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實習報告> 記者的實習報告模板五篇

記者的實習報告

記者的實習報告模板五篇

  隨著個人素質的提升,越來越多人會去使用報告,報告具有成文事後性的特點。我們應當如何寫報告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記者的實習報告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記者的實習報告 篇1

  20xx年7月1日到8月10日,我在我們龍巖市最具影響力的媒體閩西日報社記者部進行了一個多月的實習。在實習期間,在報社各位領導和老師的幫助下,我學到了很多東西,對本人今後的人生之路都將產生很大的影響作用。

  在這期間,我出去採訪的內容涉及面還是比較廣的,政府會議、社會新聞、人物採訪都有接觸,感觸也比較多。思想認識得到很大的提高,深刻體會到黨的先進性;工作作風變得更加嚴謹;記者業務能力也得到很大的提高。

  會議新聞看似簡單,但要寫好也不易

  時政新聞是黨報的重要的組成部分,主要報道的是黨和政府的一系列的事情,涉及主要是會議、重大活動或措施之類的,有很強的政策導向性。所以報道必須準確、及時。特別是政府會議,由於它具有新聞的時效性,必須當天的新聞當天就出稿,並且還要準確無誤。只有這樣才能稱得上新聞。這種新聞的寫法看起來比較簡單的,其實要寫好也不容易,要掌握好領導人,會議時間和會議內容,組織語言,突出重點,把握好核心,才能寫出一篇好的會議新聞,我在這方面鍛鍊的也比較多。

  掌握採訪技巧十分重要,還得注重禮儀

  採訪上,老師教會了我如何讓當事人自己開口說的方式技巧,面對不同的人群也要選擇不同的溝通的渠道。比如,當採訪物件為市領導時,首先服裝的選擇就很重要,不能太學生樣,也不能太職業化(會形成一種比較緊張的氣氛),其次語言要組織好,一般會提前準備好要提問的問題,不能太隨便,也不能廢話連篇,一定要抓住重點。並且要掌握一定的技巧,激發被採訪人主動提供新聞,有繼續談下去的“慾望”。採訪時的禮儀也很重要。

  寫好一篇稿件,要提煉主題,謀篇佈局,字斟句酌

  出去採訪後,回來寫稿子,主要根據採訪筆記,大致的內容框架出來後,再擬標題和小標題這些,然後整體潤色,然後就是改錯別字,這個很關鍵,雖然後面還有編輯那一關,但是,像錯別字和語法這樣的低階錯誤,應儘量避免發生,也減少編輯的工作量,因為報紙的閱讀面廣,容易給別人造成誤導。稿子寫好後,就請老師批評指正,在老師的意見中,不斷學習一些寫新聞稿的技巧。

記者的實習報告 篇2

  一、實習目的

  1、基本瞭解使用和維護攝影機;

  2、基本掌握了社會新聞的採寫

  3、基本瞭解編輯新聞攝像帶的大致流程;

  4、基本學會電視新聞稿的一些寫作方法和技巧等。配合各位師兄一同出去採訪拍攝工作,爭取可以自己獨立外出採寫完成具體的新聞作品。老師每次安排的採訪任務要順利完成。

  二、實習單位

  吉縣廣播電視臺

  吉縣電視臺成立於19xx年。作為吉縣重要的新聞媒體,承擔著宣傳市委市政府大政方針、為百姓解疑釋惑、加強輿論監督、確保正確輿論導向的任務。近年來,吉縣電視臺的節目製作、傳輸、播出水平和質量不斷提升,前後期全部實現數字化、網路化,每年承擔了大量的直、錄播任務。

  三、實習內容

  瞭解電視節目製作過程、電視臺的結構及功能,理解新聞理念在實踐中的應用,主要深入實踐,瞭解記者這一個行業,記者需要著怎樣的素質,怎樣與被採訪物件溝通,怎樣讓新聞真實的呈現給受眾,怎樣去做新聞。

