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精選高中體育說課稿彙編5篇

高中體育說課稿

精選高中體育說課稿彙編5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麼你有了解過說課稿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中體育說課稿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高中體育說課稿 篇1

  堅持健康第一、以學生髮展為本,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良好的鍛鍊習慣為主要目標。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互相合作、共同探究、體驗成功的樂趣。讓學生參與中培養學習能力,遊戲中掌握鍛鍊方法,合作中體驗成功樂趣;競賽中提高運動技能。

  一、學練目標

  1、透過多種形式的實心球投擲練習發展學生上、下肢和腰腹力量,使學生身體更健壯、更健康、更自信。

  2、引導學生勇於探索和創新,培養自主學習和互助學習的能力。

  3、體驗成功樂趣,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體現團隊協作精神。

  二、學練內容

  多種形式的實心球投擲與遊戲。

  三、學生情況

  高x(4)班共有學生40人。該班體育骨幹能力較強,學生對體育運動有良好的參與意識。身體素質較好,運動技能一般,同學之間團結合作,集體榮譽感較強。

  四、教材分析

  從以往的教學情況來看學生大多不喜歡上投擲課,一是嫌器械又髒又重,二是嫌練習的形式單調乏味。如何才能激發和調動學生的學習的興趣與練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習的品質呢?因此在本課的設計中以實心球貫穿全課,設計了“搬運炸彈”、實心球的投遠和投準、搬運接力跑等遊戲來調動學生興趣和積極性,並採用“小群體”學習的組織形式來保證課的目標的實現。

  五、課的流程

  1、師生交流、宣講本課內容、目標。

  2、遊戲:旅遊觀光、搬運炸彈——培養學生團隊協作精神和投擲興趣;達到活動身體,匯入課題的目的。

  3、多種形式的實心球投擲練習、實心球投遠或投準遊戲——使學生上、下肢和腰腹力量得到發展;使學生創新意識得到培養;使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考;使學生學會合作,共同探究,拓展能力,獲取知識;使學生超越自我,體驗到成功的樂趣。

  4、組織學生展示成果——互相學習,體驗成功快樂,激勵學生。

  5、搬運接力跑遊戲——提高運動能力,增強體質;激發興趣體驗成功的快樂。

  6、藏族舞——愉悅身心,放鬆肢體。

  7、小結。

  六、課的特色與創新

  1、遊戲比賽式教學本課以實心球貫穿全課,設計了“搬運炸彈”、實心球投遠或投準、搬運接力跑等遊戲來調動學生興趣和積極性,保證課的目標的實現。

  2、“小群體”學習分組小群體內部合作學習,教師輔導的形式,是本課學習的主要組織形式。學生自主完成學習任務的探究式學習,組內學生互助學習是學生學習的主要方式。

  3、以遊戲觀光旅遊和搬運炸彈取代舊模式下的準備部分,舊模式下的慢跑,徒手操往往脫離課的目標僅起到熱身的作用,而這個設計緊扣課的目標,既是完成教學任務的一項練習內容,又達到熱身和匯入課的目的,同時避免了單調,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4、給學生自主學習和展示自我的時間和舞臺,課中學生可以選擇練習教師推薦的投擲方法中的一種或幾種,也可以練習自己創編的。並且專門安排了自創動作練習和小組自編投遠或投準遊戲時間及展示成果時間。教師積極引導和鼓勵學生創新和探究活動,讓學生體念到成功的快樂。

高中體育說課稿 篇2

  一、課的內容:

  省編教材高中二年級籃球中的反彈傳接球、跑中的耐久跑。本課確定,反彈傳接球為主教材,耐久跑為輔教材。

  二、教材分析:

  籃球反彈傳接球技術是籃球運動中運用較為廣泛的一種傳接技術,目的是讓學生明確傳、接球時影響個體間聯絡的整體配合的重要紐帶,在以往教學基礎上,發展學生創造性、主動性,培養學生選擇運球、傳接球的能力及連線各種技術動作和實際對抗能力,重點是手控制球的能力,時間、空間的判斷能力。難點是傳接球的準確性、成功率。

