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散文> 看,山間那朵蓮花散文

看,山間那朵蓮花散文

看,山間那朵蓮花散文

  我喜歡傾訴,或是對著他人或是對著自己。最後的形式,就是把所有的語言注入文字,努力的讓它更有色彩,更有生命力!我喜歡聆聽,靜靜的,哪怕只是一個人。也願意坐在風中或是雨裡。哪怕身邊只剩花草呢噥,最後的形式,就是把所有的聲音裝在心裡,譜成一首陽光的心曲……

  ——題記

  在雲南的一座山裡,盛開著一朵美麗的蓮花。她就是我小姑姑——美蓮。(我其實有三個姑姑,而今天我最先寫下的是我小姑姑。因為我記事的時候,大姑二姑早已婚嫁,所以心裡的記憶,小姑姑佔了太多的比例。)

  說起姑姑,我心裡有說不出的酸楚。小姑姑其實也是個苦命的孩兒。姑姑是五九年出生的。生在那個吃野菜都難找的年代,活著本已是一種困苦,可姑姑六歲時又遇我奶奶不幸病逝。那個動盪的歲月,處處雞犬不寧人心惶惶。所幸的是祖輩成分是貧農,沒有被殃及太多無端的災難。但一群孩子突然沒有了母親的呵護,姑姑的童年就更是雪上加霜。

  奶奶走的時候,給爺爺撇下六個孩子---仨兒子仨姑娘。最大的十七,也就是我父親,最小的不到兩歲,也就是我小叔叔,小姑姑是老五。爺爺唯恐自己的六個孩子再受委屈,一直沒再娶妻,就這樣在那個飢飽不定的日子裡,硬是一個人拉扯著六個孩子,所以小姑姑和小叔叔的童年生活自然就少了母愛的滋味兒。

  姑姑說:我父親是大哥,兄弟姐妹裡最心疼小姑姑和老叔的就是我父親。後來到了小姑姑上學,一家人的日子,還是煎熬在溫飽難解的階段。姑姑甚至連時常穿著的一件土白布衣服也不知是哪個哥姐穿過的。而讓姑姑最開心的就是自己有一雙漂亮的鞋子。那是奶奶留下的一雙粉色繡花鞋。可是姑姑很多時候都不捨得穿。因為只有那雙鞋子才能讓姑姑模糊地想起奶奶的樣子。所以到後來我記事的時候,我還見過那雙奶奶的鞋。姑姑說:兒時的冬天熱天都是一件衣服,也不覺得冷。經常光著腳丫奔跑在哥哥姐姐的前後,快樂著哥姐單純的快樂,幸福著自己簡單的幸福!

  我出生的時候,小姑姑十一歲。媽媽生下我時,是姑姑替我那正在上班的父親去十里外的外婆家報喜。返回的時候,瘦小的姑姑幫著外婆挑著好多雞蛋和幾隻大公雞,對外婆來說,那些牽掛女兒月子的營養品似乎還不是很多,而對幼小的姑姑,卻是重擔一副。姑姑搖搖晃晃地一路挑著,途中和外婆一路歇了好幾起。

  真正能記起我和姑姑點點滴滴的記憶時,我已經有六、七歲。姑姑那會兒已是窈窕淑女。圓圓的臉盤,高挑的個子,濃眉大眼雙眼皮,挺挺的鼻樑,長長的辮子時而搭在前胸,時而甩到肩後。天天美滋滋地穿著一條舊卻乾淨的的確良粉裙兒。人如其名,像極了那支荷池裡的蓮花,亭亭玉立。真不愧爺爺奶奶給起的那聲名字叫“美蓮”。

  姑姑是個懂得上進的女孩,儘管生活貧窮,還是在家人的支援下讀完了五年小學,兩年初中和兩年的高中。爺爺雖然早已託人給我父親找了份工作,又送二叔去參軍,但是因為小姑姑和小叔叔上學(我母親當時已經帶著三個孩兒)。家裡只剩有限的勞力,所以緊巴巴的日子,一年下來根本就走不進餘糧戶的隊伍,時常吃不飽穿不暖。也就是因為這樣,姑姑心裡有太多壓力,雖然學習一直很用功,但高考的時候,發揮有點失常,離錄取分數線還是差了幾分。

  家裡人都很希望姑姑金榜題名能有出息,但最終因為家庭負擔過重,姑姑到底還是放棄了復讀考大學的機會。那天,姑姑在閣樓裡傷心地大哭。幼小的我不知道“大學”是個什麼理念,只是悄悄的隔著門縫偷看著一直在哭的姑姑。我不知道那天姑姑哭了多久,只知道我醒來的時候已經睡在了姑姑的床鋪。也就是從那天起,姑姑哭完後就收藏起了她所有的書,和我父親一起去了單位做了臨時工。無論是長相和學歷,姑姑當時在村裡到底也算是出類拔萃。所以後來姑姑又被選去了大隊參加了通訊民兵的培訓。做了無線發報的發報員。再後來的日子裡,又積極努力申請加入了共青團;申請入了黨,成為一名光榮的中國共產黨黨員。