  1.撰寫新聞稿

  在開始的兩天裡,電視臺的老師指導我看他們以前發過的新聞稿,熟悉電視新聞的寫法,慢慢的進入新聞狀態,還讓我參與他們的組織學習。我也漸漸的在學習和實踐中瞭解了電視新聞和報紙新聞的不同,電視新聞都很簡潔明瞭,文字說明少,大部分用畫面去表達。稿子它是由口導(主持人說的話,起到提起下文內容的作用,也是新聞事實的陳述,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同樣不可少,事實上體現的是"5w"模式)、正文(主持人或配音人員說的話,主要配合接下來畫面中的同期聲來設定的,也可以說是引出被採訪者的話語)、同期聲(被採訪者回答的話語,聲像同步)、編後語(主要是起承上啟下的作用,對上面的事件進行總結和點評,再引出下一個話題)組成,與真正的新聞稿不同的是,它是把新聞融入到了節目語言中,但都還在新聞這個範疇。對於我這樣一個初學者,當然先是看樣本,一邊看一邊思考他為什麼這樣寫,這麼寫到底有什麼目的,從模仿開始,一步一步地跟進。有時候可能還會遇到點小麻煩,比如,我剛開始的練習寫稿的時候,就不注意簡潔,稿子寫的普遍冗長。後來,這裡的老師指點我,讓我注意自己的稿子,看看編輯做了哪些修改,並請教老師為什麼要從這個角度寫,仔細比較一下,找出給我啟迪的東西。因為這個稿子寫法很靈活,所以在我還並不是很明白每個小段的作用時,就會感到疑惑,為什麼兩份稿子有這種差別呢。最後在請教老師後我明白了,其實這個變化是根據編者的想法走的,可以靈活多變,而不是硬走一條道路。

  2.採訪與拍攝

  在瞭解了寫法之後,就是實戰階段了。我的實戰就是跟記者們去跑新聞,我們到各個地方去採訪。提著攝像機,拿著新聞用具,就直奔目的地,由於我還不會用攝像機,所以就只做一些記錄,比如某某人的身份,事件的關鍵詞,時間地點人物等,還有一些重要的資料,以便於後面在編輯的過程中間給編輯人員提供方便。我自己不僅僅要寫一些東西,還要認真觀察我的實習老師是怎樣運用鏡頭來拍攝新聞的,出去採訪的內容涉及的還是比較廣的,政府會議、社會新聞、人物採訪都有接觸,感觸也比較多。每次採訪的時候,老師就教我如何使用攝像機。以前我以為攝像就是簡單的錄下眼前的畫面,這時才發現,攝像中大有學問。就比如:如何端的穩,使鏡頭不搖晃;如何端的水平;如何捕捉光線和黃金分割點等等。小有所成之後,老師也開始讓我帶著攝像機單獨出去採

  訪和錄製。比如為了體現新聞的真實感這個目的,在拍攝上就有很多講究的地方,白平衡有沒有調好,在不同的光線下調到什麼程度最好;拍攝的時候"穩準平勻"的要領把握好;採訪時焦距應該怎樣,需不需要跟焦;鏡頭的前焦點與後焦點的距離的把握;採訪時,切忌出現被採訪者的半個部位,我採訪時角度怎樣才合適等等,都是要講究和必須拿捏好的。這樣你拍出來的新聞才真實,才可信。在採訪中還有一個問題也是要注意的,就是採訪者問的問題要精準,我需要被採訪者回答什麼,就用最明白的語言說明,不要提出的問題讓被採訪者理解有誤差,切忌的是問題大而空,儘量小角度提問,被採訪者回答起來也容易不易答偏,這需要採訪者在提問技巧上下功夫。

  實習時最累也最有趣的事情就是下鄉跑新聞,俗話說,新聞是跑出來的,一點不假,沒有實際走訪,就不會有準確詳實的材料,更不必談新聞的真實性和新鮮性,但切身採訪後寫的新聞稿件就存在一個質量的問題,這就得看記者剖析問題的角度和記者的綜合素質。敏銳的觀察力和靈活的思維使師傅的稿件獲得了領導的讚賞,採訪過程中自己的思想很重要,如果一切都被程式化了,我想媒介也就變得呆板了,媒介的意義也就有待商榷了。每一次採訪,積累點自己的思想,哪怕並不全面,哪怕並不獨到,哪怕是偏頗的,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思維在豐富,你的經驗在豐富,既靈活又求實的思維在慢慢被培養。

