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比的意義》說課稿範文

《比的意義》說課稿

《比的意義》說課稿範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說課稿,編寫說課稿是提高業務素質的有效途徑。那麼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比的意義》說課稿範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比的意義》說課稿1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三小節《比的意義》,我將從——教材內容分析、教學目標確定、教學過程設計、學習方法指導、課堂教學評價這幾個方面來闡述。

  一、教材內容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比的意義”過去是安排在小學的最後階段“比和比例”單元中學習的,而且主要強調的是兩個同類量的倍數關係。新課程實驗教材中,把比的知識提前安排在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分數除法”中學習,在內容的安排上,既講同類量的比,又講不同類量的比。一方面是由於比與分數、除法有密切的聯絡,同時,比也是兩個量比較關係的一種擴充套件。透過對比的知識的學習,既能加強知識間的內在聯絡,又為以後學習比例知識、為進入中學學習物理、化學等知識打下較好的基礎。

  2、教材的結構和聯絡。

  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除法、分數等知識,並且會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節教材分為三段:比的意義,比的基本性質和比的應用,本節課執教的內容《比的意義》為第一課時。本課知識對於學生來說是全新的概念,但這些新概念卻是與舊知識有著密切聯絡的。

  3、教材的重點和難點。

  比的初步知識,大體上顯現出由概念到性質,再到應用的遞進學習過程。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理解比的意義,會求比值。教學難點是:理解比和除法、分數之間的關係。

  二、教學目標確定。

  1、學情分析。

  六年級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知識基礎,積累了一些生活經驗,具備了一定的學習能力,能夠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而比的有關知識在生活中應用非常廣泛,例如按一定的比稀釋清潔劑,加工混凝土等等都用到了比的知識。因而可以從學生的認知習慣出發,透過觀察、比較、討論,歸納概括出比的含義,進而瞭解比與除法、分數的關係。

  2、課標要求。

  新課標第二學段目標明確指出:應使學生經歷從現實生活中抽象出數量關係,並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

  3、教學目標。

  根據課標要求和學生情況分析,本節課我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①知識與技能:理解比的意義,能正確讀寫比,會求比值,理解比與除法、分數的關係。

  ②過程與方法:讓學生經歷從具體的問題情境中抽象出比的過程,透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歸納概括出比的意義。

  ③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在具體的情境中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感。

  我制定的教學目標既符合學生的實際,又符合課程標準的要求。本人認為在教學中利用新課程理念作為指導,要達到這個目標是完全可行的。

  三、教學過程設計

  (一)揭示課題。

  本節課我準備了兩個實物出示給學生,讓學生進行觀察,發現比在生活中的應用,從而引入比,揭示課題——比的意義。

  (二)創設情境。

  1、情境一:神七發射直播錄象。

  當神州七號進入執行軌道後,在距地341千米的高空作圓周運動,平均90分鐘繞地球一週,大約執行42000千米。

  提問學生:怎樣用算式表示飛船進入軌道後平均每分鐘飛行多少千米?學生回答出求速度用路程÷時間表示,得出算式42000÷90。 教師講解:用除法表示兩個數的關係時,我們還可以用一種新的表示形式——比。比如路程÷時間,也可以說成路程和時間的比是

  42000比90。

  2、情境二:神七宇航員太空漫步。

  在太空中,執行此次太空漫步任務的航天員翟志剛在飛船外向人們展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國旗的長是30cm,寬是20cm。

  提問學生:你能根據這兩個條件提出什麼數學問題?學生提問並口頭解答。

  教師講解:像剛才你們提到的“長是寬的幾倍”,用30÷20,我們也可以說成長和寬的比是30比20;“寬是長的幾分之幾?”用20÷30,我們就可以說成寬和長的比是20比30。

  3、情境三:鹽水配製。

  在我們的生活中,經常需要配製溶劑。比如鹽水的配製,其實,鹽水的配製就用到了比的知識。

  比如:在1000克的鹽水中,鹽有10克,鹽佔鹽水的幾分之幾?學生得出算式10÷1000後,要求學生用比的形式表示出鹽和鹽水的比是10比1000。

  (三)學生探究。

  本節課透過對以上3個問題的解決,得到了3個除法算式。讓學生仔細觀察、相互討論後,得到這三個算式的共同的本質的特徵是兩數相除。接下來引導學生根據這個特徵歸納概括出比的意義是:兩個數相除又叫做兩個數的比。

