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實習報告> 【精華】地質專業實習報告4篇

地質專業實習報告

【精華】地質專業實習報告4篇

  在不斷進步的時代,報告的使用頻率呈上升趨勢,其在寫作上具有一定的竅門。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報告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地質專業實習報告4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地質專業實習報告 篇1

  一、實習目的

  實習的主要任務:

  1、在野外對各種內、外地質作用進行初步觀察分析,著重點是外力地質作用的觀察分析。

  2、初步對三大類岩石、地質構造和礦產進行觀察認識,瞭解它們在自然界的分佈狀況。

  3、學會地質羅盤的使用、手標本採集、地質現象觀察和描述記錄等野外地質工作的基本方法。

  二、實習情況

  (一)時間

  20xx年X月X日至20xx年X月X日

  (二)小組成員

  王XX 王XX 王XX 吳XX 武XX 薛XX

  (三)實習路線

  (1) 20xx年XX月XX日 星期四 晴

  河南省XX市輝縣市上八里鄉薄壁鎮鴨口村

  (2)20xx年XX月XX日 星期五 晴

  河南省焦作市龍洞鄉XX村後溝

  (3)20xx年X月XX日 星期六 晴

  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市常平鄉向南100米左右

  三、實習內容

  1、認識實習區常見的礦物和岩石,學會區分三大類岩石。

  2、認識實習區地層剖面,瞭解地層劃分,對比方法,熟悉地層時代。

  3、認識實習區地質構造(褶皺、節理、斷層)學會識別方法。

  4、學會使用地質羅盤,測量岩層(斷層)產狀。

  5、學會做標準的野外地質記錄。

  6、編寫實習報告

  第二章 地層

  地層:是地殼發展過程中所形成的層狀岩石的總稱,包括沉積岩,火成岩和變質岩。地層可以顯示地層形成的先後順序,因此它和 一定得時間含義相聯絡。所以在底層形成以後,老地層在下,新地層在上,此種順序稱為正常層序。

  區域內出露與發育的地層由老到新主要有:太古界變質岩系、元

  古界震旦系、下古生界寒武~奧陶系、上古生界石炭二疊系、新生界第三~第四系,其中,二疊系下統,為區內主要含煤地層。

  【分述】太古界、元古界、古生界(再細到系、組)新生界

  古生界為地球上首次大量出現生物的時期,距今約 7.5 億年到

  2.3 億年前,主要包括寒武系、奧陶系、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和二疊系。在焦作地區因為地層遭到侵蝕,缺失了全部的志留系和泥盆系。其中寒武系和奧陶系為整合接觸;奧陶系和石炭系為平行不整合接觸;石炭系和二疊系為整合接觸。

  2.1 太古界(A r)

  輝縣市上八里鄉鴨口盤山公路沿途的太古界可見底層為贊皇群(Arz ),所觀察到的地質現象為:在盤山公路邊可以看到黑雲斜長片麻岩、角閃斜長片麻岩、花崗片麻岩、混合巖及小型岩脈或巖牆侵入岩體。

  (1)呈黑褐色及黃褐色,鱗片狀變晶結構,片麻狀構造,礦物成分主要為斜長石、黑雲母和石英。斜長石佔55%左右,灰白色,玻璃光澤,風化後呈土狀光澤,黑雲母佔 15%~25%左右,呈片狀。石英佔 15%~25%左右,油脂光澤。

  (2)角閃斜長片麻岩主要由斜長石、角閃石、石英及黑雲母、透輝石、紫蘇輝石等礦物組成。明顯的片麻狀構造是由暗色礦物、淺色礦物相同排列的條帶表現出來。角閃斜長片麻岩,由中基性岩漿岩及富鐵白雲質泥灰岩經高階區域變質作用形成。角閃石佔50%~60%左右,呈柱狀 或粒狀,斜長石佔 20%~30%左右,灰白色,玻璃光澤,風化後呈土狀光澤。石英佔5%~10%左右,油脂光澤;

  (3)花崗片麻岩(肉紅色),其礦物成分主要是正長石、石英、黑雲母、粒狀變晶結構、片麻狀構造。可包括三種不同型別:

  ①區域變質作用形成的鹼性長石片麻岩;

  ②混合巖化作用形成的花崗質混合片麻岩;

  ③與造山運動同時在強應力作用下,由壓力結晶作用形成的片麻狀花崗岩。

  (4) 混合巖 由混合巖化作用形成的岩石。它是變質岩和岩漿岩之間的過渡巖類,混合巖的礦物大多有不同程度的定向排列。 在盤山公路觀察到的混合巖:含有一定數量近於平行的淺色長石英質或花崗質脈狀體的混合巖,多呈厚度不等的層狀特徵特徵,圍巖中大量的侵入體(脈狀、條帶狀)與圍巖組合在一起形成岩石,圍巖稱為基體,侵入岩稱為脈體,主要有石英脈和長石英質岩脈。岩漿沿著與岩層層面垂直或斜交的斷面侵入,形成了規模較大,似牆狀的巖體體,稱為巖牆。構成岩脈和岩漿的岩漿岩從酸性到基性都有。

  (5)變質岩 變質作用形成的岩石,是組成地殼的主要岩石型別之一。先期形成的岩石在地殼中受高溫、高壓及外來物質深入的影響下,引起其化學成分和礦物成分、結構、構造的改變,而形成的新岩石,稱為變質岩。變質岩的主要特徵是這類岩石大多數具有結晶結構、定向構造(如片理、片麻理等)和由變質作用形成的特徵變質礦物。

  2.2 元古界(Pt )

  元古界包括了古元古代、中元古代、新元古代。元古代中期發生了全球性的大冰期,世界各地都發現了冰川遺蹟。在元古代末期,開始出現了腔腸動物、環節動物和節肢動物,但這些動物都沒有堅硬的骨骼,所以化石上只是留下印痕等遺蹟。元古代也曾發生廣泛的地殼運動,在前期是地球主要的造山時期。在中國北方為“呂梁運動”。元古代時期的地層中蘊藏有豐富的鐵礦、銅礦和稀土金屬礦物

  在輝縣上八里鎮盤山公路前進方向右側可以看到元古界雲夢山組的巖性組成和地層不整合接觸現象。雲夢山組其下部顏色為紅色、紫紅色變質石英砂岩,上部顏色為淺色的厚層狀結構。以石英為主(大於 90%),矽質、鐵質膠結,層理明顯,大部分為中粗粒的結構,層面上有波痕和泥質龜裂紋,多形成陡峭的懸崖。該地區的石英砂岩的厚度比較大,達到100m 以上。

  在當地可以清楚的看到雲夢山組與贊皇群上下兩套地層產狀不一致,呈一定角度斜交;兩套地層岩石變質程度差異較大;缺失某年代地層,可以得出雲夢山組與贊皇群呈角度不整合接觸。

  2.3 古生界(Ph)

  古生界分為下、上兩界,下古生界(包括寒武系、奧陶系和志留系)海相沉積為主,其中寒武系、奧陶系砂岩、竹葉狀灰巖和筆石頁岩代表淺海相沉積。上古生界(包括泥盆系、石炭系和二疊系)陸相沉積大量發育,含煤沉積廣泛分佈。其中石炭紀紡錘蟲灰巖屬較深的海相沉積,煤層屬沼澤相沉積。二疊紀的硬石膏層、石膏層、岩鹽層、泥灰岩和紅色砂岩均屬瀉湖相沉積。

  在中國華北及東北南部,下古生界由淺海相石灰岩為主的寒武系和中、下奧陶統組成,缺失上奧陶統、志留系和上古生界的泥盆系及下石炭統。中上石炭統為海陸互動相的含煤沉積,二疊系以內陸盆地堆積為主。在南方古生界是一套巨厚的淺海相石灰岩。上二疊統早期夾有重要煤系。在東北北部,古生界為巨厚的海相沉積和海陸互動相沉積並夾有中酸性火山岩和凝灰岩。在西北古生界以巨厚的海相沉積為主,有大量火山岩和火山沉積岩。

  2.3.1 寒武系(∈)

