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精華】化學說課稿模板集錦9篇

化學說課稿

【精華】化學說課稿模板集錦9篇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常常需要準備說課稿,編寫說課稿是提高業務素質的有效途徑。說課稿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化學說課稿9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化學說課稿 篇1

尊敬的林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溶液的形成》,選自人教版初中化學九年級下冊第九單元第一節第一課時。是一節課前說課。

  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法學法分析、教學設計、教學設計特色五個部分進行說課。首先是第一部分

  一、教材分析

  溶液是物質共存的一種狀態,是中學化學遇到的一類分散體系。在下一單元裡將要學習常見的酸和鹼,有關它們之間的化學反應幾乎都是在溶液裡進行的,要學好這些內容,就很有必要要求學生系統地掌握溶液的有關知識,因此本單元的教學也正好為下一單元的學習提供知識準備。

  本課題是有關溶液的初步知識。第一部分主要是使學生在宏觀上認識溶液的特徵,從微觀上認識溶液是溶質以分子或離子形式,分散到溶劑中形成的均一體系。在此基礎上使學生建立一個有關溶液的較為科學的概念,進而認識溶質、溶劑及辨證關係。最後透過實驗簡單介紹了乳化現象,以激起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根據教材特點和新課標的要求,我設定了三維的教學目標:

  1.認識溶解現象。

  2.理解溶液、溶質、溶劑的概念。

  3.知道一些常見的乳化現象。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

  4.瞭解溶液在生產、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透過問題討論和實驗探究,觀察、記錄和分析實驗現象學會學習科學探究和科學實驗的方法。

  1.初步瞭解生活中溶液的重要意義,培養學生關注環境、熱愛生活的情感。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2.透過實驗和問題的探究,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團結合作的科學探究態度。

  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分別是:

  重點:溶液的概念以及溶液、溶質、溶劑三者的關係

  難點:從微觀角度理解溶液的形成

  二、學情分析

  思維特徵:九年級學生的思維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教學中應注意積極引導學生應用已掌握的基礎知識,透過觀察現象、理論分析和推理判斷來獲得新知,發展抽象思維能力。

  心理特徵:培養學生對化學的興趣,充分發揮演示實驗的作用,迎合他們好奇、好動、好強的心理特點,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教法與學法

  教育學理論認為,選擇和採用教學方法時,不僅要根據學科的特點,而且要根據教學任務和學生的認知特點選用。根據學生的知識結構、心理特點和教學內容的實驗要求,為了凸顯重點,突破難點,我將採用情景教學、實驗探究教學、啟發式教學,引導學生進行問題探討、分析推理和比較歸納,並結合多媒體輔助教學,減少板書的時間,提高課堂效率

  說學法

  直觀生動實驗是學生最喜歡、效果最好的學習方法。所以本節課學生以分組實驗和探究式學習為主要方法。

  這是本節課所需要的教學器材。

化學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分析

  1.教材內容的地位和作用的分析

  初中化學簡單介紹瞭解甲烷、乙醇、乙酸等有機化合物,在高一也剛剛重點學習了飽和烴代表物甲烷和不飽和烴烯烴的代表物乙烯的結構和性質。可以說苯是高中化學必修階段有機化合物的學習由鏈烴向環烴的的轉折,本課時主要包括苯的發現,結構及物理化學性質等知識,屬於有機化學的範圍,是在學習烷烴和烯烴的基礎上,這是有機物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今後深入學習有機化學奠定了基礎。 2.教學目標 ⑴知識技能

  ①瞭解苯的物理性質和用途,理解苯的分子結構; ②掌握苯的主要化學性質。 ⑵過程與方法

  ①指導學生學會運用對比歸納方法;

  ②指導學生初步認識有機化合物“結構--性質--用途”的關係。 ⑶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透過實驗教學,培養學生嚴謹求實、勤于思考的科學態度; ②透過學習使對學生認識化石燃料綜合利用的意義;

  ③透過學習對學生進行環境保護和資源的綜合利用的可持續發展思想的教育。 3.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苯的主要化學性質以及分子結構的特點。

  難點:理解苯環上碳碳之間的化學鍵是一種介於單鍵和雙鍵之間的獨特的化學

  鍵。

  二、說教學方法

  本節課所採取演示法和講授法,屬於物質性質課學習物件是高中學生,他們 已經具備基本的有機化學的知識,思維已由經驗、直觀向理論、辯證邏輯轉化, 所以採用演示法和講授法,有利於啟迪學生對化學事實的分析與思考,培養他們 對化學客觀事實的分析、推理和歸納的邏輯思維能力。

  透過藥品和模型展示,使學生對苯的性質、結構有直觀印象。在已有知識的 基礎之上讓學生初步推斷苯的可能結構,這樣既複習了舊知識,又對新知識進行 了探索。在初步推斷出苯的可能結構之後,學生透過實驗進一步驗證,結構是否 正確,這樣既提高了動手能力,又獲得了新知識。在探索出苯的分子結構之後, 再由學生總結歸納出苯分子的結構特點,從而使學生對苯分子結構真正理解,並 為苯的化學性質的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三、說教學程式

  四、說板書設計

  第三章 第二節 苯

  一、苯的分子結構

  二、苯的物理性質

  1.無色、有特殊性氣味的液體 2.不溶於水 3.密度比水小 4.有毒

  三、苯的化學性質 1.取代反應

  2.加成反應

  3.氧化反應

  因為苯中含碳量高,故燃燒不充分,出現黑煙。 反應方程式。

  2C6H6+15O2→12CO2+6H2O

  佈置作業:課本第72頁 1—7小題

化學說課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鹼金屬化合物是高中化學重點內容之一。鈉是鹼金屬元素的典型代表。而過氧化鈉是一種重要的鈉的化合物。學過過氧化鈉的物理和化學性質對以後其他鹼金屬元素的學習有著重要意義,也有利於本章知識的系統掌握。