  耐久跑共4個課次,本課為第3課次,重點是耐久跑的呼吸,透過不同形式的跑,掌握正確的呼吸方法發展學生的有氧耐力,為第4課次的起草野跑作好準備。

  三、學情分析:

  本課教學物件為高二年級40名男生。高中學生身心發展趨成熟,已經具備了獨立思考、判斷、概括等能力,在身體鍛鍊中也具備了較高的基本運動能力。籃球是他們所喜愛的一項運動,有一定基礎,但對單個技術的學習並不滿足,而對學習對抗性練習特別感興趣。教學中要讓學生把動體與動腦很好地結合起來,給學生提供再認識所學知識、以及創造性應用所學動作的機會,從而增強教學效果。

  透過多年的學習,學生已認識到耐久跑為鍛鍊身體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對枯燥乏味、週期性強的耐久跑卻存在畏懼,在跑過程中極易出現呼吸與跑的節奏不相一致的狀態,從而影響耐久跑的成績。

  四、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學習與瞭解籃球反彈傳接球的技術原理及其在籃球運動中的作用、耐久跑中的一些基本知識。

  2、技能目標:透過本次課的學習,使80%以上的學生能掌握反彈傳接球中反彈點的位置;70%以上學生能結合運球、移動、跑動和反彈傳接球等各種技術進行綜合練習;90%以上的學生掌握正確的耐久跑呼吸方法。提高動作配合、技術應用能力,發展創造性思維和自我評價能力。

  3、情感目標: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增強學生團結協作和安全保健的意識,培養學生奮發向上的品質。

  五、教法設想:

  1、反彈傳接球採用嘗試、比較教學法,使學生在嘗試中、在與雙手胸前傳接球比較的過程中得出反彈傳接球的要點,再結合以往所學技術,自創方法,進行練習,由淺入深,由易到難,逐步提高。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2、耐久跑採用圖形跑的方法,使內容豐富,增加趣味性。

  3、採用練習法,使學生在多次練習中掌握技術;用演示法,使學生的創造成果得到表現和肯定。

  4、整堂課採用收、放、松、緊相結合的組織方法。

  六、學法指導:

  本課採用"嘗試---比較---討論----創造----練習----評價---鞏固"的學練流程,同時滲透德育和保健內容,讓學生充分領會主動學習和創造性學習的方法。在體驗、想象、演示、分析比較和多向交往中形成正確的動作表象,掌握一定的技術技能和保健能力。

  七、教學流程:

  熱身→運球進場、球操(音樂伴奏)

  →教:提問、要求、巡視

  主教材 ∣

  (反彈傳接球)→學:聽、練、論、創、演。

  輔教材 →教:傳授知識、線路指令、講評練習。

  (耐久跑) → ∣→學:圖形跑練、定時跑練、反饋評價。

  整理 ———→ 放鬆(音樂)、小結、作業。

  下課 ———→ 回收器材。

  八、學生身心狀態預計:

  整堂課練習密度約為:28--31%,練習強度中等偏上,耐久跑時強度達最高峰。

  九、課堂情感氛圍:

  1、激發興趣;2、積極思維;3、協作互助;4、守紀、緊張、奮進、活潑。

  十、場地器材設計:(略)

高中體育說課稿 篇3

  一、指導思想:

  根據“以學生髮展為本,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面向全體學生,營造自主體驗、愉快合作的學習氛圍;提供讓學生思考的空間,倡導學有所思、思而後學的教學過程,提高學生參與練習的興趣,學會運動技能,宣傳劉翔奪冠對中國體育的偉大意義,激發學生愛國主義精神,促進心理健康,提高社會適應能力。

  二、教材分析及教學內容選擇 :

