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精選說課稿模板集合九篇

說課稿

精選說課稿模板集合九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說課稿,編寫說課稿是提高業務素質的有效途徑。那麼應當如何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說課稿9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必修一第一單元的第三課。該詩歌是艾青的成名作,透過回憶大堰河悲苦的一生,來表達對保姆深深當然懷念和感激之情。該詩歌是一篇傳統詩歌,具有永久的魅力和價值,透過該詩歌的學習,可以陶冶同學們的性情,切實提高語文素養。

  二、說學情

  由於本文創作的時代、背景離現實較遠。而如今的獨生子女已經習慣接受“恩賜”,、對父母的疼愛視為理所當然,因而對體會和理解作者對保姆的感激之情有一個的難度。再加上該詩是一首長篇詩歌,高一的同學對長詩的語言和內容的掌握具有一定得難度。

  三、說教學目標

  語文新課標在閱讀鑑賞中要求學生“能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體會其藝術表現力”,根據這一要求,結合“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三個維度,我將教學目標制定為以下幾點:

  1、透過對整首詩進行分段、概括,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全詩的結構和主題,從中把握大堰河的形象

  2、透過分部分研讀課文,及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引導學生仔細琢磨詩中的關鍵詞句的內涵,品味其中的語言,能夠使用對比、排比、反覆等修辭手法

  3、透過學生自己搜尋作者簡介及該詩的寫作背景,讓學生感受到是詩人對大堰河的感情,同時培養學生的感恩之心。

  四、說重難點

  根據新課標要求的“瞭解詩歌、散文、小說、戲劇等文學體裁的基本特徵和主要表現手法,瞭解作品所涉及的有關背景材料,用於分析和理解作品”以及學生的當前情況,我將重難點定為

  1、把握詩人的感情,體會詩人對大堰河深切的懷念、同情、感激、讚美之情;

  2、品味該詩的語言,能夠使用對比、排比、反覆等手法。

  五、說教學方法

  根據學生的學情,為突破重點,直擊難點,我將以“教室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理念,採用以下的教學方法:

  1、誦讀法:採用多種形式朗讀,品味詩歌的語言。詩歌的鑑賞在於反覆的朗讀的基礎之上,同時在這過程體會作者的感情。

  2、情景教學法:御用多媒體展示大堰河突破,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體會母愛,感悟感恩。

  3、討論探究法:一問題為引點,引導學生討論,因而從整體上把握詩歌的結構和思路。

  4、合作探究法:根據新課標探究的“自主、合作、探究”,讓學生在合作中發表自己獨有的感受,在集體中學會新知識。

  六、說教學過程

  1、學前準備

  讓學生在課前準備艾青的簡介和該詩的寫作背景,讓學生在上課之前對該詩和作者有一個初步的瞭解,為上課做準備。另一個方面,讓學生聽配樂朗誦,帶感情朗讀課文,從而對詩歌具有一個的瞭解。

  2、匯入新課

  生活是知識的源泉,有生活入手,激發學生的共鳴。在上課之初,我會這個匯入課文“同學們,你們仔細觀察過自己的母親嗎?你們想過自己的母親每天、每年做的事情嗎?歌頌母親,歷來是詩歌永恆的主題。但是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歌頌的卻是自己的保姆,這是怎麼回事呢?讓我們一同走進這片課文”這樣的匯入,先讓同學們在心中激起自己對母親的感謝,為下文的講解做鋪墊。同時這個問題的提出,將為下面的學習,作者簡介和寫作背景做好鋪墊。

  3、檢查預習字詞、作者簡介、寫作背景

  跟著匯入的引子,我將請同學上來講解自己收集的關於作者的簡介及寫作背景。根據語文新課標語文工具性的特點,這將鍛鍊同學們的實踐能力。再次基礎上,講解課文字詞,加深對課文的基本瞭解。

  4、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詩歌史情感的藝術,多誦讀將有助於學生更好地把握內容,瞭解作者的感情,從而獲得自我的情感體驗。因而接下來,我將以老師範讀課文,學生自由朗讀為主,從整體上把握詩歌的韻律節奏,初步體會作者的感情。在同學們自由朗讀之後,將指明同學起來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老師將對其朗讀的節奏、語調、輕重、快慢加以引導。所謂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每個學生的生活經歷不同,喜歡的也將不同,外婆講尊重每一個學生,同時也將瞭解每一個學生的基本情況,為下文的教學做準備。

  4、分段落研讀鑑賞詩歌,合作探究,品味語言,掌握人物形象

  (1)透過反覆誦讀,對詩歌有一個瞭解的基礎之上,對詩歌進行分段概括。根據新課標提出的“閱讀文學作品要有自己獨特的情感體驗”,我將讓學生根據自己對詩歌的理解,透過聯想和想象,抓住文中的詞語來談談自己心中的大堰河,從而來了解和認識大堰河的形象。

  (2)根據新課標的課程目標“閱讀優秀作品,品味語言,感受其思想、藝術魅力”的要求,我將學生分小組合作學習,透過分段落的分析,以及我在每個段落提出的問題,品味詩歌其中的語言,從而體會詩人對保姆的感情。

  5、探究修辭,體會作用

  根據教學目標的設立,以及該詩設立了大量的修辭手法的特點,我將讓學生找出詩中的修辭方法,並讓其說出其中的表達效果

  在這基礎之上,引導學生運用修辭手法寫句子,進一步加深對修辭手法的運用和作用的理解。

  6、拓展訓練

  1《大堰河、我的保姆》和《沁園春、長沙》相比,有什麼不同

  2、在課後找艾青的相關詩歌反覆朗讀

  7、板書設計

  手

  灰、↑、笑

  ↖、↓、↗

  ↘、↙

  人物形象、修辭手法

  思想感情———————————及作用

  ↗、↑、↖

  ↙、↘

  淚、↓、哭

  夢

說課稿 篇2

  【教材分析:】

  《比和比例》屬於概念課,為了讓學生對比和比例的知識形成整體的認識,又能把握住知識之間的聯絡和區別,達成觸類旁通,一舉多得,我將比和比例的知識對比複習,深化基本概念。學生經過自己的努力而整理出來的知識體系,學生理解得更深刻,記憶得特別牢固,而且能有效地鍛鍊和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透過列表的方式使學習的知識系統化,也明確了各知識點的共性和個性,表示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滲透了學生對各類資訊的整合、梳理,培養了科學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學會學習。

