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必備】說課稿模板10篇

說課稿

【必備】說課稿模板10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怎樣寫說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說課稿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說課稿 篇1

  以《新課標》為依據,以自主、合作、探究為主要的學習方式,以朗讀貫穿始終,在師生平等互動、對話交流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及賞析能力,給學生以有益的人生啟示

  一、說教材:

  《在山的那一邊》是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第一課這首詩歌語言清新、凝練、意味雋永,因而既是指導學生朗讀的好材料,又是引導學生體味人生的典範之作

  二、說目標:

  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意在培養學生初步的語感)

  2、品味語言,體會情感(意在培養學生的賞析能力及審美情趣)

  3、聯絡生活,感悟人生(意在引導學生在薰陶感染中,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

  其中目標1、2是教學重點,目標2同時又是本課的難點

  以上目標的確定依據了新課標、單元學習目標、詩歌特點及學生實際

  第一:《新課標》對詩歌教學提出了明確的要求:“閱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想象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

  第二:本課所在單元要求“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用心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並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思考人生,還要提高朗讀能力”

  第三:豐富的想象、濃烈的感情、簡約的語言是詩歌的基本特點本文語言的形象性、含蓄性及深刻性的特點也決定了教學的重難點

  第四:對於剛踏入初中的學生來說,對於詩歌的知識知之甚少,因而只要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能整體感知形象,初步體會作者情感即可

  三、說教法:

  為達成目標,我準備採用的方法有:創設情境法、朗讀指導法、誘導點撥法

  1、創設情境法,詩以情成篇,以情動人所以在教學中,我力求醞釀一種利於調動學生思維,引起共鳴的氛圍如上課時,採用多媒體課件播放大山綿延不絕的畫面,創設情境,匯入新課;範讀時,以鋼琴曲《海邊的星空》配上優美的畫面,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帶給學生身臨其境之感;講析中,採用直觀形象的板書,以促進學生的理解

  2、朗讀指導法:

  有感情地朗讀是詩歌朗讀的最高境界,但對初一學生來說較難達到,因而應加強朗讀指導,我將透過示範讀、指導讀等形式從停頓、節奏、情感等方面入手教給學生朗讀技巧

  3、誘導點撥法

  《新課標》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而老師則是學生的引導者,因而誘導思維,指點迷津、宏觀調控應是教師的主要任務

  四、說學法

  1、朗讀法:透過反覆朗讀,理解詩歌的情感及凝鍊形象的語言

  2、聯想想象法:學會展開聯想與想象,欣賞詩歌優美的意境,精煉準確的語言,培養審美情趣

  3、嘗試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對詩中意象含義的理解,對語言的品味及情感的把握,都應在自主學習的前提下,透過合作探究達成目標

  五、說教學程式:

  (一) 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我們從小聆聽著黃河雄壯的濤聲長大,看慣了滔滔河水奔湧向前的氣勢,卻對巍峨挺拔的大山充滿了嚮往如果我們生活在大山裡,每天抬頭看到的只有高聳入雲的大山,蒼蒼茫茫,綿延不斷,你會想些什麼呢?(課件播放大山的畫面)

  (此環節意在設定情境,激發學生的想象)

  學生暢所欲言,師適時匯出課題:

  詩人王家新從小生活在山裡,他的童年,從未走出過山的世界一片寂靜的校園,一條清澈的小溪以及無數座無言的群山,便構成了他幼小的心靈世介面對大山,他又想了些什麼呢?今天就讓我們共同翻閱《在山的那一邊》,去探尋人生的哲理(師板書課題及作者)

  (二) 師生合作,制定目標:

  學生根據自己瞭解的詩歌方面的知識,討論制定出學習目標,師作簡要板書:

  1、有感情朗讀;

  2、品味語言;

  3、感悟人生

  (三) 反覆朗讀,整體感知:

  此步驟共分三大環節:初讀,求流利;再讀,顯技巧;三讀,含感情

  第一環節以學生為主,透過反覆朗讀達到正確、流利的要求;第二環節以教師指導為主,透過範讀、指導讀等形式引導學生掌握朗讀技巧;第三環節需要在品味語言的基礎上達到要求

  1、自讀詩文,整體感知:

  此環節要求掃除障礙,讀準字音,讀順句子,初步感知詩歌感情

  2、檢查朗讀:

  指生朗讀,其餘學生從語速、語調、停頓等方面進行評價,師做及時點撥在評價過程中,找同學進行區域性示範朗讀

  3、教師範讀:教師配樂朗讀詩文(課件顯示重重高山、碧藍的大海及詩文內容,並配有較舒緩的音樂),幫助學生確立本課的感情基調,進一步體會重音、停頓等技巧學生對比初讀情況查詢不足,並總結出朗讀要領:

  ①停頓要合理 ②重音要突出 ③感情要飽滿(師作簡要板書)

  4、學生再讀,思考:

  ① 詩中的“山”與“海”各有什麼深刻的含義?

  ② 作者藉助“山”與“海”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在學生思考討論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初步把握意向的含義及文章的主旨,師作及時板書

  (四) 品味語言,探究賞析:

  感情是以文字為載體的,在學生初步理解感情的基礎上,自然過渡到對語言的品味學生嘗試從文中找出自己喜歡的詩句或認為含義深刻的句子細細品味,並隨時標記遇到的疑問

  (此環節的設計意在透過學生的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體會語言的魅力)

  學生可能涉及的問題有:

  1、“鐵青著臉”怎樣理解?

  2、“給我的幻想打了一個零分”如何理解?

  3、“一顆從小飄來的種子,卻在我的心中紮下了深根”,飄來的東西是輕的,怎麼會紮下深根?

  4、 為什麼說“枯乾的心靈”?

  5、“在一瞬間照亮你的眼睛”蘊含著怎樣的感情?

  學生在探究過程中,教師適時點撥,引導學生透過語言體會內涵,感悟人生哲理,明確只有樹立遠大的理想,只有不懈努力,才能到達理想的彼岸

  在理解詩句的同時,穿插朗讀,使理解與朗讀互相促進,融為一體如:當學生理解了“鐵青著臉”是運用擬人的手法,表面上是寫山的顏色,實際是寫自己心情的難過時,讓學生試著讀出難過的感情

  (一邊賞析,一邊將詩句要體現的情感補充在螢幕上的詩文中)

  探討完以上問題後,學生帶著對詩歌的深層理解再次齊讀課文

  (五)聯絡生活,體味人生:

  對海的嚮往使詩人一次次翻越重重山嶺,相信他最終一定會看到心中嚮往的海在同學們的生活與學習中,遇到過山嗎?你們又是怎樣面對的呢?請同學們開啟記憶的閘門,談談類似的生活經歷

  (以上環節的設定,意在引導學生聯絡自身的生活實際,進一步體會詩中蘊含的人生哲理,激發學生面對困難、勇於進取的精神)

