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季羨林> 季羨林病塌雜記主要內容

季羨林病塌雜記主要內容

季羨林病塌雜記主要內容

  引導語:《病塌雜記》是我國著名學者季羨林的作品集,裡面收錄了他自2001年底住院至今在病榻上撰寫的九十多篇文章,共二十四萬字,內容豐富生動,《病塌雜記》的主要內容是什麼呢?

  病塌雜記主要內容

  本書是著名學者,九五高齡的季羨林先生的最新大作、收錄了他自2001年底住院至今在病榻上撰寫的九十多篇文章,共二十四萬字內,容豐富生動,有首次完整年自己的童年、少年、青年時期的生活、學習和奮鬥自強的感人事蹟;有懷念自己父母老師和親友的.文章;有為友朋寫的序和跋;但更多的還是先生平時所十分關注的人與大自然的和諧問題、社會公德問題、愛國主義與奉獻精神、人生觀、生死觀和人生感悟。內中洋溢著作者在新時代、新生活中老當益壯、筆耕不輟的豪邁之情。並將這豐富的激情藉助精煉的文、優美的文字、細心的觀察和生動的事例自然濟地抒發出來,從而具有更加強烈的震撼力和感染力,極富可讀性和教育意義。

  《病塌雜記》之大自然的報復

       
季羨林

  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一書中說過一段話,意思是說:我們不要過分陶醉於我們對自然的勝利,因為每一次大自然都進行了報復。

  這一段話說得何等好啊!何等準確,何等透徹!一直到今天,一百多年以後了,讀起來還那樣虎虎有生氣。

  從歷史上來看,人類最初也屬於大自然。一種什麼動物(猿之類?)鬧獨立性,終於變成了人,公然與大自然分庭抗禮了。在中國思想史上,這稱之為天人關係,“天”在這裡代表的就是大自然。我在別的地方講過:人一生有三大任務,正確處理天人關係,正確處理人與人的關係,也就是所謂社會關係,正確處理個人心中思想感情的矛盾問題。

  人類要想生存,必須有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物質供應,這種供應只取之於大自然。這裡就出現了一個對待大自然的態度問題。態度千差萬別;但是綜而觀之,不出兩途:一東一西。東方主張天人合一,人與大自然要成為朋友,不要成為敵人。宋代大儒張載說:“民,吾同胞;物,吾與也。”充分體現了這種精神。西方一般傾向於“征服自然。”這是由東西兩土文化體系的根本思維模式所決定的。

  西方,特別是在產業革命以後,熱衷於征服自然。征服的確有成績,科學技術飛速發展,人民生活迅速改善。但是,大自然的報復也隨之而來。例子俯拾皆是,比如物種天絕、生態失衡、人口爆炸、地球變暖、淡水匱乏、新疾病產生、臭氧出洞等等。這些弊端發展下去,將會影響人類發展的前途,這是十分明顯的。前一陣子,世界上一些國家遭受“非典”(SARS)的襲擊,不也應該看做是大自然的報復手段之一嗎?

  救之之方並不複雜,無非是改弦更張,改惡向善,同大自然交朋友,不再征服自然。

  2003年6月24日

  於301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