  【設計理念:】

  一、為學生構建自主學習的平臺,讓學生自己去梳理知識點。

  複習過程中,老師不是一味地向學生出示一連串的問題,讓學生機械地回答,而是給學生提供了表格,讓學生根據表格的內容及要求自己去整理,可同位合作,也可小組間交流,也可自己獨立完成,透過比一比,賽一賽,說一說,議一議來充分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在學生的自主活動中讓知識植入學生的腦海之中。如複習比和比例的區別,師出示表格,基本上涵蓋了比和比例相關的知識點,學生掌握此表中的內容,對本單元的知識也就瞭然於心了。同時表格的形式,也使繁碎的內容變得整齊,有利於學生記憶和運用。

  二、把數學與生活有機相連,讓學生學會用數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此部分知識大多數問題都能從現實生活中尋找出其影子,結合生活中的問題,讓學生經歷從學數學到做數學的過程,是新課程理念所提倡的。教學從課堂延伸到課外,和學生的生活緊密相連,使學生充分感受到"學有價值的數學"的重要性,在學生了解生活,運用數學的同時,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人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下冊P89—90頁內容。

  教學目標:

  1、情感目標:在複習活動中讓學生體驗數學與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絡,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激發學生成功學習數學和自信心和創新意識,滲透事物間是相互聯絡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2、能力目標:透過小組合作整理知識框架,提高學習的系統性,培養學生歸納、總結等自我複習能力及團隊合作精神,加強生與生之間的合作學習能力和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能力。

  3、知識目標:使學生進一步掌握比和比例的意義、性質,能正確迅速地解比例、化簡比和求比值。

  教學重點:理解比和比例的意義、性質,掌握關於比和比例的一些實際運用和計算。

  教學難點:能理清知識間的聯絡,建構起知識網路。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匯入複習:

  同學們,你們喜歡玩遊戲活動嗎?今天我們一起舉行一個比賽活動,你們願意參加嗎?

  二、展開活動,自主複習

  1、師:今天的活動我們有個主題,出示:比和比例。為了在這次活動中玩出水平,賽出成績,我們各小組都進行了認真的複習,在提問和被提問方面都做好了充分的準備。你們有信心奪取冠軍嗎?

  2、請各小組自我介紹。

  3、師:希望各小組成員正如你們組的名字一樣能賽出水平、賽出成績、賽出風格。

  4、老師宣佈:比賽現在開始。多媒體出示比賽規則,請一位同學宣讀。

  第一回合的比賽:

  A、回收各小組的問題,再由各小組長抽籤決定要回答的題目。

  B 、小組討論5分鐘。

  C、各組輪流答題。答對得5分,答錯可以給本組其它成員一次補答的機會,如果補答正確可得5分,如果答錯則由其它小組的成員補答,答對得5分。

  5、學生活動開始。

  (1)小組長抽籤。

  (2)小組討論交流,做好答題的準備。(5分鐘的準備時間)

  (3)開始答題。

  A、抽到"比和比例的意義"的小組先作答,其他小組成員當裁判。

  師用課件出示問題:

  比和比例的意義

  請答題:

  1、說說比和比例的意義,並各舉出一個例子。

  2、舉例說明:比和比例有什麼區別?

  3、舉例說明:比和分數、除法有什麼關係?

  (學生答題時,請一位同學充當記分員,每答對一道題就把笑臉帖到該小組的小旗上面,老師邊板書,答題完畢由這位同學宣佈成績。)

  B、抽到"比和比例的基本性質"小組接著作答。

  師用課件出示問題:

  比和比例的基本性質

  請答題:

  1、什麼叫做比的基本性質?請舉例說明。

  2、什麼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質?請舉例說明。

  3、比的基本性質有什麼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呢?

  C、抽到"求比值和化簡比"的小組接著作答。

  師用課件出示問題:

  恭喜,你們組抽到的研究主題是:求比值和化簡比

  求比值和化簡比

  請答題:

  1、怎樣求一個比的比值?請舉例說明。

  2、什麼叫最簡單的整數比?

  3、舉例說明:求比值和化簡比有什麼聯絡與區別?

  第二回合的比賽:

  做題決定勝負,做對者為本小組得10分。,做錯的不加分。

  1.求比值

  0.24:0.6 6:2/3

  2.化簡比

  1.25:2.5 4/5:3/5

  3、解比例

  X:3/4=12:1/8

  6、教師小結:今天的比賽第* *小組團結協作,發揮出色,比其他小組略勝一籌,榮獲冠軍,老師為你們祝賀!但老師覺得另外三組不甘示弱,積極參與,主動學習,同樣值得老師喝彩!你們這樣的討論和競爭,讓老師和你們大家一起對比和比例這部分知識認識更有條理,印象也更深刻了。

  【設計意圖:適當的總結和鼓勵為學生的學習活動作了較好的評價,學生從教師賞識的話語中體驗到合作學習的成就感,能以更加積極的心態和飽滿的情緒迎接更大的學習挑戰。】

  三、自主檢評,完善提高

  師:現在老師這兒有一些數學問題,你們能用你們剛才複習的知識來解決它們嗎?

  1、如果A×3=B×5,那麼A∶B=( )∶( )

  如果a:4= 3:12,那麼a=( )2、講故事,讓學生感受數學。

  有一對夫婦種了幾畝莊稼,看著日漸成熟的莊稼他們很欣慰。可是他們發現莊稼生病了,他們診斷之後到商店去買農藥。他們不識字,銷售員告訴他們農藥稀釋按1:500來除錯。他們回家後趕緊幹起來,噴灑完農藥後才放心,可沒有幾天他們發現莊稼都死光了,農藥不僅把病菌殺死了,也把莊稼殺死了。那可是一年的收入呀!由於銷售員的無知,賠償夫婦15000元。

  聽了這個故事後,你有什麼觸動?