  二,教學目的:

  1,知識目的:瞭解過氧化鈉的物理性質,過氧化鈉的氧化還原反應,掌握過氧化鈉與二氧化碳和水,酸等的反應。並瞭解過氧化鈉的漂白性,掌握過氧化鈉與氧化鈉的區別與聯絡。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自學能力以及歸納總結能力,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以及實驗操作能力。

  3,情感目標:調動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對化學的探索精神使學生會主動地學習化學。

  三,教學方法及教學過程:

  1,新課的匯入:過氧化鈉為什麼可以作為呼吸面具上和潛水艇裡氧氣的來源?過氧化鈉可以作為羽毛等的漂白劑而氧化鈉卻不可以,這又是為什麼呢?這些聯絡到生活的話題可以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老師就可以輕易地把好奇的學生帶到新課的教學內容之中。

  2,新課的講解:

  (1)透過現場演示可讓學生了解過氧化鈉的一些物理性質

  (2)寫出過氧化鈉和氧化鈉分別跟水反應的方程式,透過兩個方程式的對比,讓學生掌握過氧化鈉與水反應的特點以及氧化鈉和過氧化鈉與水反應的區別與聯絡。1)過氧化鈉與水反應是氧化還原反應,而氧化鈉與水是非氧化還原反應。2)氧化鈉與水反應無氧氣生成,而過氧化鈉與水反應有氧氣生成,這就是過氧化鈉可以作為呼吸面具上和潛水艇裡面氧氣的來源的原因。而且在過氧化鈉與水的反應中,過氧化鈉既作為氧化劑,又作為還原劑。3)兩者都有氫氧化鈉生成。

  (3)過氧化鈉跟二氧化碳的反應與過氧化鈉跟水反應類似,可用相同方法分析。

  (4)為了讓學生深入瞭解過氧化鈉的漂白性並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用實驗方法驗證過氧化鈉的漂白性。

  1)將過氧化鈉粉末假如到滴有酚酞的水中,溶液先變紅後褪色,而向過氧化鈉跟水反應後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只變紅不褪色。現象解釋:開始過氧化鈉和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鈉,使酚酞變紅,繼續加入過氧化鈉則煺色。透過以上實驗演示,說明過氧化鈉有強氧化性,將酚酞氧化使其煺色。

  2)將一有色羽毛放入試管,加水,再加過氧化鈉粉末,也可見有色羽毛煺色。

  (5)為了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以及主動思考的精神,讓學生討論:過氧化鈉是否是鹼性氧化物

  (6)用列表法比較過氧化鈉和氧化鈉。

  氧化鈉過氧化鈉

  顏色狀態白色固體淡黃色固體

  生成條件常溫下生成,不穩定加熱或點燃鈉生成,穩定所喊鍵型離子鍵離子鍵,非極性共價鍵跟水反應只生成氫氧化鈉生成氫氧化鈉和氧氣跟二氧花碳反應只生成碳酸鈉生成碳酸鈉和氧氣用途制氫氧化鈉,用途少做供氧劑,氧化劑,漂白劑

  (7)歸納總結:讓學生歸納本節課的主要內容,使學生能對知識有個系統的掌握,也可以培養他們的歸納總結的能力。

  (8)反饋學習:給學生一段時間,讓他們對有疑問的地方提問,最後找一些有代表性的練習加以強化,使學生對本節的內容能更好的掌握。

化學說課稿 篇4

各位評委大家好:

  我說課的題目是《化學反應的限度》,選自新課標人教版必修2第二章第三節《化學反應的速率和限度》第二課時。

  我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對本節的教學設計加以說明:

  一.教材分析及處理

  二.教學背景分析

  三.教學目標、重難點及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確定

  四.教學策略和教學過程

  一、教材分析

  《化學反應的限度》是化學學科重要的原理性知識之一,也是深入認識理解化學反應特點和程序的入門知識,在社會生產、生活和科學研究中有廣泛的應用。

  1.本節教材在編排上具有以下特點:

  (1)安排在 對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進行探究和總結之後,為學生學習本節內容奠定了知識基礎。

  (2)透過化學史實(鍊鐵高爐尾氣之迷),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和求知慾,為學生學習本節知識鋪設了心理橋樑

  (3)經過對化學反應的可逆性→可逆反應→平衡狀態的分析推進,逐步形成化學反應限度的概念,體現了學習循序漸進的原則。

  (4)引導學生用所學知識去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體現了知識的實踐性。

  (5)注重知識的基礎性,沒有從原理、定義的高度予以重點討論,體現了大眾教育的思想,併為選修教材的學習留有充足的空間.

