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心靈的慰籍》的說課稿

《心靈的慰籍》的說課稿

《心靈的慰籍》的說課稿

  一、 說教材

  1、 教學基本思路

  A、本課教學主要是協助同學瞭解在人類特定歷史時期中宗教信仰對美術創作的影響以和由此而發生的一些重要作品。在教學過程中,我從一些比較有代表性的作品入手,結合一些宗教故事或傳說,激發同學的學習興趣,並運用圖表歸納的形式以和比較鑑賞法,對東西方宗教美術作品發生的宗教觀念、歷史背景、表示主題、藝術形式等方面做一個歸納,並進行橫向和縱向的比較,從而更好的理解這些作品。

  B、教學資料分析:

  教材內容主要包括五個方面的內容:1、宗教信仰對美術的創作主題、風格樣式、物質媒介等方面發生過重要的影響。2、中國佛教藝術的代表——石窟藝術的藝術形式與所體現的觀念。3、古希臘、羅馬時期的神話對於美術創作的影響以和有代表性的作品。4、基督教信仰對美術創作的影響以和有代表性美術作品5、伊斯蘭教對美術創作的影響以和有代表性的美術作品。

  2、 教學目標 :

  a、 理解在宗教流行的歷史時期,宗教對美術創作發生的影響。

  b、 瞭解東西方一些比較有代表性的宗教美術作品。

  3、 教學重點、難點

  在中國宗教美術作品中出現的宗教形象外鄉化的現象。

  4、三維教學目標和確定依據

  理論依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指出:倡議同學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同學收集和處置資訊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和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知識與技能:讓同學認識到宗教觀念與地域文化對美術創作的雙重影響。同學要在學習中瞭解分析類似的美術現象的方法,學會舉一反三。初步掌握基本美術欣賞語言的表達方式和方法,來表達自身的情感和思想。形成美術基本素養。

  過程與方法:同學能以個人或集體合作的方式參與欣賞討論,豐富視覺審美經驗,發展美術鑑賞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同學能體驗美術欣賞活動的.樂趣,獲得對美術學習的耐久興趣;激發發明精神,陶冶高尚的審美情操,完善人格。

  5、課程資源的開發和有機整合

  A、在製作的課件中採用“比較鑑賞法”與表格的形式,將觀察的內容如時代:性別:體態:面部特徵:髮型:著裝:透過圖片一一地加以列舉並比較,引導同學將觀察與分析科學化、系統化,並運用教材所介紹的知識對比較的結果進行分析,或找一些介紹本課內容的影像資料有選擇的給同學們觀看。

  B、在課前,請同學們從網上或者書中查閱一些關於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以和古希臘的神話故事,然後到課堂上與同學們分享。

  二、說教學方法

  1、學情分析:由於高中階段同學的社會意識以和生活經驗的侷限,可能對本課的主題理解的不夠深入,所以我在教學中手段儘量多樣化。在課前,讓同學去查詢一些這方面的資料或者故事拿到課堂上與同學分享。

  2、 心裡調節的方法指導:學會尊重不同的生活方式、信仰和見解。

  3、掌握知識的方法指導:引導同學查資料並進行分析綜合從而得出結論。教學過程主要採用“比較鑑賞法”,提問法,討論法等。

  三、說教具與學具

  教具:藉助多媒體課件、圖片等資料進行教學。

  學具:作業紙、筆。

  四、說課時:

  2課時。第一課時主要分析中國佛教美術的各種形態。第二課時主要分析國外的宗教美術形態。

  五、說教學程式

  藉助影象和問題創設教學情景匯入、激發興趣誘發探究:

  1、匯入:教師展示雲崗石窟的圖片以和巴黎聖母院的圖片,並且做一定的介紹。提問:這兩座建築有什麼不同?

  2、 同學考慮並回答。

  3、 教師對同學的回答進行歸納總結,並指出

  ①上述兩座建築是為了在世間的人們修建的。

  ②不過這些建築不是為了供人們居住,而是為了那些有宗教信仰的人而修建的。雲崗石窟(佛教)、巴黎聖母院(基督教)。

  4、 匯入正題:介紹世界中有包括佛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在內的三大宗教。接著向同學介紹一下佛教的簡單情況以和中國宗教美術作品中出現的宗教形象外鄉化的現象。

  5、 同學初步閱讀並研究教材:閱讀教材的第28、29、30頁,然後分小組討論歸納教材內容,將內容填寫到作業紙上。

  注意: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要引導同學從如下方面進行閱讀。

  ① 佛教是不是誕生於中國?

  ② 佛教藝術主要集中在中國的什麼時代?

  ③ 為什麼要創作這些美術形象?

  ④ 最有代表性的佛教藝術形式是什麼?

  ⑤ 美術作品怎樣被用來傳達佛教?(如:1、修建石窟供教徒瞻仰與活動。2、塑造佛像。3、繪製壁畫表示佛教故事。)

  ⑥ 仔細觀察,佛教美術作品中的形象在中國流傳的過程中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⑦ 當時的一些統治者怎樣看待佛教。

  6、請同學們把從網上或者書中查閱一些關於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以和古希臘的神話故事,注意:教師可以分小組進行,請不同的小組把不同的內容,在教學中與同學們分享。)

  a、請一些同學來講述一些關於佛教的故事。

  b、 請一些同學來講述古希臘的神話。

  7、教師總結:佛教的思想與古希臘時期的神話思想有著很大的不同,所以表示這些觀念的美術作品也有不同。教師展示古希臘的作品《雅典衛城帕特農神廟》和《雅典娜神像》。不過二者也有一起點,請同學們考慮並解答。

  8、 教師總結:宗教的思想在當時的美術創作中(中國的佛教藝術、古希臘的藝術作品)占主導地位。人們用各種美術形式來表示對神靈的敬仰。在古希臘時期,人們的很多行為都是為了表達對神靈的尊敬。比方今天的“奧林匹克運動會”最初就是獻給奧林匹亞山上以宙斯為首的眾神的。

  9、 同學閱讀並分析教材:在上述分析的基礎上,同學閱讀第31頁古希臘的資料,並進 行分析,分析內容寫在作業紙上。

  注意:教師在同學閱讀與分析的過程中,可以提出如下問題:

  ① 這個時期最偉大的藝術作品是否都與神話有關係,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

  ② 在製作這些美術品的時候,希臘人用什麼資料來製作它們?(最高貴的資料)

  10、 教師總結:請同學回答上述問題,教師總結。

  11、 教師請一些同學起來講述關於基督教的故事以和伊斯蘭教的故事。教師進行引導。

  12、 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請同學們閱讀教材的第32頁,並將內容歸納到作業紙上。

  14、完成活動建議二。請研究、查閱基督教、佛教等不同宗教觀念的小組選擇一件作品來進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