  寒武系是寒武紀形成的地層,分下、中、上三個統的7個地層單位,即下統的饅頭組,中統的毛莊組、徐莊組、張夏組,上統的崮山組、長山組、鳳山組。

  下統 主要為灰黃色的鈣質頁岩,紫紅色的鈣質泥岩及薄層石灰岩。主要為粘土類礦物,有一定的方解石。由於頁岩、泥質灰巖抗風

  化能力弱,容易風化破碎。地貌上常為低山丘陵。

  (鈣質頁岩)

  中統 主要為青灰色的石灰岩,呈厚層狀,常有鮞狀結構和豆結構,地形上構常為陡坎地形。

  (鮞狀灰巖)

  上統 白雲質灰巖,風化面呈灰黑色或深灰色,新鮮面呈灰色,與奧陶系石灰岩正好相反。厚層狀,礦物成分有方解石和白雲石,以方解石為主。當方解石含量大於90%是石灰岩;當方解石含量大於 75%時,白雲石含量大於 20%時,為含白雲質石灰岩,當方解石含量大於 50%時,叫白雲質灰巖,白雲石大於 50%時,叫鈣質白雲岩。在野外判斷時可以用稀鹽酸來檢驗,反應劇烈的是石灰岩,反應緩慢的叫白雲岩。結構為隱晶質向顯晶質過渡,典型的特徵為風化面上有淋濾溝,又稱披麻狀結構或刀砍紋。撞擊時冒白煙,且有臭味。可以作為冶金熔劑。

  (白雲岩)

  2.3 .2奧陶系(O)

  奧陶系中統馬家溝組(O2m )主要為青色、青灰色的石灰岩,以及方解石(主要礦物成分為碳酸鈣)為主,質純,性脆,呈厚層狀。層面上能夠看到白色的方解石脈的充填,其風化面上由於受到風化故顏色較淺,新鮮面的顏色較深。奧陶紀全球海洋較穩定,沉積平穩,此時期產生較厚的灰巖,新鮮斷面有閃光,方解石晶粒的緣故。

  2.3.3 石炭系(C)

  自奧陶紀後,海水退出整個華北及東北南部地區,長期遭受風化剝蝕,直到晚石炭世時,海水才又重新侵漫到這一地區,形成一般不超過500米的海陸交替相的含煤沉積,所含動物群與華南相似。東北北部區下石炭統以海相碎屑岩為主夾灰巖,時夾陸相碎屑沉積,厚度較大;上石炭統以海相灰巖為主,所含動物群與華南相似。西北區的石炭系比較複雜,厚度大,所含動物群與華南相似。石炭紀在全世界是最早的重要成煤時期。在華北有本溪組和太原組,太原組是中國北部石炭系中最重要的煤系地層,其他沉積礦產有鐵、錳、黃鐵礦、鋁土礦及石膏。

  2.3.3.1中統:本溪組(C 2b)

  本溪組的巖性組成,主要是粘土巖、鐵質巖、鋁質巖、砂質巖。下部為紫紅色的、褐紅色的鐵礦層,稱為山西式鐵礦,中部或中上部為灰色或青灰色的鋁土質泥岩或鋁土礦。當鋁的含量大於 40%,鋁矽比大於 2:1 時為鋁土礦,否則為鋁土質粘土;上部為灰白色薄層狀的粘土巖,高嶺石含量高時可以作為耐火材料的原料。本溪組的厚度為 0 ~20m 左右,一般為 8~10m,沉積時基底不平行成雞窩狀或串珠狀的賦存狀。

  2.3.3.2上統:太原組(C 3t)

  為灰黑色的中厚層狀、厚層狀的石灰岩,單層厚度比較薄(與奧陶紀石灰岩的相比較),有8 層左右,從上到下依次為L 1~L 8 ,石灰岩中含有黑色的燧石結核或燧石層,石灰岩中有化石(珊瑚化石、

  腕足類化石等),太原組中含有煤層,薄煤層,焦作僅有兩層可採煤層一2 和一5煤,石灰岩常構成煤層頂板,其底板由深灰色的或黑色的薄層狀泥岩組成。

  2.4 二疊系(P)

  二疊系是指二疊紀時期形成的地層,主要有兩種型別,一種是以海相; 另一種是以陸相為主為主。二疊系以淺海相灰巖為主,底部常有煤系。

  2.4.1 下統 山西組(11Ps)山西組的岩層性質為灰色的砂質巖、泥質岩和深黑色、灰黑色的薄層泥岩,該組下部含主要煤層為二 1 煤,又稱為大煤,平均厚度在 6m左右,以中厚煤層為主,是焦作地區的主要開採煤層。頂板為砂岩,其表面富含白雲母,又稱為大佔砂岩,在焦作地區,大佔砂岩不是很明顯。在鑽井勘探中,遇到大佔砂岩,就預示著將要接近煤層。

  2.4.2 下統 下石盒子組 其巖性特徵為:主要由黃綠色、灰色砂岩及

  泥岩組成,偶夾紫紅色團塊狀泥岩,厚 2~140m,平均 80m,本組以底部砂鍋窯砂岩與山西組分界。底部為灰白色、淺灰色厚層狀含礫風化面呈灰黃色的中粒砂岩,俗稱“砂鍋窯砂岩”,厚 0.5~9.3m,平均 6.0m,是本組與山西組分界的主要標誌。下部為淺灰色、灰色泥岩、鋁土質泥岩及鋁土巖,具紫斑,區域性含有鮞粒;中部為青灰色細長石英砂岩,含海綠石,其間夾青灰色鋁質泥岩及黑色泥岩,上部由淺灰色泥岩、砂質泥岩和薄層狀細砂岩及粉砂岩組成,與下伏山西組呈整合接觸。

  下石盒子組的三、四、五煤段和上石盒子組的六、七、八煤段均形成於向淺水海灣進積的複合三角洲沉積體系,在小規模海平面升降的影響下,使三角洲各種亞環境向海、陸方向進行了多次交替演變。在上三角洲平原和靠分流河道的部位,煤層變薄甚至尖滅,整體厚度不穩定、變化大,僅區域性可採,全硫量低,一般小於 0.5%~1.0%,而灰分產率則一般大於 25%~30%。在下三角洲平原分流間灣充填淤平演化的泥炭沼澤環境中形成的煤層較厚,較穩定。此地層在焦作地區不含煤或煤層為不可採煤層。

  2.4.3 上統上石盒子組 其巖性特徵為:主要由黃、黃綠色淺灰色的砂岩及泥岩組成,厚 0~200m,平均 50m。該組遭受剝蝕嚴重,出露不全,與下伏石盒子組呈整合接觸。本地區晚二疊世晚期孫家溝組不含煤,為一套由細砂岩、粉砂岩、砂質泥岩及泥岩組成的湖泊沉積。

  第三章 構造

  3.1褶皺

  在地殼運動的影響下,岩層受水平方向擠壓力的長期作用發生塑

  性變形,形成波狀彎曲,這種構造形態稱為褶皺。

  (焦晉高速邊褶皺構造 背斜)

  (焦晉高速邊褶皺構造 向斜)

  (構造示意圖)

  3.2 節理

  破裂面兩側的巖塊未發生顯著位移的斷裂構造。根據受力可以分為:張節理和剪節理;根據構造成因可分為:構造節理和非構造節理。張節理的描述:張節理指岩石受張應力作用產生的節理,它的張口開裂,節理面粗糙不平,延伸不遠,當穿過礫岩時,常繞開礫石,張節理常發生於脆性岩石中,並多被石英、方解石等充填。剪節理的描述:剪節理指岩石受剪應力作用產生的節理,它的張口緊閉,節理面光滑平直,節理面延伸較遠,常有兩組相互交叉同時出現,組成 X 型共軛節理。

  3.3 斷層

  構造運動產生的地應力超過組成地殼岩石的強度極限時,岩石便發生斷裂,斷裂後的巖塊(或岩層)若沿破裂面發生相對位移,這種斷裂構造稱為斷層。它對礦產的開採及其水文地質、工程地質條件均有影響。在煤礦礦井地質工作中,對斷層的研究是一項極為重要的工作內容。