  (六)小結:

  在學生暢所欲言後師作小結:

  翻越重重高山的過程是艱難的,可“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只要肯付出努力,碧藍的大海就會展現在你們眼前最後讓我們再一次飽含感情的齊聲誦讀最後八句詩

  (在朗朗的讀書聲中結束本課的學習)

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本課的內容是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第十一冊第十課《參觀券的設計》。本課是“設計應用”領域的一節內容,是根據《全日制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第三學段目標設計的。

  “設計應用”領域要求教學時要遵循學生認知發展規律,從學生實際出發,避免學科知識專業化傾向。教學內容的選擇應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絡社會,加強趣味性、應用性,使學生始終保持學習的濃厚興趣和創造慾望。因此本課旨在透過大量的欣賞和實踐,對參觀券設計的基本要素、方法和規律有全面的瞭解,從而提高對生活物品和自己周邊環境的審美評價能力,激發美化生活的願望。

  二、說目標:

  知識目標:參觀券的組成、表現形式和型別。

  能力目標:學習和了解參觀券的設計方法,獨立設計一張參觀券。

  情感目標:透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為主的學習方式,給予學生大膽地表現、創作的廣大空間,以多角度的表現方式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和設計能力。

  教學重點:瞭解參觀券的組成及表現形式,利用所學的各種美術技法設計一張美觀、新穎的參觀券。

  教學難點:文字與圖案的協調統一。

  三、說教法、學法:

  在教學中,為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體現課程設計注重人文關懷,側重學生的感知過程,針對小學六年級兒童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我遵循“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教學思想,透過談話與交流,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培養自主學習意識;透過適時的評價總結,把學生帶入到本課的教學內容中。透過評價激勵,引導學生積極互動,體會創作的快樂,發展學生的設計運用能力、提高學生的創造表現力。

  四、說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注意檢查學生用具準備情況)

  二、匯入新課:

  教師活動:咱們說個輕鬆地話題,上班和上學的人們最喜歡什麼日子?

  對,是放假!老師放假最喜歡去旅遊,今天老師就想帶大家一起去些景點,你們去過這些地方嗎?

  學生活動:故宮、兵馬俑博物館……

  教師活動:想進入這些旅遊景點,首先要幹什麼?

  學生活動:買門票。

  教師活動:拿出一張參觀券展示!門票是景點給我們的第一印象,又叫參觀券。反映了當地文化發展的程度與旅遊經典管理者的文化修養和經營理念。

  小小的參觀券也有大學問,包含了政治、歷史、文化、藝術的含量。今天我們就來學著設計一下參觀券。

  板書課題——參觀券的設計。 請同學們翻開書P20-21。

  學生活動:請同學們開啟教材第20頁——第21頁。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引起興趣。

  三、講授新課:

  教師活動:老師又給同學們找來了一些參觀券,請看!(各式參觀券)看完後請完成課堂交流中的三道題。

  學生活動:回答老師的提問。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主學習,更好的接受知識。

  教師活動:師生共同討論三道題的答案。(課堂交流)

  * 參觀券由主題、圖案、副券、票價、地點、時間、印章或防偽標識等組成。

  * 有照片、畫、電腦合成等形式。

  * 文字的字型、大小、顏色、橫豎排版要與圖相互呼應。

  總結:參觀券的組成、圖的形式。(認識參觀券)除了作為參觀的憑證外,還有什麼用途?(更多形式參觀券)

  學生活動:紀念、收藏……

  設計意圖:讓學生認識參觀券的更多作用。

  教師活動:與明信片、導遊圖相結合,也是一件紀念品和藝術品。同時還能起到廣而告之的作用。

  同學們看了這麼多的參觀券,除了作入門的憑證外,還有收藏、宣傳的作用,那麼在設計時又該如何創新、突破呢?請同學 們大膽想象,提出好的建議和設計思路。(設計要領)

  學生活動:分別說出自己的設計思路及建議。

  教師活動: * 主題突出、美觀、生動、更有收藏價值;

  * 文字具宣傳性,為參觀者提供便利,如電話、 路線等;

  * 充分反映當地文化、歷史資訊;

  * 色彩多變、樣式新穎,如四季可以選不同底色的紙,節日更突出喜慶的氣氛。

  設計意圖:指明每個環節應該關注的重點。

  四、作業要求:

  1、以自己喜歡的主題、風格,設計一張構思新穎、主題鮮明、美觀實用的參觀券;

  2、可以用繪畫的形式,電腦美術水平高的同學也可以用電腦製作併發布在作業展示區裡。

  五、學生創作,教師巡視指導。

  指導重點:主題突出、圖案美觀、恰當;文字搭配合理。

  六、作業展示:

  把你設計的參觀券貼在黑板上的彩紙裡,注意色彩搭配。

  七、課堂小結:

  選你最喜歡的參觀券送上你的肯定!(小紅花)並說出你喜歡它的理由!還有哪些參觀券需要改進?說出你的建議。

  學生活動:說說自己喜歡的參觀券設計,並說出理由。

  設計意圖:讓學生有自己的判斷,其實就是對這節課知識點的認識。教師也能更好的瞭解學生對本堂課知識的瞭解程度。

  教師活動:參觀券就在我們的身邊,收藏它也能增長知識。

  從小養成收藏的習慣,為我們的生活添姿增彩!

  五、說板書設計

  一個好的板書有“微縮教案”之稱,這節課我設計的是一種框架型的板書,設計簡單明瞭,涵蓋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

說課稿 篇3

  基於課型特點,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設定為:

  1.把課文讀正確、流利,並有感情地朗讀第5自然段。瞭解一位普通的手藝人高超的技藝。

  2.繼續領悟並學習作者刻畫人物的方法。

  3.激起學生閱讀相關作品的興趣。

  現在我們五年級教略讀課文,基本教學流程是“自學——交流——拓展(積累)”。

  第一板塊的自學是學生獨立閱讀的實踐機會,因為五年級的學生已有一定的自學能力,因此自學主要放在課前的預習中。就拿《刷子李》來說,自學主要分三步:第一步:讀通課文,自學字詞;第二步:藉助自學提示,自學課文;第三步:心靈對話,寫好批註。

  第二板塊的交流,是學生在教師引領下的相互交流並進行二度自學的過程。這個階段,重在交流自學的收穫,討論自學中遇到的某些問題,從中既可以展示學生的個性和特長,又可以相互學習、相互促進,而教師則視學生交流情況作適當點撥與引導。今天的課主要以提示中的“你從課文的哪些語句中感受到刷子李是個技藝高超的人?作者又是怎樣寫出他的技藝高超的?”進行交流。在交流中感悟刷子李的技藝高超,同時也習到一些寫作方法。

  第三板塊側重向課外擴充套件、延伸。側重什麼,應視文章內容和特點而定。今天我所教學的《刷子李》就是走進《俗世奇人》,領略更多俗世奇人的風采,感受馮驥才寫人的高超技藝,激起學生閱讀這本書的興趣、慾望。