  四、實習收穫

  實習是我步入社會前的第一課,教會我怎麼待人接物,如何處理各種事情。雖然在短短的一個月裡看到的只能是工作的一個側面,學習的只能是一些初步的方法,但這些對於我是非常重要的。透過這次的實習我發現自己還存在著不少問題,不僅僅是動手能力不足,相關的電視新聞類的專業知識也比較欠缺,在學校學習時涉及的面太窄,學到的知識太單一,而且沒有形成一個很好的體系。聯絡實際的能力比較差,課本上得到的知識不能運用到實踐中去,沒有一個知識儲備體系。在今後的學習中還需要在各方面去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的能力,儘可能完善自己,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相關的理論以及實踐知識,為將來的就業打好堅實的基礎。

  實習雖然很辛苦忙碌,但對我來說是一次非常有益的磨練和嘗試。這次實習告訴我,在社會這個大學堂裡我還是一個小學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要抱著謙虛謹慎的態度,無論大小認真踏實的完成每一件事,走好每一步。

記者的實習報告 篇3

  我一直十分崇拜邵飄萍先生。在我看來,要當好一名記者那是需要天賦的,而邵飄萍先生擁有當記者的所有天資。他交際能力極強,上達總統、總理,下至僕役、百姓,他都與之靠得攏,談得來,因而耳目眾多。他聰慧機靈,“守若處女,動若脫兔,有鬼神莫測之機”,隨機應變的能力極強。他懂得采訪物件的心理,會打心理戰。有人說過,優秀的新聞記者需是通才,邵飄萍先生便是通才。在這次的報社實習中,我深深感到,要成為一名優秀的新聞記者,有太多太多東西需要學習了。

  首先,記者需瞭解各行各業的知識,這一點,我深有體會。我去採訪洪山區評選“花王”,那些退休老爺爺把養花當成他們晚年的愛好,他們愛花如命,他們養花養出了門道,養出了藝術,讓我欽佩。我多希望自己能多瞭解一些花藝方面的知識,這樣能與他們有更多可聊的,也能挖掘更多有趣的資訊。我去採訪附一社群京劇班,兩名骨幹都是省人名醫院的退休職工,愛好京劇,看到她們聊起京劇來精神矍鑠,神采飛揚,我真的希望我能多知道一點京劇方面的知識。老人們說個什麼紅娘,西廂,我絲毫不瞭解,真為自己捏一把冷汗。我向法學院教授諮詢房產證的解決辦法,我多希望我能懂一點法學知識,這樣我問的問題就能更深一點,獲得的資訊也能更有效一些。我去採訪外教進社群教孩子英語,我多希望我的英語能在好點,這樣與外教交流暢通無阻,也能獲得一些更有效的資訊。

  其次,我覺得新聞記者應該是一個“社會學家”。除了對我們這個社會的宏觀形勢有清楚地把握,還要對社會結構,社會階層,社會問題,有大致的把握。以便你在採訪中看到什麼人說什麼話,在對事件的分析中有深刻的洞察。我跑的是社群這條線。社群是其實就是一個小社會,我應該對社群的管理結構,對武漢社群的'情況有非常清楚的認識。還記得我的第二個任務就是去採訪紫陽路街道辦社群工作者的演講比賽。我對社群工作者一無所知,回來之後,我便上網瞭解社群工作者的工作內容等等,瞭解之後我發現社群工作者是一個多麼重要的職業。

  我更覺得新聞記者應該是“心理學家”,要懂得采訪物件的心理,才能知道什麼該問,什麼不該問,什麼該相信,什麼不該相信。有一次我去社群採訪小朋友,當我說我是記者後,小朋友變得非常拘謹,好像上課回答老師問題一樣,我就後悔了,以後採訪小朋友我一定不自報身份了。還有,老師跟我說採訪商販時,最好先買點東西,他們才樂意回答你的問題。

  記者是一個通才,什麼都需要懂。

  但我覺得有一個最重要的東西,它是當好記者的制勝法寶。它叫勇氣。

  我曾經看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名外國的女記者,工作成績平平,但一次特殊的經歷卻徹底改變了她的事業。那是甲殼蟲樂隊去美國演出,由於時間緊,樂隊不打算接受專訪。但這位女記者鼓起勇氣給樂隊經紀人電話,獲得了短暫採訪的機會。當她見到甲殼蟲樂隊是,她非常緊張,因為她從未參與過如此重要的採訪。她儘量鎮定,完成了採訪後,她長吁了一口氣。第二天,這條新聞作為獨家頭條刊登在報紙上。女記者得到了領導的器重。從此以後,她得到了許多重要的採訪機會。