  2.教學設想:

  本節課的教學旨在由淺入深,從學生日常生活中的化學現象和實驗中抽象出有關的概念和原理,形成一個由宏觀到微觀、由感性到理性、由簡單到複雜的科學探究過程。從而幫助學生建立動態平衡的觀點,讓學生理解化學反應限度的本質原因及外部特徵,訓練學生的科學思維方法,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其主要過程是:

  3.教材處理(基於以上設想,我對教材進行了如下處理)

  (1)引入學生分組實驗,透過對學生熟悉的化學反應的實驗設計和探究,使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親身經歷知識的發生發展,從而認識並相信可逆反應的存在。

  (2)透過動畫模擬,變微觀為直觀,化抽象為具體,進一步強化學生對可逆反應本質的認識和理解。

  (3)以學生實驗為媒介,透過對溶解平衡狀態的分析討論,類比匯入化學平衡狀態和化學反應限度的學習。

  (4)將科學史話放到本節最後,為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社會實際問題創造機會,從而形成其對所學知識價值的認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5)在知識拓展部分,增加演示實驗,激發學生繼續學習本部分知識的積極性,為選修教材的深入學習埋下伏筆。

  (6)透過階梯式的習題設定,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梳理知識脈絡,培養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教學背景分析

  1.前面對化學反應速率的概念及影響因素的學習和探究為本節學習奠定了知識基礎。

  2.本節知識理論性較強,需要學生要具有較高的抽象概括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3.學生在此之前缺乏類似的學習經驗和探究經歷

  三.教學三維目標、重難點及教學方法和手段

  基於以上幾方面的考慮,確定本節教學目標及重難點如下:

  1、知識與技能

  (1)理解可逆反應,化學平衡的概念;瞭解影響化學反應限度的因素

  (2)理解化學反應限度的本質原因及外部特徵;

  (3)學習實驗研究的方法,能設計並完成一些化學實驗,透過實驗探究形成化學平衡的概念及化學反應限度的概念。

  2、過程與方法

  (1)重視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學探究能力;

  (2)透過探究實驗認識化學平衡與反應限度,並用得到的結論去指導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增強學生參與化學科技活動的熱情,提高將化學知識應用於生產、生活實踐的意識;能夠對與化學有關的社會和生活問題做出合理的判斷。

  n教學重點: 化學反應限度的概念;

  n教學難點: 化學反應限度的本質原因和外部特徵。

  n教學方法:科學探究(問題探究和實驗探究相結合);思考與交流。

  n教學手段:

  多媒體輔助動畫模擬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導發現、探索問題

  我們知道化學反應中,反應物之間是按照化學方程式中的計量關係進行反應的,那麼,在實際反應中,反應物是否能真正按相應的計量關係完全轉化為生成物呢?

  若以CaCl2與Na2SO4的反應為例,應如何設計實驗驗證呢?

  學生小組交流討論、設計實驗方案。這樣創設問題情境,啟用學生思維,並能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和實驗設計能力。

  然後指導學生進行分組實驗,填寫表格。培養其動手能力,體驗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並自主發現化學反應的可逆性。激起其進一步探究的意識。

  實驗步驟

  在一支試管中加入3~4ml 1mol/L CaCl2溶液,然後滴加1mol/L Na2SO4溶液5~10ml

  靜置,取上層清液少許,置於另一隻試管中,向其中滴加適量1mol/L Na2CO3溶液

  實驗現象

  用離子方程式解釋

  列出你對問題的 想法

  (二)提出概念、提出新的研究題目

  那麼什麼是可逆反應呢?學生可輕而易舉地給出概念。為加深學生對可逆反應的認識和理解,變微觀為直觀,化抽象為具體,我在此處加入了動畫模擬。接著透過問題設定引導學生交流討論,內化其對可逆反應的認識。

  並以此為契機,提出新的探究題目:根據以上探究,你能否總結出可逆反應具有哪些特徵?

  學生透過小組討論,得出可逆反應的四個特徵。

  (三)問題引導 、 類比分析、合作探究

  由實驗可知Ca2+與SO42-反應是可逆的,CaSO4在生成的同時也在溶解,CaSO4的生成速率與溶解速率相等時,溶液處於何種狀態?該狀態有何特徵?

  學生透過小組交流討論,得出結論:此條件下溶解量達到了溶解限度,CaSO4達到了沉澱溶解平衡狀態。

  此時及時提出問題:那麼化學反應中是否也同樣存在化學反應限度和平衡狀態呢?

  透過這樣的類比,由宏觀到微觀,由感性到理性,為學生營造了積極的心理氛圍和思考空間。

  接著,趁熱打鐵,以學生較熟悉的可逆反應氮氣與氫氣合成氨為例,引導學生展開問題探究:

  (1)當反應剛開始時,是反應物濃度大還是生成物的濃度大?

  (2)當反應剛開始時,是正反應速率大還是逆反應速率大?

  (3)隨著反應的進行,反應物濃度和生成物濃度如何變化?

  (4)隨著反應的進行,正反應速率和逆反應速率如何變化?

  (5)反應進行到什麼時間會“停止”?

  (6)此時反應物和生成物的濃度如何變化?

  (7)給這個狀態命名?

  (8)反應真的停止了嗎?

  透過以上8個問題的思考討論,步步推進,化學平衡狀態和化學反應限度的概念也隨著揭開層層面紗,露出廬山真面目。

  (四)提出概念、建立影象、聯絡生活

  那麼什麼是化學平衡狀態呢?你能否用時間——速率圖象表示其建立過程?

  在學生透過小組討論,完成後。

  我用大螢幕播放化學平衡狀態建立的時間——速率圖象,以加深學生對化學平衡狀態建立過程的理解。

  接著繼續引導:我們的生活中是否也有類似的動態平衡例項?你能舉出一些嗎?

  然後以對“水槽中的進出流水”的生活例項的分析,進一步強化學生對化學平衡狀態的理解。使學生對問題的認識,深入淺出,實現由微觀到宏觀、由理性到感性的迴歸。

  此時再提出:化學反應平衡狀態有哪些特徵呢?

