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幼兒園大班《會動的房子》說課稿範文

幼兒園大班《會動的房子》說課稿

幼兒園大班《會動的房子》說課稿範文

  語言是人類開展思維活動,進行交流的重要工具。故事教學是幼兒園語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於故事本身具有主題單純、內容淺顯、情節生動、富有兒童情趣等特點,是幼兒接觸最多而又非常喜愛的一種文學形式。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會動的房子》就是這樣一個富有代表性的故事。接下來我將從教材、活動目標、活動準備、教法和學法、活動過程,以及活動特色幾個方面來闡述我對本次活動的理解和認識。

  一、說教材

  《會動的房子》選自一則童話故事,故事講述了一隻可愛的小松鼠因為粗心,把房子建在了烏龜背上,故事充滿藝術的想象,開始設定懸念,把幼兒帶進迴盪著風聲、海浪聲、馬蹄聲的大自然交響曲中,展示了博大美妙的大自然,讓兒童充分體會到自然與人的和諧美,人與人互助的人情美,給兒童留下了豐富的想象空間。

  學情:故事是幼兒較喜歡的文學作品之一,大班階段的幼兒普遍喜歡聽故事,甚至不厭其煩的重複聽一個故事,聽故事有助於培養幼兒的傾聽習慣,對於即將進入小學的大班幼兒,良好的傾聽習慣顯得十分必要,因此《會動的房子》符合該階段的幼兒興趣特徵,不但適合幼兒傾聽,還適合大班幼兒進行故事續編。

  二、說活動目標

  遵循三維目標“知識、技能、情感態度”的要求,根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語言領域“喜歡聽故事,看圖書”的目標,以及“養成幼兒注意傾聽的習慣,發展語言理解能力;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嘗試說明、描述簡單的事物或過程,發展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的要求,本次活動的目標確定為:

  知識目標:引導學前兒童理解作品故事情節,人物形象的特點,學習新詞“呼呼呼、嘩嘩譁、噠噠噠”;學會用語言正確描述出聲響。

  能力目標:開動腦筋續編故事,培養學前兒童大膽想象創造的能力。

  情感目標:感受作品的詼諧美,體會大自然的美,培養學前兒童對大自然的熱愛。

  活動重點:理解故事情節,引導幼兒學習象聲詞。

  活動難點:在理解故事的基礎上大膽想象,對故事進行創編。

  三、說活動準備

  為了組織好此次活動,需要做好以下準備:

  (一)物質準備

  1、教學幻燈片《會動的房子》四幅。

  2、錄有風聲、海浪聲、馬蹄聲的磁帶。

  (二)經驗準備

  幼兒對烏龜尤其是龜背的認知準備。

  四、說教法與學法

  (一)說教法

  圍繞活動所確立的目標,活動主要採用的教法有:

  1、談話法

  幼兒學習的特點表現為直接經驗性,幼兒的認知發展是以其生活的直接經驗為基礎的,因此決定了幼兒園教學活動的內容必須生活化、直觀化,故而談話法貫穿於幼兒園所有活動中。談話法具體表現為教師緊扣活動主題所提出的問題,而幼兒園的活動也就是教師透過一個接一個的問題引發幼兒思考,層層推進,最終達到教育目的,完成教育活動。

  2、講述法

  在活動中講述法主要表現為教師對故事透徹的理解後,透過語言,伴隨表情、動作和抑揚頓挫的聲音傳達給幼兒故事的情緒情感,讓幼兒在故事中體會大自然的美,感受小動物之間互助的情感。

  3、直觀教學法

  主要表現為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會動的房子》中,教師使用幻燈片,最好配有聲音,色彩鮮豔,能夠生動形象的展示在有幼兒眼前,吸引幼兒的注意力。透過這種有效的直觀手段對視覺、聽覺等感官的作用,豐富幼兒的感性認識,有助於幼兒對故事的深刻理解。

  (二)說學法

  幼兒園活動的順利完成有賴於高效的是有互動,所以不止有教師的教,更需要幼兒的積極主動參與--學,在活動中教師需要培養幼兒的學法有:

  1、感官參與獲取資訊法

  《指南》中指出“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畫面,結合畫面討論故事內容,學習建立畫面與故事內容的聯絡。”在《會動的房子中》,需要幼兒透過耳聽(傾聽)、眼看(觀察)、腦想(思考與想象),從而獲得知識體驗。在感官參與過程中,要引導幼兒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

  2、語言表述法

  綱要指出“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嘗試說明、描述事物或過程,發展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本活動的難點在於鼓勵幼兒大膽想象,續編故事,所以要引導幼兒學習運用語言講述情感表達的方法,能夠大膽清楚地表述自己續編的故事。

  五、說活動過程

  (一)匯入部分

  根據幼兒學習的直接經驗性特點,在匯入中,我從生活經驗入手,向幼兒提出問題“小朋友們,你家的房子會動嗎?你見過會動的房子嗎?今天呀,老師要講一個會動的房子的故事,小朋友們想不想聽聽呀?”引出故事。

  (二)基本部分

  1、教師生動有感情地講述故事。

  第一遍故事結束後,我提出描述性問題“故事叫什麼名字?故事中有哪些小動物?小松鼠把房子蓋在了哪裡?小松鼠的房子先後到了哪些地方?”等等,幫助幼兒掌握故事的大意。

  2、教師透過幻燈片和錄音,並提出進一步的問題“房子問什麼會動?故事裡的小松鼠是一隻什麼樣的小松鼠?”讓幼兒帶著問題再次聽故事,第二遍講述故事,引導幼兒多角度理解故事。

  3、請個別幼兒概括故事,鞏固故事的理解,在假設性提問“會動的房子還會到哪裡去?如果小朋友們來造房子,你會把房子造在哪裡呢?你可以是用什麼辦法使你的房子動起來呢?”等等,引導幼兒遷移作品經驗,進行大膽的藝術想象和創造。透過提問引導幼兒在理解故事的基礎上,大膽地續編故事或創編故事。

  (三)小結:完成了上述環節後,我對此次活動幼兒表現做一個簡單的評議,給予幼兒鼓勵和肯定,然後對本次活動和幼兒一起做一個知識性總結“風聲是呼呼呼,海浪聲是嘩嘩譁,馬蹄聲是噠噠噠”等,鞏固幼兒的認知。

  (四)活動延伸

  和幼兒一起到戶外散步,傾聽大自然的聲音,感受大自然的美。

  六、活動特色

  活動選材童趣、新穎,既詼諧有趣,又合乎情理易於吸引幼兒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