  這個故事體現了勇氣對於一個記者的重要性,有時候,你僅僅需要比別人多一點勇氣就夠了。閭丘露薇,水均益這些戰地記者都因他們難得的勇氣而成名。

  說實話,我是一個缺乏勇氣的人,但我想一次次的鼓起勇氣之後,我的膽子會大一些。我不知道我將來會不會當記者,也許我也和那位外國女記者一樣平庸,但如果我真的當了記者,我會一次次的鼓起勇氣,也許有一天,我的膽子就練大了。

  有很多時候,都覺得自己這個小記者的力量很弱小,面對社會上形形色色的人,要懂得察言觀色,要懂得保護自己。在被拒絕採訪,在被被採訪者取笑時,我都會覺得自己很脆弱。還有記者這個職業對體力要求很大。在搭公交搭錯直到採訪結束才到採訪地點時,在頂著火辣辣的太陽找不到公交車站時,在夜深人靜獨自一人走在陌生的地點,擔心搭不到最後一班公交時,我都感到很絕望。不過,趁年輕,多吃點苦,也是好事,至少得到了鍛鍊。

  說白了,記者是一個折騰人的職業。不過人生本來就是折騰,總有事情折騰你。不過,有些人心甘情願為記者這個職業折騰,邵飄萍不就是嗎?他天生就是就當記者的料,不當就可惜了。在那個風起雲湧的時代,他像弄潮兒一樣,天不怕,地不怕,書生意氣,揮斥方遒啊!這是何等的磅礴大氣!相比之下,我們就差遠了,學識,體力,勇氣都遠遜與於邵飄萍。在那樣一個時代,邵飄萍冒著生命危險做新聞。而在這樣一個和平年代,我們卻因記者太累而不做新聞。這是個有趣的現象。

  在我們這樣一個時代,記者應該肩負起怎樣的社會責任?我覺得邵飄萍的話依然受用。他認為,記者是“布衣之宰相,無冕之王”,是“社會之公人”,是居於統治者與被統治者之外的“第三者”,新聞事業是超然於統治階級與被統治階級的第三種社會因素,因而,它的作用是“比使政府聽命於正當民意之前”,代表人民監督政府。可是,我們做到了嗎?

記者的實習報告 篇4

  從二月二十八日到四月二十八日我在鄒平縣《今日鄒平》報社的記者部進行了將近兩個月的實習,記者實習報告。在實習期間 我學到了很多東西,同時,也發現了自身的不足之處。在此,感謝報社的各位領導和老師在我實習期間給我的指導和幫助,感謝學校領導和老師多年來對我的教育和栽培。

  我所實習的今日鄒平報社,是我們當地最有影響力的報紙,作為黨報,實施發揮著黨和政府的喉舌,傳播黨的聲音的作用。能夠在報社實習是我莫大的榮幸。

  在這兩個月中,我出去採訪的內容涉及的還是比較廣的,政府會議、社會新聞、人物採訪都有接觸,感觸也比較多。第一,在記者業務方面,我懂得了不同的題材新聞的寫作方法。

  新聞寫作上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還是不夠的,還需要繼續多練習。

  雖然專業不對口,但我們開設的《文書寫作》課基本上把各種文體都介紹到了。因為是黨報,政府會議都要報道,所以關於政府會議的新聞每天都有,這種新聞的寫法也是最簡單的,掌握好領導人,會議時間和會議內容,簡單組織下語言就可以寫出一篇會議報道。

  我跟會的機會也是比較多(每天的會其實很多,天天都有,五個記者有時候每人跟好幾個會),這方面鍛鍊的也比較多。其實這種新聞根我們學校的網站上新聞很相像。

  我相信,在咱們學校網站上經常發新聞稿的同學們土過去做記者肯定會更有優勢!所以,在學校還是多參加下活動比較好,因為我們在學校學到的東西在將來肯定都會有用,有些儘管當時看著沒有,但是在工作中各個方面肯定會有用的。社會新聞算是比較難寫的,首先素材的來源就很艱難,有的是靠自己去找去搜集,有些是靠群眾撥打熱線電話,還有些是個單位、各鄉鎮的宣傳員給我們提供。為了保證新聞的真實性,不管哪一種提供方式我們都要親自去現場,親自採訪。比如我曾經跟著我們記者下鄉鎮,到農村去採訪專業養殖戶,那是個養狐狸的,一進養殖場,我就差點被狐狸的那股臊氣給燻倒,但是為了完成採訪,還是在裡面泡了一上午,實習報告《記者實習報告》。