  小姑姑是個心靈手巧的姑娘,不光學會燒火做飯洗衣裳,還學會了裁剪、繡花,做鞋、織毛衣。我每天都會跟在姑姑後面打轉,因為姑姑不僅天天抽空給我梳小辮兒扎蝴蝶結,還會偶爾給我做新衣服和新鞋。姑姑怕橡膠小皮筋撕扯到我的頭髮,常常會用五顏六色的毛線把皮筋纏住。然後再給我梳上各種各樣的小辮子。我一直記得姑姑纏小皮筋的樣子,用一隻手的手指撐開皮筋圈,把毛線的一頭與皮筋栓好,另一隻手隨著套皮筋的手指來回伸動而陸續放線頭,那動作熟練且優美。用姑姑纏好的皮筋紮在小辮上格外的舒服。而讓我印象最深的還是上一年級的第一學期。我每天揹著叔叔用過的小書包和小黑板,穿的是姑姑給我做的紅綢子上衣、格子布的喇叭褲和飛機鞋。姑姑還會在我每天洗完臉的時候,獎勵一些香味濃濃的“百雀靈”抹在我的臉和手上。也許是因為姑姑自己沒有了讀書的機會,希望我能上好學,所以姑姑對我格外的照顧。

  小姑姑也是個有主見的人。我十二歲的時候,姑姑已經是大姑娘。黨中央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實行了土地承包到戶。姑姑也不需要搶工分了,於是和夥伴們一起打工去了那個和緬甸搭邊的邊境地方。姑姑因為不太習慣那個熱帶地方的氣候,沒多久就回了家。而且身後還跟來了一個走路有點發跛的朋友。我也不知道那個跟著姑姑來家裡的叔叔是什麼來頭,只是覺得他帶來的水果糖好像比父親買的多了些清香的味道。後來叔叔告訴我那是芒果和菠蘿的味道。水果糖很好吃,但是那個帶著糖來送姑姑的人住了幾天就走了。因為他喜歡姑姑,可是在姑姑心裡他只是最好的工友。儘管他後來不斷的給姑姑來信,而姑姑每次回信都是婉言拒絕。記得每次拒絕信都是姑姑在昏暗的煤油燈下寫好,再讓我週末的時候用歪歪斜斜的字型抄寫一遍郵寄出去。

  姑姑失去了上大學的夢想,只能對愛情寄予期望。小姑姑的婚姻實屬有情人終成眷屬的一類。八十年代初,在我們那兒的農村,自由戀愛還不是很普遍。但那時的姑姑就已經不喜歡別人給她保媒拉縴,姑姑信奉自由戀愛。我不太瞭解姑姑和姑父怎麼樣開始談戀愛,但我知道姑姑很愛姑父。姑父第一次來家裡的時候就很閃眼。白皙的臉盤,溫和的目光,一身白色西裝包裹著瘦高卻挺拔的身材。不光長得乾淨帥氣而且說著一腔脆得悅耳卻又有點拐彎兒的保山話。我害羞的不敢上前打招呼,只是在院子一角遠遠的看著遠道而來提親的姑父和他的家人。

  我父親從小看著姑姑長大,怕姑姑嫁到山區會受苦。於是雞蛋裡挑骨頭,嫌棄姑父家住在山區,高低不同意姑姑嫁過去。而善良帥氣的姑父命中有貴,遇上爺爺是個善解人意通情達理老岳父。爺爺說“幸福不分割槽域,日子過好了,在哪兒都是享福。”因為沒有阻止住姑姑追求愛情。父親一直沒有順過氣,直到姑姑結婚那天,父親依然板著個臉硬是沒讓我去送親。

  姑姑臨走時送我了一件紅色的衣服,含淚看了我一眼,又環視了一下那個把她養大的家和來賀喜的鄉親們,轉身就上了迎親的客車。我假裝堅強不哭,悄悄跟在送親隊伍後頭,最後一個人躲進了房後的蠶豆地,潔白的蠶豆花一串串的數不勝數,有點像我當時的眼淚。我在地裡待到黃昏,我不敢讓父親看見我捨不得小姑姑的淚珠。

