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散文> 教學是個球散文

教學是個球散文

教學是個球散文

  教學是個球,搞教學如同打籃球。

  打球前,總要拍拍按按,看球有氣沒有。沒氣的話玩著費勁,氣足的話球容易打爆,所以氣壓要保持適中。作為教師,講課前你要觀察一下學生的狀態。如果沒精打采,你就要給他們“打打氣”。如果過於活躍了,就容易導致混亂。混亂時間長了,這個班就“爆”了。這時你得想法給他“放放氣”。

  籃球是一項集體運動,講究球員之間的配合,它不是一個人的表演舞臺,而是集體大合唱。作為教師,你不能一個人在講臺上喝獨角戲,要知道講臺還有學生,教師的教只有和學生的學結合起來才能稱之為教學。記住:課堂是你的,但更是大家的。

  要想在場上把球打好,那就必須在場下苦練。不能光練球技,也得練身體,強壯的身體和精湛的球技兩者缺一不可。教師要在課堂上上出好課,課下就得做充分準備。光備課不行,還得“備”自己的素質,修練自己的學識、氣質、眼光。備課只是標,素質才是本,標本兼“備”,教學方能深入淺出,遊刃有餘。

  打球時要想法把球投進,你必須選用一種方式,但你不能只靠這一種方式。你總是用老一式,時間長了,就會被對方識破,使用起來就會越來越不靈驗。所以你的進攻得具有多樣性,讓對方摸不透你要用什麼招式,這樣你的進攻就得心應手了。作為教師,你不應只有一種教學模式或者管理方法,恩威兼施,軟硬皆有,多種方法並用,往往效果更佳。

  球場上,一招一式講究的是實用,當然,你可以玩一些花樣動作,但必須和實用結合起來,至少不能影響實用。否則看上去再優美,卻只會給球隊帶來危害。畢竟,籃球比賽不是雜技表演。搞教學同樣要務實,我們不排除吸收一些美麗精妙的外在形式,但前提是得對教學有所幫助,否則還是拋棄算了。比如近年來所謂的優質課、觀摩課,大都是在作秀表演,看上去挺精彩,其實無益於教學。

  籃球運動注重對抗,所以平時訓練時,即便是一個人在練習,你也得假想有人在防守你,並且這個人和你一樣,也是動著的。你要想辦法不斷地擺脫他的防守。有了這種想像和準備,球場上你才能順利把球投進籃框。作為教師,備課時你不能只想著如何講解,你的心中還要有學生,並且是動態的學生。如何把這些動態的學生組織起來進行知識的傳授,這才是教學的關鍵。腦子中總是浮現一副課堂融洽的情景,課堂上才會真的出現這種融洽的情景!

  你要把球投進,你可以選擇近攻,也可以選擇中投和遠射。近攻雖然命中率高,但對方的防守強度肯定也會加大,甚至多人過來包夾你。遠投雖然不容易投進,但對方的防守也相對薄弱。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根據時機來選擇投籃方式。在教學中,沒有哪一種教學方式是最好的,也沒有固定不變的教學方式,我們應該根據課本內容、自身特點、教學物件、課堂情形來選擇自己的教學方式。

  投籃的姿勢有很多種,有人喜歡低手上籃,有人喜歡高拋投球,有人喜歡直接往籃裡投,有人喜歡打板反彈入框……方法真是多種多樣,但不管用那種方法,都必須掌握好方向、力度和弧度,這樣才能把球投進。教學方法同樣多種多樣,但不管用什麼方法,都應該做到兩點:一、高高興興。二、學到知識。用一句話概括就是:讓學生高高興興地學到知識!脫離這一點,方法便難稱好方法。

  打球時你不能把招式使足,時時得留有餘地。比如上籃,對方肯定會來封蓋,如果你動作留有餘地,就還可以繼續調整,躲過他的封蓋,或者將球傳出去,或者換種方法上籃。如果動作做到底了,再無周旋餘地,那就等著挨帽吧。在教學中,我們同樣得時時留有餘地:批評學生不能一昧窮追猛打,得給他們留下改正的餘地;表揚學生不能說得過滿,得給他們留下提升的餘地;課堂上不能滿堂大講特講,得給他們留下思考的餘地……

  友誼第一,比賽第二。打球不僅是球技的切磋,更是感情的溝通。以球會友,此之謂也。在良好的感情氛圍中打球,真的是一件無比開心的事。我們搞教學,絕不能僅僅是單純的知識的傳授,更要懂得感情的'交流。且記,學生不是接受知識的容器,更不是你追名逐利的工具,他們和我們一樣,都是一個個需要關懷、需要理解的鮮活的生命!沒有感情的教學,是對教師、學生的雙向摧殘!

