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散文> 牽手耄耋之年散文

牽手耄耋之年散文

牽手耄耋之年散文

  在家鄉的街道上,我經常看見一對耄耋之年的老夫妻,他們攜手一起上街購物,老倆口總是出雙入對,相互攙扶,面帶微笑。

  老頭子名叫陶湖,今年七十多歲了,至於他的準確歲數他自己都不知道,陶湖的父母親都在三年自然災害中死去,在那時他得了流腦,因為用的是連黃素,病治好了,卻成為了聾子,說話也不像病前那麼自如,只能說些簡單的話語。老伴蘇婆婆,屬羊,今年70歲,這位婆婆雖然是個盲人,可她開朗樂觀。

  之前,我經常發現老倆口一起上街購物,老頭子總是攙扶著老伴的臂膀,他們步履輕快,微笑著行走和生活著。今天偶遇,正好一道前行,因為內心敬佩這對溫馨的老夫妻,便主動上前搭訕,老婆婆微笑地告訴我:“現在生活很好,有吃有穿,自己的兒子‘蘇大’和孫子蘇小虎都在外打工。”原來他就是蘇小虎的奶奶,蘇小虎是我曾經的一個學生,蘇婆婆的家庭我知道一些,兒子‘蘇大’因為遺傳原因,視力不好,加上家庭經濟情況不好,30歲那年才取了個啞巴為妻,蘇大的媳婦生下一個男娃後不久,便走丟了,自那以後“蘇大”就和兒子蘇小虎相依為命,他們的日子過得緊巴巴的。

  不知不覺我隨著蘇婆婆來到了他們的家門前,因為是週末,我也想和老倆口多聊聊,更想走近他們的內心世界。蘇婆婆和老伴陶湖住在向南的兩間土牆瓦房中,我抬眼打量他們的家,房間不大,卻也整齊乾淨,牆角砌有一座農村的土灶臺,灶臺前堆放整齊的.柴火,客廳中間有一張四方桌,桌子上擺放一部收音機,四周的牆上貼有整齊的年畫,裡屋是臥室,簡單的幾件七十年代老傢俱是他們和諧幸福生活的見證,最讓我意外的是,老倆口的床鋪整潔大方,方塊的棉被,鮮豔的床單,床前那現在少見的踏板上,整齊擺放老倆口的布鞋,他們的臥室有種滿滿的溫馨感。

  帶著諸多的疑問,我便和蘇婆婆攀談起來,我問:“蘇婆婆,你們老倆口是怎麼結合的?” 蘇婆婆爽朗地笑了,她說:“準確時間她也記不清楚了,記得當時因為自己是個瞎子,不能下地幹活,那時農村都是靠工分生活,有誰願意娶她呢?26歲那年,我和媽媽去附近的街上買東西,媽媽突然肚子疼,我就遇到了好心人幫忙,就是現在的老伴陶湖。”說著蘇婆婆爽朗地笑了。看著蘇婆婆笑,我也從內心在祝福他們。我心想:“四十多年了,這對老夫妻還真不容易。”我說:“陶叔和您一起生活四十多年了,你們真幸福。”蘇婆婆接著說:“那次媽媽病好了後,我同意了我媽媽的意見,媽媽說你是個瞎子,嫁給這個男人可靠,那個秋天我就嫁給陶湖了,自那以後,我們四十多年從沒吵過架,他因為小時候生病才聾的,他能說些簡單的話語,我就是他的嘴巴,他就是我的眼鏡,我們一起幹農活,一起做事情,一晃我們就都老了。”我說:“那你們現在都老了,政府應該幫助你們安排低保了吧?”“有,有的——,生產隊的人們對我們都好,你看,現在我們穿的衣服都是他們送來的,有的衣服還是鄰居們特地給我們買的呢!”我這才仔細近距離地打量老倆口的穿著,蘇婆婆穿著整潔秀氣,陶老上身穿著一件深藍色的中山裝,那封領鉤都扣得好好的,老倆口的腳上都穿著自己手工做的布鞋,鑲嵌的白色布邊隨著老人的腳步,劃過一條條弧線,那和諧的弧線應該是老倆口幸福生活的速影。

  陶叔給我倒了杯熱茶,要我在那吃飯,說是今天有菜,早上他們剛買了豆腐和一小塊豬肉,看樣子,老倆口的生活還算可以。我問:“蘇婆婆,難道你們就沒遇到生活上的困難嗎?”蘇婆婆沉思一會兒,說:“怎麼說呢?生活的磨難太多就不說了吧,都已經過去了,好在我們透過自己的雙手蓋了這兩間土牆瓦房,我們現在有房子住,有熱飯吃不捱餓,有衣服穿不受凍,兒子蘇大也蓋起了兩間平房,孫子小虎初中畢業也進城打工去了,聽說老闆很喜歡他,說他聽話肯吃苦,他的老闆一個月都給他三四千元的工資,孩子們的生活也越來越好了,現在我們老倆口都很舒心。”我問陶叔叔:“你現在還做田嗎?你們的生活費怎麼辦啊?”陶叔只是笑,他意識到我在和他說話,他總是重複那句話:“好——好——”蘇婆婆接過話茬說:“他聽不到,我們有塊地,我們慢慢幹,他是我的眼睛,我是他的嘴巴,每到農活時,鄰居們都來幫忙,我們收的糧食也夠我們吃的了,政府給我們老兩口辦了低保,我們的生活好著呢,你看,今天我們就買了肉。”蘇婆婆說完話又笑了,笑的是那麼開心。

  在老倆口都同意的情況下,我拿起了手機,為老倆口拍下了一張照片,記錄下他們溫馨的笑容,此時我也意外地收穫了滿滿的溫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