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觀後感> 觀天那邊後有感

觀天那邊後有感

觀天那邊後有感

  黨課的最後一節課安排我們看電影《天那邊》了,剛開始只是聽說是個有關支教的電影,沒想到看了還蠻有趣的,《天那邊》。剛開始還在琢磨著這對小情侶怎麼會一起去支教呢?原來那個男的只是為了證明他對那個女大學生的感情是堅貞不渝的而陪她一起去的。或許認為,這樣很甜蜜吧,這樣兩個人彼此可以陪伴,就不會孤單了吧。剛開始貌似是這樣的.,就這樣,他們如願以償的來到了天那邊的村莊,原本以為,三個月很短暫,愛情可以讓他們克服一切困難。可事實呢?男生終究還是走了,那個長滿野草的車站,沒有人,滂沱大雨,她哭了,所謂的愛呢?就這樣放棄了呢?他離開了,回到了天的那邊,也許他根本不適合這裡,這個沒有寬頻,沒有電視,沒有訊號,好久才吃頓肉的村莊。他的生活本是幸福的,充裕的。他的離開沒有回責怪,他有權利選擇這一切。男孩兒走了,女生也許就這樣成熟了,她懂得了更多。沒有他的陪伴照樣可以很充實的生活,從此她將所有的經歷投入到支教教育中來。漸漸地,她開始適應了這裡的生活,也和這裡的孩子打成一片,她也開始融進了這片土地。可是,所有的一切都來得太快,三個月就這樣過去了,她要回去了,那天的送別,孩子們哭了,很傷心地,她也哭了,滿是不捨。回到城裡,生活平淡的過著,她還是繼續著她的教育事業,村長和她見面了,才知道羅老師死了,為了改建學校遇到泥石流了,她愣住了,一下子,她開始擔心天那邊的孩子們,沒有了羅老師,他們的學習怎麼辦呢?於是,她還是選擇了重返那片山,電影的最後一幕,是一張全家福,可是羅老師不在,代替他的是一束束菊花,那是孩子們對他的愛,對他的不捨,他們永遠也忘不了那個有著故事,卻一生從事教育事業的樸實的農人。

  作為大學生,或許很少有人會選擇去一些偏遠地區支教,甚至有人難以想象去了那種與世隔絕的地方改怎麼生存下去。可是,我們總要選擇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的方式,也許,在那個地方,我們可以,過的很好,我們可以成長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