  【設計意圖:在課的結尾安排這樣的練習,讓這節課從"趣"開始,以"趣"結束,讓每一個同學都沉浸在數學學習的快樂中,也進一步體會到比和比例在生活中的作用,感受到數學和生活的密不可分。】

  四、總結

  同學們,上了這節課你們有什麼收穫和感受?你對自己的表現有什麼評價?

說課稿 篇3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19課《七顆鑽石》。

  【教材理解】

  本課位於本冊教材的第五單元,主題為“可貴的親情、友情”,本組教材結合綜合性學習活動,意在使學生在學習課文、感受“愛與真情”的同時,能夠行動起來,在生活中深入體驗這種感情,學會表達自己的愛,懂得關心別人。課 文《七顆鑽石》是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一篇童話。講述了一次地球上發生大旱災。一個小姑娘母親找水,愛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發生神奇的變化,最後從水罐 裡跳出七顆鑽石升到了天上,變成了七顆星星。童話雖短,含意卻深厚。從水罐一次一次變化中體會到互相關愛、樂於奉獻的美好情感,體會愛心的神奇力量,感知 童話豐富的想象力是本課教學的重點。難點是體會小姑娘美好心靈與七顆鑽石的關係。

  圍繞本單元的教學重點和本課的教材特點,結合綜合性學習活動。我計劃安排兩課時完成本課的教學任務:

  第一課時自主學習,精讀課文,在品味語言中初步感受文字蘊含的教育意義。

  第二課時正確認讀、書寫本課生字詞語,回顧全文,複述故事,拓展延伸,瞭解綜合性學習開展情況,做階段性小結。今天我著重講的是第一課時的教學。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對中年級學生的具體要求,結合本組教材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我將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制訂為: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

  2、聯絡上下文、或查詞典等方式,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透過想象訓練學生口語表達能力提升。

  3、結合課文內容,在水罐一次一次變化中體會到互相關愛、樂於奉獻的美好情感。

  體會愛心的神奇力量,懂得關心別人,懂得用愛心對待生活。這也是本課時教學的重點。

  【教法學法】

  1、情境法。本課是一篇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的好教材,教學中要充分利用教師的語言,多媒體課件,使學生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受到情緒的感染,引起感情上的共鳴。

  2、採用“合作探究”和“讀中感悟”式的教學方式,運用創設情境、朗讀感悟和直觀教學,引導學生自學、討論、交流。向學生傳授“學法”,讓學生“會學”。透過學生的讀讀、想想、寫寫、議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教學流程】

  本課時教我學以水罐變化為明“線”,以愛的層次為暗“情”,表現愛的偉大、愛的力量,並設計五個板塊:激趣匯入,初步接觸文字。來實現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1、激趣匯入,初步接觸文字。2、深入解讀,體會神奇變化。3、反顧整體,體會愛的力量。

  第一版塊,激趣匯入,初步接觸文字。

  第一步,螢幕出示旱災圖片。讓學生說說,看了這些圖片,想一想此時此刻人們最需要的是什麼?——水。我再講述:《七顆鑽石》講的是,在大旱災是,小姑娘為生病的母親找水喝的故事。那麼在找水的途中,都發生了什麼故事呢?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

  這一環節的設計理念是:孩子的內心充滿了好奇,這種匯入正好是滿足了小孩子們的好奇心,激發了他們強烈的求知慾。把孩子們從文字中尋找答案的熱情激發出來。

  第二步是初讀感知。學生自由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不認識的字看拼音或問同桌,在學生充分自學後,再指名讀課文。

  第三步,以問題:“小姑娘的水罐發生了哪些神奇的變化?”引導學生快速默讀課文。

  透過學生回答,匯出課文明線(板書:空木—水木—銀—金—鑽石、水流、星星)。

  第二版塊,深入解讀,體會神奇變化。

  第二至第五段是課文的重點。所以我在第一版塊的基礎上,然後抓住“水罐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神奇的變化”這一問題展開課文的解讀,引導學生再讀課文。然後分四個環節交流:

  第一環節:空木水罐—有水木水罐。

  第一步,我會創設情境:沉睡中的小姑娘漸漸醒過來了,她看到了什麼?看到這麼神奇的變化?小姑娘有什麼表現?

  第二步,在學生交流過程中理解喜出望外。然後知道讀出這種喜出望外心情?

  第三步,交流小姑娘哪讓你感動?你能帶著感情朗讀出來嗎?

  第四步,創造性想象:水從哪來?為什麼得到了水?意圖是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學生想象力和創造潛能。

  第二環節,木水罐—銀水罐。

  第一步,(課件出示句子:小姑娘往手掌裡倒了一點兒水,小狗把它舔淨了,變得歡喜起來。)討論:小姑娘往手掌裡倒了一點兒水這“一點兒水”少嗎?

  第二步,想象:小狗之前什麼樣,後來他又歡喜什麼?

  第三步,學生有感情朗讀這一部分。

  第三環節,銀水罐——金水罐。

  第一步,(課件出示句子:母親說:“我反正就要死了,還是你自已喝吧。”又把水罐遞給小姑娘。就在這一瞬間,水罐又從銀的變成了金的。)

  第二步,聯絡生活經驗和繫上下文想象媽媽當時是什麼樣子,心裡又在想些什麼?學生體會出這位母親病、渴交加,瀕臨死亡,可她的心還在牽掛女兒,寧死也要把水給女兒喝。充分朗讀這句話,感受這份母愛如金,銀罐變金。

  第三步,學生有感情朗讀這一部分。

  第四環節,金水罐——鑽石、水流、星星。

  這一環節,我用討論方法突破難點。引導學生感受出水罐的每一種變化都與愛心有關,並思考是什麼樣的愛使竟然能從水罐跳出鑽石,湧出水流呢?