  設計這個探究活動,體現了新課程的一個重要理念,就是為學生提供“做”數學的機會,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體驗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目的是讓學生初步學會在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數量關係並進行歸納概括的數學方法,從而建構比的意義這一概念。

  (四)深入瞭解。

  1、比的各部分名稱。老師結合42000︰90=42000÷90=1400/3向學生介紹比號、前項、後項和比值。

  2、比和除法、分數之間的聯絡區別。

  結合例題30÷20=30︰20=3/2,並透過填寫表格,讓學生著重理解比和除法、分數之間的關係。

  (五)練習設計。

  在此基礎上,老師進一步引導學生用字母表示出比和除法、分數之間的關係,並理解:與分數中的分母,除法中的除數一樣,比的後項也不能是0。得到:a︰b=a÷b=a/b(b≠0)。

  課堂練習是在學生自我建構基礎上的鞏固,是學生個體對知識所進行的自我解讀,更是對前面各個教學環節實施效果的檢測。因此我設計了以下練習:

  第1題:填空。

  小敏和小亮在文具店買同樣的練習本。小敏了6本,共花了1。8元。小亮買了8本,共花了2。4元。小敏和小亮買的練習本數之比是( ):( ),比值是( );花的錢數之比是( ):( ),比值是( )。

  這是一道根據條件和要求寫出比並求比值的填空題,設計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比的意義。

  第2題:判斷。

  (1)小強的身高1米,爸爸的身高是173釐米,小強和爸爸的身高比是1︰173。 ( )

  (2)大卡車的載重量是6噸,小卡車的載重量是3噸,大小卡車載重量的比是2。 ( )

  (3)90班收看“神七”直播人數和未收看人數的比是6︰1,那麼未收看人數是收看人數的1/6。 ( )

  設計這一道題是 為了讓學生在理解比的意義的基礎上,聯絡以前所學過的數學知識,溝通比和除法、分數之間的聯絡,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3題:小剛做了一項這樣的調查:

  一列特快火車5小時可行800千米; 一輛汽車8小時可行640千米。

  根據題目中提供的條件,尋找合適的量,說出兩個數量之間的比。

  這是一道開放性的題目,看學生是否能靈活地運用今天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更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為以後學習比的應用打下基礎。

  第4題:課外閱讀。透過向學生介紹黃金比,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發現生活中的美的能力。

  (六)總結昇華。

  本節課的知識點較多,我讓學生採用自己喜歡的形式梳理本節課的知識點,然後談談本節課的收穫,從而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比的意義的認識,培養學生的總結概括能力。

  四、學習方法指導

  1、教法。

  為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教師的組織、引導作用,建構良好的師生關係,更好地完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我透過情境創設,調動學生經驗儲備,讓學生感受“數學生活化”原則,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透過引導學生合作探究,培養學生髮現數學問題的能力,初步學會在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數量關係並進行歸納概括的數學方法,發展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透過鞏固提高及課外延伸,加深學生對新知的理解和認識,培養學生髮現美的能力。

  2、學法。

  我們常說:“現代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鑑於此,教學中,我們不僅要讓學生掌握所學知識,還要讓學生學到科學的學習方法。根據六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水平,在課堂的主體環節中,我準備以學生的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為主要學習方式,使他們在指導下獲得學習數學,研究數學的基本方法,增強他們學習數學的能力。

  五、課堂教學評價

  新課程標準指出:對數學學習的評價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

  根據這一理念,我準備採用師生、生生互評的多元評價方式,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以朋友式的平等的身份,參與學生的評價並指導學生的評價。

  《比的意義》說課稿2

  一、對教材的分析和理解:

  這是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12冊教材第三單元的第一課內容,本單元的知識與方法具有上位特徵,基本上是對原來概念的進一步提升,因而具有更大的包容性和普遍性,學習了這些概念以後,對原來的觀念和方法可以作進一步溝通和理解,解決問題的方法將更趨多樣化,數學能力將得到有效提高。概念間和計算方法的的聯絡、辨析、溝通以及正確合理地計算,在本單元的學習中具有重要意義。