  本次地質實習所看到的是輝縣上八里鎮鴨口斷層,斷層的上盤為寒武系地層,岩石為石灰岩,下盤為震旦系地層,岩石為石英砂岩,該斷層上盤下降,下盤上升,為正斷層。該大型斷層附近有很多伴生的小型斷層,且大部分為正斷層。由於斷盤的巖性組成為石英砂岩,強度大,性脆,故斷層面呈現出懸崖峭壁。

  3.4沁陽地塹

  斷層:上盤為二疊紀上統上石盒子組的砂岩和泥岩,下盤為奧陶紀馬家溝組的石灰岩,上盤下降,下盤上升,為正斷層。走向近東西方向,走向43°,傾向 312°,傾角 62°。

  沁陽地塹構造控煤的地質示意;

  走向43°,傾向 312°,傾角 62° 由上示意圖可見,本地區的含煤層為二疊紀上統的山西組煤層,但是由於岩層的斷層結構,F1 斷層為正斷層,其下盤上升,其含煤層高出地表,被風化剝蝕掉,上盤下降,保留了含煤層系沒有被剝蝕掉,F2 斷層為正斷層,其上盤下降,與F1斷層的上盤形成了沁陽地塹,保留了含煤層系,下盤上升,使煤層高出地表面,被風化剝蝕;由此可知該地區的煤層範圍小,F1和F2斷層之間的沁陽地塹間的煤層溝通了奧陶系中統馬家溝組O2石灰岩強含水岩層,故該煤層的礦井湧水量比較大,開採條件差。

  斷層造成該地區煤層賦存條件差及煤炭質量不好的原因。斷層同樣也是正斷層,下盤上升,使煤層高出地表面,被風化剝蝕。上盤下降,保留了部分煤層,但由於F3F斷層的切割,儲存煤層的範圍很小,離地表較近,為風化—氧化帶,煤炭的質量不好,該煤層的深部煤由於斷層的作用被抬升,被風化剝蝕掉,故未受風、樣氧化的煤炭未能儲存。斷層帶附近,由於上盤下降,力的作用方向向下,上盤岩層向下彎曲,下盤上升,力的作用方向向上,下盤岩層向上彎曲,由此,可判斷對盤岩層的運動方向。

  第四章 礦產

  焦作礦產資源品種較多,儲量較大,質量較好,經過普查的礦產資源有40餘種,佔全省已發現礦種 25%,探明儲量的有煤炭、石灰石、鋁礬土、耐火粘土、硫鐵礦等20多種。 其中煤田東起修武,西至博愛,南接武陟,東西長65 公里,南北寬 20公里,保有儲量32.4億噸,為單一的優質無煙煤(發熱量:5500 -6700 大卡/ 公斤,含硫量:0.5-0.8% ,揮發分:8 -9%,灰分:22 -27%),是化工和鋼鐵工業的理想原料。

  耐火粘土主要分佈於修武至沁陽一線的太行山南側,埋藏淺,易開採,耐火度達1650 ~1770 ℃,是生產陶瓷、耐火材料的優質原料,已探明儲量 4686.9 萬噸,佔全省保有儲量的 9.5% 。

  (鋁土礦)

  鐵礦主要分佈於焦作和沁陽,保有儲量 2726 萬噸,工業儲量 740.6萬噸,以磁鐵礦為主,含鐵量 32%;硫鐵礦保有儲量 3475.5 萬噸,佔全省儲量的 41%,品位一般在16 ~20%左右,洗選效能良好,主要位於馮封礦區,礦體長 3000米,寬300- 600 米。

  (奧陶系鐵礦)

  石灰石分佈廣、儲量大,工業儲量33 億噸,遠景儲量100 億噸, 厚度穩定在30米以上,含氧化鈣 52~54%,主要分佈於北部山區,面積 500 平方公里,是生產純鹼、乙炔、水泥等產品的優質原料。 此外,焦作還有銅、鐵、石英、大理石、鋁、鋅、磷、銻等礦產資源。

  第五章 結束語

  首先感謝各位導師,感謝他們的辛勤付出和對我們的耐心指導。雖然天氣很寒冷、環境比較的惡劣,但是指導老師們耐心細緻地為我們講解,我感悟到了老師們的勤懇的治學精神、不怕吃苦的精神、誨人不倦的為師之道,讓我非常的感動!

地質專業實習報告 篇2

  1. 前言

  一. 實習概述

  1.實習任務依據:激發波在不同地層介質中的傳播速度不同,從而劃分地層和岩層;

  2.實習內容:單邊排列激發的平面波速實驗法;孔中波速測試,地面波速測試,陸地聲納法探測基岩深度;根據觸探試驗劃分地層和基岩面;認識多功能鑽機的操作過程,岩心編錄;望峰崗煤礦現場參觀認識煤礦建設及生產過程。

  3. 實習老師:王興陣..蔡勁松..

  4.實習地點:資環系辦公樓東南角及望峰崗煤礦

  5.實習安排:11月15日:鑽機操作認識實習,岩心編錄及儲存

  11月16日:平面波速試驗及靜力觸探試驗

  11月17日:望峰崗煤礦實習

  11月18日:靜力觸探試驗及電法測井及三維電測深

  11月19日:王興陣老師介紹實習報告的具體寫法

  6.實習要求:(1)實習中主動動手去做,去思考並遵守紀律(2)文字簡練,圖表清晰,結論正確,建議合理。

  二. XY—1型多功能鑽機

  主要裝置:鑽機鑽進深度100米;泵量95Lmin;平孔直徑110 mm;終孔直徑75mm;鑽機質量620Kg;最大起重量10KN;最大泵壓1.2Mpa;柴油機功率12馬力;壓力錶0-2.5Mpa;柴油機型號ZS1105;標定功率12.1Kw;標定轉速2200rmin;淨質量160Kg

  地下部分主要由鑽桿和鑽頭組成,鑽頭有五顆鑽齒,合金剛成分。當碰到強度大的基岩時,用鋼砂管取岩心。麻花鑽用來取土心。墊叉起支撐鑽桿重量的作用。自由鉗用來換鑽尜和鑽頭。

  2. 操作過程

  我們首先到達系樓的東南角。在鑽機開啟前,工程師師傅向我們介紹了鑽機的結構,鑽機主要由柴油機,傳動裝置,鑽掘裝置組成。鑽進裝置由水壓機,油壓機,鑽頭,鑽桿組成,鑽頭的較較鑽桿粗,直徑約10釐米,鑽頭鑽進材料為合金鋼,主要是在較軟的土.頁岩泥岩等較軟的岩石或土中鑽進,用於中小型鑽機的配置。本次鑽進的主要目的是劃分基岩面,同時取出巖芯,供編錄使用。

  鑽機開動後,工程師傅在調節鑽機的同時,向我們介紹了鑽機各個機械調節杆的作用,並在他的幫助下,有幾位同學試著操作鑽機。隨後,開啟泥漿泵,調節合適的壓力,開始鑽進。

  大約半個小時後,鑽機的速度明顯下降,此時的深度為6.4M,碰到基岩,隨後,工程師師傅開始調節鑽機,以能夠更好地鑽進。

  對於鑽進速度,有以下幾個方面影響因素。

  1. 柴油機的標定功率,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配套的柴油機的標定功率越大,鑽進速度越大,效率越高。當然,也不是標定功率越大越好,否則容易造成能量的額外消耗過大。

  2. 另一個影響鑽掘效率的主要因素是鑽桿和鑽頭的質量。鑽頭一般為合金鑽頭,合金鑽頭的使用範圍較大,主要是由於它的價格較便宜,同時,在技術條件不斷提高的情況下,其鑽進效率不斷提高;

