講話禮貌;能注意傾聽他人講話,能清楚的說出自身想說的事。為此制訂三了教學目標:

  1、激發幼兒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2、引導幼兒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圍繞主題大膽回答與交流,發展口語表達能力,培養幼兒注意傾聽的好習慣。

  3、豐富詞彙:秋高氣爽、凋謝。

  重點:圍繞談話主題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回答、交流。重點制定的依據是:綱要中也提出要讓幼想說、敢說。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因此我們的教育重點並不是教幼兒記憶大量的詞彙,而是讓幼兒能樂意與人交流,能大膽在眾人面前連貫表達自身的想法。另外,作為大班幼兒思維已經由直覺行動性向具體形象性過度,形象思維已經迅速發展,加上不時的實踐學習,已普遍能組織簡單的句子,具有能與同伴進行交談的能力。

  難點:較連貫的表述將話內容。談話需要幼兒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圍繞一個主題談出自身的見解和感受。幼兒受思維和語言發展的影響,要佈置好內容的順序,組織簡單的語句,較連貫的進行談話,對幼兒來說有一定的難度,而幼兒又具有善於挑戰的心理,這就象跳一跳就能夠得到的果實,因此經過一定的努力也可以完成。所以這是本次教學活動的難點。

  二、教學方法

  針對教材內容和分析我主要運用了談話法和遊戲法。

  第一種談話法,談話法貫穿於整個教學活動中,是談話課必需的教學方法。首先,我運用了啟發聯想式的提問和幼兒進行一問一答的談話。比方:秋天到底是什麼樣?秋天裡的天氣有什麼變化?等激發幼兒對已有的知識經驗的表象。其次,運用了自由結伴等形式進行個別談話,並啟發幼兒將零散的知識經驗進行歸納,能教連貫的表述出來。另外,幼兒學習語言的特點所提到:幼兒的語言是在與成人交往過程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其學習語言的基本方法是模仿。因此我的談話就力求從普通話的運用、詞彙的運用和語速、語態、語音等方面,給幼兒一個良好的典範。

  第二種方法遊戲法,同中小學不同的是幼兒園的基本活動形式就是遊戲,幼兒在遊戲中發展在遊戲中學習。綱要明確提出了創設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的環境,支援、促進、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還提出了讓幼兒想說、敢說。那麼遊戲法恰恰能完成綱要的要求,激發幼兒想說、敢說的願望。首先,在教學中創設遊戲的情景,安排美麗的秋天環境,將有關秋天的特徵的圖片和實物展示給幼兒,讓幼兒在富有遊戲的情景之中學習。其次,在引導幼兒進行探索性談話的時候我設計了遊戲,照下金色的好秋天,請幼兒把自身對秋天印象最深的景色和事物挑出來,進行自由的拼圖引導幼兒之間互相交談,遊戲給幼兒充沛發揮的空間,在自由的空間中幼兒獨立考慮,互相討論,自由結合,同時也有利於教師的指導。

  以上兩種教學方法在活動中交替使用、相互補充,使教學活動動靜交替。注意了幼兒口語表達能力的的培養,重視了幼兒活動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和態度傾向。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 篇8

  一、說教材

  1、教材來源:此活動選材來源於生活。我們都知道,植物都有根,在秋天這個豐收的季節,各種植物蔬菜的根菜場等地隨處可見,且取材方便。它的品種非常豐富,不同的植物根的大小不同、顏色不同、形狀不同;不同的根有不同的名字和作用。然而幼兒雖然經常看到根,比如幼兒園的種植角,和媽媽一起買菜揀菜時,孩子們都會接觸到一些根。但由於缺乏引導,這些根他們看在眼裡卻並未記在心上,甚至有些孩子還並不知道我們吃的蘿蔔,山芋就是植物的根。因此,有必要使幼兒形成對根的正確認識,瞭解根的種類,特徵、用途等的理解,激發幼兒對植物的探索慾望。我們認為,選擇此教材有一定的季節性、必要性,就如《綱要》中所說,“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其長遠發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感興趣的事物或問題,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因此,此活動來源於生活,又能服務於幼兒的生活。