  透過這三個板塊的學習,使略讀課文的教學達到以下基本教學要求:

  第一,概覽全文,瞭解大意;

  第二,捕捉、交流重要資訊;

  第三,有針對性地積累語言,或向課外擴充套件延伸。

說課稿 篇4

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的第9課《兩隻鳥蛋》。下面我從教材的特點、學生的情況、教法學法的選擇、教學過程的設計、板書設計等五個方面談談我的教學設想。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兩隻鳥蛋》是一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開篇之作,是一首清新流暢的兒童敘事詩,講述了一個小朋友從取下兩隻鳥蛋到送還鳥蛋的故事。在這首洋溢著童真、童趣的小詩裡,我們能看到孩子在母親的啟發下,幼小的心靈裡萌生出的對小鳥的關愛,對生命的珍愛,以及對大自然的熱愛。當孩子“把目光投向高遠的藍天”時,孩子看到了小鳥的明天,我們看到了人類的希望??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透過本課及本單元的學習,能讓我們感受肩負的環保責任,讓環保意識逐漸在孩子們幼小的心靈中萌生髮芽。

  詩歌語言優美流暢,在反覆誦讀中,能讓學生進一步體會詩歌的節奏美、音韻美和意境美,從而逐漸熟識詩歌,熱愛詩歌。透過本文的感情朗讀,落實大綱中提出的培養學生朗讀能力的任務。同時進行聽說訓練,進而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

  2、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本課教材的特點,結合學生實際情況,我把本篇課文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知識目標:認識“蛋、取”等12個生字,會寫“聽、唱”6個字。

  (2)語感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喜歡朗讀詩歌。

  (3)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表演能力,以及表達能力。

  (4)情感目標:懂得鳥類是人類的朋友,有愛鳥的意識和情感。

  3、教學重點:

  (1)本課的重點在於培養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力求做到在讀中體會,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想象,在讀中得到美的薰陶和情感的昇華。

  (2)識字教學。

  4、教學難點:

  “焦急、彷彿”詞語的理解,“把目光投向高遠的藍天” 這句話的理解,培養學生愛鳥的意識和情感。

  5、整課計劃兩課時完成:

  第一課時:讀中感悟,學習課文,識記生字。

  第二課時:拓展延伸,背誦課文,指導書寫。

  6、教具準備:

  多媒體教學課件、音樂(鳥鳴聲、配樂朗讀)、大樹貼圖、鳥蛋實物、小鳥破殼的圖片(小鳥貼圖)、鳥媽媽頭飾、生字卡片(果子)、詞語卡片。

  二、說學生。

  1、知識背景:

  在本單元的課文學習之前,已經對學生進行了兩個課時的單元集中識字教學,因此學生對生字的學習比較輕鬆。而且,經過一個多學期的學習,學生已經具備了在課前預習時藉助拼音自讀課文,對照“我會認”圈出生字、認識自然段的能力。初步掌握了用加偏旁、去偏旁、換偏旁的方法識記生字。

  2、情感背景:

  一年級的孩子都具有“真、善、美”的美德,知道保護鳥類是好事。生活在城市的孩子懂得養鳥、愛鳥。鳥是寵物,觀賞物,靠人來餵養。但也免不了吃鳥蛋。對大自然的“鳥捉蟲--蟲迫害莊稼--從而鳥保護莊稼”的知識鏈不甚瞭解。

  三、說教法。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本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的語文課程改革的四個基本理念,為具體落實“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的原則,為了使語文教學更富活力,讓兒童在輕鬆愉悅中學習,我主要採用以下教學方法:

  1、注重多種方法自主識字。

  新課程的識字教學重在教給學生識字方法,教師不以零為起點,鼓勵學生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字。打破以往傳統的老師教讀學生跟讀的做法,體現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學生透過半年多的學習、積累,已掌握了不少識字方法,在本課的識字教學中,鼓勵學生運用多種識字方法並結合生活實際自主識字,透過“摘果子”、“開火車”“我猜,我猜,我猜猜猜”等遊戲,讓學生積極參與學習,並透過讓學生動用多種感官,記憶生字,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識字效率。同時遵循新課標的要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識字的要求,採取了“識字與讀文整合的方法”。

  2、注重語文學習與實踐活動相結合。

  從一年級學生身心特點和認知規律出發,採用了演示法、表演法、遊戲法、小組合作探究教學法,讓學生在輕鬆、愉快、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中快樂識字、主動探究,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讓學生表演,發展性創造能力、受到情感的薰陶,培養了學生主動參與意識、合作意識。

  3、注重學生積極參與、以讀為本、主動獲取知識、體會情感。

  學習語言的過程,應該是學生積極參與、主動獲取的過程。在教學中,教師以平等的身份,和學生一起去感悟、去探索、去發現。透過多種形式的讀和富有童趣的活動,讓學生在讀中理解,在議中感悟;在讀中積累語言、感悟語境;在說中訓練語言學會表達;在評價中啟用思維。創設一種言、色、聲有機結合的教學情境,使全體學生主動、有效地參與教學的全過程。

  四、說學法。

  學習方法是學習活動規律的理性總結。

  1、為了充分體現“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根據《語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這節課主要引導學生用發現法、比較法、探究法、表演法的學習方式來學習,透過學法指導讓學生真正懂得如何去觀察、思考、學習。

  2、特別重視朗讀感悟法。學生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積累,在讀中形成語感、在讀中學會讀書。因此,淡化教師的講,讓學生透過自由讀、合作讀、賞讀、表演讀、個別讀、集體讀等多種形式來理解感悟課文。

  五、說教學過程。

  (一)情境匯入,激發興趣。

  眾所周知,教師透過圖畫、音樂和文學語言描述,再現教材的情境,就會給學生以強烈的真實感,較快地把學生帶入智力最近發展區。情境法適合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能喚起他們的形象思維,提高想象能力,在情境教學中學生既觀察感受,又思維表達,使大腦兩半球交替興奮,為充分挖掘大腦潛力創造了條件。

  為了達到預期目標,我在課堂開始安排了以下幾個步驟:

  1、欣賞音樂,展開想象。播放《百鳥朝鳳》片段,學生欣賞各種模擬的鳥叫聲,展開想象的翅膀,並說說聽到了什麼?彷彿看到了什麼?進行說話訓練。

  2、欣賞圖片,創設情景。播放課件,教師同時用語言描述:在生機勃勃的大自然中,鳥類可是一個繁盛的大家族,無論是陸地、海洋還是天空,到處都有鳥類的身影。教師趁機提問:那麼鳥媽媽是怎樣把他的孩子帶到這個世界上來的呢?從而把學生的思路引向了新課。