  透過學生小組交流和師生互動得出化學平衡狀態的五個特徵。

  此時化學反應限度的概念也已水到渠成

  (五)實際應用 解決問題

  引導學生閱讀教材中“科學史話”。

  並提出問題:高爐高度增加,為什麼CO的濃度、比例沒有發生變化?使學生有機會將所學知識應用於社會實踐,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其對所學知識價值的認同,激發學習積極性。

  (六)拓展延伸

  任何可逆反應在給定條件下的程序都有一定的限度,不同反應的限度不同,那麼影響化學反應限度的因素有哪些呢?

  為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探究欲,我在此增加了演示實驗:NO2平衡混合氣在冷熱水中的顏色改變

  並在說明影響化學平衡狀態的外界條件以後,強調指出:有興趣的同學可在選修模組《化學反應原理》中深入學習。以真正實現知識的延伸。

化學說課稿 篇5

  教材主要介紹苯的物理性質、分子結構、化學性質,以及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 本節內容是對中學階段烴類成鍵知識以及性質的總結與拓展,同時;又為必修5中有機化合物的學習等理論知識打下堅實基礎,所以本節內容實質起著承前啟後的過渡作用。

  本節的內容對於學生來說是一個全新的內容,但是在之前,,學生已學習了烷烴和乙烯的知識,知道了烷烴和乙烯的結構與性質的關係、飽和烴與不飽和烴在組成和結構上差異,這些都為本節內容的展開奠定基礎,但是苯的結構的特殊性對於學生來說是一個學習的難點,因此,我將本節課的重點定為苯的結構和性質,難點定為苯分子的結構特徵,對此採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進行本節內容的學習!並在教學中注重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雙向交流。

  基於以上分析,我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 能例舉苯的主要物理性質;

  2、 掌握苯的分子組成並能夠描述其結構特徵;

  3、 掌握苯能燃燒、易取代、難加成的化學性質,並能書寫出化學方程式;

  過程與方法

  1、以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透過閱讀書本、搭建分子模型、觀看影像圖片等方式學習苯分子組成及結構、性質,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動手能力及觀察、歸納、分析推理能力。

  2、透過引領學生對苯結構和性質的探究,使學生了解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提高科學探究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 認識結構決定性質,性質反映結構的辨證關係;

  2、體會想象力和創造力在科學研究中的重要意義;

  基於以上教學目標,我制定瞭如下教學過程:

  首先,展示生活中兩起有關苯汙染的事故的新聞,同時對苯的用途進行簡單的介紹,如此一來由苯的兩面性——用途和毒性,引起學生的關注。自然引出本節課的課題——苯。

  然後設定一系列問題讓學生首先進行自主學習,待學生合作學習完成後,對學生學習成果進行驗收:

  驗收學生自主學習成果一——苯的物理性質

  學生根據教師提供的苯樣品以及課本內容,能容易的歸納出苯的物理性質。

  驗收學生自主學習成果二——苯的結構

  對於這個問題學生有一定難度,因此我藉助苯的發現過程的化學史視屏以及學生自己拼出的實物模型進行講解,這樣就使得講解更加直觀形象。那麼如何證明苯分子中是否存在單雙鍵交替這樣的結構呢?學生透過回憶前面所講的烯烴的性質能想到可向苯中加入酸性高錳酸鉀和溴水對其驗證,實驗現象一出,自然否認了凱庫勒式的科學性。苯分子實際結構中的碳碳鍵有何獨特之處呢?學生根據課本圖3-11苯分子的模型及我所提供的苯中的碳碳鍵與碳碳單鍵和雙鍵之間的鍵長關係能得出以下結論:

  苯分子中六個碳原子之間的鍵完全相同,苯分子中的碳碳鍵是介於C-C與C=C之間的獨特的鍵

  驗收學生自主學習成果三——苯的化學性質

  學生透過比較烷烴、烯烴、苯中碳原子之間的成建特點,能夠得出苯應具有部分飽和烴和不飽和烴所具有的性質——能發生取代反應和加成反應。然後藉助模型及FLASH動畫展示

  苯的取代和加成反應機理,並寫出相關反應方程式;

  苯還能發生什麼型別的反應呢?引導學生從分子組成分析得出苯屬於烴,則具有烴的一般性質:能燃燒。並進行演示實驗,然後引導學生從含碳量角度分析苯燃燒產生濃烈的黑煙的原因。

  最後,我將對課堂進行小結並佈置形成性練習。

  反思本堂課的教學,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

化學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化學式與化合價是第四單元課題四的有關內容,本課題包括化學式、化合價和有關相對分子質量的計算三部分內容,他們是學習化學的重要工具,因此是雙基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較好的掌握它們,對於今後的化學學習有很大的幫助。教材首先講述了化學式的概念,指出了由於純淨物有固定的組成,因此每種物質只有一個化學式,同時還指出物質的組成是透過實驗測得的,所以化學式的書寫必須依據實驗的結果,但是化學式的書寫,主要是透過化合價來推求。

  從教材方面看,化合價內容比較抽象、難懂;從學生方面看,學生只知道了書寫化學式的一般規則,還不會確定元素的原子個數比,而且還沒有核外電子排布和最外層電子得失的知識基礎。因此對九年級學生說,學習這樣一個抽象概念並掌握其應用,是有一定難度的。

  (1)分析本節課的教學背景

  化合價是初中化學課程中要求達到了解水平的基礎知識。在此以前涉及到的有化學式,物質結構的初步知識。另外學生掌握本節知識將對以後的學習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尤其是對酸、鹼、鹽的學習。也就是說,本節課是初中化學知識鏈中的重要一環,它貫穿著化學學習的始終。