  2、目標定位: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根據大班幼兒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以及布盧姆的《教育目標分類學》為依據,確立了認知、能力、情感方面的目標,其中既有獨立表達的成份,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目標為:

  (1)讓幼兒在嘗試活動中知道植物的根基本分為直根,鬚根,塊根三種,並能按根的特徵進行分類。

  (2)在遊戲中瞭解根有蓄水,吸水,固水等作用,知道根跟人類有密切的關係,從而激發幼兒對植物的探索興趣。

  (3)幼兒樂於探索,能大膽表述,在活動中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根據目標,我們把活動重點定位於:感知根的有趣,主要是根的特徵、用途及生長過程。透過探索發現、多媒體課件、歌曲引路、遊戲體驗及品嚐根製品,使活動得到深化。

  活動的難點是:根據根的不同特徵進行分類,主要透過小組商量嘗試活動,在動手的過程中意識到根的外性的不同及分類,提高幼兒的分類能力。透過集體評價,使幼兒的分類經驗得到整理。總之,我們樹立了目標的整合觀、科學觀、系統觀,力求形成有序的目標運作程式。使活動呈現趣味性、綜合性、活動性,寓教育於生活情境、遊戲之中。為此,我們作了如下活動準備:

  1、空間準備:操作檯6張呈半圓形擺佈在前面和側面,便於操作評價。

  2、物質準備:智慧袋、各種根種在沙盤裡、水盆每桌一套、創編歌曲、多媒體課件、根的實物食品、輕音樂3、經驗準備:幼兒對根有一定的經驗(吃過或看過)全方位的準備為活動的成功開展提供可能。

  二、說教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互動。因此,本次活動教師除了以飽滿的情緒以自己的形態感染幼兒外,還挖掘此綜合活動價值,採用了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採用的教法有:

  1、嘗試法操作:嘗試教學理論提倡“先試後導”,強調以學生為主的原則,這與規程精神是不謀而合的。嘗試性的操作主要讓幼兒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過程中進行探索學習。本次活動安排了兩次嘗試活動活動。第一次是用智慧袋引起興趣後引出課題,主要是探索根的外在感覺和形態,讓幼兒在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中獲得感知。第二次嘗試是對根進行分類。幼兒分類是指幼兒把具有一個或幾個共同特徵的物體聚集在一起的活動,分類活動是觀察活動的延伸和應用。

  2、遊戲法:遊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它具有教育性、娛樂性、創造性。本次活動的第三環節中,我就引導幼兒扮演根,共同體驗根在生長過程中的的作用。由於我加入了音樂,情節,編成了一個根的生長的小音樂遊戲,這給遊戲活動注入了新的活力。孩子在表演的過程中不僅理解了根的生長作用,更是用肢體語言來表現不同的根的形態。教師的適時賞識,把幼兒的創造之花點燃,顯示了無窮的力量。

  3、演示法:是指教師透過講解談話,把實物或教具陳示給孩子看,幫助他們獲得一定的理解。本次活動中的演示法是透過製作多媒體動畫“根的生長”,讓幼兒對根的生長有全新的認識,在這一過程中,現代教學輔助手段的運用發揮了傳統教育手段不可替代的功能,使理解和認識更透徹。

  4、情境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形象,為主體的生動活動提供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孩子一定的態度體驗,使孩子心理機能得到發展的方法。

  此外,我們還適時採用了交流討論法、賞識激勵法、審美薰陶法對活動加以整合,使幼兒獲得對根的多樣性的理解和體驗,達到了科學性、藝術性、健康性、愉悅性的和諧統一。

  三、說學法

  以幼兒為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加探究活動,不僅提高了認識,鍛鍊了能力,更昇華了情感,本次活動幼兒採用的學法有:

  1、多通道參與法:新《綱要》科學領域中的目標明確指出,(幼兒)“能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因此,活動中我們引導幼兒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分一分、嘗一嘗、學一學、說一說等多種感官的參與,不知不覺就對根發生了興趣。