  3. 金剛石鑽頭的鑽進效率最高,但是它的價格較高,對於較小的鑽進效費比不合算,其主要在較大較深的鑽進過程中使用。

  4. 例如,我國現在在東海大陸架上進行的大陸超深鑽,計劃鑽進深度為10000M,所用主要就是合金鑽頭。

  5. 基岩的強度大小。土.軟巖軟土中的鑽進速度較快,而在較堅硬的岩石中,如砂岩.灰巖中的鑽進速度就慢得多了。

  6. 鑽機的泥漿迴圈裝置。現在的鑽機採用液壓機抽取泥漿池的的泥漿,並臨時儲存在高壓儲存罐中。液壓機的壓力的大小直接影響鑽進的速度。

  除此之外,鑽進速度還受傳動裝置,泥漿水壓等其他條件的影響。

  各鑽桿和鑽頭和鑽桿之間一般採用錐形螺紋,即是越向內,鑽桿的孔徑越小,,這樣的,更好地保證了鑽桿間的連線牢固性,同時,也容易拆卸。鑽機除可以打鑽外,還可以取巖芯。巖芯管和鑽桿間的介面處的設計更為獨特。為了保證取芯順利,介面處有以自由活動的鋼珠,在鑽進的過程中,在一定的泥漿壓力作用下,鋼珠所堵的孔是通泥漿的,從而保證了取芯管中無空氣。而在停止鑽進後,鋼珠堵塞了孔,下部則處於真空狀態,這樣就形成了自巖芯至鋼珠段的負壓,從而成功取芯。

  取出的巖芯約為0.87M,為第三系“紅層”分紅色砂岩,是一種未固結的含岩屑砂岩,紫紅色,中粒。由於未固結,用手捻磨,有砂粒掉落,石英長石含量較高,因此,硬度較高。

  3. 岩心及編錄

  在鑽探過程中要仔細觀察,詳細記錄,掌握第一手工程地質資料,這是全面闡述場地工程地質條件的和正確評價工程地質問題的主要依據。

  1. 基岩鑽孔的編錄和要求:認真填寫報表和鑽探日誌。要詳細記錄鑽具陷落、進尺較快、漏水、孔壁掉快、跨塌等的深度。岩心描述的內容包括岩石顏色、成分、結構、產狀、裂隙發育程度、風化程度等。鑽進深深度和巖性分層深度的測量誤差不超過0.05米。岩心採取率一般不能小於80%。岩心按順序編號,妥善保管。終孔後編制鑽孔柱狀土和說明書。

  2. 土層鑽孔編錄:土層鑽孔的鑽金速度較快,下鑽提鑽頻繁。所以要求地質編錄人員熟練掌握土樣描述、分層、取樣、原位測試和進尺深度測量等專案的操作技術,及時填好鑽探野外記錄表。

  4. 操作人員及注意事項 :鑽桿是錐形齒,外徑大內徑小,不易迴轉鬆動。

  捲揚機:提升鑽桿;鑽頭內有四個鑽珠:防止水迴流。

  傳動齒輪得到作用:切換捲揚機和轉動齒輪之一來工作,靠小齒輪與大齒輪相互作用來使鑽桿轉動,並鑽進下去。

  底部活動連桿的作用:類似“打氣筒”作用。從蓄水池中吸入水,儲存在高壓儲水罐中,並不斷維持儲水罐中的巨大水壓力,促使稀泥漿迴圈流動。其中活動連桿向左或者向右運動,作用相同,都向儲水罐中輸入水並從儲水池中吸收水。

  取心率=岩心實際長度/鑽孔進尺深度。只有當取心率大於等於80%時才為成功的 0.87/1.2=72.5%,不算成功 。

  在人員安排上,一臺鑽機工作需要3人,一人主操作,一人在鑽孔處協調主機手工作,並清理從鑽孔中湧出來的碎屑物質。第三個人搬運裝卸鑽桿。

  控制捲揚機的操縱桿有三個檔次:上升,停止,下降。離合器兩個檔次:斷開,連線。控制捲揚速度的杆有三個檔次:

  三. 平面波速試驗

  雙孔—孔中激發孔中接收

  接KD2111Y—3型地震儀

  三分量應變儀

  扣板

  單邊排列:道間距1米,12個檢波器,偏移距0.5米,移動步距0.5米

  四. 靜力觸探試驗

  靜力觸探是將電測應力感測器(應變片等)探頭,用靜力勻速貫入土中,根據電測感測器的訊號,測定探頭所承受的貫入阻力,進而推測土層的工程地質性質.

  常用的探頭有:測試比貫入阻力(Ps)的單橋探頭;測試錐尖阻力(qc)及側壁摩阻力(fs)的雙橋探頭;能同時測試孔隙水壓力的兩用探頭(Ps-u);三用(Ps-u-fs)探頭.國外還研發出各種多功能探頭,如電阻率探頭,測振探頭,側應力探頭,旁壓探頭,波速探頭,地溫探頭等.

  靜力觸探試驗的工程目的主要是:

  (a)土層劃分及土類判別;

  (b)測定砂土的相對密實度Dr,內摩擦角φ;

  (c)測定粘性土的不排水抗剪強度cu,土的壓縮模量ES,變形模量E0,飽和粘土的不排水模量Eu,砂土的初始切線彈性模量Ei及初始切線剪下模量Gi;

  (d)確定地基承載力,單樁承載力,固結係數,滲透係數及黃土溼陷性係數;

  (e)判別砂土液化;

  (f)檢驗地基加固處理質量.

  靜力觸探具有測試結果可靠,效率高,成本低等顯著優點,適用於粘性土,粉土和砂土,不適用於碎石土及岩石.

  (1)試驗裝置:

  手搖式輕型靜力觸探儀(,地面電測儀(CDL-4).

  手搖式輕型靜力觸探儀示意圖

  1.靜力觸探杆;2.靜力觸探儀框架;3.轉軸;4.手搖把;5.傳力鏈條;6.鏈條壓傳力板長銷釘;

  7.傳力板;8.卡板;9.觸探杆凹槽;10.地錨杆;11.地錨杆壓下橫樑銷釘;12.觸探儀下橫樑;

  13.地錨盤;14.空心柱;15.應變片;16.頂柱;17.探頭錐尖

  手搖式輕型靜力觸探儀由靜探儀框架,傳力裝置(搖柄,轉軸,鏈條,傳力板,卡板),地錨,探頭四部分組成.

  利用地錨提供反作用力.透過地錨杆壓下橫樑銷釘將靜探儀下橫樑,即將整個靜探儀固定在地表.

  操縱手搖柄轉動轉軸,使鏈條上的鏈條壓傳力板長銷釘向下運動,迫使傳力板與卡板向下運動,而卡板是嵌在靜力觸探凹槽位置處的,也迫使靜力觸探杆向下運動.觸探杆下端的探頭在向下運動中,錐尖受到土的阻力,使探頭內頂柱向上運動,則探頭內空心柱變形伸長,貼在空心柱上的電阻應變片的應變值也就隨之增大(即感測器的應變→電阻的變化→電壓的變化).這種變化透過感測器上的電纜線傳入地面電測儀.

  (2)試驗步驟:

  (a)將地錨旋入土中,地錨盤儘量落在較硬的土層中.透過地錨杆壓下橫樑銷釘, 將靜探儀固定於地表.

  (b)將觸探杆穿過觸探儀框架上,下孔,接觸地面,依次裝上卡板和傳力板,搖動轉軸,使傳力鏈條上的壓傳力板長銷釘剛好壓在傳力板上.

  (c)將單橋探頭或雙橋探頭感測器的電纜線接入電測儀進線接頭上.選擇單橋測試鍵或雙橋測試鍵.

  (d)按調零鍵,將電測儀內應變初值調到200-500(10-6)區間,已防止測試過程中出現負應變,(儀器在以後溫度校正時會自動還原).

  (e)將探頭勻速,垂直地壓入土中,貫入標準速率宜為1.2m/min(即5秒鐘貫入10cm).每貫入10cm,記錄一次應變數(本試驗按動深度控制器開關一次,便可記錄一次).

  (f)由於應變片受地溫影響較大,因此在深度為0m,0.5m,2m,4m,6m……終孔位置處,皆應進行溫度校正.每次溫度校正時,應將錐尖向上提10cm左右,在錐尖側壁皆受力的狀態下進行校正.(校正方法,儀器有具體說明).