  (2)展示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在《化學課程標準》中指出:教學要把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提高科學素養放在首要位置,要從促進學生髮展的角度出發去制定教學目標,據此我制定如下的教學目標:

  ①、用原子結構的初步知識,使學生認識元素的化合價是元素的一種性質。原子結構決定了元素的化合價;識記常見元素和原子團的化合價。

  ②、培養學生對化合價在理解基礎上進行記憶的能力

  ③、使學生懂得只有確實存在的物質,才能寫出它的'化學式。對學生進行實事求是的教育。

  (3)本節課教學重、難點的確定及解決方法

  教學重點:透過對《化合價》第一課時的學習,不但要讓學生真正領會化合價的實質,而且要讓學生透過對本節課的學習能在後續課中應用常見元素及原子團的化合價及化合物中元素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的原則,快速而準確的書寫化學式和化學方程式。據此,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為:瞭解化合物中元素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的原則。記憶常見元素和原子團的化合價。

  教學難點: “化合價”概念的建立和定義都抽象難懂,因此,我把它確定為本節的難點。

  教學重、難點的解決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我注意:利用多媒體課件演示動畫,模擬微觀變化,幫助學生形成化合價的概念和理解化合價的實質。這樣,不但能順利突破本節課的難點,也促進了學生微觀思維能力的發展。

  二、學生情況分析:

  對已進入九年的學生來說,他們的抽象思維能力和歸納概括能力均已初步形成,在課堂上他們厭倦教師的單獨說教灌輸,希望教師創設便於他們自主學習的環境,給他們發表自己見解和表現自己才華的機會,希望教師滿足他們的創造性願望,讓他們自己進行自主學習活動,讓他們獲得施展自己創造性才能的機會。所以本節課我設定了許多活動,比如,<比一比,看誰最棒>、<動腦動手活動>、< 快速搶答>、<討論與交流>等,特別是在課的最後我還設定了記憶化合價的過關遊戲,這樣,不但能讓學生在整節課的學習中始終處於積極的學習狀態中,而且能讓學生在探索中學會學習。

  三、說教法:

  一位教育家曾這樣說過:“科學知識是不應該傳授給學生的,而應引導學生去發現它們,獨立地去掌握它們。一個好的老師是教人發現真理,而不是奉送真理。”依據這些新的教育理念我認真分析本課教材特點和學生認知情況後,本著體現新的教育方向和最大限度地完成教學目標的原則,我對本課教學的採取瞭如下方法:

  模擬微觀變化,最佳化概念的形成

  利用多媒體課件,創設問題情景,歸納化合價規律

  利用集體的智慧,尋求適合學生自己的記憶方法

  四、說學法:

  依據本課教學方法和本節課概念性強的事實,並在認真分析我班學生接受情況後,我確定了本節課中要注重指導學生實施“六字方針”---聽、思、說、議、記、闖:

  聽――聽得明白、思――敢思會思、說――表達完整、

  議――學會交流、記――巧妙記憶、闖――勇於闖關

  透過這節課,不但能讓學生學會知識,而且能讓學生學會學習的方法。

  五、說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實物投影

  六、重、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為了實現教學目標,基於對教材的分析、學生情況的分析,我確定透過以下六個教學環節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

  ( 一)依舊帶新,引入概念

  “化合價”概念的建立和定義都抽象難懂,是本節的難點。由於初中同學的知識和思維水平的限制,我在教學中先透過複習回憶學過的大量的化學式,使學生意識到不同元素形成化合物時,他們之間的原子個數比可能是不同的,但不是任意的。我是這樣引入新課的:至今,我們已學過許多物質的化學式,其中有單質,也有化合物,當然化合物的種類要比單質多得多。本節課我們把這些化合物的化學式放在一起,作些比較,看看還能從中總結出點什麼,從而學一些新的知識,好不好?

  全班自然分為三個組,限時一分鐘寫出儘量多的化學式,以多者為勝。這時我投影學生寫的化學式,讓學生觀察後教師總結:這許多化學式告訴我們,原子結合成分子時,相互之間不是以任意數目結合的,而是具有確定的數值的。那麼,元素的原子在形成化合物時表現出來的這種性質叫化合價。從而引出“化合價”的概念。

  (二)模擬微觀變化,最佳化概念的形成

  讓學生進行探究活動:為什麼元素具有化合價?此時,教師利用動畫模擬NaCl的形成過程,讓學生真正弄明白NaCl的形成過程,並在此基礎上對MgCl2的形成過程進行探究。最終真正明白為什麼元素具有化合價和化合價的確定方法。

  (三)利用多媒體課件,創設問題情景,歸納化合價規律:

  在學生了解了化合價的概念後,本節課還要求學生掌握化合價的一些規律。如何使學生及時儘快地在有限的課堂時間裡透過大量具體的例項,自己尋找那些規律呢?我又一次利用了多媒體計算機生動的呈現功能,先由電腦螢幕一次性地展示出十幾種化合物和單質的化合價,引導設疑,啟發學生觀察、討論和尋找化合價的一些規律。

  接著,我組織學生按座位形成的分組進行討論,踴躍發言。最後每組派一位代表總結陳詞,同學們很快便將化合價的一些規律歸納了出來。

  (四)利用集體的智慧,尋求適合學生自己的記憶方法:

  這時讓學生認真討論,積極發言,提出適合自己的記憶方法,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老師適時的分析和出示有關資料:(1)可從原子的結構示意圖與元素化合價的關係這個角度去記憶。(2)可以用順口溜來記憶。(3)可以用分類法記憶。