  跨欄跑是一項技術比較複雜的專案,它要求在短時間內,在保持快速跑動的情況下,連續跨越欄架,對學生的速度、力量、柔韌性、節奏感和時空感有較高要求。

  高一學生經歷了初三體育中考的洗禮,具備一定的身體素質,又朝氣蓬勃,想追求成功,敢嘗試冒險、挑戰,有很強的靠努力和奮鬥贏得勝利,超越自我的心理傾向。同時面對困難和障礙,需要培養他們耐受挫折的能力和勇於克服的精神。

  因此跨欄跑教學具備開展的條件,但應安排在快速跑,跳遠教學後進行,並努力降低風險,保障安全。根據“新課程標準”要求,在初中進行障礙跑練習的基礎上,確定“50米跨欄跑”做為高中單元教材,共5課時,本課以“起跑跨過第一個欄”作為教學內容,以確定起跨點、起跨攻欄的技術動作為重點,使學生基本上掌握“起跑跨過第一個欄”的技術,是實踐課第1課 。

  三、教學目標設定:

  1、運動參與:學習跨欄跑起跑跨過第一個欄,使100%學生敢於跨,跨得過。

  2、運動技能:使70%學生學會基本的跨欄跑技術,建立較規範的動作概念,發展學生的力量素質,靈敏協調能力。

  3、情感目標:激發學生自主探究,團隊協作能力,培養學生勇敢進取,勇於克服困難的優良品質。

  四、要點、重點、難點

  動作要點:

  (1) 起跑至第一欄技術:由於起跑線到第一個欄的距離是固定的,因此要求從起跑到第一個欄加速跑的步數也要相對固定,所以起跑時,哪隻腳放在前面,也要固定。

  (2)起跨攻欄:起跨腿積極快速踏上起跨點,並迅速蹬直髖、膝、踝三關節,擺動腿摺疊後小腿前擺,上體前傾,異側臂前伸,完成攻欄。

  (3)過欄:擺動腿過欄後,大腿積極下壓,同時起跨腿屈膝勾腳外展,經體側迅速向前提拉;上體保持前傾,擺動腿異側臂向後劃擺。

  重點:掌握起跑後踏準起跨點,起跨過第一個欄。

  難點:能動作協調的完成跨過第一欄。

  五、教學方法運用:

  1、在教學中,指導學生課前閱讀相關知識,組織學生欣賞圖片、比賽資料,適當介紹一些跨欄跑的來源,規則,技術原理,人物等。讓學生有初步瞭解,加深印象,便於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針對性。

  2、跨欄技術有一定難度,在教學中不過多追求動作細節,準備活動以搏擊操等輔助手段充分熱身,發展學生身體素質和髖關節的靈活性,對牆做擺動腿的攻欄,起跨腿的提拉輔助練習,學生透過觀察與模仿等方法,進一步明確跨欄步技術概念及技術要點。

  3、基本部分,由於學生的實際身體素質存在很大差異,教學中適當降低要求,用皮筋代替欄架,按能力分組,採取高度不等的方法進行,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消除畏懼心理,敢於跨,跨得過,在練習中不斷體會進步,增強自信,並互相評價 。

  4、跨欄跑教學過程中,提醒學生注意安全,不可逞能蠻幹去跨越超過自己能力高度的欄架,更不可逆向練習。

  5、在時間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採取比賽和合作搬運的練習,提高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

  6、學法:本課採用“嘗試---比較---討論----創造----練習----評價---鞏固”的學練流程 ,掌握一定的技術技能 。

  六、教學流程:

  1、熱身:搏擊操學生跟音樂節奏和教師一起練習;

  2、專項準備:擺動腿攻欄、起跨腿提拉圖片講解,教師示範學生在行進間徒手模仿練習;

  3、輔助練習:對牆攻欄、扶牆欄側提拉學生觀察、嘗試、體會、比較、討論、改進,重點是起跨點離欄架距離的確定;

  4、過欄練習:分4個小組;

  (1)、起跑過第一個空欄,學生體會加速節奏並確定起跨點;

  (2)、起跑過低皮筋讓學生養成跨和跑過欄的習慣,比較跳欄不利因素;

