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關於《秦兵馬俑》的說課稿範文

《秦兵馬俑》的說課稿

關於《秦兵馬俑》的說課稿範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說課稿,寫說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怎麼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於《秦兵馬俑》的說課稿範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秦兵馬俑》的說課稿1

  一、說教材

  《秦兵馬俑》是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課文。課文一方面用詳盡的資料說明了兵馬俑宏大的規模,另一方面從身材體格、衣著披掛、動作神態等方面,準確、細膩地表現了兵馬俑的型別眾多、個性鮮明。文中既有說明、描述的文字,也有作者豐富的聯想與想象,使我們如臨其境。

  二、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兵馬俑的特點。

  3、學習作者抓住特點描寫景物的方法。

  4、情感、態度、價值觀:利用課文的學習,讓學生感受到秦兵馬俑的不朽藝術價值,激起對祖國文化的熱愛之情。

  重點:

  瞭解兵馬俑的遠特點。難點:學習作者抓住特點描寫景物的方法。

  三、說教法與學法:

  進行教學時,選擇以讀代講,同時利用課件圖文結合讓學生近距離了解兵馬俑的特點。

  規模宏大:學生讀—教師歸納講解。

  型別眾多:抽讀—重點的讀—教師講解、歸納。

  個性鮮明:抽讀—感悟—想象擴充套件

  四、說教學過程:

  (一)介紹歷史背景,激趣匯入

  1、談話匯入

  2、影片介紹

  3、板書課題19、秦兵馬俑

  (二)學習課文,直奔重點

  1、學習1自然段。

  2、學習2自然段;小結:規模宏大。

  3、過渡3自然段。

  4、學習4——7自然段;小結:兵馬俑的特點:外貌、神態、著裝。

  5、學習8自然段;小結:個性鮮明有的———有的——有的——

  6、學習最後一段;小結:高度讚揚兵馬俑在世界雕塑史上的地位

  (三)世界對兵馬俑的讚美。

  (四)作業

  (五)板書設計

  秦兵馬俑

  規模宏大

  型別眾多

  舉世無雙

  個性鮮明

  《秦兵馬俑》的說課稿2

  說教材

  《秦兵馬俑》是四年級上冊第五組課文的一篇略讀課文。課文運用了極其豐富的語言與表達方法介紹了《秦兵馬俑》規模宏大、型別眾多、個性鮮明等特點,語言規範,文字簡約現代,文章框架清晰,符合基礎教育學段學生的年齡特徵。這篇課文的編寫意圖,一是瞭解秦兵馬俑的神態、氣勢,感受中華文化的燦爛,培養孩子們的民族自豪感;二是體會作者豐富多樣的表達方法、積累詞語。四年級的學生大多數能借助工具書自學生字詞、自主閱讀、預習、蒐集簡單的材料。

  說理念

  本課教學,我竭力滲透一下課程理念:一是圍繞單元主題展開教學,二是把讀書學習的主動權教給學生,三是把寫帶進課堂,四是注重閱讀能力培養與寫法的指導。

  說目標

  1、知識與技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憑藉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加深對課文思想內容的理解、思考和發現。

  2、過程與方法:初步對說明方法的表達效果和表達特點進行體會、進行揣摩。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領會秦兵馬俑規模宏大、型別眾多、個性鮮明的特點,體會中華民族的聰明才智,激發學生對光輝燦爛的中華民族藝術的熱愛。

  說過程

  首先,利用課前遊戲競猜:牽引學生有意注意,回到“世界遺產”這一單元主題上來,為教學的匯入做準備。

  其次,設計一下環節:

  一、釋題解“俑”,走近“秦兵馬俑”。

  透過談話引出“秦兵馬俑”,寫“俑”解“俑”、板書課題、簡介“秦兵馬俑”,並由“資料”揭題:為什麼秦兵馬俑會在世界上享有這麼高的聲譽,一起走進課文,感受它的神奇與偉大,看看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寫秦兵馬俑的神奇與偉大的,運用了哪些方法。