  3、出示實物,激發興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對於一年級學生而言,語文教學應培養他們喜歡閱讀、敢於閱讀、樂於閱讀的願望,整體感知的教學設計可以實現這一目的。

  1、欣賞課件(配動畫課文朗讀),激發朗讀的興趣。

  2、藉助拼音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遇到難讀的字藉助拼音多讀幾遍。

  3、說說讀了課文知道了什麼。

  4、同桌互讀,互相檢查,互相正音,互幫互學。

  (三)細讀課文,促進感悟。

  語文課程標準倡導新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接受式學習之外,學會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培養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精神和合作精神。這樣做就使得學生的認知不斷得到完善和昇華,最後對課文內容形成初步的自我理解。因此,對課文的理解只需要多讀,在讀中理解課文內容,在讀中積累語言,領悟情境,增強語感。在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一定的感知後,我安排學生分段細讀課文,透過各種形式的朗讀,感悟情感。

  1、學習第一段:(感受實物)

  本段描述的是事情的起因,男孩從樹上取下兩隻鳥蛋,愛不釋手。引導學生體會男孩對鳥蛋的喜愛之情,才能感受後來他送還鳥蛋的愛鳥之心。所以,在教學本段時,主要透過讓學生感受實物,觀察鳥蛋“小小的”、“涼涼的”的特點,激發學生對鳥蛋的喜愛,隨後進行感情朗讀。同時,在教學中學習片語的比較,促使學生學習運用語言,積累語言。

  2、學習第二段:(啟發想象)

  愛因斯坦說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語文課程標準》也指出:“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這就告訴我們,在教學中,教師要積極挖掘教材,藉助教學難點、重點、培養學生的想像力。本段中男孩在媽媽的啟發下,懂得了珍視生命。為什麼“兩隻鳥蛋就是兩隻小鳥?”卻讓學生有些難以理解。因此,在教學第二段時,我及時地引發學生想像:“鳥媽媽的鳥蛋被拿走了會怎樣?鳥媽媽焦急不安是什麼樣?鳥媽媽會怎麼說?”這樣的話題,有利於調動學生和生活積累,發展他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然後進行表演,自然水到渠成。

  3、學習第三段:(表演朗讀)

  表演讀是一種富有趣味性、形象性的朗讀方法,可以再現課文情景,從而增強對課文的理解,加深印象,並受到感染。表演讀使學生透過理解課文的文字元號,藉助教材的直觀在大腦中建立鮮明的表像聯絡,而且實現表像的外化,那就是把頭腦中的表像運用外顯的形體動作和語調音色表達出來。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就能更好地理解課文的思想感情,從而引起共鳴。在教學第三段時,我引導學生表演讀,在表演中,緊扣三個動作:“小心地捧”、“連忙走”、“輕輕地送還”,體會男孩的愛鳥之心,從而達到了知、情、意、行全面和諧發展的要求。

  4、學習第四段:

  透過前幾段的學習,學生的心靈已經萌發出對小鳥的關愛,對大自然的熱愛。此時,教師抓住時機,層層追問:“鳥蛋又回來了,鳥媽媽會想什麼?過幾天這兩隻鳥蛋會怎樣?到時候會怎樣?”“假如你就是文中的我,聽到嘰嘰喳喳的鳥叫聲,當你抬頭仰望藍天時會看見什麼?”從而為學生留出拓展的空間。最後,教師以優美的語言給予總結和激勵。

  (四)藉助想象,昇華感情。

  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已經達到了一定的深度,此時進行配樂有感情的朗讀全詩,要求學生一邊讀一邊想象課文所描繪的情景,把朗讀、理解、感悟緊密結合起來,讓學生自由、充分的讀,在讀中感受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並且打破教材的束縛,把學習延伸到課外,鼓勵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把學生的思路引向整個地球、整個世界、整個人類。

  (五)多種方法,趣味識字。

  新課程標準的一個特點是重新確定了低年級以識字、寫字為教學重點,要求語文識字課要多認少寫,識寫分開,要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識字。本學期我在教學識字教學中進行了改革,在每個單元學習課文之前,先進行集中識字教學。而在課文的學習中,透過反覆地、不同形式的朗讀,識字與讀文相整合,生字已經在學生的頭腦中重現了很多次了。因此,在學完課文後,再次進行的識字教學,是以鞏固為目的。

  我設計了這樣幾個遊戲:“摘果子”、“我猜,我猜,我猜猜猜”、“開火車”、“找朋友”。在遊戲中,學生學會了識字、組詞、釋義、找反義詞、看部首想意思、積累詞語。學生識字的興趣大、積極性高、效果好。

  整篇課文的教學設計,一層進一層,一環扣一環,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較好的感悟課文的內容,真正體味到語文學習的樂趣。

  (六)作業超市。

  1、收集資料:收集有關鳥的介紹和圖片,瞭解一些鳥兒的生活習性,和同學交流。

  2、談談收穫:這節課你一定有很多收穫,課後請把你的收穫說給你的家人或好朋友聽。

  3、詩歌表演:和好朋友一起邊表演邊背誦詩歌,還要加上動作,可以一人扮演媽媽,一人扮小男孩。

  六、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課文是精華的體現,好的板書更應具有深刻的啟發性。我的板書力求顯示這些,主要採用貼畫配文字的“圖文式”板書,此板書圖文並茂,色彩鮮豔,內容突出了課文的重點,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和認知水平,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並能引導、發散學生創造性思維。

  (附)板書設計:

  兩隻鳥蛋

  (大樹貼圖) 取

  拿 (愛鳥)

  捧

  還

說課稿 篇5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是天壇路幼兒園中一班的語言老師孔秀秀,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中班語言活動《動物好朋友》,下面我分為六大部分來進行。

  一、說教材

  《動物好朋友》選自鳳凰康軒教材中班語言領域中的一首兒歌,它是一首連鎖調兒歌,在兩個句子連線時,每一句結尾的詞語都是下一句的開頭,就好像在玩接龍游戲似的。兒歌中的各種可愛的動物形象也比較吸引幼兒的興趣,並以動物間的團結有序引導著幼兒有序的進行各項活動。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新《綱要》中的總目標,結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從知識、技能、情感態度三方面提出了以下幾個目標:

  1、根據圖譜初步學習兒歌。

  這是從幼兒的知識培養維度考慮制定的。幼兒初次學習兒歌,很難完整掌握內容,加上兒歌內容是比較長的,所以我利用圖譜,從兒歌內容的順序出發,讓幼兒逐步理解兒歌內容,以此突破本次活動的重點。

  2、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中班的幼兒雖然能獨立講述日常生活中的各種事物,但講話有時會斷斷續續,無法獨立的描述自己心裡所想,需在老師的引導和鼓勵下,才能表達自己的想法,因此我利用語句的複述來促進幼兒的完整話講述能力,這個目標也是本次活動的難點。