  最後,老師提出自己的看法,供同學們參考:老師覺得:只需記住特殊的元素的化合價就可以了,比如說用分類記憶法:一價金屬只有三種:鉀、鈉、銀;三價的金屬,一般是兩種,就鐵和鋁,而且鐵還有二價的時候,一般的金屬元素多數是二價的。銅有二價的也有一價的時候。也就是說關於金屬,其實就掌握鉀鈉銀鋁鐵銅就可以了。另外讓同學們注意:一種元素顯不同化合價時的讀法:如:FeCl3 (Fe +3價)氯化鐵 FeCl2 (Fe +2價)氯化亞鐵。

  非金屬元素,主要記氧永遠是負二價,氫永遠是正一價,氯是負一價,這幾種元素記住了以後,可以幫助我們去分析其他元素的化合價。依據化合物中,元素正負化合價的代數和為零。

  還有幾個原子團的化合價要提,比如,碳酸根負二價、硫酸根負二價,硝酸根負一價,氫氧根負一價。還有一個,銨根是正一價,可用分類記憶法記憶,也可以依據原子團口訣記憶。另外,還需要同學們注意:原子團的化合價是組成元素的化合價的代數和。

  (五)師生共同回顧總結

  讓學生對本節所學知識要點複述回顧,然後再用多媒體提綱式顯示,培養學生的歸納能力。

  七、說板書設計:

  這樣提綱式的設計板書,有利於師生共同回顧總結。更有利於學生回憶本節課所學知識。

  八、課後反思

  《化合價》本身是一節內容抽象、難懂的課程,而且學生還沒有建立核外電子排布和最外層電子得失的知識基礎,因而學習這樣一個抽象概念並掌握其應用,具有一定難度,處理不好很容易造成學生的厭學情緒。

  本節課在設計時有意把教學內容和形式有機的結合起來,採用競賽形式,把學生帶入一系列問題情境中,層層遞進,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猜想探索的精神;題目設計面向全體,注重差異,給了學生更多展示自己的機會,使全體學生都能在自主探索輕鬆掌握化合價的知識,達到了“潤物細無聲”的教學效果。尤其是教學設計中故意創設錯誤情境,鼓勵學生懷疑老師、質疑課本,能極大限度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體驗成功的快樂;課堂節奏緊湊,構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有利於學生知識系統化。作業設計具有很強的開放性,能較好的反映課堂教學效果。

  九、教學理念

  1.採用競賽形式,極大地鼓勵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有利於學生對新知識的探索和接受。

  2.知識講授由淺入深,層層深入,競賽題目環環相扣,使學生在不知不覺間輕鬆的掌握了化合價規律及其應用。

  3.本節課拋開傳統的“化合價口訣”的教授方法,而整節課以“Na Mg Al H O Cl”六種常見元素的化合價貫穿始終,既減輕了學生的學習壓力,又利於知識的體系化並注重了知識的應用。

  4.本節課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合作默契,課堂氣氛輕鬆活潑。尤其是教師故意創設的錯誤情境更達到了本節課的高潮,學生在否定教師的過程中極大的體會到了自信、成功,併為下一環節本節課的重點打下了很好的情緒基礎。

  5.作業佈置具有很強的開放性,鼓勵學生自創題目,既是對學生本節課學習效果的考察,又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以上是我說課的全部內容,請各位領導老師給以指正。謝謝大家。

化學說課稿 篇7

  一、教材分析

  鹽的化學性質是初中化學一個零散的內容,並沒有獨立的章節。但考題中常涉及到鹽的性質。因此,本節課力圖結合教材與考點,進行歸納與總結,同時突出考試重點——常見的幾種題型。同時,為今後進行專題複習打下一定的基礎。

  二、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⑴進一步掌握鹽的化學性質、複分解反應的定義和條件;

  ⑵.鞏固有關重要反應化學方程式的書寫,並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總結複分解反應的規律。學會運用酸、鹼、鹽溶解性表判斷複分解反應能否發生。

  ⑶.進一步認識鹽與金屬、酸、鹼、鹽之間的內在聯絡及化學反應發生的規律,提高實際運用知識的能力,明確中考要求,為以後的專題複習打下基礎。

  2. 過程與方法:透過對鹽在鑑別、除雜、推斷等題型的學習,拓展學習視野,激發學習熱情,培養學生分析歸納能力和嚴謹地科學探究方法。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生親身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培養學生探究精神,從而達到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為終身學習打下基礎的目的。

  重點:鹽的化學性質在各種題型中的應用

  難點:幾種常見題型解法的掌握。

  方法:討論歸納、實驗探究。

  三、教學及難點突破的方法

  幾種常見題型的突破方法,是學生學習的一個難點。將學生分成6個小組,進行合作與交流,共同探討,同時輔助分組實驗實驗,給予一定的提示,引導學生有目的透過親身實驗進行探索,各小組根據實驗的現象、分析討論,得出結論。

  四、教學過程

  教學流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預習檢測

  找學生板演

  其餘學生完成學案上相關內容

  讓學生明白需掌握的內容,為後面的學習打下基礎

  判斷物質間的反應能否進行

  展示題目,讓學生判斷反應能否進行。並找相關學生板演

  教師總結

  其餘學生獨立完成

  討論總結相關規律

  訓練學生書寫方程式的能力,並掌握相關規律

  培養學生歸納、合作等能力

  物質的鑑別

  學生實驗:探究氫氧化鈉溶液是否變質,講解相關要求

  一次性鑑別碳酸鈉、氫氧化鈉、氫氧化鋇,選用的試劑是

  教師總結

  學生實驗

  學生交流方法

  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嚴謹的科學探究的精神以及合作和交流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除雜

  提問:氫氧化鈉溶液已經變質,如何除雜呢?