  如 果學生體會不出,就引導學生對比。因為小姑娘的為媽媽四處找水,終於得到一罐水;因為關愛小狗這條生命,給了它一點水,木罐變成銀的;因為媽媽寧死也要把 水給女兒,銀罐變成金的;每次愛的付出層次都在提升。這個人不是……,這件事不是……,這個人對我……,這件事對我……,可我(小姑娘)卻把愛給了送給這 個過路人,這種愛廣博而無私,層次最高。這種愛堪比鑽石,最終化為星星,永照人間。

  第三版塊,反顧整體,體會愛的力量。

  第一步,我會對課文做個小結:正因為愛,讓小姑娘不但為母親找到了水,而且也為全世界找到了水,讓我們來看看找水後的情景。我們來齊讀最後一段,那七顆——這就是人們所說的北斗七星。

  第二步,讓學生說說,讀了這個充滿愛心的故事,自己最想說的一句話是什麼?

  它的設計意圖是讓學生在這種情境中再讀感受語言,有助於增強語感、發展語言,並且能夠產生真切的情感體驗,返顧整體自讀課文,對於理解課文蘊涵的深層思想感情有很大的幫助。

  【板書設計】

  板書是微型的教案。此板書,展現了文章內容,展示了文章敘述順序,同時也突出了中心,反映了課題。透過詞語的內在關係,深化了學生對文字的認識,這既是兒童的發現,也是教師對教材的理解。

  七顆鑽石

  愛 愛 愛 博愛

  木、空 ——水——銀——金——水流、鑽石、星星

  【學習效果】

  這節課使學生感受、感知、感悟到了愛的力量,使學生看到了愛能創造奇蹟。這種感悟撞擊著孩子們的心靈,必將使孩子心中“用愛心對待生活”的花蕾綻放。

  本課有以下幾個亮點:

  1、學生透過水罐由“木、空 ——水——銀——金——水流、鑽石、星星”缺一不可、層層遞進的關係體會到愛的力量會因愛的層次的提升而不斷壯大。

  2、注重學生的想象,珍視他們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說課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1.課文的特點及地位

  《咬文嚼字》是人教版語文第二冊第四單元第一篇文章,第四單元是一個“文化隨筆”單元。《咬文嚼字》是朱光潛先生講述“文字重要性”的一篇文化隨筆,行文縝密而不失活潑,很富有“理趣”。

  2.課文的重點與難點

  本單元教學要求有四個方面:一是“要整體把握文章的內容和風格”,二是“提煉的主要觀點”,三是“品味妙語佳句”,四是“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

  課文重點:提煉朱光潛先生的觀點,品味妙語佳句

  課文難點:透過品味妙語佳句,從而體會到朱光潛的觀點;在品味語言時能發表自己的觀點。

  二、目標分析

  1.知識目標

  瞭解《咬文嚼字》的主要觀點

  2.能力目標

  透過品味佳句,培養學生的鑑賞能力

  透過品味佳句,培養學生髮表獨立見解的能力

  三、課時安排:兩課時

  四、教法分析

  1.理論依據

  美國發展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的“多元智慧”理論

  2.三步教學法

  整體感知拓展延伸遷移應用。它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循序漸進,突出學生主體,有利於培養學生能力。

  3.具體操作

  ⑴立足課本 整體感知

  ⑵跳出課本 拓展延伸

  ⑶品評鑑賞 培養能力

  ⑷舉一反三 遷移應用

  五、學法分析

  1.學生現狀:高一學生具有理解一般散文的能力。抓表層易,知本質難;知思路易,明思路難。但高一學生有較強的求知慾和表現欲,發表個人觀點的人較多。

  2.學法指導

  ⑴通讀全文兩遍,理清思路,培養學生在閱讀中理清思路的能力

  ⑵在教師引導下,鑑賞詩句,培養思維能力

  ⑶在鑑賞詩句,組織語言時,將思想用文字表達出來,培養寫作能力

  六、教學過程分析

  1.課文感知

  提問:為什麼要咬文嚼字?咬文嚼字作用何在?

  2.拓展延伸

  品評:①忍(眼)看朋輩成新鬼,怒向刀叢覓小詩區別“忍”字與“眼”字的區別?

  ②(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刪去“借問”與“牧童”兩詞句子更簡潔,是否更好?

  ③前村深雪裡,昨夜(?)枝開括號內可以填什麼字?

  ④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可否為句子增刪文字或調整語序?

  3.遷移訓練

  課文說:“在文字上推敲,骨子裡實在是在思想感情上‘推敲’。”試著根據自己寫作的體會舉一兩個例子證明這個論斷。

  七、本課板書

  《咬文嚼字》 朱光潛

  ①忍(眼)看朋輩成新鬼,怒向刀叢覓小詩

  文字更改可以改變思想感情

  ②(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文字的好壞要看錶達的效果,不能光看繁簡

  ③前村深雪裡,昨夜(?)枝開

  錘鍊文字,重在把握當時、當地的心情與情景

  ④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創作要大膽發揮想象

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課文以“桂花雨”為題,以“桂花香”為線索,寫了作者童年時代的“搖花樂”,表達了對家鄉親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戀。

  文章清新自然,感情豐富真摯,在教學中如何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走進文字與文字對話,讓學生走進作者與作者情感相融,是我本課設計與研究的重點。

  根據課程改革與語文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能力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想象文中描寫的情景,感受作者的“搖化樂”。

  2、過程方法目標:以插圖,引導學生讀課文,從中感受“搖花樂”,體會思鄉情。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理解母親說的“外地的桂花再香,還是比不得家鄉舊宅院子裡的金桂”這句話,體會思鄉情。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從搖花樂中體會作者對童年生活的留戀和對家鄉的懷念。

  教學重點:體會母親說的“外地的桂花再香,還是比不得家鄉舊宅院子裡的金桂”所表達的感情。

  二、 說教法、學法

  教法:

  我採用以下教法:

  1、以“讀——賞——悟”的教學方法組織教學

  (1) 讀:讓學生走進文字,與文字對話。

  (2) 賞:賞讀文中優美的句子,積累內化。

  (3) 悟:每一節課上,我們應該堅持為學生提供足夠的自讀、自悟的機會,讓學生在讀中悟情、在讀中悟理、在讀中悟法。

  學法:

  採用“自主、探究”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境界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 說教學程式

  為了讓學生更容易理解母親那句話,我把課文分成:桂花香、搖花樂、思鄉情三部分,重點引導學生體會“桂花香、搖花樂”,以更好的理解母親的“思香情”。

  1、 學習第一部分:桂花香

  (1)學生默讀課文,畫出桂花香的句子。(讓學生在喜歡的句子旁加批註,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

  (2)出示具體句子,引導學生理解“浸”字。(培養學生抓重點字理解句子的能力)

  2、 過渡到下一部分:讓作者難忘的不僅僅是桂花香,更難忘的是“搖花樂”

  (1)提出問題:“搖花樂”都有誰樂?(讓學生邊讀邊在旁邊作記號,學會帶問題讀書)

  反饋交流,總結:我樂、全家樂、全村樂

  (2) 引導學生體會“我樂”

  指導學生從讀中體會作者由著急到快樂的心情,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理解“纏”,分角色朗讀,著急用什麼成語表示,快樂用什麼成語表示,讓學生讀出這種心情。(語文是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既注重人文性的教育,又讓學生練好遣詞用句的基本功)

  質疑:桂花開在秋天,為什麼全年整個村莊都沉浸在桂花香中?(以矛盾點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理解母親對家鄉深厚的感情。

  (3)朗讀“搖花樂”深化理解。

  3、在此基礎上,出示理解母親的話“外地的桂花再香,也比不得家鄉舊宅院子裡的金桂香。”

  反覆讀,出示問題“外地的桂花再香”僅僅指的外地的桂花嗎?“家鄉舊宅院子裡的金桂”是否僅僅指家鄉的金桂?讀前文,然後引導學生聯絡實際談談自己的看法,體會母親對家鄉的山水人的深厚的感情。

  4、師總結課文。

  5、通讀全文感受。

  整個過程是形散而神不散,循序漸進引導學生感悟理解母親的話。

  6、佈置作業

  (1)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寫一件自己童年裡最難忘的事。(學以致用)

  (2)讀琦君其他作品《煙愁》。(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

  7、板書設計:

  愛 桂花 思故鄉

  搖桂花 愛故鄉

  吃故鄉 戀故鄉

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數學教材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第二小節《筆算除法》的第一課時——《“一位數除兩位數商是兩位數”的筆算除法》。本節課是整數除法的相關知識,學這一內容之前,學生已經具備了口算除法和除法豎式的基礎,所以,學生的認知結構已具備同化新知的基礎,我認為學生學習本課內容是可行的,但是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學了這一內容後,為學生掌握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學習除數是多位數的除法奠定了紮實的知識和思維基礎,讓學生在活動中理解筆算除法的算理,探索用豎式計算的合理程式。體現了義務教育為學生終生髮展奠定基礎這一理念,是學生在以後學習和工作中解決複雜問題的基礎。

  二、說教材的編排特點

  教材從主題圖創設的植樹情境引入今天的教學,意在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使學生體會植樹活動中也有數學,啟用學生的問題意識,強化數學教學的育人功能。

  教科書安排了兩個例題,例1是一位數除兩位數,被除數的各個數位上的數都能被整除,主要解決的是順序和舒適寫法的問題;例2也是一位數除兩位數,但除到被除數十位上有餘數。本節課內容,對學生進一步學習筆算除法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具體在下面教學程式中在詳細闡述。

  三、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是:理解算理,掌握演算法,掌握筆算除法的步驟和商的書寫位置。

  難點是:讓學生理解每求出一位商後,如果有餘數,應該與下一位數連在一起繼續除的道理。

  四、說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初步學會一位數除兩位數,商是兩位數的筆算方法。

  2)、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筆算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初步概括能力。

  2、過程與方法:透過動手操作,探索和思考,經歷“一位數除兩位數商是兩位數”的筆算方法的形成過程。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數學的直觀與簡約美,體驗數形結合的思想,培養學生與同伴交流、合作的意識,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五、說教學過程

  我從讓學生學得更輕鬆,更容易入手,試圖改變傳統教學的“複習準備——例題講解——鞏固反饋——課堂總結”這一教學流程,而給學生主動探索的空間,更多合作交流的時間,所以,本節課主要經歷了以下五個流程:溝通舊知——創設情景——自主探索——鞏固新知——回顧反饋。

  一)、溝通舊知讓學生說一說怎樣筆算的?

  勾起學生對舊知的回憶,為下面的新知識學習作鋪墊。

  二)、創設情境

  1、一方面對學生進行保護環境,熱愛勞動教育,另一方面引導學生根據圖中資訊提出問題。

  2、既培養學生的估計能力,使其形成良好的數感,又可以讓學生養成先估計再筆算的習慣。

  三)、自主探索

  出示例1嘗試列豎式計算,邊用小棒分一分,邊自我檢查,分別指出4、2、1這三個數對應的小棒圖。

  教學例2時,讓學生估算,再進行討論。然後比較例1、例2的區別,引導概括總結,透過操作後的比較,既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又能在理解算理的同時,歸納計算方法。

  四)、鞏固新知、回顧反思

  啟發學生思考:“你學會了什麼?”緊扣知識技能目標,“是怎麼學會的?”緊扣過程和方法及情感態度價值觀,“課後感想”體現了課堂延伸,課堂不僅是解決問題的`場所,也是產生問題的場所)。

說課稿 篇7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選吳均自的《與朱元思書》,下面我將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四個方面來對本課進行說明。