  透過自信的觀摩,我們才完成一篇出色的稿子。再比如我們到急救室去採訪一生的工作,因為急救室是晚上最忙,我們就24小時蹲點,從晚上8點到第二天6點,救護車一共出診了16次,看到血淋淋的場面我的腿都軟了,但是工作的需要,必須在場,我強忍著一直堅持到最後,也體會到了做記者的艱辛。

  也只有這樣寫出的稿子才會真實生動。人物採訪也是經常遇到的,在我們縣城最近玩空竹的人們越來越多,我和吳老師抓住這一現象採訪了一位玩空竹的高手。在採訪的時候,一般的普通人都會有一種恐懼感,首先我們就幫助這位高手減輕恐懼,就跟拉家常一樣,讓他慢慢放鬆,然後一步一步切入正題。採訪過程中,也是採用各種手法讓這位高手自己開口說(以下會提到採訪上的技巧),最終,我們完成了一篇不錯的人物採訪報道。第二,採訪上,老師教會了我,如何讓當事人自己開口說的方式技巧,告訴我必要的設計圈套還是要的。

  同樣, 面對不同的人群也才要選擇正確的溝通的渠道。在實際的實習中,我用到了好多《商務溝通》課上的知識。比如,當採訪物件為縣領導時,首先服裝的選擇就很重要,不能太學生樣,也不能太職業化(會形成一種比較緊張的氣氛),其次語言要組織好,一般會提前準備好要提問的問題,不能太隨便,由於零的時間都是比較緊張的,所以語言也要幹煉,不能廢話連篇,一定要抓住重點,把自己想問的問題明明白白的簡單表達出來。並且要掌握一定的技巧,激發被採訪人主動提供新聞, 有繼續談下去的“慾望”。最後要注意禮儀方面的問題。這不僅僅使個人形象的問題,也是代表著整個報社,特別是我們這些新聞工作者,直接面對的就是廣大的人民群眾和領導,更要注意自己的整體素質。在此,我也感謝我的商務禮儀老師,交給我的一些社交禮儀,比如握手的原則,飯桌上的原則等等。在我的採訪中給我了莫大的幫助。第三,不出去採訪的時候一般就在辦公室寫稿子,在辦公室要注意維護辦公室的環境,這時,譚書旺老師的《辦公室管理》和《秘書文件》就派上了用途。報社的報紙特別多,由於人員多報紙總是很亂,我利用課本上的知識,每天都及時分類放好,這樣就整齊的多了。辦公室的環境我也是按照課本上的最適宜溫度和溼度金蓮調製到最佳,讓大家用最飽滿的精神去健康的工作。

  接下來說一下在實習中我所領悟到的東西。

  第一 作為一個記者要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時政新聞是黨報的重要的組成部分,主要報道的是黨和政府的一系列的事情,涉及主要是會議、重大活動或措施之類的,有很強的政策導向性。所以必須做到報道準確、及時。特別是政府會議,由於它具有新聞的時效性,必須當天的新聞當天就出稿,並且還要準確無誤。只有這樣才能稱得上新聞,才有新聞的價值。

  第二 做任何事情都要認真。對於新聞的時間、地點、人名一定要準確,特別是領導的職位更要弄準確。我還特意列印了份縣領導的排名和職位以免出錯。在照片的選擇上也要很仔細,要注意構造,更要注意人物表情,特別是有領導的照片,更要慎重,領導的面部表情走路的姿態及站的位置都要考慮全了。往往30張照片選出1張滿意的就不錯了。外出採訪時更要注意檢查是不是都系都拿全,採訪本、筆式最基本的了。千萬不能忘記拿。我剛開始採訪時經常玩記拿採訪本,在採訪中就給我帶來了很大的不便。也受到了老師們的批評。所以,不管做任何事情都要認真用心的去做。