  投籃時要保持輕鬆的心態,這樣才能更容易地把球投進。即便沒投進,也沒有關係,下次再投時調整調整就行了。千萬不能心急,越是心急球越投不進。而心急的最大害處還在於:氣急攻心,損害身心!教學中,也應時刻保持這種良好的心態。越是放鬆,思路越是開闊,教學越是得心應手。誠然,教學中總會有一些影響我們情緒的事情,比如學生的違紀,考試的壓力等等,這些都太正常了,沒什麼大驚小怪的,想辦法解決也就是了。

  投籃時,偏左了,下次再投時就要往右來點;力量小了,下次再投時就得多用些力……總之,你得不斷地自我校正,這樣才能提高投籃的準確度。雖然有些時候你投得並不是那麼精準,球還是會跌跌碰碰掉進球籃,但你不能總指望這麼進球,你仍需校正。在教學中,我們教師也應該具備這種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自我校正能力:學生亂了,管理就要嚴點;學生不會了,講課就要慢點……不斷地校正,教學才能蒸蒸日上。即便有一些“球”你投進了,比如懲罰,雖說也會幫你達到預期的效果,但你不能依靠它來支起你教學的藍天,所以你仍要校正。

  打球時球風一定要正,雖說搞一些小動作或者耍賴,會幫助你取得勝利,便時間長了,就沒有人願意同你玩了,混到這地步,就算贏了球,但你並不能贏得人們對你的尊敬,相反地還會招至非議,讓人不齒,這種勝利有什麼意義呢?作為教師,有求勝心是對的,但你不能為了提高教學成績而弄虛作假,為了獲取名利而不擇手段。縱使你羸得榮譽無數,又如何呢?

  球場上還有一種人,他不耍賴,但耍狠!動作粗野,球風兇狠,打球像打仗,對手如仇人,而仇人相見,自然分外眼紅,常常痛下殺手,不計後果。所到之處,皆人仰馬翻,鮮血飛濺。這種人誰敢不讓著點躲著點?所以雖然他球技不高,但也往往取得勝利。在教學中不乏這樣的例子,有些教師性格生猛,脾氣暴燥,整天板著臉,動不動就暴跳如雷,對學生非打即罵。這種教師佈置的作業哪個敢不寫?安排的任務哪個敢不完成?所以他的教學成績也往往很好,可是很悲哀:不但傷己,而且傷人。

  打球要有規則,也要有章法。規則是打球的基礎,沒有球就沒法打。章法是打球的提升,有章法才能把球打好。無章法地胡打亂打,過程結果都難看。在教學中,也有“規則”,那就是《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這些法律法規,這是我們教學的底線!也應該有章法:講課要有章法,先講什麼後講什麼,哪裡詳講哪裡略講,教師心裡得有數,不能亂講一通;學生回答回題要有章法,不能誰想回答誰就回答,否則就會亂了套;討論問題要有章法,做到有組織有秩序,不然就會變成“座談會”、打鬧場……

  籃球場上,得分者最風光,但組織者最重要。正是有了他(她)的組織,球隊的進攻才變得流暢起來,最後由處在最好位置的隊友將球送進籃框。當然,當他(她)處於最好位置或其他隊友都啞火時,他也會選擇自己得分。我們的教師就應該是這樣的組織者,我們要把課堂有效地組織起來。不錯,課堂是大家的,你是最重要的,但這並不意味著一切問題都要由你來解決,你得把“得分”這種露臉的機會讓給學生。而當學生們全體“啞火”,面對問題束手無策時,那麼這時就該你挺身而出了。

  在打球的過程中,無論打得好球,總不乏讚揚和指責。面對這些,你得學會坦然接受,正確面對。不要在表揚聲中迷失自己,也不要在批評聲中迷失自己。然而更多的時候,沒有觀眾,也沒有各種聲音,但你也不能因此而放棄對自己的審視,也要努力地把球打好,因為我們熱愛這項運動!在教學中,我們同樣會聽到來自領導、同事、家長、學生的各種各樣的聲音,我們應該坦然面對,並審視自己:有則改之,無則加勉。這樣就夠了。即便沒有任何人的關注,也要憑著對教育的熱愛,努力地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打球要學會動腦子。該靜則靜,該動則動,靜時就養精蓄銳,動時就全力以赴,進攻時要想法擺脫對方的防守,防守時要及時識破對方的進攻。不知疲倦地滿場瘋跑,咋看咋像卻心眼!在教學中,有不少教師幹工作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吃苦耐勞,任勞任怨,這本無可厚非,可結果呢?太累!原因就在於沒有在教學中融入智慧。搞教學是得下力氣,但決不是拼身體——既不是拼教師的身體,也不是拼學生的身體!

  打球難免要碰撞,碰撞難免要受傷,而一旦受了傷,那就只有看球的份了。所以對於傷病,第一、注意保護自己,避免受傷;第二、真的受了傷,要趕快治療。所以,每一位教師同行們,請你一定要多愛惜自己的身體。教學固然重要,但健康更加寶貴,身體不行了,一切都沒意義了!

  ……

  教學真的是個球。球打好,學也就教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