  一、說教材

  《與朱元思書》這篇文章,是北師大版(八)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課文,該單元是以(天人對話)為主題展開,本文是作者寫給友人的一封信,它以鮮明生動的筆觸描述了富陽至桐廬一百餘里秀麗的山水景物。文章從行船遊江的實見實感出發,著重寫了“奇山”和“異水”兩個方面,抒發了作者寄情山水,厭惡世俗官場的清高思想。

  根據教材特點、學生心理、學生智力發展水平以及新課標有關要求,我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1、瞭解作者及有關文學常識

  2、疏通文意積累文言詞彙

  3、養成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語言文字和文學的情感,養成健康的審美情趣。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目標2

  教學難點是:目標3

  之所以把它定為難點是因為它要求學生主動參與討論才能得出結論,對學生來說具有一定的難度。

  二、說教法學法

  1、教法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完美統一。基於此,我準備採用的教法是:合作啟發式教學法、點撥法。

  2、學法

  針對學情及本課的重難點,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學法是:朗讀發、討論法和圈點勾畫法,目的是讓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閱讀習慣。

  三、說教學過程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課堂教學我準備按以下幾個環節展開:

  《一》 匯入

  我設計的匯入語是:古人描寫山川景色的文章浩如煙海。大家還記得我們學過的一篇文章《三峽》嗎?(展示三峽風景掛圖,播放《高山流水》曲。)文章描寫了三峽兩岸高峻的山勢,奔流的江水以及三峽中四時景色的變化,充滿了詩意,成為古今傳誦的名篇。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篇類似的文章《與朱元思書》。

  此設計的目的是:因為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我設計的導語既起到溫故知新的作用,又激發了學習新課文的興趣。

  《二》出示學習目標

  學習有目標,學習效率會更高,所以上課前先讓學生把目標寫在黑板上,上課時老師對目標進行解讀。

  《三》檢查預習

  對學生課前預習的檢查,能加強學生課下自主學習的主動性,也有助於老師瞭解學生對教材的熟悉情況,更能有針對性的開展教學活動。課前預習的檢查,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首先是作者、背景。先指名說,然後老師對重點常識再進行強調。

  其次是字詞。老師題寫,學生在下面默寫,然後同位互相批改,對自己出錯的字詞,在練習本上再規範的寫上兩遍。

  第三,朗讀課文。先指名朗讀,讓生作出評價,然後老師對學生朗讀中存在的問題給予指導。

  《四》討論課下翻譯課文時解決不了的問題

  1、先是同位一對一討論,再小組討論2、小組內解決不了的問題有小組代表寫在黑板上3、組內再次討論寫在黑板上的問題4、小組代表發言,老師適時點撥引導5、小組推薦代表逐句翻譯課文,其他同學認真聽,不恰當的地方準備點評。

  透過小組討論,使學生加深對字詞的理解,不再僅僅停留在文字層面,而是讓他們在閱讀、交流等學習活動中,去感受作品所展示出的生活真諦。

  《五》課堂探究

  1、課堂探究(1)理讀課文

  學生默讀課文,從以下幾個方面整理文言現象:

  一詞多義;古今義;通假字;詞類活用;特殊句式。

  此環節力圖將學生置於閱讀的主體地位,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行為出發點,所以我先讓學生默讀課文自己整理,然後小組內分享他們的自學成果,最後讓不同層次的學生作答,這樣不僅加深了對字詞的理解,更重要的是積累了文言詞彙,解決了教學重點。

  2、課堂探究(2)品讀課文

  (1)山水到底“奇”在哪裡,“異”在哪裡?

  (2)文章流露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從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得出來?

  新課標中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1、先讓學生在朗讀中圈點勾畫;2、小組長帶領全組成員,在自學的基礎上進行討論;3、各小組派代表到黑板上展示,其他同學在導學案上整理;4、生做點評,老師適當加以引導點播。這樣設計,是讓學生在積極的思維和討論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從而解決了教學難點。

  《六》課堂檢測

  重點字詞釋義;重點句子的翻譯。

  先讓學生自己做,然後展示答案,生對照答案自己評分,出錯較多的問題,老師講解。

  《七》課堂小結

  可以引導學生從文章內容、作者情感、文章寫法、學後感受等方面來總結。

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分析

  《路旁的橡樹》是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的一篇略讀課文,講述了人與橡樹和諧共處的感人故事。為了保護這棵高大、粗壯、挺拔的橡樹,築路工人和工程師在經歷了一番思 想鬥爭後,最後圓滿地完成了施工計劃,又完好地保留了者棵粗壯的橡樹,體現了人們對環保的高度重視。文章語言質樸無華,反映了人們高尚的行為。基於本文的 環保教育意義,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目標,並以一課時來進行教學。

  1、學生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讀懂課文的主要內容。

  2、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從築路工人和工程師的行動中受到環保啟發。

  3、結合學生生活實際培養環保意識,體會環保的重要性。

  4、培養學生獨立的閱讀能力。

  根據教學目標,我把本文的教學重點定為引導學生體會人們為保護橡樹體現出的一顆高尚的心,聯絡生活實際為保護環境作出的自己的努力。教學難點是理解文章的寫作方法,透過對一件平常小事處理卻不尋常的做法的描寫。

  二、說教法學法

  本文的教學過程中,我主要採用了情境創設法、情感體驗法、想象朗讀法等教學方法,力圖讓學生走進文字,探索文字背後的精神世界。學生在教師引導下透過朗讀感悟、放飛想象、移情體驗等方法與文字物我同一,在自然的狀態下,在想象的推助下感悟文字,獲得情感體驗。

  三、說教學過程

  略讀課文有別於精讀課文的教學,精讀是理解,略讀是運用。因此,我在整個教學環節中比較重視學生獨立閱讀能力的培養。現將我的設計流程做如下講解:

  (一)圖片激情,談話匯入

  1、 課的伊始,我以這樣的談話方式開場:小朋友們,喜歡旅遊嗎?今天老師就帶你們去森林旅遊!創設這樣的語言情境是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的注意力 在最短的時間內集中。再課件出示一張張精美的森林圖片,其中就包含了幾張橡樹圖片,並讓學生說說對這些圖片的看法。這樣為學習課文做好一個情感鋪墊,初步 滲透了環保的意識。