  (3)、起跑過與低欄等高皮筋,學生敢於跨,跨得過;

  (4)、學生自己選擇,有把握的可嘗試過低欄,加強安全教育,不可超過自己能力蠻幹;

  5、教學比賽:學生根據自己情況,選擇過欄或過皮筋,4人一組,檢驗學習效果,並互相評價。

  6、搬運練習:設定受傷場景,搬運方式小組自行討論決定,並互相展示評價效果;

  7、結束部分:放鬆整理,小結,作業,回收器材。

  七、易犯錯誤與糾正方法

  跨欄跑技術比較複雜,對學生的身體素質、運動能力、心理素質等均提出了較高要求,尤其是女生會有一定困難。因此在教學中,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認真細緻觀察學生的每次練習及每個動作,幫助學生克服各種困難,激勵學生首先要敢於跨並且跨得過,並把學生的心理鍛鍊和身體運動能力的鍛鍊結合起來。

  1.“跳”欄

  (1) 鼓勵學生要相信自己的運動能力,樹立信心,儘量消除心理障礙。

  (2)採用降低欄高、利用替代器材(皮筋等),減小過欄的難度等方法、手段,以使學生增強自信、消除懼怕心理。

  (3)透過講解、示範,明確身體要積極向前攻欄,強調身體向前而不是向上,培養跨或跑欄的意識。

  (4)標出適宜的起跨點,控制起跨距離,強調起跨腿要充分蹬直。

  (5)反覆練習過欄,提高熟練程度。

  2.起跑後的加速跑,節奏不穩定,發揮不出速度(1)透過講解、示範,建立較正確的跨欄跑起跑後加速跑的技術概念。

  (2)反覆進行起跑後加速跑練習,進行起跑後加速跑從欄側跑過或從欄側過欄,提高動作的熟練程度。

  七、教學評價

  以教學的過程評價為主要評價形式。在教學中,結合學生的自我評價:

  1.起跑到過第一個欄用幾步?

  2. 對欄還有心理負擔?

  3.敢攻欄了嗎?

  4.起跑時,哪隻腳在前?

  5.起跨的距離約為多少?

  使學生明白自己對技術動作的掌握程度。透過教學與評價,在提高動作技術的同時,全面評價學生的身體鍛鍊效果,發展學生的各項身體素質和跑的能力。

高中體育說課稿 篇4

  一。指導思想

  本課以貫徹健康為第一的指導思想。以發揮學生的認識能力為核心,以培養學生的基本活動為目的,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始終在師生的共同活動中愉快、輕鬆、活潑地進行教學。

  二。教材分析

  排球運動是高中《體育與健康》教學內容中選項學習的組成部分,是學生非常喜愛的學習內容之一,本課教學內容是排球運動的墊球技術,墊球技術是排球運動中最主要的基本技術,是接發球和防守的最常用的主要技術。起著組織全隊相互配合的重要橋樑作用,是高中排球教學重要組成部分,是更好地學習各種技術和戰術的基礎,防守也是進攻的開始,墊球技術好壞直接影響到集體力量的發揮和戰術的配合的質量。這一教材在初中的《體育與健康》中就已經介紹學習,所以學生對此教學內容都有不同程度的瞭解和掌握。本課是高中體育課中學習排球運動的第二節課,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因此,本課著重墊球技術中的擊球點和擊球手臂的正確姿勢。為以後的教學競賽和學生終身體育打下良好基礎。

  本課的教學目標:

  1、認識目標:透過排球墊球的練習,激發學生對體育的興趣,培養學生積極參加體育活動的態度和行為。

  2、技能目標:使學生基本掌握墊球技術,發展學生的靈敏性和協調能力。使70%以上的學生能掌握排球墊球正確擊球點技術的基本動作。

  3、情感目標:認真練習,透過遊戲培養學生互相協作、互相幫助、互相合作的優良品質和勇於拼搏的精神

  本課的重、難點確定:

  我們分析墊球的動作結構,把墊球技術分為:姿勢、擊球點、身體與手臂的協調動作幾個環節。要想把球墊好、準確,關鍵是姿勢和擊球點。所以確定

  重點:正確的擊球點。

  難點:身體與手臂的協調動作

  三。學情分析

  本課教學物件為本校的高一電子政務班的學生,共有28個女生。本班排球的基礎普遍較差,甚至有些學生在學習之前沒有接觸過排球,所以本次課選用正面雙手墊球作為主要教材內容是想多數學生能夠基本的掌握其技術動作。該班的學生特別喜歡體育活動,身體素質普遍較好,在排球正面雙手墊球上了一次課後,大多數的學生已經喜歡上了排球,部分學生基本的技術動作已經有所掌握,但大多數學生掌握技術較差,所以本課結合了圖片進行講解示範,讓學生更直觀,有一個感性的認識。個別的學生學習能力較強,有一定的基礎,我就在第一次課後對他們進行輔導,使得他們已經較好的掌握了技術動作,在課上他們能起到小老師的作用。

  四。教法與學法

  教法:1、在教學的匯入裡,先採用了民族的舞蹈,激發興趣

  2、運用圖片進行教學,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還可以給予學生想象的空間及正確的動作形象和概念,讓學生有一個感性的認識。

  3、講解示範法,透過講解示範使學生更好的瞭解正面雙手墊球的技術動作

  4、分解法,讓學生從簡到難的學習,使學生更容易掌握技術。

  5、遊戲法,透過遊戲活躍課堂氣氛,鞏固技術,培養學生的協作能力和集體主義精神。

  6、團隊合作學習法:透過小組的練習,一方面可以互相促進技能的提高,另一方面提高課堂教學的運動密度。

  學法:1、觀察法、模仿練習法:發展學生創造能力,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

  2、團隊合作學習法:幫助學生信誠強烈的集體意識,透過糾正對方的動作技術來提高自己的基本動作技術,從而達到共同進步。

  3、遊戲法:透過遊戲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4、評價法:透過評價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進一步啟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五。教學過程

  一、匯入部分:1、課堂常規

  2、本課的教學內容、目標及要求

  3、竹竿舞

  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使學生精神振奮,達到熱身效果,安排了舞蹈"竹竿舞"提高學生的興趣,同時培養學生情趣,達到熱身效果

  4、熱身操(球操)

  從中貫穿一些排球的基本步法和手法編成球操,這樣做的目的是為培養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活動各種關節,為下面的練習做準備。

  二、自主學與練

  (一)、排球正面雙手墊球

  1、讓學生自由的發揮墊球,自墊或是對墊

  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學生髮揮自已所認識、所瞭解的墊球技術和練習方法

  2、透過圖片的觀看和講解示範墊球的技術動作

  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使學生認識排球學習的重要性、以及學習動作的分解技術,讓學生有了一個感性的認識,建立良好的動作概念。

  3、兩人協助練習。方法:兩人一組,一人持球於腹前,另一人做墊球練習。

  練習的時候注意擊球的部位,注意強化提肩,抬臂、壓手腕動作。

  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學生體會全身協呼叫力和正確的擊球位置。加深學生對墊球技術的理解。

  4、一對一的墊球練習:

  A、一拋一墊,兩人相距3----4米,每人墊10次互相交換

  要求拋球由到位向不到位變化,墊球由近向遠變化。安排這練習是讓學生體會墊球動作的插和蹬送動作

  B、對墊,兩人相距3----4米,()將對方墊好的球墊給對方,依次進行練習

  要求學生隨時要做好墊球前的準備姿勢,並快速起動和移動,保持好合理的位置進行墊球。先可以是練習原地對墊球。再練習移動的對墊。

  5、教師集體糾正錯誤動作,鼓勵學生出來表演,學生來進行評價

  這樣做的目的是給學生一定的空間和時間讓學生展示一下自已的練習成果,充分體現學生主動參與和自主學習的要義。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6、根據技術的差異性,進行分層教學