  3、透過遊戲體驗兒歌的趣味。

  這個目標是從幼兒情感態度培養維度出發制定的,感受和好朋友在一起的快樂,感受兒歌的趣味,這是故事的主要寓意,也是我們中班幼兒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所應建立的情感態度,所以我制定了此情感目標。

  三、說教學準備

  知識準備:幼兒認識兒歌中所涉及的動物。

  物質準備:草地背景圖一幅,各種小動物圖片一張,各種動物頭飾各四個,兒歌錄音,完整的圖譜結合的兒歌。根據中班幼兒的認知水平和心理發展特點,他們的思維還處在具體形象階段,注意力也容易分散,因此我利用圖譜,能夠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同時依照兒歌內容,依次出現的小動物按順序排好隊,清晰地表現出了兒歌內容的發展過程。

  四、說教法、學法

  (一)教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所以我從“支援”、“引導”、“合作”三方面出發,主要採用了下列幾種教法:

  創設情境引導法:利用背景圖片(草地),烘托氛圍,這一情景也讓幼兒進入了故事情境,為後面兒歌中出現的小動物增加了神秘感,讓幼兒迫不及待的猜想接下來的事情。

  設問法:“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慧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呼喚和鼓舞”,所以每次欣賞之前我都進行了設問,讓幼兒帶著問題進入故事情節,這樣不僅增強了幼兒的注意力,也讓幼兒能有目的的傾聽故事,利於故事內容的理解。

  講述法:中班幼兒的有意注意增強了,運用語速、音量的變化,透過生動形象地講述,能激發幼兒的情感共識,引導幼兒理解兒歌內容,幫助幼兒樹立簡單的是非觀念達到教育目的,為提高教學效果和突破重、難點做準備。

  直觀演示法:由於幼兒的思維處於具體形象階段,抽象思維還未形成,所以對事物的認識依賴於圖片,這個兒歌雖然內容簡單,但是涉及的動物很多,容易混淆,運用圖片的直觀演示,讓幼兒對兒歌中動物的先後出場順序過程能更清楚的把握。

  討論交流法:新《綱要》指出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所以,在活動中我運用了討論交流發,如討論:“小山羊去幹什麼了,小朋友們猜一猜” ,“小兔子是去摘花還是插花呢?為什麼不能摘花呢”“ 小青蛙接下來會幹什麼呢?”等等,給幼兒自己思考的空間。

  (二)學法

  依據“幼兒是學習的主人”,我採用了以下幾個學法:

  觀察法:幼兒對生動的圖片總是有興趣的,所以我採用觀察法,讓他們觀察背景圖(草地)以及角色圖,這樣不僅增強幼兒的活動參與性,也幫助幼兒抓住兒歌內容線索,瞭解兒歌內容。

  討論談話法:幼兒在討論、談話中能無拘無束地說出自己的理解與看法,是幼兒練習說話的好機會,這也充分體現了新《綱要》中提出的“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的精神實質,同時,討論的形式能給幼兒寬鬆的講話空間,利於幼兒思維的發展。

  視、聽、講結合法:這樣讓幼兒透過多通道器官的感知,把語言和幼兒的自我理解有機融合,特別是觀察“小動物依次出現”過程圖的環節中,幼兒們在先後關係的.同時,聽聽、講講,利於兒歌內容、語言的學習。

  模仿扮演法:這種方法主要運用在“心理描述”語句的學習中,在活動中,讓幼兒嘗試模仿動物的心理對話,在角色表演中體驗與同伴間合作的美好情感,

  五、說教學過程

  根據教材內容特點,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引入主題——欣賞兒歌——鞏固兒歌,體驗樂趣

  1、引入主題

  (1)出示草原背景圖,尋找小動物。

  我出示草地圖,展開談話:“小朋友們,聽說大草原裡來了很多小動物們,我們一起去找找他們吧?”

  此環節的重點是激起幼兒的興趣,引出兒歌的線索,運用了觀察法和討論法,讓幼兒對兒歌的內容有一個瞭解,同時,在幼兒的討論和猜想中,引出故事的內容。

  (2)依次出小動物,引出兒歌內容。

  我依次出示小動物的圖片,引導幼兒:

  哎,你看,誰來了?

  小山羊去幹什麼?

  遠處一蹦一跳的來了一位小動物,仔細看看它是誰?(小白兔)

  此環節的重點是初步理解兒歌內容,透過提問法,幫助幼兒瞭解兒歌的主要角色,和事情發展的先後順序。

  2、欣賞兒歌

  (1)播放錄音,完整感知兒歌。

  我播放事先錄好的兒歌錄音,並出示文字與圖片結合的兒歌內容。此環節的重點是進一步理解兒歌內容,學習完整的句子,並透過文字與圖片的結合,達到無意識識字的效果。

  (2)幼兒跟讀兒歌。

  3、鞏固兒歌,體驗兒歌樂趣。

  (1)變魔術,繼續鞏固兒歌。

  師把兒歌中的部分動物以變魔術的形式拿走,讓幼兒猜猜誰不見了,並繼續朗誦,加深對兒歌內容的記憶。

  (2)角色扮演,體驗樂趣。

  4、延伸活動

  故事表演:心理學家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加體驗過的活動,人的記憶效果就會明顯提高”,所以我覺得這種幼兒參與的形式能讓幼兒較深刻地感悟到與好朋友在一起的美好情感以及好朋友之間的默契配合,並一遍朗誦兒歌,一遍角色表演,體感受到了兒歌的樂趣。

  六、說設計亮點

  圖片與文字的結合幫助幼兒記憶兒歌。

  《綱要》中提出:“教師要注重幼兒學習的方法和過程,而不是單純的模仿習得的結果。”圖譜簡單明瞭,具有形象性、趣味性、有趣性,現在的幼兒們思維非常活躍,運用圖譜進行教學,能幫助幼兒更好的理解兒歌、學習兒歌。

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這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文章,記敘了護士長葉欣面對極具傳染性的疾病——非典型肺炎,不顧個人的生命安危,不知疲倦地從死神手裡把患者一個一個地奪回來,自己卻染上非典型肺炎而不幸犧牲的動人事蹟。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聯絡上下文理解“身先士卒”、“斬釘截鐵”、“聲色俱厲”等詞語。

  3、體會感受“白衣戰士”護士長葉欣臨危不懼,身先士卒、捨己為人的崇高精神。

  【教學重點】

  抓住關鍵詞語和關鍵句子,感受葉欣的崇高精神。

  【教學難點】

  1、學生儘管經歷過非典時期,但是由於年齡的原因,對非典的危險性感受不深;

  2、課文講述的是一個平凡人的事蹟,如何讓學生透過閱讀來體會人物不平凡的精神,併為這種精神所感動,從而真正落實本課的情感目標則成了教學的另一個難點。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二、說教學方法、學法