  教師總結

  學生獨立思考

  學生交流

  提高學生運用知識和知識的遷移能力

  物質的推斷

  展示典型題目

  教師總結

  學生思考

  學生交流

  體現“兵幫兵、兵教兵”培養學生的發現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堂小結

  課堂鞏固練習

  講解相關題目

  學生獨立完成

  檢查學生的學習效果

  五、課堂練習題

  1、1、下列能使酚酞溶液變紅的鹽溶液是( )

  A. NaOHB. Na2CO3C. KNO3 D. HNO3

  2、檢驗碳酸鹽最簡單的方法是 ( )

  A.加入BaCl2溶液,產生白色沉澱

  B.加入AgNO3溶液,產生白色沉澱

  C.加入稀鹽酸,產生使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

  D.放入水中不溶解的是碳酸鈣

  3、不用其他試劑鑑別下列五種物質的溶液:①H2SO4、 ②FeCl3、③Ba(OH)2、④KCl、⑤BaCl2,被鑑別出的順序是 ( )

  A.②①③⑤④B.②③①⑤④C.⑤①③②④D.①③②④⑤

  4、除去下表中各物質(A~C為溶液)中的少量雜質,所選用的試劑、方法正確的是( )

  編號

  溶液

  雜質(少量)

  試 劑

  除雜操作方法

  A

  NaCl

  CaCl2

  過量Na2CO3溶液

  過濾

  B

  KNO3

  NaCl

  /

  冷卻熱飽和溶液,過濾

  C

  FeSO4

  CuSO4

  過量鋁粉

  過濾

  D

  CO2

  CO

  /

  點燃

  5、有一包白色固體粉未,可能是CaCO3、K2SO4、CuSO4、KNO3和BaCl2中的一種或幾種組成,小明同學做了如下實驗:

  (1)取適量該白色固體粉末加入到足量水中,得白色沉澱,上層清液無色;

  (2)向白色沉澱中加入足量稀硝酸,沉澱只有部分溶解 由此可判斷出:原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的是,一定不含的是,可能含有的是。

  六、課後作業:《能力訓練》 評估十一

  思考:6、CaCl2中含有NaCl雜質該如何出去?

  思考:7、請儘可能多的寫出能生成鹽的化學反應。

化學說課稿 篇8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氯氣的性質》,下面我將從三個方面 來闡述我對本節課的教學。

  一、本節內容在教材中的位置與作用

  本節課位於蘇教版必修1專題2、第1單元的內容。本專題以寶貴的自然資源------海水為研究物件,引出如何從海水中提取重要的化學物質,探究典型物質的性質和應用。《氯氣的性質》是學生進入高中階段第一次接觸到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質的知識,是初中化學知識的延續,同時又為後面鈉、鎂、鋁、鐵、銅等知識的學習奠定了基礎,並提供了方法和思路。

  二、新課程標準對本節內容的要求

  根據新課程標準,教學內容及學生的認知特點,本節課應該達到如下的學習目標。

  1、瞭解氯氣的主要性質,認識氯氣的用途。知道人們研究和認識化學物質的主要途徑是實驗法。透過實驗探究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

  2、《氯氣的性質》在整個高中化學化學教學中具有核心的地位,本節課的重點是氯氣的化學性質。難點是如何透過實驗探究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根據本節課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律。又由於學生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由學生自己去探索發現,因此這節課我採用以實驗探究為主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透過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和分析,讓學生歸納總結氯氣的性質。

  三、教學思路和過程

  為了有效的完成學習目標,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我主要按以下幾個環節展開。

  1、巧妙的利用一些資料和現實生活中氯氣的洩露,讓學生從中提取有用資訊,歸納總結氯氣的物理性質,氯氣有毒,一定要強調聞有毒氣體的方法,儘量避免對學生的健康造成危害,有意增加化學知識與生活的密切聯絡,使學生產生親近感,有效地降低了學習的難度,較好的體現了一種人文關懷。

  2、理科課堂就是讓學生自己去見證奇蹟的課堂,由於氯氣有毒,我們化學組經過討論不再用集氣瓶收集氯氣,而改用礦泉水瓶,口小密封性又好,儘可能減少氯氣對環境的汙染。向裝有氯氣的礦泉水瓶中加水,,奇蹟出現了,水變成了黃綠色,瓶子變癟了,引導學生分析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加深學生對氯氣溶解性的認識,又為下一節課氯水性質的探究提供藥品。

  學生畫出氯原子的結構示意圖,並推測化學性質。

  (1)、因為氯氣有毒,同時又避免學習方法單一, 因此有關氯氣化學性質的學習,我使用演示實驗和播放錄影資料兩種方法。教師先演示兩個實驗:鈉在氯氣中的燃燒、氫氣在氯氣中的燃燒,學生觀察現象,書寫相關的化學方程式,

  播放三段影片: 銅在氯氣中的燃燒、鐵在氯氣中的燃燒、氫氣與氯氣在光照條件下的爆炸

  學生思考:

  ①、氯氣與變價金屬鐵反應時,生成高價鹽還是低價鹽?對比初中鐵與鹽酸反應,鐵元素化合價的變化,加深學生對氯氣這一化學性質的理解。

  2、燃燒是否一定要有氧氣參加?

