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1500字> 關於端午節的作文1500字4篇

端午節的作文1500字

關於端午節的作文1500字4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透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端午節的作文1500字4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端午節的作文1500字 篇1

  端午節到了,媽媽從超市裡買來了艾草掛在門上,等幹了給我洗澡。據老人說可以去除百病哦!媽媽的好朋友阿姨還送給我們一些粽子,有白米的,有肉的,還有香腸的。

  下午還要自己動手包粽子哦,我開心極了,全家聚在一起,圍著一個大盆包起了粽子,看似很容的事,我折騰了半天也沒有包成功一個,媽媽鼓勵我說,多練習就好了,粽子包好下鍋,幾個小時過去了,我迫不及待地去開啟鍋蓋,熱氣騰騰的煙從鍋裡冒出來,我一看哇!粽子們一個個都變了顏色,看上去非常可愛,媽媽幫我剝開一個,我急忙咬了一口,軟軟的,糯糥的,真好吃,連隔壁的小狗看見了,都流下了口水!

  今天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節。外婆一早就包了香香的粽子,還給我講了關於端午節的一些故事,很有趣。可惜的是我沒學會包粽子,覺得太難包了,外婆安慰我說,等到明年再認真學習一下,一定能學會的。

  一家人吃著外婆包的粽子,有說有笑,度過了一個有趣、快樂的節日!

  今天吃過早飯,爸爸和媽媽帶著我和表姐來到中山公園玩,到了中山公園,看到了好多人呀!

  首先,我們去了人工湖那裡去坐船了,到了那裡,我爸爸就去買了可以做4個人的小船的票,上了小船,爸爸和媽媽滑船,我和表姐坐在旁邊看風景,到了湖中央,我們看到了一位叔叔拉了一小船氣球,正在湖上面撒氣球。大家看到了氣球,都去搶了起來,我們也把船開了過去,跟大家一起搶了起來,到最後,我們搶了很多很多的氣球,搶完氣球,我們就回去還船了。

  然後,爸爸又帶我們去了遊樂場,到了遊樂場,看到了很多的小朋友都在拍著隊玩自己喜歡的遊戲,我們就找我們喜歡的遊戲,找呀找,終於找到了我最喜歡的迪斯科轉盤,還好,那裡的人不是很多,排了一會兒就輪到我們了,我坐在轉盤上,轉盤搖來搖去的,真爽呀!不知不覺的這一盤就結束了,玩過以後,也到了中午該吃放的時間了,爸爸就帶著我們高高興興的回家了。

  農曆五月初五是一個我非常喜歡的傳統節日,那就是端午節。端午節裡面有許許多多的風俗習慣,比如:吃粽子,賽龍舟,喝雄黃河等。這些都是紀念偉大詩人——屈原而流傳下來的風俗習慣。

  在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戰國時期,屈原是楚國楚懷王的大臣。屈原是一個身心愛國的人,他想了各種辦法來治理自己的國家,抵抗外族的侵略。而那時的皇帝卻好吃懶做沒有接納屈原的建議,使得楚國越來越弱,最終被別的國家打敗了。

  屈原看到自己的國家被打敗了心裡時常傷心,可又不想拋棄自己的國家成為別國的奴隸。就在五月初五的那天,抱了塊大石頭跳進汩羅江自殺了。

  楚國的老百姓們聽說這件事後非常傷心,都紛紛地趕到江邊祈禱屈大夫平安。有幾個漁夫開著自己的小船在汩羅江裡來來回回地打撈屈原的屍體。漁夫們一邊打撈一邊拿出幾個粽子“撲通”“撲通”地扔進汩羅江裡。嘴裡還大聲地喊道:“大魚,大魚你去吃粽子吧,千萬不要把屈大夫當食物吃掉。”又有個老醫生捧來了一大壇的雄黃酒把它倒進了汩羅江希望把那些蛟龍水獸藥暈了,不要去傷害屈大夫。由於沒有打撈到屈大夫的屍體,汩羅江裡的小船越來越多,漁夫們遲遲不肯離去。這就形成了後來的划龍舟比賽。

  從此,端午節的風俗就流傳了下來。每年的這天,人們就會吃粽子,賽龍舟,喝雄黃河,以此來紀念屈原。

  我們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

  還有許多傳統節日。有中秋節,重陽節,七夕節,……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端午節,它是為了紀念屈原,端午節的主要習俗是賽龍舟,吃粽子,還掛菖蒲蒿草,艾葉,薰倉術,據說是為了避邪。