  這個單元的四篇文章其實就有三篇是新的。非典型肺炎老師們都不會忘記,四年級的孩子應該說也不會忘記,因為那次兩個月的戰爭太可怕了,那場戰爭全國人民都動起來……我想白衣戰士葉欣的事,對於我們老師來說不陌生,對於學生來說,可能早已經忘記,甚至是不知道。非典宣佈結束後,很快國家搞了個表彰會,葉欣就是被表彰的,在表彰會上,中央電視臺現場轉播了她的動人事蹟,我們還知道葉欣獲得了白衣天使南丁格爾獎,後來圍繞葉欣的事蹟還創作了一部電視劇,再後來,廣東還專門給她建立一個紀念館……想到這一些,我覺得引領學生學這篇文章教學方法其實非常簡單,那就是讓學生自由閱讀,到葉欣網站中自由閱讀。自由閱讀,其實就是引導學生主動佔有資訊,這對於更好的理解這篇文章是非常重要的。所以,這一課的教學,最好的方法就把學生帶到網路室,搜尋葉欣的資訊,然後引導他們直接走進葉欣紀念館總結。

  :的確,有人說,“葉欣是一本書,每一頁都燃燒著生命的激情和熱烈的追求。”還有人說:“葉護士長簡直就是陽光和微笑的化身,是那麼透明,又是那麼明媚。”在平凡的工作中卻有著不平凡的精神,她的精神多麼高尚,品質多麼偉大啊,然而,卻是這樣一心為別人的人,病魔和死神卻沒能放過她。葉欣的病情牽動了所有人的心。(出示課件)

  她的親人來了,她的孩子、丈夫來了,醫院裡的同事來了,還有些人從四面八方趕來。

  (出示追悼會圖片)

  然而多少人的努力和呼喚都沒能挽留住葉欣匆匆離去的腳步,3月25日凌晨,葉欣永遠地離開了…淚水如雨“

  (屏顯:一幅葉欣照片)

  同學們,葉欣留給人們的是永恆的微笑。感人的事蹟,化成了悲痛的文字,讓我們滿懷深情地讀好這兩小節。

  (兩句之後,哀樂慢慢起)

  小結:葉欣雖然走了。但這樣的英雄人民永遠也不會忘記她,20xx年5月,總部設在日內瓦的紅十字國際委員會授予葉欣第39界南丁格爾獎章,在廣州的葉欣紀念館裡,她的那句““這裡危險,讓我來吧!”永遠刻在人們的心靈深處,因為它是我們民族生生不息的中華魂……

  這裡充分運用了現代化教學手段,激情而內斂的情感,把學生的情緒推到了高潮。學到這一步,應該說學生得到了許多,下一步怎麼辦?其實這正是水到渠成之時,我們應該讓學生拿起筆來寫葉欣,寫心中的這位白衣天使,在網上給她送上鮮花,送上一文祝福。激勵學生寫著,並且打印出來,然後把自己選的花與自己寫的文章一起貼在網站上,這是非常有意義的一件事。

  愛這位天使英雄,我認為這種方法最好。

說課稿 篇7

  《二泉映月》這篇課文生動地記敘了盲人阿炳創作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艱辛歷程,表現他熱愛生活、熱愛音樂、追求美好理想、敢於同命運抗爭的精神。對於《二泉映月》這篇文質兼美的文章,教師要引導學生體會其中蘊藏的內涵和意境,並透過朗讀表現出自己內心的體驗,充分發揮網路資源的作用,容易使學生產生共鳴,從而披文入情入境。同時,學生的觀點與想法能在網上發表、交流,可以激發他們對話交流的渴望,更能激起他們的成就感。從學生自身的特徵來看,他們是跨世紀的一代新人,對阿炳的生平、《二泉映月》這首樂曲的內涵不十分了解,課文呈現給學生的只是文字元號。對於學生有限的生活經驗,在理解前有必要為學生提供足夠的感性材料,《二泉映月》專題站從網路中尋找有關的影象資料、文字資料,經過剪輯、編輯,製成教學專題,在課上讓學生瀏覽,讓他們在腦中建立與課文中語言文字相對應的表象,啟用形象思維,一方面利於學生更好地將書面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另一方面可以拓寬學生表述的思路,豐富敘述的內容,開啟學生的語言儲備。網站設有“走近阿炳”、“課文朗讀”、“樂曲欣賞”、“課外拓展”、“學學議議”五個欄目。

  一、上網瞭解生平,體會內心情懷 文中“他想起了師傅說過的話,想到了自己坎坷的經歷。漸漸的,漸漸的,他似乎聽到了深沉的嘆息,傷心的哭泣,激奮的傾訴,倔強的吶喊……”這段話學生難以理解,在透過聯絡課文了解了阿炳生活中一些悽苦後,“其實,阿炳的坎坷經歷還有許多許多,下面就讓我們藉助網上資料,走近阿炳。”讓學生瀏覽專題站中“走近阿炳”這個欄目中的《不幸的人生》《阿炳賣藝的一天》《阿炳的四季》三篇文章,學生了解了阿炳“母親被逼而死”、“父子不能相認”、“兄弟無情”、“社會不公”、“生活悽慘”等不幸的遭遇,就自然的體悟了阿炳的“深沉的嘆息,傷心的哭泣,激奮的傾訴,倔強的吶喊……”。

  二、媒體展示音像,理解樂曲內涵 點選“樂曲欣賞”欄目中的“完整欣賞”,欣賞《二泉映月》這首曲子,欣賞的時候閉上眼睛,邊聽邊用心去感受。談完感受後,接著讓學生配樂朗讀第五自然段樂曲變化的句子。學生隨著曲調的變化,讀出了課文感情的變化。最後再讓學生欣賞《二泉映月》的動畫,學生就將阿炳創作二泉映月的情景深深地刻在了腦海裡,而阿炳的人生遭遇也讓學生同樣感到悲憤、同情。

  三、課外拓展,啟用學生思維 最後讓學生瀏覽專題網站上其它許多關於阿炳的資料和欣賞其它一些音樂作品,也可以在留言板上留下你此時此刻心中最想說的話。

說課稿 篇8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第七單元課題1《燃燒和滅火》。

  一、教學總體設計理念

  本節課著重體現化學學習內容的現實性,使學生感受到化學來源於生活,認識到現實生活中蘊含著大量的化學知識,化學在現實世界中有著廣泛的應用,面對實際問題時,能主動嘗試著從化學的角度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培養學生對化學的應用意識。

  我在設計這一課時,透過大量的生活資訊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愉快地參與實踐活動。為了使學生形成自己的思維方式,發展學生的探究能力和提高學生自身的綜合素質,我給學生一定的空間,讓學生親手設計實驗,不僅完成了學習任務而且鍛鍊了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以及互助合作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燃燒和滅火》是初中化學教材第七單元第一節的內容,第七單元是上冊教材的最後一個知識教學點。它既是對化學變化中具體知識傳授模式的繼承,又是對其的豐富和完善。本節知識位於第七單元第一節,上承我們身邊的物質,物質構成的奧秘等知識,下接第八單元金屬與礦物,對於以前知識是一種補充和完善,對於以後的知識起鋪墊的作用,是知識逐步向能力轉換的一座橋樑。