  3、關於習題設計,我根據學生導學案的完成情況和教學重點,設計針對性的練習,以利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記憶和應用。

  4、小結主要透過提問的方式進行,為什麼氯氣的性質很活潑?氯氣有哪些性質?調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歸納總結能力。

  說課到此結束

化學說課稿 篇9

  一、說教材

  教材是教師執教的依據,也是學生學習的依據。首先談談我對教材的理解。本課選自魯教版八年級全一冊第二單元第二節《自然界中的水》第2課時《天然水的人工淨化》。本課題以水為載體,探討常用淨化水的方法與技能,主要掌握沉澱,過濾,吸附、蒸餾等常用的淨水方法。教材處理方法是將課標要求的靜置沉澱,過濾,吸附沉降、蒸餾等淨化水的方法有序的聯絡,突出過濾這個重要的實驗操作技能。同時,過濾又為後續粗鹽的提純打下基礎,因此本節內容還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二、說學情

  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掌握他們的情況有利於課堂的教學。在本節課之前,學生已具有基本的實驗操作技能,但對於實驗的規範操作以及實驗現象觀察能力,分析思維能力,歸納總結能力等探究能力有待進一步培養和提高。沉澱、過濾是學生第一次系統地體會和學習分離混合物的方法,這也為以後系統學習混合物的分離提供了知識準備,為學生更地掌握混合物分離的一般方法搭建了一個很好的平臺,因此本課的學習具有重大意義。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我確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1.能說出沉澱,過濾,吸附,蒸餾等常用的淨化方法;掌握過濾的實驗操作。

  2.透過練習過濾的實驗操作提高實驗操作技能和動手能力。

  3.透過實驗探究活動,體驗科學探究的艱辛和喜悅,感受化學世界的奇妙。

  四、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

  沉澱,過濾,吸附,蒸餾等常用的淨水方法;過濾實驗原理及注意事項。

  【難點】

  過濾實驗的操作。

  確定這樣的重難點,是我在對教材瞭解的基礎上,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並充分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而制定的。

  五、說教學方法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重點,教學方法的選擇尤為重要。在教法方面,我將採用啟發誘導的方式,透過創設情境,讓同學們感受新知,鞏固新知,在學法方面,我將鼓勵學生小組討論,動手操作等方式展開自主學習。

  六、說教學過程

  接下來我來重點說一下我的教學過程。教學過程包括了四個環節:匯入新課、新課講授、鞏固提升、小結作業。我將會這樣展開我的教學:

  環節一:匯入新課

  在這一環節中,我採用創設情境法:上課伊始,首先我將引入魯濱遜漂流記的故事,讓大家思考如何幫助魯濱遜把黃泥水轉變為可飲用的水,從而引出本課主題。這樣設計不但可以活躍課堂氣氛,還能讓學生從生活中感受化學、發現化學,培養學科興趣。

  環節二:新課講授

  匯入之後就是新課講授環節,這一環節我會以四個水淨化的方法展開。

  首先是吸附沉降。我將採用提問和演示的方法展開,首先透過“如何除去像泥沙這種不溶性的雜質呢?”、“用靜置的方法可以除去所有的不溶性雜質嗎?”這樣的問題串引起學生思考,隨後展示明礬淨水的過程,使學生透過直觀演示更好的掌握明礬的作用。

  之後是過濾。過濾是初中化學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實驗操作,需要學生掌握的內容有過濾的作用以及過濾操作。我會先提出問題引發學生思考從而讓學生意識到過濾的主要目的是去除不溶性雜質,接著演示完整的過濾操作,包括濾紙的折法、裝置的組裝、操作中的注意事項。隨後請學生總結演示操作中的注意事項,經過小組討論,師生共同歸納總結出過濾操作的注意事項“一貼二低三靠”。為了讓學生更深刻的體會“一貼二低三靠”的重要性,我會組織學生以化學小組的形式對黃泥水進行過濾操作,實驗同時教師注意巡迴指導。實驗結束後,小組之間相互展示實驗成果。濾液不澄清的小組注意總結原因。從而完成對於過濾操作的講解。

  接下來是活性炭吸附。我會讓學生觀察濾液和純淨水,看看有什麼區別,接著將活性炭包放入略帶顏色的濾液中,充分攪拌後靜置。觀察燒杯中的液體變化。進而在PPT上展示關於活性炭吸附異味和色素的資料,請同桌之間相互探討活性炭淨水的主要原理。

  最後是蒸餾。我會組織學生進行實驗,用滴管滴取上述燒杯中的清液,滴在潔淨的玻璃片上,置於酒精燈上慢慢加熱,至水分消失觀察現象。再將活性炭吸附後的濾液加熱煮沸,使水蒸氣冷凝在燒杯上部的表面皿上。取所得冷凝水,滴在玻璃片上,在酒精燈上慢慢加熱到水分消失。觀察玻璃片上發生的現象。透過實驗證明透過蒸餾的方法可以除去水中的可溶性雜質。

  經過以上過程便完成了對於水淨化方法的學習,學生掌握了沉澱,過濾,吸附,蒸餾等淨水方法。之所以利用課堂時間組織學生進行過濾操作,是為了讓透過親自動手操作對實驗操作步驟、實驗裝置、操作方法等有總體的認識,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技能和動手能力。

  環節三:鞏固提升

  新課講授後就是鞏固提升環節,我會提問學生過濾後濾液仍然渾濁的原因有哪些?最後師生總結得出正確答案,達到深化過濾操作等相關知識的目的。

  環節四:小結作業

  課程最後,我會請學生回答本堂課的收穫有哪些,由學生總結課堂內容。最後佈置作業:課後查閱資料看看日常生活中煮水壺的底部的水垢是什麼成分,生水和煮沸之後的水有什麼區別?下節課交流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