  2、接著很自然地引出課題,匯入新課:小朋友們,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就是有關橡樹的故事。(板書)最後引導學生簡短地讀題,讀準“橡樹”的字音。

  (二)初步感知,瞭解大意

  1、 先讓學生自由默讀課文,讀正確流利,難讀的多讀幾次。默讀課文的設計主要為了培養三年級學生的語文能力,默讀有助於學生潛心會文,注意力更加集中。默讀完 後,我讓學生互相交流碰到的難讀、難懂的字詞,然後再請學生說出還不懂的字詞,教師板書出來引導學生認讀、理解。這裡的生字認讀環節設計有別於精讀課文的 集中出示字詞,因為略讀課文的生字詞教學應該體現出學生的自主性、獨立性。

  2、再次默讀課文,要求學生想一想: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每一次朗讀都要有目的性,這次的要求比第一次更高,無形中在考驗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默讀就是要培養學生從文字中搜索有用的資訊,把文字語言整理變成自己的語言。

  3、快速瀏覽課文,小組內談談對這件事的看法。這裡又設計了一個瀏覽課文談看法的環節,主要想讓學生及時交流思想、鍛鍊口才,這樣教師從中也可以瞭解學生的思想形態,好為下一步的教學做好預設。

  (三)聚焦重點,突破難點

  1、 談話過渡:當遊客們坐車經過這個地方看到這棵橡樹的時候,(簡筆畫橡樹)總會不約而同地發出怎樣的讚歎?接著出示課文最後一段話:“築這條路的人一定有一 顆高尚的心。”先讓學生以遊客的身份來讀這句話,再讓學生理解人們為什麼這樣說。這裡我主要抓住“高尚”一詞來解決課文的重點,(板書:高尚)以“你從哪 兒可以看出築這條路的人一定有一顆高尚的心”為主線讓學生再次去朗讀文字,走進文字。這樣的設計比較開放,隨學生對文字的敏感性而定。教師要隨著學生的視 角去觸控文字,展開引導。在引導學生感悟文字重點句的時候,主要透過抓重點詞和文字空白處來感悟人們高尚的心。

  我預設以下幾個重點句:

  1、第三段:突然,工人們停下來,把排水管放在地上。在這條路應該延伸過去的地方挺立著一棵高高的橡樹。它是那麼粗壯、結實、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樣。

  先出示橡樹圖片並讓學生去朗讀句子,讀出它的粗壯、結實、挺拔。 (板書在樹幹)同時讓學生進行想象和語言訓練:這樣粗壯、結實、挺拔的橡樹除了像草原的哨兵一樣,還像什麼?當學生回答後緊接著就引導學生展開二度想象: 假如你就是一名築路工人,你看到這樣的橡樹會想些什麼呢?這樣透過對文字空白處的想象讓學生走進文字的背後,體會人物的內心世界。

  2、第四段:工程師向工人們走來,他什麼話也沒對工人們說。工人們也沉默不語。工程師長久地看著築路計劃,然後把目光轉向橡樹,嘆了口氣。工人們也沉重地嘆著氣。

  這 段教學主要抓住“沉默不語”、“長久”、“沉重嘆氣”等幾個詞來讓學生體會人們高尚的心,並及時在文字空白處讓學生放飛想象:工程師此時在想什麼?他為什 麼嘆氣?讓學生再一次走進文字的背後去進一步探索人物靈魂深處的靈動。這裡可以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自己家附近的環境。如果有這樣的一棵橡樹會給 人們帶來什麼?讓學生用自己的生活經驗、知識沉澱和教師創設的問題情境產生智慧的碰撞,從而獲得新的感悟。結合移情體驗後,讓學生再次回到文字世界中體會 工人們和工程師的內心掙扎,使人物形象在學生心目中烙下深深的影子並與之產生共鳴。這個環節,我主要抓這兩處來引導學生感悟人們高尚的心。學生可能還會提 出不同的句子,老師就簡單地引導感悟一下。最後歸納出本文的主題: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板書:和諧相處)

  (四)體悟寫法,昇華情感

  這課的難點,我是定為讓學生理解文章的特殊寫法:透過對一件小事,處理卻不尋常的做法的描寫。以使學生在以後的學習中學以致用,培養語文素養。

  1、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討論思考:人們這顆高尚的心,作者是怎麼讓我們體會到的?可能這樣的問題有點難度,三年級的學生對寫法的感悟能力比較粗淺,因此教師可以在學生討論時給予適當的引導。

  2、學生交流課前蒐集的環保資料,並簡單寫一寫自己的感受。這裡重在讓學生能夠內化情感,把對課文的情感體驗遷移到自己所查資料中,進一步增強自己的環保意識。

  (五)課外拓展,佈置作業

  課的最後,我佈置了以下作業:

  1、把這個故事講給父母聽;

  2、抄寫自己覺得優美的好詞好句;

  3、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保護環境的事情。

  作業的佈置不僅是培養學生語文能力的一個有效途徑,更是讓學生在短暫的童年中有一段難忘、豐富多彩的語文生活。我們要多一點空間讓學生去挖掘,多一點機會讓學生去體驗,多一點困難讓學生去解決。

  四、說板書設計

  板書是文字的微型縮影,要力求精美、簡約,體現教師教與學生學的過程。本課板書,我這樣設計,以簡筆畫的形式簡化文字,突出主題,體現精神。

  我們的語文教學不僅僅要有詩意的流淌,更要讓課堂生長“冥思力”,引導學生站到文字後面去。只有學會站到文字後面才會真正體悟“母語”的“根”之情懷,才會真正得到心靈的盪滌。另外更要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去挖掘他們內心深處真正的感悟,並使這種感悟昇華、超越文字。