  (g)觸探過程中遇到薄的堅硬層時,可拔出靜探頭,用輕型動探擊穿此堅硬層再用靜探頭作二次測試.

  (h)終止試驗標準:錐尖阻力為8MPa(或依照設計要求).此時錐尖幾乎不能再向下貫入,而地錨出現反拔現象.

  (3)資料整理:

  (a)儀器可自行顯示每10cm處的土的阻力,單橋顯示指標為比貫入阻力Ps(MPa);雙橋探頭顯示錐尖阻力qc(MPa),側壁阻力fs(Kpa),摩阻比Rf.

  Ps = (MPa)

  qc = (MPa)

  fs = (Kpa)

  Rf = () ×100%

  (b)繪製Ps,qc,fs,Rf隨深度的變化曲線.Ps-h關係曲線,qc-h,fs-h,Rf-h關係曲線

  (4)試驗成果的應用:

  (a)土層分類:

  使用雙橋探頭時,由於不同土的qc和fs不可能都相同,因而可以利用qc和

  Rf兩個指標來劃分土類(表3-25).對比結果證明,此法效果較好.在做實驗前,首先應檢查儀器,CL-20xx測力儀要歸零,要檢查觸探儀的工具是否完整,儀器裝載的是否正確,探頭線頭的塑膠保護膜是否被拔下一小截等。

  準備好以後,開始選擇合適的鑽孔點打地錨,地錨的作用是固定觸探儀,地錨的間距一般在80CM-1米之間,實際試驗中以固定觸探儀為準。在鋪設枕木的時候,要先剷平鉚杆外側的地表面,然後一個人從枕木的一側用枕木向下砸擊地面,使地面儘量水平。然後,鋪好枕木以後,在觸探儀底座和枕木之間加銷釘,以保證觸探儀的水平和探杆的鉛直。

  首先把探頭和第一根探杆透過螺齒連線,然後開始準備探進。

  在探進過程中,小組內各個同學的協作是快速準確完成試驗的保證,同時各個成員都要積極參與,才能在有限的實習機遇裡使跟多的人掌握這項實驗的技術。本次實驗以10釐米為一個記錄節點,每過10釐米讀一次數,充分考慮到了試驗的精確度要求,減小造成地

  層缺失的可能性,並且在0.5M.2.0M.4.0M.6.0M三處各進行一次校正調零,減少鑽進過程中由於鑽探擠壓以及與地層之間的摩擦而引起的熱量等,使鑽頭受到損壞或者讀書不準。

  同時鑽探過程中觸探儀的移位所造成的誤差也透過回升鑽桿來得到校正。,探進要保持勻速探進,一般0.8-1.2M/MIN的探進速度,本次所用的觸探儀位手動搖把,因此,同學要把握好速度,同時由於搖把容易鬆動,搖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安全措施。在使用時一定要注意安全。首先是探頭,在碰到較堅硬的岩石後,不要用力的去搖搖把,否則會把探頭損毀。

  開始的時候由老師帶領大家做試驗,王興陣老師邊實驗邊跟我們講解各個部件的用途和用法後,同學們自己操作。後來,在第一次試探孔完成以後後,由我們自己獨立操作完成了靜力觸探孔的成功鑽探。

  對於CL-20xx型測力儀,有兩個測力量程,一個是0-20xx千克力,另一個是0-4000千克力,當超出測Ⅰ的測力範圍後,就要用第二個量程。共由四個接線柱,A.B接紅藍線,.C.D.分別接上黃綠線,實驗前和試驗中要多次調零。

  根據單橋探頭所測的PS值的大小來確定土層的分類,單位Mpa,

  表1 土層的PS值分類

  PS(Mpa)

  土的種類

  PS < 0.5

  淤泥與淤泥質粘土

  0.5 < PS < 1.0

  新近沉積的粘性土

  1.0 < PS < 3.0

  一般性粘土

  PS > 3.0

  老粘土

  根據所測力的值,壓縮模量ES,變形模量EO,地基承載力f0.

  ES=3.72PS+1.26(Mpa),據工業與民用建築工程地質勘探規範T721-77中的要求,

  0.3≤ PS < 5.0(Mpa)

  變形模量EO=6.06 PS-0.90(Mpa),據建築部綜勘院的標準,PS < 1.6,一般是軟土,一般性粘土。

  地基承載力f0=0.104 PS+25.9(Kpa),300≤PS<6000Kpa,一般是淤泥質土,一般粘性土,老粘土。

  根據以上資料,可將土層劃分位三層:

  第一層,地表至0.9M深處,主要是一些新近沉積的粘性土;

  第二層為0.9M至1.9M 深處,是一些一般性粘土;

  第三層1.9M至6.4M深處,為老粘土;

  6.4M以下為基岩面,成分為第三系的紅層,未固結的中粒含碎屑砂岩。

  3.2.6.5標準貫入試驗

  標準貫入試驗適用於砂土,粉土及一般粘性土.

  標準貫入實際上是一種特殊的動力觸探試驗,適用於砂土,粉土,一般粘性土及強風化巖等.

  該試驗用質量為63.5kg的穿心錘,以76cm的自由落距,將一定規格的標準貫入器預先打入土中0.15cm,然後再打入0.30cm,記錄0.30cm的錘擊數,稱為標準貫入擊數(N).

  標準貫入試驗的工程目的是:

  (a)劃分土層類別,採集擾動試樣;

  (b)判斷砂土的密實度或粘性土及粉土的稠度;

  (c)估測土的強度及變形指標,確定地基土的承載力;

  (d)評價砂土及粉土的振動液化;

  (e)估算單樁承載力及沉樁可能性;

  (f)檢驗地基加固處理質量.

  (1) 試驗裝置:

  標準貫入試驗由觸探頭(又稱貫入器,對開式管筒),錘墊及導向杆,落錘(質量為63.5kg的穿心錘)三部分組成().落錘距離由自動脫鉤裝置控制.

  標準貫入試驗裝置見副表(另附錄)

  1.穿心錘;2.錘墊;3.探杆;4.貫入器;5.出水孔;6.貫入器內壁;7.貫入器靴

  (2) 試驗步驟 :

  (a)先用鑽具鑽至欲測土以上15cm.且鑽具拔出後孔底與孔壁應保證無軟粘土等擠出堵塞鑽孔.

  (b)標貫探頭入土之前,先測出探頭靴口到錘墊底面之間的長度,及探杆長度.

  (c)將探頭壓入欲測土表面,然後進行錘擊,錘擊速率為15-30擊/min,錘擊落距76±2cm,先記錄貫入15cm的預打擊數,然後記下再貫入30cm 的標貫實測擊數N′.

  (d)若30cm內錘擊數超過50,則停止試驗.

  (e)若需進行下一深度的貫入試驗時,一般應隔1m後在進行.

  (f)整個標貫過程中,孔壁不能有垮坍或孔壁上軟粘土等擠出,造成探杆側壁摩擦加大.

  (g)拔出探入器,分開對開式管筒,取出筒內土樣描述和試驗.

  (3) 資料整理:

  A.探杆長度校正:

  當探杆長度大於3m時,需按下式修正

  N=αN·N′

  式中:N—修正後的標貫擊數(擊/30cm)

  αN—杆長修正係數,按表3-43確定

  B.土的自重壓力的影響:

  (a) 圖表法:錘擊數,上覆土壓力—砂土的相對密度.

  (b) 美國Peck得出砂土自重壓力對標準貫入試驗的影響為:

  N = CN N’

  式中CN--自重壓力影響修正係數,查表取值.

  (c) 地下水影響的校正:

  砂層的貫入擊數N’大於15時,有效擊數按下式校正:

  N=15+1/2(N’-15)

  表3-43 標貫試驗杆長修正係數αN

  探杆長度(m)注:《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範》(GB50007-20xx),《岩土工程勘察規範》(GB50021-20xx)對杆長修正作以下說明:我國一直用經過修正後的N值確定地基承載力,用不修正的N值判別液化和判別砂土密實度.因此應按具體岩土工程問題,確定是否修正,且需在報告中說明.