  每到端午節我都會到東門看賽龍舟,每到這時,九龍淵公園就人山人海,鑼鼓喧天人們盡情慶賀這一傳統節日,懷念屈原。

  我們還會吃粽子,有時買,有時媽媽也會買棕葉自己包。

  這就是我喜歡的節日,端午節。

  每次端午節,我和媽媽都要到外婆家吃粽子,看賽龍舟。

  為什麼端午節要吃粽子呢?原來是這樣:有一個偉大的詩人,叫屈原。他因為國家滅亡,所以投江自盡。人們為了紀念他,就往江裡扔粽子,讓魚兒不吃他的屍體,吃粽子。這就是端午節的由來,也是端午節吃粽子的由來。

  在外婆家,外婆去買粽子,我就想起了賽龍舟。於是,我開啟電視機,看起了賽龍舟。

  看著看著,外婆把粽子買回來了。煮好後,那香味撲鼻。我口水也“飛流直下三千尺”。我連忙拿一個粽子吃起來,看見碧綠的粽葉包著晶瑩透亮的糯米,吃在嘴裡,軟綿綿的,好吃極了!

  端午節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我們要好好珍惜它。

端午節的作文1500字 篇2

  飛絮悄然隱沒在濃濃的綠蔭中,綠色開始濃重起來。最早的那些花在幾場漓漓落落的小雨裡散盡,下一場花事不久便會繽紛而來。

  一些果實,隱約在枝頭,搖曳著芬芳的五月。記憶裡那個五月的節日,此時姍姍而來,

  北方的端午節,沒有賽龍舟,飲黃酒,包粽子那樣濃烈的氣氛,而是以自己獨特的傳統方式,配香荷包,掛葫蘆,挑艾蒿。小時侯的記憶,就是這些,可以驅邪,避災。父母們美好的心願,在幼小孩子們的心裡有了關於端午節最初的朦朧的記憶。

  直到自己長大了,做了母親,又把這些教給了孩子,可是孩子們除了覺得這些好玩好奇之外,他們似乎什麼也不會想,更不會懂得這樣的節日對我們這樣的大人有什麼意義。

  五月裡的這個節日,在我們這裡叫五月節。一直是記憶裡那個溫暖,淳樸,幸福的節日。當早晨的第一道朝霞從玻璃窗照射近來,把我們從睡夢中喚醒,這天是五月節。伸開胳膊,手腕和腳腕都繫上了五彩線繩。這是媽媽提前悄悄準備好的,也是在我們的睡夢中悄悄繫上的。五彩線繩是這個節日裡幸福的標誌。院子裡的臉盆裡,早已盛滿了浸泡艾蒿的水,用艾蒿水洗臉,可以去邪避災,艾蒿的淡淡微苦的的清香湧進鼻孔,清爽,還有那麼一絲芬芳。媽媽忙著早飯,五月節煮荷包蛋,這是北方過節的習俗。五月節,這個節日應該是意味著這一年吉祥,幸福,平安。

  其實,那時的五月節是從初一開始的。初一的雞蛋鵝蛋都要作上標記,留到初五這天煮。小孩的手腕和腳腕系的是一根紅線,初五才能繫上五彩線,剩下的幾天裡大人們要準備一些小禮物,比如縫荷包,荷包很小,樣子和石榴差不多,我想那應該是有特殊寓意的,各種顏色的荷包裡面裝著香草,隨著風遠遠都能聞到一股濃香。

  心靈手巧的母親用剩下的零布頭,為我們縫製各種小飾品,我們最喜歡的小辣椒,是用紅布縫的,比小拇指一半還小,還有一樣最精巧的小掃帚,用麻線作的,掃帚把只有牙籤粗細,用紅線纏繞著,掃帚頭只有指甲蓋兒大小,串起來與荷包在一起,縫在衣服的前襟上,或者後肩上,當時真是一種炫耀。現在還能想起來,這既是一種濃濃親情,又是北方特有的趣味習俗。

  後來知道,南方和北方過五月節是不一樣的,南方有吃粽子,划龍舟的風俗,而在北方,除了吃荷包蛋,帶香荷包,還要在當天的窗前或者門樑上掛上葫蘆。家家戶戶都飄著五顏六色的葫蘆,似乎沒有人關注是為了紀念什麼,他們只是延續著祖先留下的風俗來過這個節日的,只是為家人驅邪免災,祈求這一年平平安安,風調雨順。