  作為本單元的第一課內容,比的意義是本單元的起始概念也是本單元的核心概念,這節課學生是在學過分數與除法的關係,分數乘除法的意義和計算方法,以及分數乘除法應用題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它在教材中起著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讓學生切實地理解、掌握比的意義,對學生進一步學習比的性質、比的應用和比例的相關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

  教材在安排比的意義的學習時,分為三個階段:比的意義、比的各部分名稱、比與分數及除法的關係。比的意義教材是從日常生活中的相除關係的例子中引出的,透過對具體例子的討論,明確了比的概念是建立在除法的意義基礎之上的,揭示了比與除法之間的本質聯絡,是一種以“倍比”為基礎的比較關係。

  教材在介紹比的各部分名稱時提出了比值的意義,它既是一個知識點,又有助於進一步理解比的意義。比與分數、除法的關係是本節課的又一教學要點,理解它們之間的關係,對後繼學習特別是綜合應用各種知識解決問題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是理解比的後項不能為0的認知基礎。

  二、教學目標的設計

  新課標上有這樣一段話: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其基本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地發展。它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

  在這樣思想的引領下,“從知識與技巧”、“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確定以下目標。

  (1)理解並掌握比的意義,會正確讀與寫。記住比各部分的名稱,並會正確求比值。

  (2)透過主動發現的討論式學習,激發合作意識,理解並正確掌握比與除法、分數之間的聯絡,明確比的後項不能為零的道理。同時懂得事物之間是互相聯絡的。

  (3)培養學生比較、分析、抽象、概括和自主學習的能力。培養他們在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提出問題的意識。

  本課的教學重點:

  比的意義的理解,比同分數、除法的關係。

  本課的教學難點:

  在現實生活中發現比、感受比。

  三、教學方法的設計

  首先,本節課用創設情境法,激發學生對比的知識的研究興趣。提供給學生較為豐富的研究材料,讓學生積累一定的認識經驗,在較豐富經驗的基礎上在來提煉概念。從日常生活中,培養學生能夠發現數學問題。

  其次,提供給學生充分討論的材料,讓學生透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運用知識之間的聯絡,在除法的基礎上教學比的意義,目的使學生對比有整體的認識,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力求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提高解決問題能力。

  再次,當堂鞏固,當堂反饋練習, 練習形式多樣,使學生從多種學習方式的活動中理解比的意義。

  另外,採用激勵、評價等多種有效的方法,鼓勵學生多比較、多思考,善於探究與協作交流,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數學的'習慣。

  四、教學過程的預設:

  (一)遊戲激趣,匯入新課。

  1、先請一組同學起立,其餘同學數數這組同學有男生幾人,女生幾人?

  男生5人,女生7人 根據這兩條資訊,你能提出什麼問題嗎?(有關除法的)

  板書:男生是女生的幾分之幾 5÷7女生是男生的幾倍? 7÷5

  2、出示楊利偉展示的兩面旗,它的長15米,寬是10米,也請大家提出問題表示長和寬之間的關係。

  板書:長 寬 15÷10

  寬 長 10÷15

  3、以上兩題都是用除法算式來表示兩種數量關係的,今天,我們要在此基礎上,來學習一種新的對兩個數量進行比較的方法——比。(板書:比)

  學生學習的數學應是生活中的數學,是學生“自己的數學”。數學來自於生活,又必須迴歸於生活。數學只有在生活中才能賦予活力與靈性。教學中的教與學聯絡生活,讓學生感受到比在生活中無處不在。由於“比的意義”內容繁雜,在一開始,根據內容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律,緊密聯絡生活實際,讓學生觀察生活中的比,初步感知比,使學生對比感興趣,非常樂意探究知識,巧妙地匯入新課

  (二)充分感知,理解意義。

  1、如第一題中,女生是男生的幾倍,除了用7÷5來比較,還可以說成女生和男生的比是7比5。(板書:7比5)

  那男生是女生的幾分之幾,除了用5÷7來比較,還可以說成什麼呢?(板書:5比7)

  2、國旗中的長是寬的幾倍,還可以說成為什麼?寬是長的幾分之幾還可以說成什麼?