  第一次住姑姑家,已經是家裡分家另過日子以後的事。說起來也是一件很讓我傷感的事兒。

  爺爺一個人含辛茹苦的,到底還是養大了六個孩子。連小叔叔初中畢業後也參軍去了部隊。但爺爺直到六十多歲還在黨校的伙房工作,掙些錢幫著家裡過日子。爺爺希望孩子們的生活越來越好過。然而,生活還是難免有不盡情的苦。剛剛退伍回來結了婚的二叔卻得了中風的毛病。一個二十七八歲,血氣方剛的小夥,就這樣在爺爺面前倒下,成了半邊身子不會動的殘疾。爺爺無奈之下只好把院裡的兩處房子留給了生病的二叔和還未退伍成家的小叔,讓我那身為長子的父親憑著一份工作白手起家,帶著我們姐弟三人另過。父親理解爺爺心裡的苦衷,和我母親一起動手搭起了一間小屋,就開始了新的生活。

  借錢、建房,成了我父母的頭等大事,也就是從那時候起,我不僅沒有了小姑姑的呵護,也沒有了往日那種無憂的無慮的生活。除了每天放學幫著母親做些家務,週末還得拿著農具到村外的小河撈沙子掙零花錢。青春期的女孩兒,撞上了勞累不休的父母,常常讓我的心情火花四濺。每當此時,常常喜歡一個人,躺在屋後的田埂。久久的望著西下的太陽;望著深邃的夜空;望著那顆最小的星星。五味雜陳的眼淚讓我想起姑姑。似乎除了小姑姑,我找不到其他地方可以去傾訴。似乎只有在姑姑的面前,我才有勇氣敞開我最柔軟的那份茫然與孤獨。終於有一天,我拿著自己掙的錢,一個人偷偷去了那個有小姑姑新家的保山。

  我不知道姑姑家離市裡的車站有多遠,我也不知道姑姑的家住在周圍的哪座山。出了站口,我真的.不知道自己該去哪方。只能握緊口袋裡的幾十塊錢徘徊在那個陌生的大街上……

  人的一生,如果在不知所措的時候遇到朋友和親人,那是一種莫大的幸運!是的,就在我的身體和靈魂都在孤獨遊行的時候,我突然遇到了我其實不是很熟悉的一個朋友。朋友在親戚家做工,藉著她對這個城市有些許熟悉,一路幫我打聽到了姑姑家的方向,幾經周折,我和朋友來到了小姑姑家的門口。姑姑看著突然出現的我們,臉上有太多的驚詫。我看著不太熟悉的姑父,收起了在眼裡打轉的眼淚。但還是在姑父走出大門的時候和姑姑悄悄說起了一路走來的緣由。我希望在姑姑家附近找份工作,讓自己生活在姑姑左右。我最終還是忍不住哭了,姑姑也哭,兩個人坐在廚房眼淚不住的流!

  小姑姑是個善解人意的人。沒有當著我的面和姑父說穿我離家出走的事。背地裡卻悄悄和姑父商量好第二天讓姑父回老家給我父親報信兒。姑姑知道我很委屈,但更擔心父母找不到我著急。

  一顆流浪的心就這樣暫時棲息在了姑姑的胸口。我沒忘記自己是姑姑娘家的親戚,第二天送朋友回城裡的時候,悄悄給姑姑和她的婆家買了小禮。一往一返,我也漸漸熟悉了從城裡通往姑姑家的那條路。

  口袋裡的錢在我來回往返找工作的途中所剩無幾,我還是沒有在市裡找到一份讓姑姑和姑父可以放心的活。望著姑姑家門口的水庫,心和水面一樣波光粼粼。任性的我有點想家了!

  面對突然說想回家的我,姑姑捏了捏口袋,掏出了她僅有的幾塊錢,我看了一眼,最終沒有接過姑姑手裡的票子,只是揹著行囊踏上了回家的路。

  一個人走完姑姑家到街上的那段山路,再坐車來到城裡已是下午。花兩塊錢買完了第二天回家的車票,口袋裡也只剩下兩塊錢。我只能再次去找我的朋友借宿,不巧的是朋友離開了她家親戚。我站在朋友親戚家門口,再一次感受著孤獨和無助的感覺。還好朋友的親戚留下了我。我一宿不敢睡著,因為錯過發車時間我已經沒有了多餘的錢買票。我一夜都在想念著剛剛分別的小姑姑。直到窗外有小鳥的叫聲響起,我才悄悄起床,融進了那些起早趕路的人流。那天,因為夜裡有姑姑可以想念,我沒有誤車,用僅有的兩塊錢在站口吃了一碗保山米線。然後帶著一種說不出的感覺,回頭看了看姑姑家的方向。