  2、嘗試法:陶行知先生說過在“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在第二次嘗試操作活動中我們就鼓勵幼兒分根的不同種類,引導幼兒按特徵的特徵進行分類。在這一過程中幼兒透過商量、合作、嘗試著不同的分法。當然,幼兒不一定一次就能分成功,他們不斷調節自己的分類標準。透過介紹性評價,又把大家的經驗作一匯合,深化了各自的認識,拓展了分類面。

  3、體驗法:心理學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加體驗過的活動,人的記憶效果就會明顯提高”。為了讓幼兒對根的生長過程有更深的印象,我們就採用了遊戲體驗法,在唱唱演演中引導幼兒體驗根的生長生長中的作用。

  與此同時,我們還透過幼兒間的互補學習,師幼合作共長的方法,表達著各自的豐富、多樣性的認識,體現著“以幼兒發展為本”理念。

  四、說教學程式

  我採用環環相扣組織此活動程式,活動流程為:激發興趣——自由探索——操作分類——遊戲體驗——品嚐交流——審美延伸

  (一)激發興趣(情境:智慧爺爺的智慧袋)“興趣是最好的教師”。活動一開始教師就利用幼兒熟悉的智慧爺爺的形象,為幼兒創設了“感受各種各樣根”的語言情境和物質情境,引發幼兒觀察根的興趣。在以下的環節中,我都是以智慧爺爺作為情節發展主線,從形式上,內容實質上深深吸引孩子。

  (二)自由探索(看智慧爺爺的根)根據幼兒好奇、好動的特點,運用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在第二環節我就安排了孩子自由探索。我們為每組提供了充足的根,供幼兒觀察。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是引導者、支持者、合作者。在輕音樂播放的輕鬆氛圍中,幼兒比比、摸摸、說說各自看到的根的特徵在這一過程中,孩子獲得經驗是零碎的,那怎樣進行加工整理呢?為此,在自由探索後我們就透過幼兒介紹,集體講評的方式,對幼兒獲取根的經驗進行整理。由於材料的投放在孩子的視線前面,故講評時可結合實物進行,避免了空洞性。為了拓寬幼兒對根的認識,教師還結合收集到的圖片和實物作了一個概括,點到了課題中根有趣的含義。

  (三)操作分類(情節:幫智慧爺爺菜地分類)分類活動是前一次觀察探索活動的應用,而幼兒分類往往根據自己的看法和想法進行,分類標準(依據)也在不斷改變。因此,我們要求幼兒透過說一說、分一分、在嘗試和自我糾正中完善各組的分類。這裡主要是按根的自然屬性——形狀、大小、顏色等進行分類。我們允許產生錯誤和爭論,引導幼兒在多次操作、反覆嘗試中積極思考,自己修正,學習到科學的態度和精神。因此,只要幼兒分得有理,他們就完成了幫智慧爺爺整理根的任務,就可以把分好的根送到智慧爺爺的家,這樣幼兒就有了成功的體驗。

  在第二、第三個環節中,就完成了感知特徵和操作分類的目標(目標1),同時目標三也得到了一定的體現,主要是探索態度和樂於表達方面。

  (四)遊戲體驗(體驗根的生長作用)幼兒感受根的特徵後,很自然地就會聯想到其生長過程。因此,及時設問“你們知道根是怎麼長大的嗎?幼兒透過聯絡實際經驗的交流,結合多媒體課件,幼兒真切地理解根怎樣慢慢蓄水,吸水,固水的過程,其動感使孩子感知生命的力量,替代了圖片死扳不動的傳統方法。為了使幼兒的興奮點上升,全體幼兒又在一個音樂遊戲中自編自演根的生長,在輕鬆的氛圍中體驗了成長過程的快樂。教師適時賞識又給每個孩子體驗到創造的樂趣。此環節較好地將藝術融入了科學,達到比較完美的統一。這一環節落實了目標2。

