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試題> 高三歷史水平測試題

高三歷史水平測試題

高三歷史水平測試題

  本試卷分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第Ⅰ卷1至4頁,第Ⅱ卷5至10頁。滿分150分。考試時間120分鐘。

  第Ⅰ卷(選擇題,共75分)

  注意事項:

  1、答第Ⅰ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生號、座位號、考試題目、用鉛筆塗寫在答題卡上。

  2、每小題選出答案後,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塗黑,如有改動,用橡皮擦乾淨後,再選塗其它答案標號,不能答在試題捲上。

  3、考試結束後,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併交回。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仰韶文化是黃河流域中部的母系氏族文化,距今約6000—5000年。下列屬於仰韶文化的是

  A、山頂洞人B、半坡氏族C、大漢口氏族D、炎黃部落聯盟

  2、判斷商鞅變法是一場比較徹底的地主階級改革,最主要的依據是

  A、廢井田,開阡陌B、廢除特權,獎勵耕戰

  C、建立縣制”D、編制戶口,推行什五制

  3、東晉初期,“帝(司馬睿)初鎮江東,威名未著,敦(指王敦)與從弟導等同心翼戴,以隆中興,時人為之語曰‘王與馬,共天下’”。這段材料說明的最主要的問題是

  A、東晉偏安江南,政題混亂B、王敦、王導有謀反之心

  C、東晉政權得到土族支援D、司馬睿善於用人,深得民心

  4、下列關於貨幣的各項表達,正確的是

  ①秦始皇把原秦國的圓形方孔錢作為全國統一的貨幣②北宋的市場上流通著大量的鑄幣③南宋中期在四川出現“交子”④元朝後期白銀已成為普遍流動的貨幣

  A、①②B、②③④C、③④D、①②③④

  5、明清時期,我國人口的激增對經濟造成巨大的壓力,與此相關的經濟現象包括

  ①新耕地的大量開墾②商業、農業的發展③多種作物的培植④引進作物的推廣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④D、②③

  6、清朝初期設立的內閣是

  A、受西方文化影響的.封建機構B、雍正皇帝增設的中央機構

  C、沿襲明朝官制的中央機構D、管理皇室要務的中央機構

  7、下列關於戰爭導致中國社會發生變化的表述,不妥當的是

  A、清政府被迫完全放棄“閉關”政策

  B、中國開始成為不能完全獨立自主的國家

  C、中國絲、菜生產的商品化程度提高

  D、英國棉紡織品進入中國市場,但未能大量傾銷

  8、洪秀全創立拜上帝會,反映的問題是①戰爭後農民階級災難的加重②洪秀全確立了******清王朝的革命思想③農民階級仍以宗教迷信為鬥爭手段④先進的中國人向西方探求真理

  A、②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9、資產階級維新派的主張與《資政新篇》的主張相比,最主要的不同是

  A、與外國自由通商,交流文化B、學習西方發展近代工商業

  C、設議院實行君主立憲制度D、發展新聞事業聽取社會輿論

  10、辛亥革命後到五四運動前中國歷史發展的特點是

  ①國內政治鬥爭的焦點是民主共和與******復辟的鬥爭

  ②民族資本主義工業出現短暫的“春天”

  ③民主共和與實業救國成為當時社會思潮的主流

  ④出現了由舊民主主義革命向新民主主義革命轉變的趨勢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1、下列史實最能表現袁世凱破壞共和制度的是

  A、出賣維新派B、鎮壓二次革命

  C、成立唐紹儀內閣D、解散國會,廢除《臨時約法》

  12、近代新式學堂中,創辦最早的是

  A、萬木草堂B、京師同文館C、時務學堂D、京師大學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