  3.,地基均勻性評價

  地基均勻性宜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評價並採取相應措施:

  (1)當地基持力層層面坡度大於10%時,可視為不均勻地基.此時可加深基礎埋深使之超過持力層最低的層面深度,當加深基礎不可能時,則可採取墊層等措施加以調整.

  (2)地基持力層和第一下臥層在基礎寬度方向上,地層厚度的差值小於0.05b(b為基礎寬度)時,可視為均勻地基;當大於0.05b時,應計算橫向傾斜是否滿足要求,若不能滿足應採取結構或地基處理措施.

  (3)地基土的均勻性以壓縮層內各土層的壓縮模量為評價依據.

  (a)當,的平均值小於10MPa時,符合下式要求者為均勻地基.

  (b)當,的平均值大於10MPa時,符合下式要求者為均勻地基.

  式中 ,—分別為基礎寬度方向兩個鑽孔中,壓縮層範圍內壓縮模量按厚度的加權平均值(MPa),取大者為,小者為.

  當不能滿足上式要求時,屬不均勻地基,應進行橫向傾斜驗算,採取結構或地基處理措施

  (4) 器材:探頭6239#.測試範圍0-20KN 測力儀器:CL20xx..係數:1069

  用鉚杆和鉚釘固定靜力觸探儀,打鑽前纜線應穿入鑽桿內。枕木放平,否則裝載鑽桿和鑽頭時無法放鉛直,而且固定半環無法放到固定孔中去。

  對於CL20xx:AB為供電電極,CD接收感測器的電訊號

  在探頭快要接觸地面之前,要校正測力儀:先按下“校正”-——調為1069——按下“測1” ——調為000

  五. 望峰崗煤礦現場參觀實習

  上午8:20到達望峰崗煤礦,之後在三樓會議室召開簡單的介紹會,由地質科老總介紹本煤礦的概況。老總是987年從我們學校畢業的。此礦1986年第一次開採,1997年瓦斯爆炸,之後停工。20xx年重新建井,預計20xx年全面投產。主要開採-660米,-960米,-1200米三層的煤,目前已經開採到了-960米的煤層。

  1 該礦地址構造比較複雜,地層有倒轉現象。瓦斯多,裂隙發育,易發生突水和瓦斯突出,如20xx年在建井過程中就發生了瓦斯和煤一起突出的事故,造成12人被埋,死亡。同時由於開採深度大,地壓大,地溫高,也造成了開採難度大。

  2 預計投產後每年產煤300萬噸,由預計儲量3億噸可知能開採100年。次礦主要開採優質煤,主要用於化工和煉綱,成分是焦煤和肥煤。

  3 主要有五個井筒:1個主井,2個附井,2個風井。主井運輸煤,附井運輸器材和人員及煤矸石等,風井是通風作用的。

  4 在02#井停留了較長的時間,老總們介紹了此井的建設過程。早期採到-300米,即將採-960米的,最終採到-1030米。在建井中早期遇到的是粉紅色砂岩,;裂隙發育,湧水多,需要打注漿孔注入水泥.水玻璃等,同時需要地質工作者計算湧水量,注漿壓力.範圍.深度。

  一般在建井過程中湧水不能太多,但也不能太少,否則灰塵太大,工人很難在井下工作。此井直徑8米,依靠人工爆破挖掘,大約每22-27小時可以掘進4.5米,其過程如下:先用傘鑽同時大十幾個炮孔,放炮-——清理碎石——用護模支撐井筒壁,並在護模和井筒壁之間用水泥沙漿充填——固結後拆模——傘鑽打炮眼——放炮,如此迴圈下去。

  5 在瓦斯井的鑽探現場我們見到了超大型鑽機,瞭解了超大型鑽機的工作過程並與我們在學校實習的多功能鑽機驚醒了比較,從而找出二者的不同。大型鑽機的鑽齒和牙輪的尖齒是合金綱製成的,硬度在8以上,牙輪主要起破碎作用。鑽孔分三次才能完成,直徑先是30釐米——65釐米——80釐米

  瓦斯抽出以後經過提純可以發電,居民供暖做飯,或者供應激動車輛,如計程車。另外影響煤產量的因素有:採煤工作面的煤量供應情況,井下運輸能力,主井提升能力,抽排瓦斯所需要的`時間等。

  六. 實習總結

  發現的本專業課程設定上的不足(學校有待改進的):

  1.校內實習(工程勘察生產實習)比較實用,但時間過短(只有幾天),次數過少(只有一次),兩個班配備兩個指導老師,四年的大學學習中,學生在專業上的練習不足。學校應該更加務實,為學生的未來負責,每學期都應有二十天左右時間模擬整個工程勘察的操作過程。.發現專業上的不足(有待改善的)和優勢:

  實踐工程地質目前是大底部,明智者不是出逃,而是投入。特別是那些初入這個行業的畢業生,一定能夠趕上工程地質的下一波牛市行情。雖然按預測,牛市行情還需等待5~7年,但我們完全可以在這個震盪的底部區間,充分理解這個專業的特色,靜下心來,打下堅實的理論和實踐基礎,博覽眾家之長,集聚豐富的實踐和理論經驗和智慧,從而在未來的牛工作生活中獲得豐厚的收益。

  2. 工程地質是一個十分複雜又非常特殊的學科和專業,需要堅實的基礎、廣博的學識、相關學科專業的知識、對工程建設的理解、對地質學科的感悟,更需要一種浪漫的情趣和執著的精神。人是需要有精神的,有了精神,業務、知識、能力都可以在實踐中得到補充和提升。如果對工程地質專業的追求精神能夠達到某種痴迷的程度,那麼我們一定可以成為很優秀的地質工程師。

  3 能夠從事工程地質專業學科的工作並不難,而要做好做精卻不易。把從事這個學科專業當成謀生的手段和職業,這是我們普通地質師的選擇。如果大家要想成為優秀的學者和專家,建議您把地質工作當成樂趣、興趣、境界和事業去追求,這時我們還要,不辭辛勞,爬山鑽洞在所不辭,受人嘲笑一笑了之。不迷信權威,不看人臉色,堅持真理,創新進取,我們才有可能可以成為名副其實的專家學者。

  4 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我們把理論知識和工程實際經驗進行了對比,看到了理論知識和實際經驗的差別,懂得了理論聯絡實際的重要性。我們雖然沒有自己親自動手操作的機會,但是畢竟在現場目睹了鑽探的實際操作過程,瞭解到許多在理論上成立,但是在實踐中無法實現的生產過程,並瞭解到在實踐中處理問題的方法與理論方法的區別。

  5 .透過生產實習,我們認識到實踐經驗的重要性,意識到地質實踐工作的辛勞和地址工作的樂趣。地址工作是一個危險、刺激、有趣的工作,既需要極大的工作熱情和勇氣也需要地質工作者在工作中謹慎細微地觀察、記錄,從而準確地評價工程地質條件,並提出科學合理的改善地質條件和減小危害的工程治理措施。

  6.有理想有目標,能夠去做,但毅力和堅持不夠,送給自己一句話:只付出一般的努力是實現不了理想的!