  2、學情分析

  學生愛玩,好動。利用他們的這種天性,讓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樂。

  3、知識與技能:

  (1)認識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原理

  (2)瞭解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知識

  (3)會運用知識解釋日常生活中的相關問題

  過程與方法:

  透過活動與探究,學習對獲得的事實進行分析得出結論的科學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培養學生合作交流意識和探索精神

  (2)激發學生熱愛生活,關注社會的責任感

  (3)使學生學會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去認識事物,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事物

  4、重點、難點:

  重點:燃燒條件的探究、滅火的原理

  難點:燃燒條件的探究

  三、教法分析:

  1、引導探究法: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是學生自己的事情,學習是一個主動的、有目標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斷轉化和修正教師所提供的資訊,然後以一種具有個人特點的、有意義的方式來探究發現和建構新知識。由於學生擔負這一責任的意願和能力會有所不同,需要教師給予一定幫助。結合教材內容特點,本節課主要採用引導探究的教學方式。

  2、多媒體輔助教學法:利用多媒體技術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減少板書,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動手、思考、討論,突出多媒體教學的優勢。

  四、學法指導:

  1、實驗探究法:透過實驗探究燃燒的條件,滅火的原理和方法,從探究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從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2、合作學習法:讓學生在討論交流中取長補短,培養學生的合作競爭意識。

  五、儀器、用品

  儀器:火柴、鑷子、燒杯、試管、酒精燈、試管夾。

  用品:白磷、紅磷、熱水、蠟燭、稀鹽酸、碳酸鈉粉末。

  六、教學程式

  (一)創設情境,設疑猜想

  有網友說,把石蠟放入試管中加熱至沸騰,然後潑到試劑盤中會燃燒起來,是真的嗎?歡迎大家來到真假實驗室,下面我就給大家演示這個實驗。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等我們學完這節課答案自然會揭曉。

  (二)制定方案,實驗探究

  (1)教師演示實驗:燃燒條件的探究。學生觀察現象,並分析原因。

  為什麼銅片上的白磷燃燒而紅磷不燃燒?

  為什麼銅片上的白磷燃燒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燒?

  向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氣後,水中的白磷燃燒,再次說明燃燒需要什麼條件?

  (設計目的:使學生形成對猜想做出證實的意識,鼓勵學生自行設計方案,體現了科學探究的開放性,培養了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加強了科學方法的教育。)

  (2)學生分組交流,總結歸納出燃燒的條件:

  1、可燃物

  2、 氧氣(或空氣)

  3、達到燃燒時所需的最低溫度(著火點)。

  (3)展示悉尼奧運火炬水下傳遞的圖片,進一步解釋水中可以生火。(可以彌補上面實驗現象不明顯的缺陷。)

  (設計目的:培養學生歸納總結的能力,在對比分析中獲得新知識,透過討論和實踐,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驗證意識。)

  (三)提出問題,交流反思

  (1)討論與反思:

  (過渡)唐僧師徒到西天取經,這一天來到火焰山,這裡三年未下一滴雨,酷熱難耐。唐僧說:“悟空,你看這火焰山這麼熱,你我師徒可怎麼過去呀?”

  1、如果你是孫悟空,該怎麼辦呢?

  2、第一次借來的芭蕉扇為什麼越扇越旺?

  3、第二次借來的芭蕉扇為什麼把火扇滅了?

  4、你還能為孫悟空想出別的滅火的辦法嗎?

  (2)分組實驗

  活動與探究三:點燃三支蠟燭,在其中一支蠟燭上扣一只燒杯;將另兩支蠟燭放在燒杯中,然後向其中一隻燒杯中加適量碳酸鈉和鹽酸,觀察記錄現象並分析原因。(溫馨提示:注意安全,輕聲細語。)

  學生討論得出滅火的原理:

  1、清除可燃物。

  2、隔絕氧氣。

  3、使溫度降到著火點以下。

  (設計目的:使學生養成對探究的結果進行逆向思考的意識,敢於對實驗裝置從正反兩方面去評價,提出改進建議,培養學生的辯證觀,加強環保意識。)

  (四)應用拓展,學以致用

  情境1:做完飯後,你怎樣將液化石油氣熄滅?為什麼?

  情境2:油鍋著火後可以用鍋蓋將其蓋滅。問:這是破壞了燃燒的哪個條件?

  情境3;燃著的蠟燭在火焰上罩一螺旋狀銅絲就可以將其熄滅?這又是破壞了燃燒的哪個條件?

  (3)引導學生回顧,教師演示實驗,總結燃燒條件與滅火原理之間的關係。

  (設計目的:讓學生體驗到化學與生活緊密聯絡,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建立防火、防爆的安全意識。)

  (五)課堂練習

  (六)佈置作業:課後4、5、6小題。

說課稿 篇9

  一、教材分析

  《狼和鹿》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六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課文。這是一個關於生態平衡的故事。課文講的是一百多年前,凱巴伯森林的居民為了保護鹿群,捕殺兇狼反而造成了森林饑荒、疾病流行。它告訴人們:事物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絡,破壞生態平衡將會給環境帶來無法想像的災難。作者按“平衡--失衡--道理”的思路來構思全篇。透過形象的描述,具體的資料告訴人們一個深刻的道理。

  二、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句子中加引號詞語的意思。

  3、知道生態平衡的重要性。

  三、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展開想像,進行比較,深入研究,懂得事物間存在著互相聯絡,互相制約的關係,增強維護生態平衡的意識。

  四、說教學過程

  根據教學目標,本課第二課時的教學可分為以下幾個板塊:

  (一)、設疑激趣,匯入新課

  我首先展示鹿和狼的圖片讓學生說說對它們的印象。接著設定懸念:本文作者卻提出了與眾不同的觀點,讀讀畫出描寫作者觀點的句子。

  (二)抓住難點,設計思路

  在這一環節中,我主要讓學生理解課文的重點句:“人們做夢也不會想到,他們捕殺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 而人們特意要保護的鹿,一旦在森林中過多地繁殖,倒成了破壞森林、毀滅自己的‘禍首’”。

  1、我首先提問:為什麼稱兇殘的狼為“功臣”,可愛的鹿為“禍首”呢?讓學生明白狼和鹿和森林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絡。

  2、我繼續用問題導讀:為什麼稱兇殘的狼為“功臣”,可愛的鹿為“禍首”呢?展開自學,自讀課文,畫出相關的句子。這就激發學生帶著問題閱讀第四自然段乃至全文,並進行合作探究。

  (三)把握重點,對比體悟

  根據板書設計圍繞三者關係展開教學,

  1、鹿群及狼的變化:

  (1)指名讀所畫鹿群在人們捕殺狼前後變化的的句子

  (2)抓住相關的數字,展開想象的翅膀,並出示圖片創設情景,透過讀、說加深體會。

  2、森林的變化,也用透過上述鮮明對比,想象、看圖、品讀方法同樣理解。

  3、學生理解以上兩者的變化之大都是因為人們捕殺了狼的緣故。由此更深入理解三者的互相制約、互相聯絡的關係。讓學生運用簡單的詞語和箭頭繪製三者關係圖,增強直觀性。

  (四)拓展延伸,加深理解

  1、學到這裡你想對大家說些什麼?