  A、對墊練習(技術掌握較好的學生)

  B、一拋一墊練習(技術掌握較差的學生)

  將技術動作掌握好的同學進行一對一的輔導

  這樣做的目的主要是為了讓掌握技術好的學生進行對墊,在此基礎上增加難度,如移動中的對墊,讓技術差的學生在未掌握好的基礎上更加的糾正錯誤動作,掌握正確動作,一對一的進行糾正學習

  (二)、接力遊戲 (往返跑)

  方法:將學生分成人數相等的四組,成縱隊站於端線處,前面分別畫1、2、3、三條標誌線,由排頭開始進行遊戲,排頭每人手抱1個排球,開始後,積極向前跑至標誌線1往回跑,再從端線開始跑至2往回跑,依次進行。排頭跑好後將球交於第二位學生依次進行接力。最先完成的組為勝。

  做完一組後,增加難度,兩個排球或是三個排球進行練習

  目的是根據本課的內容安排這個遊戲,使得學生上下肢都得到了鍛鍊,而且將始終排球貫穿這節課中。同時也培養學生的協作配合,團結合作能力。

  三、恢復身心

  1、教師帶領做放鬆操,學生模仿練習。在音樂伴奏下,師生同做。

  目的是促使學生消除肌肉的疲勞,身心得到恢復。

  2、對本課進行小結,學生參與自我評價,小組評價和綜合評價

  目的是促使學生提高觀察動作能力和自我評價能力

  3,回收器材,師生再見

  六。場地器材,預計課的效果

  六根竹竿、錄音機一臺、29個排球,一片空地。預計課的教學目標基本實現,預計課的平均心率130--140次∕分。運動密度35-40%.

高中體育說課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本課為省編義務教材四年級上冊第五課《兩頭翹》,主要教材內容為兩頭翹、仰臥起坐傳遞球和投擲。

  "兩頭翹"又稱"俯臥挺身",和"仰臥起坐傳遞球"一樣是一個以腰背腹肌活動為主的素質練習,雖然就練習的形式而言是較為枯燥的,而且與生活實際相關不大,然而,它們對發展學生腰腹背肌彈性和力量有一定的實效性。"兩頭翹"在二、三年級的教材中曾經出現過,但由於當時學生年齡小、力量素質差、控制能力薄弱,因此完成的質量不高。本課把"兩頭翹"作為主教材,目的在於透過嘗試性的輔助練習和比誰翹得高,提高"兩頭翹"的動作質量,以便有助於以後學習難度更大、動作更為複雜的滾翻、平衡等技術動作。

  投擲在田徑運動和達標內容中佔有不可缺少的位置,也是學生日常生活必須具有的基本活動能力之一,它對鍛鍊和發展學生上肢力量、爆發力、協調性等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投擲教材在一、二年級時以簡單的擲紙飛機、擲降落傘等形式出現,到三年級時學習了原地側向投擲壘球技術,四年級起逐步學習上步、助跑投擲壘球技術。本課透過"投擲過關"、"投擲目標"等練習,複習鞏固原地正面、側向投擲壘球的技術,使學生初步理解投擲時出手的角度與遠度的關係,為今後學習上步及助跑投擲壘球奠定紮實的基礎。

  本課從教材性質出發,把技術性強的"兩頭翹"安排在課的前半部分進行,這樣更有助於學生掌握技術;把趣味性較強的投擲練習安排在課的後半部分,目的在於激發學生的練習興趣。

  二、學情分析:

  1、小學四年級學生正處於生長髮育的關鍵期,他們的年齡特徵:A、依賴性強、自我約束能力差;B、模仿能力強;C、好奇心強;

  2、四年級學生運動能力、性格愛好都具有很大的差異:女生文靜,男生好動,一些帶有表演性、模仿性的練習,學生有很大的興趣;部分女生往往會表現出怕羞的一面,而男生則會無所故忌地發揮自己的想象。