  我們小時的五月節不能缺少的是自己親手疊的葫蘆。也最樂於做這個活,把裁完的手掌大小的方行彩紙,經過幾道繁雜的工序,放在嘴邊,用氣一吹,就成了一個裡面空著的立方體,還帶著兩個或四個靈巧的小翅,底面再用針串上半尺左右彩條紙,一個完美的葫蘆就做成了,盯著母親手裡的彩紙靈巧地翻來折去,自己也笨笨地按照母親的指點去做。時常為了一個葫蘆,要練習半天,疊完了又拆,然後再疊,才能七擰八歪地疊成一個葫蘆。再從自家的樹上折下一小節樹枝,把葫蘆三個或五個栓在樹枝上,插在窗戶和大門上,翠綠的樹枝間飄著五顏六色的葫蘆,這是北方五月節最美最自然的一道風景。那些花花綠綠的葫蘆隨風飄起,彷彿就可以把那些病魔,災禍擋在外面,我們在親情的呵護,祈願裡,幸福而安寧。

  我想現在依然可以看到這風景,有些東西,在人們的心裡是無法改變的。就如我們固執地拽著歲月的裙裾,不肯步入時光的隧道一樣。

  如今,又到了這個節日,徜徉在街邊,看不到手疊的方方正正的葫蘆,還有那縫製的小巧的香荷包,那種溫馨的喜悅在心裡淡了,遠了。年紀大了的母親也已經不再親自疊葫蘆和縫製香荷包了。看著這些機器作出的葫蘆很漂亮,那各種的樣式也是手工疊不出來的.,比手工的更完美更時尚。卻總覺得少了那麼一種親切和質樸,包括那記憶裡散發著淡淡清苦香味的艾蒿,那種香味已經變的有些枯燥和飄浮。

  畢竟,有一些記憶也漸行漸遠,然後淡去消失。歲月的年輪在一年年遞增,而歷經過那種溫暖我們,已經牽著如自己那時一樣個頭的兒女們,在這個古老的節日裡,懷著心底的眷戀,淡然行走在季節濃郁的風裡,時光靜淌,而我們的溫暖依然在心裡。

  無論季節遠近,芬芳的節日依然還會如期而至,疊加在歲月的長河,蜿蜒綿長,靜謐無聲。我們守在與這個五月相約的路口,用目光裡的餘熱,溫暖掌心的記憶。在一份平淡的相守裡,靜靜感受一年一季的淡淡情思,安暖溫婉。

端午節的作文1500字 篇3

  冬去了春來,春去了夏來,轉眼間,此年的端午節也即將在縷縷粽香間清晰開來。

  站在早晨清新的陽光裡,感覺絲絲溫馨,恬靜美好。走在流馬人喧譁的大街上,風中淡淡的粽香撲鼻而來,深呼吸,任粽香飄進五臟六腑,打消購買的念頭。看,轉角處,一群群年長的人兒正在精挑細選上等糯米,聲調不一的討價還價聲卻成了小城最歡快最活波的晨間交響曲,感覺那麼真摯,那麼動聽。

  走進超市,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那設計獨特,色彩鮮明醒目的宣傳語。進入購物區,其次,讓人眼前一亮的是那形態各異,口味多樣,包裝極其精緻來自五湖四海風味獨特的粽子,讓人盡飽眼福。

  儘管眼前這粽子千般好,萬般美,毫無疑問會吸引無數人的眼球,必定會激起不少顧客強烈購買的慾望。但在我心裡,卻遠遠比不上我外婆包裹的愛心粽子。

  往常的端午節都是在學校與老師同學們一起度過的,雖然外賣的粽子口味也不差,但是對外婆精心包裹的粽子還是懷深著一種特殊的感情。只要我放假回家,嘴饞了,不論什麼時候,外婆總是毫不猶豫笑眯眯地滿口答應,轉身就走進廚房去準備包裹粽子的材料。此刻,我覺得我是全世界最幸福的寵兒。