  2、看到凱巴伯森林中的荒涼你心痛嗎?想關注一下它現在的樣子嗎?出示指讀

  3、想象一下現在你到凱巴伯森林中去,你會看到什麼景象呢?

  (3)佈置作業:

  複述課文,儘量用上書本中的好詞句和資料說明。

說課稿 篇10

  一、說教材

  《新型玻璃》是四年級第七冊第七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這篇精讀課文分別介紹了夾絲網防盜玻璃、夾絲玻璃、變色玻璃、吸熱玻璃、吃音玻璃五種新型玻璃的特點和它們在現代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課文一共有6個自然段。這篇課文語言淺顯,通俗易懂,主要是想讓學生通過了解5種新型玻璃的特點和用途,瞭解迅速發展的科學技術成就及其在現代工業化建設中的作用,激發學生勤奮學習的自學性。

  四年級是小學階段由低向高發展的關鍵的階梯,語文教學,應該引領學生走進其中,去解讀、去品味、去領悟、去薰陶、去仰慕、去沉醉……且大綱明確要求:“能抓住重點詞、句、段”,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學習課文是怎樣觀察事物,用詞造句,連句成段、連段成篇”的;根據大綱目的要求,語文教學的規律以及《新型玻璃》這一課的特點,

  我設計了以下3大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能查字典並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

  2、瞭解課文介紹的五種新型玻璃的特點及作用。

  能力目標:

  1、體會作者介紹玻璃的表達方法,進行說話訓練、創新設計,發展語言及創新思維。

  2、培養學生收集資料、拓展科學知識的意識及能力。

  情感目標:透過理解課文內容,瞭解迅速發展的當代科技及其在現代化建設中的作用,激發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的積極性。

  教學重點:瞭解新型玻璃的特點及作用,學習作者介紹玻璃的表達方法進行說話訓練。

  教學難點:能正確區分特點和作用。

  教學準備:

  1、課前佈置學生收集有關新型玻璃的資料。

  2、多媒體課件。

  二、說教法

  真正的語文教學,應是師生共度的生命歷程,共創的人生體驗。運用電教手段,採用情境教學法。

  三、說學法

  教學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覺主動的學習過程,要真正讓語文教學的課堂從過去的“講堂”變成學生的“學堂”,必須最佳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教學效益,把課堂這一個廣闊的舞臺還給學生,提高學生素質,遵循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三為主”原則,學生採用:看、聽、讀、品、演的方法學習。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體驗到學習的樂趣,並期待終身學習所帶來的快樂。它應該是一種享受。

  四、說教程:(第二課時)

  在新課程改革理念的光照下,我所思考的新的語文教學應該是這樣的:

  構建新的課堂模式。讓課堂成為學生思想碰撞的場所;讓課堂成為學生激情燃燒的火場;讓課堂成為學生智慧的加工廠;讓課堂成為學生夢想開始的地方。改變課堂教學中閱讀教學大佔天下的局面,把活動引入課堂,把訓練貫徹課堂,提高閱讀教學效率,活化課堂教學。

  我的教學過程是這樣設計的:

  一、談話激趣,匯入新課

  導語:同學們,今天的語文課我們將舉辦新型玻璃展銷會。你們看,我們的展銷會吸引了這麼多的客商。那麼,你們就是展銷會上的廠長、經理或者是推銷員,你們的任務就是將你們公司生產的新型玻璃推銷給在場的每一位客商,大家有信心嗎?

  二、確定目標,自主閱讀

  1、師:我非常相信你們,你們的推銷一定會非常精彩,非常成功的。不過,要把你們公司的新型玻璃推銷出去,你得首先學好課文,熟悉新型玻璃。你們都想學習瞭解有關新型玻璃的哪些知識?(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學什麼?名稱、特點、作用……)

  2、師:怎樣才能瞭解新型玻璃的這些知識呢?(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怎麼學?讀課文、想、勾畫、圈一圈、收集資料……)

  3、學生根據自己確定的學習內容及學習方法,採取自己喜歡的閱讀方式自主閱讀。

  三、交流討論,互相補充

  1、同桌或四人小組或自己找小夥伴,交流自學情況,互相補充,相互釋疑。

  2、全班交流:透過自學交流,還有什麼問題不明白?(教師適時點撥,強調結合實際和收集到的資料談)。

  3、師:最近,老師家裡要裝修房子,請你幫老師的忙,我該用那種玻璃?為什麼?

  4、你們推薦的玻璃除了家裡可以用,還有哪兒可以用?(練習句式:可以……可以……可以……還可以……)

  5、你們推薦了這麼多的玻璃,請用“可以……可以……可以……還可以……”說給老師聽。

  四、發揮潛能,創造設計

  1、過渡:你們的建議真好!老師謝謝你們。同學們,我們人類真了不起,研製了這麼好的新型玻璃造福於人類。你能聯絡生活實際的需要,自己也研製設計一種新型玻璃嗎?

  2、同學們設計新型玻璃。

  五、抓住重點,訓練說話

  1、過渡:讓我們隨著輕快的音樂走進展銷會場,把你們設計的新型玻璃展示給客商吧!

  2、學生設計展銷形式,展銷詞,要求形式多樣,語言生動,富有創意。

  3、彙報推銷,師生點評。

  六、總結評價,佈置作業

  1、總結評價:你覺得今天的語文課你自己學得怎麼樣?(學生自我評價)

  2、佈置作業:將自己最喜歡的新型玻璃(可以是自己設計的,也可以是課文中介紹的)的特點、作用等用自己的語言敘述出來。

  五、說板書:

  19 新型玻璃

  學什麼? 怎麼學? 學得怎樣?

  名稱 讀課文(想、勾畫、圈一圈)

  特點 收集資料

  作用 討論交流

  …… 推銷設計

  這個板書設計,最大的特點是靈活、簡潔,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及學習的過程來完善。充分的反映了學生的學習過程,及其學習的方法。重在了方法的指導。

  當前,資訊革命的浪潮正加速著教育技術化的程序。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必須在課堂教學中實施,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一定加強課堂教學藝術的研究,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最佳化課堂教學,把課堂變成一個樂園,一個溶爐,一個夢想開始的地方。我會為此而努力,永不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