  3、我所借班的班風活躍,班級凝聚力、榮譽感強,學生守紀樂學,愛好文體活動,而且大部分學生平衡能力和投擲能力均較強,但也有三分之一左右學生力量素質較差,這樣對學習"兩頭翹"和進行投擲教學可能會產生一定的負效應,因此要求教師區別對待、正面積極引導。

  鑑於上述分析,針對本課教學內容,特制定以下教學目標與教學重點、難點:

  三、教學目標以及教學重點、難點:

  1、認知目標:理解俯臥挺身的動作概念和投擲壘球時的出手角度;

  2、技能目標:A、學會俯臥挺身技術,力爭有90%左右的學生能獨立完成,發展學生腰背腹彈性和力量;

  B、透過"投擲過關"等投擲遊戲,複習鞏固原地正面、側向投擲壘球技術,提高學生投擲能力:

  3、情感目標:A、初步具有勇敢頑強的意志品質,並透過遊戲培養學生集體主義和愛國主義精神:

  B、透過學生的分組自練、自創,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創造能力,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

  本課重點:A、俯臥挺身時兩腿配合上體協調上舉;

  B、投擲壘球時的出手時機;

  本課難點:A、俯臥挺身時兩腿夾緊並充分伸展;

  B、投擲壘球時轉體和揮臂的連貫性。

  四、教學方法運用:

  1、教法:根據本課內容枯燥的特點,我首先採用了情景教學法和情緒激勵法進行教學,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另外,還採用了示範法,以準確優美的動作示範激發學生"我要學習"的情感,以及採用講解法和練習法,透過教師的講解和學生的練習,使學生更快更好地掌握動作要領。

  2、學法:本課在學法上主要採用了嘗試學習法、對比學習法和小組合作學習法。首先讓學生在嘗試練習中發現問題,然後在相互對比、小組研討中悟出動作要領、理解道理,最後透過"小組協作"和"個人練習"相結合的學習方法,最終解決所發現的問題。從而促進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練習,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五、場地與器材準備:

  在一塊籃球場的中間擺放三排小墊子(共24塊、前後間隔為3米、左右間隔為2米)、兩隻籃圈間拉一根掛有彩色氣球的橫繩、自制小地墊49塊、小黑板8塊、錄音機1臺。

  六、教學過程:

  (一)匯入(8-9分鐘):

  1、常規教學(1-2分鐘):

  1)學生跑進上課場地,師生問好;

  2)佇列練習:配以《運動員進行曲》的原地踏步練習。

  2、模仿練習(2-3分鐘)

  教學步驟:

  1)教師講解、示範"搖櫓"動作;

  2)學生跟教師做原地和行進間"搖櫓"模仿練習;

  3)學生跟隨教師模仿漁船出海動作;

  組織隊形:四列橫隊--一路縱隊,繞墊子行進。

  3、自編遊戲:"大鯊魚"(4-5分鐘):

  方法:教師扮演"大鯊魚",學生們演各種"小魚",在音樂的伴奏下,"小魚"們在"大海"上游動。音樂停,教師喊:"大鯊魚來了","小魚"們迅速兩兩一組逃到"礁石"(墊子)上,"大鯊魚"迅速去追趕"小魚","小魚"在逃進"礁石"或沒有組成小組前被抓住的,與"大鯊魚"互換角色,遊戲重新開始。

  教學步驟:

  1)教師提示,並模仿各種魚類遊動的動作;

  2)學生髮揮想象,進行各種魚類遊動的模仿練習;

  3)教師先扮演"大鯊魚",共同參與遊戲;

  組織隊形(同上)

  透過上述幾種練習手段,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並創設情境,透過"愉快--緊張--喜悅"的情緒體驗,使學生很快進入角色,並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動中,活躍了課堂氣氛。而且為主教材內容的出現,作好了充分的準備。

  (二)展開(26-27分鐘):

  1、兩頭翹(10-11分鐘):

  方法:俯臥墊子上,兩臂前舉,頭、肩用力上抬,背部用力後弓,同時兩腿用力(並腿)後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