  接下來,外婆就坐在藤椅上一邊篩選著糯米,而我就蹲在外婆身旁一邊刷洗著粽葉。我的任務完成後,我就安靜地坐在藤椅上,看著外婆以極其嫻熟麻利的動作清洗糯米,搓小豆,細切臘肉,又以其靈巧的雙手一邊擦去粽葉上多餘的水分,一邊將糯米小心翼翼地遞進粽葉口,然後,將這些零散的粽子捆紮。最後,放入鍋內蒸煮。如果不是親眼所見這些繁瑣細緻的程式,我是不會明白原來包裹一個小小的粽子竟然要花費這麼多的時間心思精力。此刻,對外婆這種耐心細心貼心式的舉動,不禁使我的欽佩之感不由而生,讓我感動的無言。

  望著牆上的鐘表,細數著自己在庭院踱步的步伐,迫不及待地等候著粽子出鍋的那一刻。邁進廚房,看著這滿屋氤氳的霧氣,聞著那濃濃的粽香,有一種強烈揭鍋,一嘗為快的衝動。但,最終,我還是遵守了那句“心急吃不了熱豆腐”良言。

  過了幾分鐘,粽子終於蒸熟了。於是,我就迫不及待地揭開那還正冒熱氣的粽葉,用筷子將粽子一分為二,看著那金燦燦流油的臘肉,飽滿剔透的赤豆,讓人垂涎三尺。於是,忍不住細細咬上一口,滑滑嫩嫩的,不油不膩,而且富有嚼勁。但是,外婆總是在旁邊笑著溫柔提醒著我“當心燙手,當心燙手”。我總是天真的回答道:“就算是燙著了,我也是幸福至極,快樂無比的”,外婆淺笑無語,只是滿眼疼愛的望著我撫摸著我的腦袋。

  每當走在回家的路上,手裡提著外婆給我包裹的愛心粽子,心裡感覺沉甸甸的,我明白這小小的粽子裡面包含了多少關愛,多少汗水,多少祝願,多少溫暖。這麼多年以來,外婆總是無怨無悔,任勞任怨地默默付出著,勞累一個人承受著。不管什麼時候,不論什麼地方,有好吃的,好玩的,外婆總是在第一時間想到要留給咱們,打電話告訴咱們。不管什麼天氣,不論什麼季節,外婆依然堅持著給遠在千里之外的咱們千叮嚀萬囑咐,叮囑咱們要:“好好照顧自己,天冷要記得加衣,晚上要蓋好被子,不要著涼了。也許,咱們若安好,便是她的晴天。”每當回憶起外婆的音容相貌,一言一行,心裡總是暖暖的,甜甜的,對她的思念越發濃烈。不管在校內校外,只要聽到室友們讚揚起她們外婆時,我的腦海播放的滿是外婆慈愛辛勞的畫面,讓我不禁潸然淚下,我想,親情總是無須解釋的,思念總是無需理由的。

  如今,咱們正一天天悄悄成長,而外婆卻在漸漸日益變老。多希望時光可以止步,多希望外婆可以享享清福,多習慣外婆家的獨特粽香味,又多麼害怕某天外婆的突然離開。或許,是我多慮了,也許,只要咱們大家都歡樂的笑著,開心的活著,幸福的過著,這就是對外婆最好的獎勵。

  只要一想到每年都可以嚐到外婆親手包裹的粽子,我總是很得意,很甜蜜,很開心。此刻,我什麼也不願多想,什麼也不願多看,只是一心一意地期盼端午節的到來。這樣,咱們又可以重拾那歡聚一堂的喜悅,共享那溫馨美好的時刻。

  其實,生活又何嘗不是如此,只要你善於發掘,善於體會,懂得珍惜,懂得銘記,時常都懷抱著一顆感恩的心,看看吧,何處不閃耀著平凡的美麗,何處不流動著真愛真情。

  在這端午即將來臨之際,若兮提前祝願大家端午節快樂,平安健康永一生。但願萬水千山粽是情,心如糯米般越粘越緊,情亦如粽葉般越煮越香,快樂猶如那射線般,無限延長。

端午節的作文1500字 篇4

  看到滿街的條幅,聽到粽子的叫賣聲,讀過網路上鋪天蓋地有關屈原的貼子,忽然醒悟:明天就是端午節了。而明天的端午節,只是城裡人親朋聚餐的因由,是小攤小販賺錢的契機,是商家推銷自己的良策,與屈原無關。