記者的實習報告 篇5

  從7月7號開始到8月1號,近一個月的時間,我在杭州日報社記者部做了一名實習生記者。想到7月6號那天得知訊息之後便開始興奮。後來更是得知我是將兩名大二新聞專業學生給踢掉,自己搶到了那個實習崗位時,更加的覺得自豪。那天晚上坐在人民廣場想,明天我一定要行為得體到位,注意細節。沒有經驗不要緊,但一定要讓人家覺得有潛力。

  但是有一句話是怎麼說的來著?對了,希望越大,失望越大。第一天回來了,怪累的,但總的感受只能用兩個字來形容:挺無聊。那天早上七點四十五我就到了,但人家拿工資的八點四十五才陸陸續續的來。哦,對了,那天是星期一。早上中午我還忙了一陣,但到了下午就變得十分太平,記者部沒有一通電話打入,所以在那麼涼快的屋裡,坐在副主任的舒服椅子上,邊和某人發簡訊,邊靠著背椅這麼靠著,從來不午睡的我一下就睡了一個小時。到後來,就是早上九點去報社,中午吃好午飯回家,下午兩點半上班,傍晚五點準時下班。然後去街上買些東西,五點二十準時在某人實習的公司門口等著,然後送某人上車回家。如此迴圈往復一月。

  雖說我在報社裡的活動粗略來說就是——採訪、撰稿、發表……過程挺無聊的,但細數一下,感受還是有一些。

  先說點好玩的吧。以前經常聽到電臺騙人,比如虛假新聞、虛假廣告一類的,但很少想過電臺也很容易被人騙。今天一早就接到一通電話,說人民商場處有一女孩要從高架橋上向下跳。聽到這一訊息,記者們興奮得不行,連忙帶了攝像機奔出門去。哎,記者的本性,就是唯恐天下不亂。可不到半小時就回來了。原來他們在橋上轉了兩圈,也沒看到一個女孩的影子。(其實我到認為,他們應該到橋下看看,說不定已經跳下去了呢)後來又有一通電話說是一河邊上有人要跳河,結果大家又是興奮地(造孽啊)出發,沮喪的歸來。今天我算是得出了一個結論:記者像農民一樣好騙啊!

  接下來的便稍有些沉重了。今天我一共出去陪同採訪了兩次,結果兩次被拒。第一次是在一家保姆公園,僱主家丟了一個價值四萬塊錢的攝影機、但我們就是剛進那保姆公司大門,才說明了來意,就被一箇中年男子不大禮貌的往外趕,還說“誰讓你們來的!”第二次就更嚴重了。有一個女孩被騙了錢到公安局報案,我們就是到公安局瞭解點情況,竟被很粗暴的轟了出來。一個滿身肥膘、滿臉橫肉、滿眼蔑視、滿口官腔、滿嘴嚼著中午飯的胖公安逛出來,一口標準的土話“走走走,快走!”說著還推了一下拿相機的大二的實習生哥哥。我當時很是氣憤,出門就對那個哥哥說:“什麼態度阿,又不是曝光!”可他好像很平靜:“咳,這種事多了,現在這些人想得太多。”

  我一直覺得自己待人比較真心,所以至今幾乎沒有被惡意拒絕過。今天的被拒,雖然有所準備,但當它真正到來時心裡還是不大舒服。社會上的人不比身邊的熟人和朋友知道你的真心和好意,所以你的初衷並不一定被人家理解,你的心意也不一定能取得別人的信任,付出亦未必有回報。這是一個很簡單的道理,但我們這些要踏入社會的人卻不好接受。

  那位哥哥,雖然他已習慣了被拒,但他坦言,被拒的滋味每次都不好受,到現在還會很鬱悶。作為一位新聞記者,尤其是社會新聞記者,看到老百姓因為你幫他們解決了問題而真心感謝你時,你會為自己有能力幫助別人改變現狀而高興。但相反,當你一次次粗魯的被拒之後,你又會感到自己的渺小與單薄。更多的時候,是一種輿論的無助。

  開心的事也有,記得是實習後才沒幾天,接到同學電話說在在報紙上看見我人了(我同學表達有些問題,我人是不可能在報紙上看見的,只有我名字……),心中頓時一陣竊喜。其實前幾天就有我的報道,只不過不知情的人沒仔細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