  二、檢查“預習”,感知“秦兵馬俑”。

  從檢查生字詞、多音字到預習課文的整體感知、理清文章脈絡,這是我在平時佈置預習時一直要求學生在努力做到的,也是訓練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一種嘗試。加上本文的脈絡清晰,我意圖一方面從抓過渡段,理清文章的結構方式(總—分—總),板書相關內容,為後面的品讀課文鋪路架橋;另一方面,抓近義詞“舉世無雙”、“絕無僅有”體會“世界遺產”的地位與首尾呼應的關係,體會秦兵馬俑的歷史價值,讀出擁有這樣的歷史文物的自豪之感。

  三、重點品讀,感悟“秦兵馬俑”。

  為了體現自主閱讀的課堂,在重點品讀環節,我把自主的權力教給學生,讓他們選秦兵馬俑三大特點中自己感興趣的特點來讀,邊讀邊想一想作者用什麼方法來表現這一特點的。然後,根據學生自己的選擇,分別聚焦“規模宏大”、“型別眾多”“個性鮮明”自主閱讀、交流感悟,適時點播說明方法。如:

  透過列數字、打比方、作比較、舉例子等體會秦兵馬俑的“規模宏大”。

  透過圖文對照,引導學生讀出秦兵馬俑的“規模宏大”。

  透過朗讀自己喜歡的兵馬俑的詞句,感悟兵馬俑的型別眾多、神態各異,利用文中的詞語評說兵馬俑,是閱讀與積累相得益彰。

  透過默讀、快速讀、同桌合作讀、師生合作讀、男女生合作讀等多元朗讀引導學生提四字詞語的細緻描寫+想象寫法的妙用,以及排比、擬人等方法的運用。

  透過眾多型別的兵馬俑的圖片的觀看,幫助學生形成感官印象,在感受作者寫法的基礎上,借省略號的想象發揮,進行小練筆,仿寫“神態各異、個性鮮明的兵馬俑”,然後在秀一秀自己的想象與創作,使聽說讀寫的語文訓練有機結合。

  四、積累運用,拓展“世界遺產”。

  這一環節,我設計了上項學習活動:

  1、抄一抄、記一記:積累文中的四字詞語;

  2、搜一搜,找一找:我國的“世界遺產”有多少?

  3、剪一剪,貼一貼:做一份關於“世界遺產”的剪貼報。目的是讓學生在自讀感悟的基礎上積累詞語,在蒐集“世界文化遺產”的實踐活動中拓展學習空間,再動手操作的體驗中延伸體會、培養情感,更加熱愛我國的燦爛文化。

  說反思

  從教學效果上看,絕大多數學生能在教師的引導下完成相關閱讀學習任務,感悟秦兵馬俑的特點,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也能進行相關的仿寫。畢竟,一節課的容量較大,對於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來說,還是有吃夾生飯的感覺。為了到官莊(本縣一所山區小學)送教能取得好的效果,課後,我馬上做了一點調整:在保持基本框架不變的情況下,一方面使課件更明確,有益於幫助學生理解重點、突破難點;另一方面,我表達積累的要求稍稍降低。事實證明,這樣的調整更適合於山區孩子的能力水平與知識經驗。

  《秦兵馬俑》的說課稿3

  一、說教材

  《秦兵馬俑》是蘇教版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課文一方面用詳盡的資料說明了兵馬俑宏大的規模,另一方面從身材體格、衣著披掛、動作神態等方面,準確、細膩地表現了兵馬俑的型別眾多、個性鮮明。文中既有說明、描述的文字,也有作者豐富的聯想與想象,使我們如臨其境。

  文章的目的在於讓學生了解秦兵馬俑,感受其宏偉氣勢,激發民族自豪感,培養探究中國的"世界遺產"的興趣。

  二、教學目標是: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聯絡課文領會"兵馬俑不僅規模宏大,而且型別眾多,個性鮮明"這句話的作用。

  3、感受中華民族悠久燦爛的文化和古代人民的。智慧,增強民族自豪感。

  三、教學的重難點

  透過閱讀課文,想象秦兵馬俑宏偉的氣勢和鮮明而豐富多樣的神態,激發民族自豪感。

  四、說教法與學法

  我在進行教學時,選擇了以默讀為主,同時穿插了瀏覽、自讀、齊讀、有選擇的讀、師生配合讀這些讀書形式。在這個充分接觸文字的基礎上,給學生大量的時間去想象、感悟、交流。我在教學秦兵馬俑的兩個不同方面時分別採取了三種不同的學習形式:

  規模宏大:默讀批劃—反饋—感悟

  型別眾多:默讀—有重點的讀—感悟—感情朗讀—資訊反饋個性鮮明:默讀—感悟—想象擴充套件

  五、說教學過程

  (一) 介紹歷史背景,激趣匯入

  1、雖然學生對秦兵馬俑本身非常感興趣,但它畢竟是離我們兩千多年前秦王朝的產物,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太遠,這除了給秦兵馬俑本身罩上了一層神秘感之外,也讓學生對於它的理解與想象產生了很大的難度。因此我在開課時首先用一首李白的'詩匯入:"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雲,諸候盡西來。"讓學生一下子感受到秦王的霸氣。然後我對秦王朝以及兵馬俑做了簡單的歷史背景介紹。在這個大的歷史背景下,為學生接下來在閱讀中感悟文字打下伏筆。

  2、在板書課題後,問學生:知道什麼是俑嗎?什麼又是秦兵馬俑呢?《課標》對中年段的學生要求有收集、整理資料的能力。因些我在課前佈置學生去搜集相關資料。這個問題的提出一方面是瞭解學生蒐集資料的情況,另一方面是使學生對秦兵馬俑有初步的認識,為後面的學習奠定基礎。

  (二)初讀感知,直奔重點

  1、默讀課文,讀完後想一想從中感受到什麼?在學生初次接觸文字後,讓學生自由發表自己的感想,擴散學生的思維。

  2、兵馬俑究竟有哪些特點,文中一句話概括的好,迅速瀏覽課文,找一找。課文第三自然段是對全文主要內容的概括,同時又起到了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讓學生透過瀏覽課文的形式再次接觸文字,直奔重點,抓出兵馬俑的三個特點:規模宏大、型別眾多、個性鮮明。

  (三)體會兵馬俑的規模宏大

  1、採用默讀批劃的形式,讓學生默讀相關部分,並劃出能感受到規模宏大的句子。

  2、在反饋時,重點指導學生從"已發掘的三個俑坑,總面積20000平方米,差不多有五十個籃球場那麼大,坑內有兵馬俑近八千個。"這句話中感悟兵馬俑的規模宏大。結合課文中的資料"五十個籃球場""八千個兵馬俑",用學生熟悉的事物作比較,使模糊的概念清晰化,同時引導學生注意文章所用的表達方法。

  (四)瞭解兵馬俑的多種型別,感受他們威武的氣勢。

  1、課文介紹了兵馬俑的哪幾種類型,默讀相關部分,找一找。

  2、在學生了解了兵馬俑的各種型別的基礎上,尊重學生的閱讀喜好,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類,認真讀一讀那一段,然後結合自己的想象和同桌交流讀後的感受。

  (五)走近兵馬俑,感受每個兵馬俑都是極為精美的藝術精品。

  1、走近兵馬俑,仔細端祥,會看到什麼呢?在文中找一找。指名反饋。

  2、默讀這一段,想想你從中感受到了什麼?

  3、在學生談完自己的感受後,再次讀一讀這一段,看看兵馬俑都有著什麼樣的神態,然後師生配合讀。透過多次對這段文字不同形式的朗讀,挖掘學生的想象空間。

  4、還有的兵馬俑會是什麼樣子,它們又在想著什麼呢?請學生也用"有的……好像……"來說一句。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感受兵馬俑的神態各異,擴充套件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

  (六)總結談話,激發學生探究中國世界遺產的興趣。

  教師進行總結:秦兵馬俑,這沉睡了幾千年的藝術瑰寶,一朝醒來,震驚了全世界。作為一箇中國人,我們為擁有這顆異彩獨放的明珠而感到驕傲。其實,中華民族值得我們驕傲的歷史文化遺產,還有很多,等待著我們去了解、發現。請大家下課以後,就行動起來,去搜集你感興趣的相關資料。課文雖然學完了,但是語文學習並沒有結束,而應是一個新的開始,透過這個巧妙的點撥,引導學生參與延伸性的語文學習,培養學生探究中國世界文化遺產的興趣。

  六、說板書設計

  恰當的運用板書,不僅能加強內容的直觀性,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而且能起到提綱契領的作用。

  本課板書,我是這樣設計的:

  規模宏大

  型別眾多 舉世無雙

  個性鮮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