  (五)審美延伸(根製品展示)活動結束,我們不能馬上告一段落,關鍵是引導幼兒持續不斷地對根產生興趣。小朋友知道了根不僅有趣,它還有很多吃法,接著以加工製作,或許還可以從中生成更有價值的活動。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 篇9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下雨是生活中常見的一種自然現象,俗話說:“清明時節雨紛紛”,時下正是春雨綿綿的季節,而孩子們也異常的喜歡雨,每當下雨,他們就興奮地談論著,我抓住孩子的這個興趣點,利用這一自然資源,引導孩子們有意識地去觀察、感受、瞭解雨。新《綱要》指出:“要讓幼兒初步感知不同型別文學作品的特點和構成,並培養其對語言的敏感性。”大班幼兒隨著年齡增長,生活經驗日益豐富,對文學作品的理解更加深刻,作品的主題也隨之有了較大的擴充套件,出現了想要模仿創造的。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選擇了《聽雨》這篇充滿趣味性、童真性、並且用擬人化來表達小雨點和周圍事物關係的優美散文作為教學內容。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我為幼兒創設了一個寬鬆的活動氛圍,讓幼兒在藉助畫面觀察、感知、理解、想象、創造的過程中,更好地把握散文詩的形式,從而進行仿編。透過活動旨在鍛鍊幼兒想象力,整體提高幼兒對文學作品的興趣等。

  2、活動目標活動目標是教育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我把目標定為以下三點:

  (1)欣賞詩歌《聽雨》,交流表達對雨(聲)的經驗與想象。

  (2)能大膽自信地交流下雨天的活動,表達自己對下雨天的喜好。

  (3)感受下雨天的情趣,學著樂觀地去看待事物,讓自己擁有好心情。

  活動重點:理解詩歌的內容,感受詩歌的句式特點與情趣。

  活動難點:鼓勵幼兒說說自己對雨(聲)的經驗,大膽想象和創編。

  3、活動準備:ppt課件、背景音樂、詩歌掛圖二、說教法本活動我主要採用的教法有:

  1、直觀教學法:透過觀看下雨課件讓幼兒聆聽雨聲,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2、提問談話法:透過提問,激發幼兒積極思考問題,理解詩歌內容。透過談話,幫助幼兒理解詩歌中的擬人、排比的優美語句,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3、演示法;透過課件、層層掛圖的展示,讓幼兒充分感受到詩歌的句式特點和意境美,使活動呈現趣味性、生動性、寓教育於生活。

  4、討論交流法:透過討論交流讓幼兒充分發揮想象力,自由創編,更好的感受作品的意境美。

  三、說學法

  1、多感官參與法:“說雨”環節首先讓幼兒聆聽雨聲,“聽雨”環節幼兒觀看課件和掛圖,這樣幼兒在聽聽、看看、講講、議議中,能輕鬆的獲得知識,達到教學目的。

  2、觀察討論法:“聽雨”環節中讓幼兒觀察四句話有什麼相同的地方?討論同樣是雨點,為什麼發出不同的聲音?

  3、想象創編法:在“聽雨”環節,重點提問:雨點還會落在哪裡?它在幹什麼?激發幼兒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這樣不僅給幼兒提供了想象的空間,還培養了幼兒積極動腦思考問題的好習慣。

  四、說過程

  1、說雨請幼兒聆聽雨聲音樂,說說自己喜歡下雨或不喜歡下雨的原因。

  2、聽雨欣賞詩歌,交流表達對雨(聲)的經驗與想象。

  (1)從“小豆豆”的角色引入,引出詩歌。

  (2)播放背景音樂,教師完整朗誦詩歌《聽雨》。

  (3)分段欣賞

  ①第一段重點提問:小豆豆不喜歡下雨的原因?媽媽教了她什麼好辦法?

  ②教師朗誦重點部分,以層層展開圖片的方式,輔助幼兒感受詩歌的句式特點和情趣。

  重點提問:四句話裡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同樣是雨點,為什麼發出不同的聲音?你最喜歡詩歌中的哪一句?

  (4)結合圖片,教師再次完整配樂朗誦詩歌《聽雨》。

  (5)鼓勵幼兒說說自己對雨(聲)的經驗與想象。

  重點提問:雨還會落在哪裡?它在幹什麼呢?

  3、雨趣感知雨天給我們帶來的快樂。

  (1)觀看ppt課件:在雨天我們還能做什麼事讓自己快樂呢?

  (2)小結:最後送孩子們一個大大的微笑,希望你們無論晴天還是雨天,大家都有個好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