  明天是五月初五,是城裡人的端午節,而在家鄉,端午節卻是五月十五。因為五月初五農活正忙,稻田裡的秧苗還未插完,棉田裡的雜草還未除淨,正是農人們播種豐收播種希望的黃金時期,他們哪裡會有閒心坐下來過節呢,即使勉強自己將身體坐到了餐桌的旁邊,他們依然會魂不守舍,他們的心仍在田間地頭,仍在那些莊稼的身上。於是我們的祖先便想出了一個折衷的辦法,節也要過,農活也不耽誤,只好讓端午節作出讓步,等農活做完後,就把端午節作為慶祝播種的節日吧。這樣的端午節,自然與屈原無關了。

  在我的印象中,端午節是家鄉人每年必過的四大節日之一。根據農活完成情況的不同,家鄉人又把端午節分為早端午、中端午和晚端午。早端午是五月初五,在家鄉起初是沒有的,後來因為農村與城市親友網路的擴大,有好些嫁到城裡的女兒都在這一天回家來過端午節,於是有親友在城裡的人家便把這一天當成他們的端午節了,後來得到大家的普遍認可,自然而然的便形成了早端午的概念。更有家道殷實的大戶人家以此作為端午節的前奏,於是五月初五也就有小端午之說了。而那些家道殷實的人家多半都是那一方的地主或者富戶,家裡都請有長工或短工,在五月初五這一天,長工或短工都還在為他們辛勤的勞動,他們有些之所以選在五月初五過端午,其主要目的還是為了慰勞一下那些長短工們,讓他們死心踏地的為他們賣命,同時也是一種積德行善的途徑,以此博得鄉鄰的口碑,可謂一舉多得,他們又何樂而不為呢。於是,即使家鄉的早端午是五月初五,是屈原投江的日子,但這一天依然與屈原無關。

  家鄉的中端午是五月十五,也稱正端午。顧名思義,這一天才是家鄉人真正意義上的端午節,因為到這一天為止,家鄉大部分人都把一年的希望播到了地裡,農活可以暫時告一段落了,為了紀念他們播種的辛苦,為了慶祝他們階段性的勝利,他們便借用了這個傳統的節日,只是賦予了它暫新的內涵罷了。這一天,姑娘多的人家可就熱鬧了,因為在這一天,姑娘女婿都攜著子女回孃家過節,其實也沒有誰作出一個什麼規定,只是大家都這樣,於是便有了一種約定俗成的默契,後來在家鄉便有了這樣的一種說法,端午節便是姑娘回孃家的日子,當然也就與屈原無關了。

  家鄉的晚端午是五月廿五,也稱末端午或尾端午。也就是說到這一天為止,家鄉的端午節才算過完了。據說之所以有這個末端午之說,一是為了與早端午相呼應,二是照顧那些田多勞少又無力請工的人家,他們往往在正端午這一天還在地裡勞作,等到他們收工上岸,人家的端午早過完了,於是他們便在五月廿五這天過晚端午,也算是坐上了端午的末班車吧,只是節日的氣氛淡了許多,但親情依舊,慶祝的心情依舊,從某種意義上說,是他們為端午節劃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只是,這樣的端午節,依舊與屈原無關。

  從早端午到晚端午,家鄉的端午節足足要過二十一天,而家鄉的春節從臘月廿四過小年開始算起到正月十五花燈送年為止,滿打滿算也就二十二天,因此,家鄉的那些德高望重的長者便大聲呼籲,鄉親們啊,端午節的戰線再不能拉長了,否則就要超過春節了,那還成什麼體統呢,沒有規矩不能成方圓啊!到這時,才遏制住了端午節繼續發展的勢頭,否則,家鄉人一定會把端午節弄得比春節還要隆重。由此可見,端午節在家鄉人的心目中是多麼的重要,只因家鄉的端午節象徵著播種,象徵著希望,所以仍然與屈原無關。

  其實家鄉並不叫端午節,他們叫過端陽,就如他們把春節說成過年一樣。儘管說法不同,但實際意義卻是完全一樣的。過年的意思便是年年難過年年過,那麼過端陽又何嘗不是如此呢,人生本是一條苦難的長河,偶爾在長河中拾起一小瓣精緻的貝殼或者到銀河採擷到一丁點星光,以此來點燃鄉親們播種的希望之光,自然也不失為一種東籬採菊的怡然自得。只是,過了這些節日之後,他們依然是“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但在他們求索的空隙中,忙裡偷閒度過的這樣的端午節,真的與屈原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