說課稿 篇9

  一、教學設計的理念

  1.樹立“以人為本,人人都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的理念。

  2.透過動手實驗、合作交流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尋找結論的學習意識。

  3.透過本節課教學,加強對學生思維方法的訓練,增強小組合作意識

  二、教學內容的重組加工

  1.學生分析

  認知起點,學生已初步掌握了本章知識,他們已經能比較熟練得求出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解,知道用二元一次方程組表示等量關係。七年級學生活潑好動,樂於展示、表現自我,求知慾較強,他們的邏輯思維以開始處於優勢地位,

  2.教材分析

  本章知識是在學習了一元一次方程即應用後的又一種重要的用來表示數量關係的數學模型,用它解決某些實際問題比用一元一次方程更簡捷,但在解法上他們又存在著相互轉化的關係,在這節的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充分認識到消元這種思想方法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讓他們進一步體會知識的形成過程,提高他們能準確選擇模型解決問題的能力。

  3.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難點:已知一組解,如何構造二元一次方程組使解相同

  重點:解二元一次方程組

  4.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進一步體會列二元一次方程組解決實際問題的優越性,熟練用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組

  (2)過程與方法:透過自主探索過程,培養對數學的感情,培養分析問題能力及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數學模型的能力,學會與人合作,交流自己的方法意見。向終身學習型人才發展。

  (3)情感與態度:引導學生探索發現,培養學生主動探索,樂於合作交流的品質和素養,讓學生先猜測再動手實踐加以驗證,懂得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道理。鼓勵學生有自己獨特見解,培養學生的創新品質。

  5.教學方法分析

  本節課採用“探究、討論、發現”的方法。因為它符合本節課教學內容的特點,從學生年齡來說討論法雖然更適合於高年級的學生,但這是一節複習課,我認為複習應該是知識的整合和提高的過程,因此也可以。

  三、教學過程及反思

  我的教學過程可分為三個環節一、探索只用二元一次方程也能解決實際問題,但答案不唯一。二、探索要使一的問題答案是唯一的,那麼在剛才的基礎上應該再新增一個,關於這兩個未知數的關係的條件,然後才能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組解出唯一答案。這個環節是難點。這樣設計的目的是透過過程探索加深學生對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解的理解,即它是兩個方程的公共解,同時與列一元一次方程形成對比,即需要兩個條件才能得出唯一答案。再者透過對一個問題實施兩種列法,一種解法,也體現了二元與一元之間的轉化思想。第三個過程是解方程組訓練消元法的應用。目的讓學生進一步熟煉消元這種數學方法,同時使知識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

  我對自己的設計思路比較滿意,因為我一直以為學數學就是領悟數學思想方法,訓練思維,提高推理分析的能力。在平時的教學中我一直比較注重發散思維的訓練,和逆向思維的訓練,注重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兩個方向分析問題。引導學生在課堂活動中感悟知識的生成、發展與變化過程

  我的課領導們已經聽了過程就不再贅述。下面我按照教學環節把我這節課分析一下;

  一採用劉三姐對歌引入,切近生活,激發興趣,引起學生注意。提出問題後,學生受定向思維影響,認為答案是唯一的,這種情況下我用提問的方式激發學生思考,如我問一個男孩的困惑在那裡,然後給與合理提示,使他們繼續討論得出答案。缺點:備學生不充分,以致引題較難,脫離育才學生實際,今後應注意開講很重要但要注意所選問題的難易程度。

  二突破難點仍然採用討論法,期間部分學生思維受阻,我請一名同學解釋了他的解題過程,又加以適當引導和鼓勵,使討論達到高潮。優點是能鼓勵學生用實驗的辦法尋求解題思路,引導他們透過對比的方法發現二元一次方程組和一元一次方程之間的聯絡,在考慮到時間不夠用的情況下,仍然堅持讓學生繼續展開討論,上黑板展示自己的勞動成果,並且我認為,透過這節課的訓練這些孩子肯定會喜歡上討論交流這種形式的,透過這節課教學使他們已經完成了一個從羞於討論到開始討論的過程。我在巡視的過程中發現了這種微妙的變化我很高興。缺點是:引導方向不夠明確,浪費了學生的時間。數學是一門精確的學問,不允許教師含糊其辭,不允許讓學生猜你要表達什麼意思,如:我在第一個問題解決了以後,問孩子們:你們能不能添上一個條件使分法是唯一的呢/實際上這個問法對這些孩子來說還是跳躍性太大,致使他們再次陷入迷惘,我想如果我這樣處理是不是更好一些:老師在黑板上把同學們剛才回答的幾組解列出來,然後讓他們觀察每一組解之間的關係,再添條件構造方程。給我的教訓是向學生提問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要問得新奇,問得有趣,問得巧妙,問得具有啟發性,問得難而有度,問得高而可攀,就非得是前做好充分準備,精心構思不可。學生的時間是寶貴的,因此我要學會提出一個真正稱得上是問題的問題。今後備課我應該認真考慮到各個環節,做好各種準備工作。

  三解方程組 因為時間不夠用處理非常倉促我原本的意圖是想透過對比讓他們體會代入消元源自於實際問題。因為這章知識點是解在前用在後

  而我複習的時候把它倒過來也是這個原因。我組織他們討論解方程組時經常出現的哪些錯誤,這樣能使學生在輕鬆的過程裡接受這些錯誤從進而改正他們。另外這節課還存在兩個問題:小組活動單一化小組,活動結束後應該讓他們充分展示自己的勞動成果,增加成就感。小組合作意識不強列,回答問題不積極,原因之一是他們的表達能力根本跟不上,我在巡視時有許多孩子跟我說老師我不知道該怎麼說。所以我認為這種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學形式應該繼續搞下去,孩子的表達能力繼續鍛鍊。

  大家都知道凱慕柏莉奧立佛近日當選為20xx-年美國年度教師這在美國是一項殊高的榮譽。他曾經說:“好老師不必是那些上出成功課或教出得分最高班的老師。好老師是那些有能力去反思一堂課理解什麼是對了什麼是錯了尋找策略讓下次更好的教師,以上是我對我的授課過程的分析,有不當之處懇請各位領導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