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我心中的狐狸》說課稿及反思

《我心中的狐狸》說課稿及反思

《我心中的狐狸》說課稿及反思

  這一節課是在五年級第三組說明文單元學完後設計的一組群文閱讀課。在第三組課文中有兩篇介紹動物的文章,一篇是《鯨》,用舉例子、列資料等說明方法介紹了鯨的形體特徵,進化歷程,種類和生活習性。一篇是《松鼠》,作者布封用比喻、擬人的手法描寫了一隻漂亮、乖巧、馴良、可愛的小松鼠。在今天我所提供的這一組文章中,有介紹狐狸的說明文,有以狐狸為主角的紀實動物故事、寓言故事、民間故事和詩歌。這節課,我希望能透過閱讀說明文《狐狸》瞭解狐狸的生活習性,閱讀《泉原狐》等文章,瞭解、感受狐狸的性格特點和在文學作品中的形象。

  對於群文閱讀課,我是最近才聽說,我查找了很多資料,透過學習,形成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1、群文的選擇。

  我在選擇文章時主要是基於本組課文,本來是想選擇科普類的說明文的,但看到了動物之後很快就想到了狐狸,透過查詢狐狸的資料和文章,對這種動物越來越喜歡,她美麗、高貴、優雅,她聰明、機警也或者說狡猾、奸詐,她在養育後代的.過程中充滿了智慧。文學作品中所塑造的狐狸形象也非常豐富,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有的擁有美貌和智慧,自立堅強,善良,有的狡猾、奸詐、仗勢欺人。我希望學生在多元的閱讀中,能學會“比較”,比較瞭解不同體裁對狐狸的刻畫。

  2、教學方法的選擇。

  “一節課裡讀一群文章”意味著什麼?意味著老師不可能講太多話,意味著你老師不可能提太多問題,意味著你老師不能發起太多討論,老師話多了,問題多了,對話多了,學生閱讀的時間相對就少了,此長彼消,這群文章,學生就讀不完了。所以“群文閱讀”只有發展“讓學”,讓學生自己讀,讓學生自己在閱讀中學習閱讀。

  “一節課裡讀一群文章”意味著什麼?意味著你對課堂結構的藝術性不能有太多苛求,起承轉合、層層遞進、環環相扣、步步為營、前後呼應、高潮迭起……過於精緻細膩的課堂,往往是連結和環節偏多、轉換頻繁的課堂,這樣的課堂間接地侵佔了孩子自讀自悟、大塊時

  間讀、大塊時間悟的時間,沒有大塊時間讀,大塊時間悟,“群文閱讀”就不可能實現。

  “一節課裡讀一群文章”意味著什麼?意味著你老師不可能這麼深、這麼細、這麼透地講析文章了。微言大義,字斟句酌,咀來嚼去……在“群文閱讀”裡,你不可能這麼上,很簡單,時間來不及啊。

  “一節課裡讀一群文章”意味著什麼?意味著你也不能按部就班地“從字詞的學習開始,經由句式、篇章結構、內容探討進行教學”,你不可能面面俱到,你不可能步步紮實……“群文閱讀”,教學目標一定要抓住重點,突出要點,把握難點,一定要學會放棄。

  “一節課裡讀一群文章”意味著什麼?意味著你不能將“朗讀”、將“有感情朗讀”無限放大,一則時間上不允許,因為有感情朗讀是特別費時間的;二則無限放大有感情朗讀,勢必會擠佔掉一些更重要的閱讀能力的嘗試與學習。你必須根據讀物的不同性質,更多地嘗試略讀、瀏覽、跳讀等閱讀方式,你必須更多地嘗試真實的更實用地類生活化閱讀。這些是群文閱讀的先行者將軍晶在《群文閱讀的嘗試與思考》一文中提出的一些看法,我很受教。

  基於這些考慮,我的整體思路是:

  一、圖片欣賞。

  1、看完圖片,狐狸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

  二、讀說明文《狐狸》和故事《泉原狐》,交流狐狸的性格特點。

  三、讀故事《狐狸和葡萄》《掉在井裡的狐狸和公山羊》《狐假虎威》《列那狐偷魚》,討論狐狸的形象。

  四、讀詩歌《我喜歡你,狐狸》,談談你心中的狐狸。

  《我心中的狐狸》教後反思

  上完群文閱讀課《我心中的狐狸》後,有許多想法,整理一下。

  1、群文閱讀課必須有議題。在我這節課中,我主要想討論狐狸在不同文學作品中的形象。為了讓學生更多地瞭解狐狸的特點,我又選擇了說明文,這個內容就顯得有點多餘了,使課的議題顯得多了些,其實圍繞一個議題進行就行了。

  2、群文的選擇必須與議題一致。我選擇了一篇說明文《狐狸》,一篇紀實動物故事《泉原狐》,三篇寓言故事《狐狸和葡萄》《掉進井裡的狐狸和公山羊》,一篇民間故事《列那狐偷魚》,一首詩《我喜歡你,狐狸》。很明顯,內容太多,有的文章同質性嚴重,如幾篇寓言故事。說明文與議題不符。

  如果再上這節課,我的思路會調整為:

  1、喚起已知,談談你印象中的狐狸。

  2、讀文,討論這些作品中狐狸形象的共同和不同點。

  3、你同意哪種狐狸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