地質專業實習報告 篇3

  實習前

  那一個陽光明媚的早上,身穿軍服,帶上顯眼的橙色實習證,我來到了工業設計中心總部,我們的金工實習的篇章就在這裡開啟。

  對實習既有期待又有一絲絲恐懼的我們,來到了三樓的多媒體課室,聽老師講解金工實習的具體要求以及一些安全主意事項。從書本上了解到金工實習是我們工科院校必不可少的教學環節,也是培養應用型人才具有一定實際知識和較強動手能力的重要教學環節。透過金工實習使學生了解機械製造基本知識,為學習專業課以及其他後續課奠定堅實的基礎透過鑄工、鍛工、焊工、熱處理工、機械加工和鉗工等工種的生產實踐,使學生獲得基本操作技能,為以後工作準備條件。同時也能加強勞動和紀律方面的鍛鍊,培養學生肯有踏實的工作作風,理論聯絡實際的求實的精神。和藹可親的老師讓我們之前的恐懼消失一空。她給我們簡要介紹完實習內容後,還點出一些我們常犯的毛病,如:產觀努力不夠,不主動請教師傅,一到車間,就這臺機床看一眼,那臺機床摸一下,走馬觀花,不聞不問,自以為一看就懂,到頭來,時間過去了,雖然下廠實習,但啥也沒學到手,一問三不知;對生產條件比較差的車間產生一種反差心理,覺得平時在學校乾乾淨淨,男女同學西裝革履,花花綠綠,可是一下到鑄造車間,滿地是沙了,灰塵到處飛揚,攪拌機、振動器、沖天爐噪音隆隆,第一感覺就是太髒。因此,有部分學生怕髒怕累,不願意跟師傅一起幹活,也懶得去接近工人,害怕弄儲自己的雙手和臉蛋,束手束腳的最且還是沒有真正學到東西;最後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安全問題。對於安全,大家都不敢馬虎,老師列出的件件事例,都告誡我們―大意不得。

  好!準備工夫全數做妥,開工!

  體力大挑戰——鉗工

  我們小組是班裡最"幸運"的一組,why?因為我們第一天就分到了公認最累的工種―鉗工。

  鉗工工廠裝置較為簡單,因為多數都是人工體力勞動。在這一天內,為了讓我們熟悉鉗工基本的工作操作以及鍛鍊我們的動手能力與意志,我們要做一枚m12的螺母。從劇斷鐵柱到銼磨平行平面,從打孔到擰螺紋,件件不是輕鬆的活。單看老師演示時,我們都已經目瞪口呆,可能嗎,莫非要上演鐵杵磨成針的現代版?

  實習是沒有絲毫人情可講的,驚訝的同時我們開工了。

  進入到之前感覺神秘的工廠裡面,光亮的燈光照射著大夥幹勁十足的臉。操起鋼鋸和銼刀,我們站在各自工作臺前與鐵柱開展了"拉鋸戰"。

  我沒多經思考,拿起一根鐵柱就開始鋸。老師走過,面帶笑容地對我說:"同學,你仔細看看你的原料,一天下來恐怕要白費功夫喔。"我不解,細瞧一下,原來鐵柱離我在磨的平面不遠就有幾道痕,痕深可能要影響到待會兒要磨出來的六邊形。

  幸虧有老師的提醒,我及早換了一根鐵柱,再接著鋸,銼,磨……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大家幹得熱火朝天,手臂麻了就停下來一小會兒,跑到旁邊同學那看人家的進度,既吸收磨得快的同學的"先進銼磨技術",又吸取動作比較慢的失敗原因……整個工廠裡,鋸磨,銼磨,還有大家偶爾之間的玩笑聲,為我們金工實習譜下了開幕曲!

  很快,時間到了下午快下班的時候了,可是體力問題,女生們都磨得較慢,我尤其磨蹭……牆上的大鐘指向了5字,隔壁工作臺的同學都完工了,興奮地拿著自己一天磨出來螺母,在對比誰的漂亮,誰的孔打得準,誰的外形更完美。這時的我手臂快舉不起來了,但是還沒打孔,沒擰螺紋,鬱悶之餘也沒時間停下來休息。大家都離開了,可是老師還是很體諒我們幾個動作較慢的,還留下來指導我們怎麼打孔和弄螺紋。

  五點半,我手裡終於能夠握住一顆基本完工的螺母,雖然六邊形明顯走位,雖然孔是歪到了一邊,雖然……即使再多毛疵,我都覺得那是最完美的。理由再簡單不過,那是我第一次拿起鋼鋸,銼刀,一刀刀鋸,一下下銼出來的螺母。

  一天下來,晚上手臂是不能動的,睡覺前痠痛得不能入睡,不過得益仍然不淺,一個好作品,一項好工作的完成除了蠻力之外,首先挑選好的源材料,選取最優的工具,吸取最有效率的方式,是最快達致目標的前提。當然,這挑戰體力的一天也令我對接下來的工種覺得倍感輕鬆。

  團體合作——刨工

  刨工在我的詞典裡還是一個陌生的名詞。到底什麼是刨工呢。那首先要從刨床開始瞭解。刨床主要用於加工水平面、垂直平面、傾斜面和t型槽、燕尾槽、v型槽等表面;用成形刨刀也可以加工一些簡單的直線成形表面。刨床可分為牛頭刨床、龍門刨床和插床、刨邊機等。刨床的主體運動是刀具或工件所作的直線往復運動。刨削加工的工作形程是刀具向工件前進時的行程,進行切削加工;返回時為空行程,不進行切削,且需將刨刀抬起,以便讓刀,避免損傷已加工表面和減少刀具磨損。進給運動是間歇性的直線運動,由刀具或工件完成,進給方向與主體運動方向垂直,它是在空行程結束後的短時間內進行的。

  似乎很高深喔~呵呵,其實不然,這個工作流程也並不複雜,只是過程較長。我們三人一組,團體合作的精神就充分體現出來了。我們小組裡面,我負責調刀具的高度,每刀的進給量都要很注意,每一刀刨的不能過多,而太少又會導致時間不夠,兩難全的東西,夠矛盾。我們組的其餘兩位男生就負責比較耗體力的更換工作臺水平位置與高度。大家合作無間,工作緊張順利的同時又增進了同學之間的瞭解。

  在這一次又一次的重複過程中,我望著刨刀一刀刀地把原料的表面刨平,被刨掉的削末飛出,多想平時的煩心瑣事,一刀刀得被刨掉,爽得很。

  數車

  從前面學過的車工,我們知道車床主要是使用各種車刀對內外圓柱面、圓錐面、成形迴轉體表面及其端面、各種內外螺紋等進行加工,還可使用鑽頭、擴孔鑽、鉸刀進行孔加工,使用絲錐、板牙進行內外螺紋加工等。車床有許多型別,按其用途和結構不同,可分為普通車床、六角車床、立式車床、單軸自動車床、多軸自動及半自動車床、多刀車床、仿形車床、專用車床等。

  但是從更精確的要求上來說,收工車出來的工件已經明顯不能滿足現代化的要求了,所以我們進一步刀到學習數車。

  開工前,我們還在研究這個數該念成第四聲還是第三聲,來到車間,不用懷疑,數車就是指數字車工。

  數控機床是綜合應用計算機、自動控制、自動檢測及精密機械等高新技術的產物,是技術密集度及自動化程度很高的典型機電一體化加工裝置。它與普通機床相比,其優越性是顯而易見的,不僅零件加工精度高,產品質量穩定,且自動化程度極高,可減輕工人的體力勞動強度,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數控機床可完成普通機床難以完成或根本不能加工的複雜曲面的零件加工,因而數控機床在機械製造業中的地位愈來愈顯得重要。但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能否達到數控機床以上所述的優點,還要看操作者在生產中能不能恰當、正確地使用。因為不管什麼機床,它都有一套自己的操作規程。它既是保證操作人員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保證裝置安全、產品質量等的重要措施。使用者必須按照操作規程正確操作,如果機床在第一次使用或長期沒有使用時,先使其空轉幾分鐘,使用中注意開機、關機的順序和注意事項,這些對初學者尤其應引起足夠重視,因為缺乏相應的操作培訓的,往往在這方面容易犯錯。

  在數車的這一天,我們集體坐在凳子上編寫程式,編好的先上機,一行行的程式被模擬出來,這是腦力勞動的成果。

  火花飛躍——熱處理

  熱處理是我做的最後一個工種,也是最為過癮的一個。熱處理的原理大概是:鋼的熱處理是將鋼在固態下透過加熱、保溫、冷卻的方法,使鋼的組織結構發生變化,從而獲得所需效能的工藝方法。熱處理工藝可用"溫度-時間"為座標的曲線圖來表示。在機械製造中,熱處理具有很重要的地位。例如:鑽頭、鋸條、沖模,必須有高的硬度和耐磨性方能保持鋒利,達到加工金屬的目的。因此,除了選用合適的材料外,還必須進行熱處理,才能達到上述要求。此外,熱處理還可以改善坯料的工藝效能,如改善材料的切削加工性,使切削省力,刀具磨損小,且工件表面質量高。