  姑姑是個愛心十足的女人,嫁了一個自己喜歡的也喜歡自己的男人。小姑姑一直用自己的愛融洽著自己婆家的大家庭。送子娘娘卻沒有對如此熱愛生活的姑姑有格外的眷顧。然而,追求幸福的方式有很多種,姑姑用自己的愛和善良感動上天,幾年以後喜得一子,彌補了愛情留給姑姑的遺憾和空白。

  表弟的出現,宛若一輪旭日東昇,那可愛的笑臉時刻盪漾在姑姑一家的身邊。姑姑對錶弟傾注了所有的愛。愛到令我嫉妒!表弟,從此成了姑姑生活圈中的一個點。姑姑和姑父,每天都不辭辛苦的圍著那個“點”轉。直到表弟長大娶妻生孩兒,姑姑的愛依然在孫女幼小的心空展現。

  小姑姑一直是個孝順的女人。孩子小時日子艱苦,就常常揹著表弟,帶著給爺爺的禮物從小路步行好幾十裡山路,回家看望爺爺。在自己後來出門打工好幾年的日子,也一直堅持讓公婆吃住在家裡。姑姑笑著對公婆說“老人就是她的鎮宅之寶”。後來,姑姑用自己和姑父多年的努力,拆除了舊房,在原來的地基蓋好了小樓。又從小叔子家接回了公婆一起住到了樓房裡。幾十年的日子就這樣蹣跚著過來了,即便粗茶淡飯,姑姑也把公婆當成自己爹孃。姑姑說:人的善良和美德都是相互的,當初嫁到姑父家的時候,雖然公婆自己有六個兒子兩個女兒,但依然對姑姑這個兒媳婦象自己親生的孩子一樣關心和疼愛。現在,公婆老了,姑姑也對他們似自己的親生父母。說起姑姑的孝心,著實讓村裡的很多老人羨慕。小姑姑的公公現已病故,婆婆也已是九十歲高壽,卻依然幸福的生活在姑姑身旁,姑姑說“自己從小沒有母親,婆婆就是親孃。”

  姑姑還是一個堅強的女人,因為多年的勞累留下隱疾,前幾年的一個夜裡突然暈倒在地,在姑父和家人的幫助下住進了市裡醫院,兩個月的急救室生活,姑姑終於撿回了一條命。在身體尚有好轉的時候又回到了那個小山村,姑姑想念她的家鄉,想念那個有她快樂生活的地方。

  小姑姑也是個隨和而且懂得感恩的女人,感恩所有走過自己的生命的人,無論是親人還是鄰里。大家都願意和姑姑相處。姑姑常常會抽空織些漂亮的工藝品,或者種些有藥理作用的植物,送給鄰里鄉親。儘管我父親當初不願意姑姑嫁給姑父,可姑姑還是常常回去看望我的父母。不時的給我父母織衣添褲。姑姑說“雖然家裡沒了爹孃,但是長哥為父長嫂是母……”

  今年八月,我去看姑姑。姑姑那年近百歲的婆婆——我的親奶奶,笑咪咪的坐著躺椅曬陽陽。那雙罕見的三寸金蓮,讓姑姑包裹得妥妥貼貼,看著就秀氣、舒暢。姑姑笑著用手機把婆婆的小腳照下來發到自己朋友圈曬。讓大家常常也可以幸福著姑姑和老婆婆的幸福,快樂著她們的快樂。

  前幾天,姑姑電話裡突然聊起說老奶奶有些不舒服,不吃不喝,渾身浮腫。姑姑拖著自己有病後還未完全康復的身體,除了每天照顧好孫女上學,還每天為老人清洗、端屎送尿伺候生病的老婆婆。姑姑在電話裡很難過的說:“家裡有個老壽星,是晚輩莫大的福氣!我真的很害怕她突然離我而去……”是的,姑姑很擔心哪天老人就突然離她而去。因為婆婆是她大半生唯一朝夕相處的母親。

  想一想,遠在北方的我,離開小姑姑又快三個月了,每當我面對自己家裡那癱瘓多年的婆婆,腦海裡閃現的總是在姑姑家時,姑姑一個勁兒給親奶奶碗裡夾肉夾菜的那幅畫面。姑姑每次電話都叮嚀我說:“好好孝順老人吧,好好生活!任何一個人走進我們的世界,都是前世註定的緣分,不管是鄰里還是親人!”

  我知道,遙遠的我不能常常陪在姑姑的身邊,可是我相信自己會永遠記住,記住在雲南有個叫“保山”的地方,住著我美麗大方、心靈手巧、溫和善良的姑姑;一個平凡卻很熱愛生活、懂得孝順也懂得感恩的女人。我會在遠方,送給姑姑最美好的祝福!祝福我那美如蓮花的姑姑每天快樂幸福,每天平安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