  3、看來大家還真聰明,很快就學會了用“比”的方法對兩個數量進行比較。

  再出示“神州”五號執行材料(略)

  你們會計算它的速度嗎?怎樣列式,板書:42252÷90

  你是根據什麼來列式的?(路程÷時間=速度)用比怎樣表示呢?

  4、從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對兩個數量進行比較,既可以用除法,又可以用比的方法,那麼你能說說什麼叫做比嗎?(同桌互說)

  板書:兩個數相除又叫做兩個數的比,揭示並板書課題:比的意義(齊讀一遍)

  讓學生用兩種求速度的不同方法,使學生初步知道兩個不同類的數量之間的關係也可以用比來表示。在上面兩個例子的基礎上,讓學生概括出比的意義。

  這一環節的設計,從除法應用題入手,透過複習同類量相除,不同類量相除的內容,引出“比”的概念,培養了知識遷移能力。在理解比的意義過程中,讓學生透過觀察、分析歸納出比的意義,使學生不僅獲取了新知識,也培養了學生自學能力和分析歸納能力

  (三)體驗合作,自主探究。

  1、比的讀寫法、各部分的名稱,讓學生看書自學,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然後組織同學們彙報學習成果,引導學生介紹求比值的方法。知道後,並引導學生運用方法,計算出比值,從而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在彙報過程中,尋找比值的規律,即可以是分數、整數,也可以是小數。

  2、比與除法、分數的聯絡

  比與除法、分數都有著比較緊密的聯絡,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比與除法、分數的聯絡和區別是這節課的難點,我在教學時引導學生回憶、思考、討論等活動,在進一步理解比的意義的基礎上,找出了比與除法、分數的聯絡和區別。看電腦螢幕,用“相當於”一詞來說明比、除法、分數的聯絡,促使了原有知識的重新建構,加強了知識之間的聯絡。

  根據比與除法、分數之間的關係,重點理解比的後項為什麼不能為零?

  根據除法中除數不能為0和分數中分母不能為0,得知比的後項不能是0。可以從這一個角度理解,也可以從後項是0時,2:0=?逆運算0乘任何數都不等於2,所以0不能當後項,也可以再從0:0=?逆運算0乘任何數都等於0,答案不唯一,這三個角度,可以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比的後項、除數、分母為什麼不能是0。

  (2)我們經常在足球比賽中看到2∶0這樣的形式,它是比嗎?為什麼?

  (四)多層次練習,鞏固新知識。

  練習形式多樣,既鞏固本節課的知識,又增加了樂趣,特別是培養學生養成了獨立思考的習慣。練習主要分三層,第一層是複習比的意義,雞鴨數量比和比值,數量與總價的比和比值,小強身高148釐米,小明身高12分米,小強和小明身高的比是148﹕12。從同類量相比和不同量的比較,貫穿求比值。

  透過這個環節的教學,使學生明白兩個量之間的比要統一單位,並且要搞清楚是誰和誰比。讓學生按要求寫出比,並重視理解所寫出的比是哪個與哪個的比,如果換一種比法,又該怎樣寫,使學生理解寫比必須根據要求,不能輕易改變數的位置。

  第二層讀出比和求比值的練習

  第三層是提供一些資訊,讓學生根據題目中提供的條件,尋找合適的量,說出兩個數之間的比。

  (五)總結歸納,拓展延伸

  透過本節課學習,同學們學到了那些知識,請把你的收穫告訴大家好嗎?在學生彙報中,使本節課的知識點得以鞏固。 透過學習,讓學生進行總結。在總結的過程中,是學生自己對本節所學知識的梳理,同樣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鍛鍊學生的思維。

  我們常說,數學知識來源來生活,但還得應用於生活。最後的課外延伸,滲透介紹黃金分割的知識,讓學生對所學的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有了更深的體會,並透過介紹黃金分割的妙處,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特別是數學對於藝術美的價值所在。這個環節無論從廣度還是深度上,都對比的意義進行了一個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