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實習報告> 嵩山重工的工作實習報告

嵩山重工的工作實習報告

嵩山重工的工作實習報告

  嵩山地區地質地貌實習報告

  前 言

  20xx年4月23日到4月28日,我們在江富建老師和蔣國富老師的帶領下,09地科、09地信班的同學一起來到了我們的實習地點世界地質公園—嵩山。《詩經》有“嵩高惟嶽,峻極於天”的名句。我們這次實習為期七天,在此期間,我們不僅登上了嵩山主峰—俊極峰,還去參觀了中嶽廟和登封市氣象臺。透過實習,我們增長了不少知識。

  1、嵩山基本概況

  嵩山世界地質公園位於河南省登封市,總面積450平方公里,東依省會鄭州,西臨古都洛陽,北臨黃河,南靠潁水。由太室山和少室山組成,最高峰(峻極峰)1491.7米。東西綿延約60餘千米。古名為外方、嵩高、崇高。五代後稱中嶽嵩山,與泰山、華山、恆山、衡山共稱五嶽。這裡山巒起伏,峻峰奇異。歷史上根據山峰坐落方位,形狀外貌和名人遺蹟等,分成太陽、少陽、明月、玉柱、萬歲、鳳凰、懸練、臥龍、玉鏡、青童、黃蓋、獅子、雞鳴、松濤、石幔、太白、羅漢、白鹿等72峰。嵩山頂又名峻極峰,是嵩山的最高峰,古有“峻極於天”之說。

  嵩山屬伏牛山系,是中國五嶽之一,通稱為中嶽。它東西橫臥,雄峙中原,海拔最低為350米,最高處為1512米,環山地跨新密、登封、鞏義、偃師、伊川等市縣。嵩山地區古代文化積澱甚厚,據《中國文物地圖集·河南分冊》介紹,各類文物古蹟共956處。其中,有重9處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8處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899處屬於縣(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嵩山先後經歷了“嵩陽運動”、“中嶽運動”、“少林運動”等幾次大的地殼運動,逐漸形成了山脈。在嵩山範圍內,地質史上的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的地層和岩石均有出露,被地質學界稱為“五世同堂”。

  嵩山古老的岩石系形成於23億年前,此前,嵩山是一望無際的大海,據中外地質學家考察,嵩山岩石發育完整,在地球發展歷史上,歷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五代,習稱為“五世同堂”。嵩山地區的岩漿岩、沉積岩、變質岩的出露,構成了中國最古老的巖系,登封群的“登封朵巖”。據中國地質界測定,這裡是世界上稀有的自然地質寶庫。據地質學家考察,經過23億年的“ 嵩陽運動”,8億年前的“中嶽運動”,5、6億年前“少林運動”,才結束了地質史上的元古代,進入了古生代的寒武紀和奧陶紀。又經過約兩億年,此處地殼上升至海平面以上,因其受風化和剝蝕作用,形成了嵩山地區的含煤地層。兩億三千年前後,中國的版土上,又發生了一次延續很長時間的地殼運動,南北廣大地區的“燕山運動”,嵩山地區受到南北方向的推擠,形成了今天的山勢地貌。

  嵩山古生物化石十分豐富,在嵩山既有海象生物化石,也有陸象生物化石,還有古脊椎動物化石。這些古生物化石是地質和古生物演化的寶貴資料,嵩山奇特的地質構造,使它蘊藏了豐富的煤、鋁、鐵、麥飯石等礦產資源。

  中嶽嵩山,群峰挺拔,氣勢磅礴,景象萬千。由峰、谷、澗、瀑、泉、林等自然景素構成的“八景”“十二勝”。

  20xx年4月19日,嵩山世界地質公園被國土資源部命名為中國首批國土資源科普基地。這是嵩山繼申報世界地質公園成功之後,又一次獲得的國家級榮譽。

  2、實習目的

  本次實習的主要內容和意義是學會辨別幾類典型岩石的特徵,掌握地質野外實習的基本方法,懂得如何正確使用地質錘,羅盤,放大鏡。對實習地區的地層、岩石、地質構造有基本的瞭解,在實踐的'基礎上加強對課本知識的理解,理論知識到野外能夠解釋多種現象,以實踐促學習,加強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透過實習,培養出用地質觀點觀察和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學會觀察分析褶皺、斷裂特徵,辨認和分析河流地質作用的能力,從而進一步明確了地質及自然地理與現實緊密結合的治學思想。

  3、前人成就與高校實習情況

  1950年,張伯聲對嵩山進行地質調查,確立了“嵩陽運動”;1954年,張爾道在嵩山地區地質調查確立了“中嶽運動”,1958~1959年王曰倫等對嵩山地區進行路線地質研究,提出了“少林運動”的存在;1958年以來馬杏垣等對五佛山的層序劃分和嵩山構造變形史進行了詳細研究,建立了區內“重力滑動構造系統和模式”,以上這些研究奠定了嵩山地區的地質研究基礎。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貴陽地球化學研究所、宜昌地質礦產研究所、北京(武漢)地院、西北大學、南京大學、西安地院以及省內各系統的有關科研、教學和生產單位,尤其是我們南陽師院從78年幾乎每年都來考察,對本地區投入了大量的工作,出版和發表了數以百計的研究專著和論文,大大提高了嵩山地區地質研究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