  我們首先學習了熱處理的一些理論知識,然後來到實習點,第一個房子是熱處理工序的實驗地方,放置著四臺加熱爐,還有硬度計量儀。在這裡我們完成了正火,淬火,等工序。接下來的第二個課室裡我們在反光顯微鏡下觀察了鋼的表面結構,增加了對fe的瞭解。最後也是我們最為閃亮的一個實驗是根據金屬與旋轉的砂輪摩擦產生的火花來判斷金屬的種類。小心翼翼的操作下,耀眼的火花飛躍著為我們的金工實習畫上永不磨滅的句號。

  實習後

  兩週的金工實習,受益頗多,身心都得到一定的培訓。總體感覺實習中心的工作安排合理,老師們都認真負責。

  實習專案對以後自己的發展也有不錯的啟發……

地質專業實習報告 篇4

  一、實習目的

  鞏固和深化課堂上的理論知識,使之儘可能達到理論和實踐的有機結合。透過實習使學生具備分析、解決在實際工程中出現的簡單條件下的地質問題的能力。本次實習要求學生能將課堂上所學的理論知識,靈活地運用於野外工作之中,對的常規工作方法、步驟,野外工作的基本技能,常見的工程地質問題等,有一個較全面、系統的瞭解。

  二、實習時間

  本課程講授及考試結束後第十五週(12月7日—12月11日)進行野外集中實習,時間一週。

  三、本次實習任務

  1、認識區常見的礦物和岩石,注意觀察岩層的產狀,學會區別三大類岩石;

  2、認識地層剖面,瞭解地層劃分對比的方法和依據;

  3、認識實習區的地質構造,學會判識方法;

  4、認識實習區的各種內外動力地質現象;

  5、編寫地質實習報告書。

  四、實習基本要求

  1。實習期間嚴格聽從實習隊長的要求和安排。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在幾天野外實習中結合所學知識,識別沉積岩和岩漿岩,識別簡單的構造現象,能對一般的工程地質問題進行分析和評價,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

  2、對實習中所見到的各種現象要現場做好原始記錄。

  3、每天結束實習後,要及時總結,做好實習日記(需上交)。

  4、實習結束後,按要求認真編寫實習報告。

  五、人員組成

  交通工程系xx級交通工程專業88人。

  六、實習地區簡介

  本次實習地點為Xx省地區。

  Xx市Xx中西部,位於Xx、Xx、Xx之間。市境東西長56公里,南北長35.5公里,總面積1220平方公里,轄6鄉6鎮1個工業園區。

  Xx市的地形為東高西低,向東開口的盆地。該市區位於盆地中北部,海拔約380米,盆地北側為Xx山脈。至東向西由Xx、Xx、Xx、Xx等山嶺組成。Xx海拔1584米,Xx海拔1512米。群峰禿立,山勢險峻,相對高差大於1000米,屬高中山地形;盆地南側為箕山、伏牛山。箕山海拔1064米,蜿蜒起伏於潁河之南,屬中山地形。伏牛山海拔627米,呈東西橫亙於箕山之北,屬低山地形;盆地內部為丘陵和平原。

  Xx為黃河水系與淮河水系的分水嶺,箕山為潁河與汝河的分水嶺。

  本區屬溫暖帶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溫10℃,最高40℃,最低—8℃,年降水量為614—765毫米。年蒸發量平均為1259毫米。十一月中旬降雪,次年二月融化。

  第一章、實習地區地層概況

  這個地區發育的比較齊全,太古界、元古界、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皆有出露。由老至新分訴如下:

  (一)太古界Xx群

  出露於Xx市及其以北等地,為本地區最古老的岩層,自上而下分為三組岩層。

  1、石碑河組:主要為灰綠、灰黃色黑雲斜長變粒巖、黑雲斜長片麻岩等,厚度大約256米岩石遭受強烈的混合巖化,其中變閃長巖年齡值為29.86—30.6億年。原巖為基性火山岩夾中酸性火山岩及少量的沉積岩。

  2、郭家窯組:主要為黃褐、暗綠色角閃片岩、斜長角閃片岩夾斜長角閃片麻岩變粒巖等,上部夾雜少量的雲英片麻岩。厚度857米,原巖為基性火山岩和少量中酸性火山岩及沉積岩。

  3、老楊溝組:底部為不穩定的長石石英岩,下部為雲英片岩等,岩石厚度630米,本組岩石以片麻岩為主,未見混合巖化現象,具斜層理及各種片岩構成的韻律層,含大量雲母等粘土質礦物。原巖為淺海碎屑岩。

  (二)元古界

  1、下元古界Xx群:分佈於玉寨山、Xx、Xx一帶,自上而下分為羅漢洞組、Xx、屆坡山組、花峪組。

  (1)羅漢洞組:與下伏太古界Xx群呈角度不整合接觸。下段為灰白色巨厚含粗粒石英岩、含長石石英岩等,厚155米。中段為白色厚——巨厚層中細粒石石英岩,呈不對稱波痕發育,厚391米。

  (2)Xx組:含一、二、三段。

  一段為灰白、淺黃色娟雲石英巖片岩、石英岩與千枚巖互動層。上部有白雲質大理岩薄層或透境體。二段為青灰、灰白色千枚巖,頂部有白雲質大理岩透鏡體。厚304米。三段為紫雜色綠泥娟雲片岩、娟英片岩夾赤鐵石英岩。底部為一層厚層中粗粒石英岩,上部是一層厚8—10米的假象赤鐵礦層封式鐵礦。本段厚310米。

  (3)屆坡山組:

  下部為灰白的厚狀粗粒石英岩夾緻密石英岩,底部岩層發育呈波痕或泥裂狀。中部為灰白色夾紫紅色條帶狀石英岩。上部為中厚層狀粗粒石英岩夾紫紅色赤鐵石英岩及千枚狀絹英片岩。厚395米。

  (4)花峪組:

  底部為紫紅色鐵質千枚巖和角礫狀千枚巖,靠上有一層含磷千枚巖。下部為灰黃色厚層狀白雲岩和泥質白雲岩。偶夾千枚巖。中部為灰質、灰白色千枚巖。底有一層含磷千枚巖。上部為灰白色中層狀石英岩。厚194米。

  2、中元古界五佛山群

  不整合覆於Xx群或Xx群上,自下而上由何家寨組、駱駝畔組、葡萄峪組、Xx組組成,本區缺少底部兵馬溝組。何家寨組為中薄層狀灰巖、泥質灰巖、矽質灰巖、白雲質灰巖與黃綠、紫紅色頁岩夾細砂岩及粉砂岩。中上部為疊層石灰岩。駱駝畔組為紫紅、灰黃色石英砂岩夾砂質頁岩。底部為粗粒或細礫岩。葡萄峪組為灰黃、黃綠、紫紅色頁岩、砂質頁岩夾泥質灰巖。Xx組為紫紅色底礫岩和灰紫色含礫石英岩、肉紅色石英砂岩夾層間礫岩痕、泥裂和交錯層理髮育。厚度變化較大。向東南均變薄。本群總厚度大於1000米。

  3、上元古界震旦系羅圈組

  主要分佈在林區臨汝羅圈、偃師上徐馬等地,實習區南部送表馬窯一帶有零星出露。與下伏五指山群石英砂岩成不整合接觸,厚30—60米,下部為灰黃色膠結冰磧礫石。礫石分為石英岩、石英砂岩、灰巖、石英斑岩、花崗岩及各種變質岩。上部為含冰磧礫石的紫紅色泥砂質頁岩。

  3、上元古界震旦系羅圈組

  主要分佈在林區臨汝羅圈、偃師上徐馬等地,實習區南部送表馬窯一帶有零星出露。與下伏五指山群石英砂岩成不整合接觸,厚30—60米,下部為灰黃色膠結冰磧礫石。礫石分為石英岩、石英砂岩、灰巖、石英斑岩、花崗岩及各種變質岩。上部為含冰磧礫石的紫紅色泥砂質頁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