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散文> 螞蟻的經典散文

螞蟻的經典散文

螞蟻的經典散文

  孩提時在鄉下沒什麼好玩的,和小夥伴一起玩請螞蟻也算件高興的事兒。可能是受長輩的影響,竟憑螞蟻身體的外觀將其分成好壞,都不喜歡黑螞蟻,想請的是那小黃螞蟻。打只蜻蜓放在那青石板上,幾個小夥伴就圍座一起,一起呼喚著:“黃色螞蟻快點來,打個蜻蜓你來抬,大官不來小官來”,喊了一遍又一遍,不到半分鐘,一隻小黃螞蟻就發現了蜻蜓,它在蜻蜓邊轉上兩圈後便就飛快地爬回洞中通知同伴。不一會兒一大群螞蟻浩浩蕩蕩地向蜻蜓這邊奔來。

  領頭的是隻大頭螞蟻,可能是個當官的,搖搖身子,擺擺觸角,指揮著幹活。七八十隻螞蟻把蜻蜓扛起就走,好像十分輕鬆,很快把蜻蜓搬到洞口,因為蜻蜓太大,被卡在了洞口,進不去,也出不來,有時蜻蜓還會把螞蟻壓在蜻蜓下面,螞蟻們也會馬上來救它。螞蟻們反覆調整蜻蜓位置,試著進去。但試了好幾回,都失敗了。螞蟻們只好把蜻蜓咬成小塊,一塊塊地搬進洞了裡。它們幹起活來與人類天然的相似。

  螞蟻上下樹也有次序,往上爬的螞蟻和往下爬的螞蟻在碰頭時大都要相互“吻”一下,然後再繼續趕路,有的則見了面繞道而走。似乎螞蟻王國裡也很講規矩,螞蟻有情感,還有思想。

  當你俯下身體近距離觀察,螞蟻們來的來去的去,兩隻迎面有的擦肩而過,好似街頭熙熙攘攘人群中互不相識的陌生人一樣。有的則稍作停留,彼此用觸角相互接觸一下,然後各自東西,轉眼間就消失在蟻群之中。看多了不免琢磨起來,這螞蟻是否像人一樣,路上遇到熟蟻,稍作停留打個招呼?或是路生,問路什麼的。

  在看那些散落的螞蟻,有的是一隻,有的幾隻。它們的`行蹤飄忽不定,一會東,一會西。哪裡來,到那裡去,沒法讓人明白。也許是在回家的路上;也許是在找食物;也許是出來散步,旅行,去朋友家……,這些都不得而知。

  如果你到一百多層的摩天高樓,或到飛機上俯瞰地面,地面上的人群就像小小的螞蟻,來來往往的人群,或東西,或南北,或左右,因為只有影象沒有聲音,人與螞蟻是多麼相似。

  螞蟻能舉起幾百倍的於自己體重的重物,也能拿下比自己大幾百倍的活體食物,且記性特別好,有自己的組織機構,分工合作,加上大多數螞蟻沒有生殖能力,也少了些情感方面的創傷,它們是靠什麼凝聚在一起,官員是否有特權,都是一個密,但在螞蟻自己的世界裡是偉大的。人和螞蟻相比是龐然大物,人類覺得自己很偉大,不經意一腳下去就可把螞蟻踩得粉身碎骨,隨意吹一口氣也可把一隻螞蟻吹得無影無蹤。可人相對於浩瀚無垠的宇宙,也是微塵一粒。像汶川大地震幾萬條生命在大自然面前也是顯得如此脆弱不堪,轉眼間灰飛煙滅;颶風來時,人就會被那一口氣吹上半天雲裡;當河口決堤時洪水吞噬一個人的生命也只要幾秒鐘……,那時那刻的人照樣無法主宰自己的命運。

  人的生命渺小與脆弱與螞蟻沒有區別,與形體的大小及智慧也沒有關係。相對宇宙來說所有的生命更是微不足道。每一個生靈就像一座小山,近看你是偉大的,遠看時才知道是多麼渺小,因此那自信只可能來自於自己的世界裡。

  如今已經長大成人,觀察螞蟻這種充滿浪漫充滿童貞的遊戲自然就在記憶裡,新一撥的小孩子又無師自通地玩起觀察螞蟻的有趣遊戲。螞蟻好比就是一種親切而久違的詩意,讓他們身心浸染其間。於是,人從螞蟻身上發掘出:勤勞、樂觀、堅韌等特質,進而用於完善自己。

  有資料說:螞蟻遇到小河擋路時,成片的螞蟻會在平緩的河灘上互相緊緊地抱在一起,慢慢地結成一個圓形“蟻球”。大約半個時辰,蟻球就趟過一二十米寬的河面,安全抵達彼岸。從螞蟻們能“同心協力”戰勝災難這點來看,很值得人們去認真學習探究。

  螞蟻弱小而不自卑,遇困境而不嘆息,讓心浮氣躁的現代人感到自愧不如,其實人生更需要樂觀、堅韌、團結等“螞蟻”元素,活得朝氣蓬勃,汲取它那“有益”的生命特質營養提升自己的人生品位,肯定比“螞蟻”們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