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 春夏秋冬相關的詩句

春夏秋冬相關的詩句

春夏秋冬相關的詩句

  一年四個季節,每一個季節都有其不一樣的特點,和不一樣的風景,每個季節都有其獨特的魅力。下面是小編整理收集的春夏秋冬相關的詩句,歡迎閱讀參考!

  春

  1、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杜牧《江南春》)

  2、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3、 渭城朝雨悒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4、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蘇軾《惠崇〈春江晚景〉》)

  5、 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志南《絕句》)

  6、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7、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賀知章《詠柳》)

  8、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遊園不值》)

  9、 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朱熹《春日》)

  10、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王安市《泊船瓜洲》)

  夏

  1、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楊萬里)

  2、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楊萬里《小池》)

  3、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辛棄疾)

  4、 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同上)

  5、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趙師秀《約客》)

  6、 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白居易《觀刈麥》)

  秋

  1、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馬志遠《天淨沙-秋思》)

  2、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杜牧《山行》)

  3、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劉禹錫《秋詞》)

  4、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5、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杜牧《秋夕》)

  6、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李白《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雲》)

  7、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張繼《楓橋夜泊》)

  8、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李商隱《夜雨寄北》)

  冬

  1、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2、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同上)

  3、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同上)

  4、 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同上)

  5、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6、 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陳毅)

  7、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毛澤東《沁園春-雪》)

  擴充套件閱讀:一年四季的變化規律

  從春分經夏至到秋分,北半球處於夏半年,南半球處於冬半年。在此期間,北半球晝長夜短,南半球晝短夜長;北極處於極晝,南極處於極夜;北迴歸線以北的太陽高度始終大於平均值,南迴歸線以南則小於平均值。北迴歸線以北太陽昇起於東北方的地平圈上,降落於西北方的地平圈上。二分日全球各地太陽均升起於正東方,降落於正西方。

  從秋分經冬至到春分,北半球處於冬半年,南半球處於夏半年。在此期間,南北半球的晝夜長短、極晝極夜和太陽高度,都同上述情況相反。北迴歸線以北太陽昇起於東南方的地平圈上,降落於西南方的地平圈上。

  從夏至經秋分到冬至,北半球由夏半年變為冬半年,南半球由冬半年變為夏半年。在此期間,北半球晝漸短,夜漸長,極晝帶逐漸縮小;南半球晝漸長,夜漸短,極夜帶逐漸縮小。北迴歸線以北太陽高度一直在減小,南迴歸線以南則在增大。北迴歸線以北太陽出升方向由東北變為東南,降落方向由西北變為西南。秋分日由正東昇起,正西降落。

  從冬至經春分到夏至,北半球由冬半年變為夏半年,南半球由夏半年變為冬半年。南北半球的晝夜長短、極晝極夜和太陽高度的變化同上述情況相反。北迴歸線以北太陽昇起的方向由東南變為東北,降落方向由西南變為西北。

  從冬至到春分和從夏至到秋分,全球各地晝長都向平均值(12小時)接近,極晝、極夜的範圍都逐漸縮小。北迴歸線以北和南迴歸線以南的太陽高度都在向平均值接近。北迴歸線以北,太陽昇起方向逐漸接近正東,降落方向接近於正西。

  從春分到夏至和從秋分到冬至,全球各地晝夜長短都在向極值變化,極晝、極夜的'範圍都逐漸擴大。北迴歸線以北和南迴歸線以南的太陽高度也趨向極值。北迴歸線以北太陽昇、落的方向,分別向東北、東南和西北、西南移動。

  由於南北迴歸線之間的晝夜長短和太陽高度的變化較複雜,所佔篇幅較多,我們沒有充分地說明,讀者自行總結出規律來也是不難做到的。在分析的時候,最好能分成幾個階段來進行。例如,在北半球,可以從春分到太陽直射該地算做一個階段,再到夏至為第二個階段,夏至以後到再次太陽直射為第三個階段,以後可以把到冬至作為下一個階段,由冬至到春分是最後一個階段,太陽完成了一次迴歸運動。每個階段晝夜長短、太陽高度、太陽的升落方向及正午時太陽的方向(例如,北半球夏至時,太陽在正午時位於天頂以北,冬至時則在天頂以南),等等,都有較大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