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名言名句> 通用讀書名言名句摘錄86句

讀書名言名句摘錄

通用讀書名言名句摘錄86句

  凡讀書,須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牽強暗記,只是要多讀數遍,自然上口,久遠不忘。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書名言名句86句,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1、能夠了解他人的人,才算是有智慧、能夠正確認識自己的人,才算是聰明的,能夠戰勝別人的人,才算是有力量、能克服自己缺點錯誤的人,才算是堅強的人。

2、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在,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3、學習實踐是手段,立異標新是目的。

4、勞於讀書,逸於。 ——程端禮

5、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髮方悔讀書遲——顏真卿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于謙書猶藥也,善讀之能夠醫愚。——劉向

6、讀書而不思考,等於吃飯而不消化。

7、讀書不放一字過,閉戶忽驚雙鬢秋。——陸游《寄題吳斗南玩芳亭》

8、讀書是積累知識的重要途徑,雖然現在出版的書已浩如瀚海,"於書無所不讀"已不可能了。但是,讀書還應該注意面廣一些。——姚大均

9、"讀書人"應該讀三類書,首先是"有關自己專業的書",因為它們是一個專業人員的立身之本。第二類書是"與專業有關的其他門類的書",這類書對於開拓思路,增長見識,加深修養,提高理解、判斷能力是很有好處的。第三類書籍則是做一個現代中國人的"必讀之書",每一個生活在今天的中國人都應該瞭解自己的民族,以及民族悠久的思想、文化、科學史,瞭解自己所處的時代、環境,以及在這種時代環境裡萌生的各種新技術、新思潮、新文化。——呂叔湘

10、我認為世間的書有三類。一為宇宙自然的書,二為我腦中固有的書,三為古今人所著的書,我輩當以第一種第二種融合讀之,至於第三種,不過藉以引起我腦中蘊藏之理而已,或供我印證而已。我所需於第三者,不過如是。中國之書已足供我之用而有餘。安用疲敝精神,讀西洋課本焉。——李宗吾

11、書,要算是人類走向未來幸福富強的道路上所創造的一切奇蹟中最複雜最偉大的奇蹟。

12、對古典詩歌比較生疏的同志們,最初讀起來是會有困難的。我想可以先讀一些有註釋的選本。那些真正優美的詩歌,其實只要略有一些閱讀文言的能力,就是可以讀懂的。——啊其芳

13、你的周圍有一個浩瀚的書刊海洋。要非常嚴格慎重地選擇閱讀的書籍和雜誌。愛鑽研和求知慾旺盛的人總是想博覽一切,然而這是做不到的。要善於限制閱讀範圍,要從中排除那些可能會破壞學習制度的書刊。一霍姆林斯基

14、在我們的時代,需要學習和知道的事情是這樣的多,一個要想積蓄點知識的人,如果只靠精讀,而沒有泛讀的話,如果每天不"吞食"它幾萬字的話,知識是很難豐富起來的`。單靠精緻的點心和維他命用來養生,那就未免可笑。——秦牧

15、書的作者如果不比自己更賢明,就沒有必要去讀那本書。……讀書是為要了解作者的意見而不是要發現自己的意見。——羅斯金

16、在我來說,書籍伴我一生的事業。它們安慰我的晚年,解除我的孤寂。——蒙田

17、讀書費時過多易惰,文采藻飾太盛則矯,全憑條文斷事乃學究故態。——培根

18、我們要用最短的時間,最少的銀錢去教一般平民讀好書,做好人。——陶行知

19、學習文學技巧,自然不能忽視讀書。讀書,就是看別人怎樣從生活自身裡,找出了藝術的表現它自己的規律和方法。——王汶石

20、學習經典著作的三條辦法是:一是通讀,一本一本,一篇一篇,依次閱讀,從首頁讀到末頁,一字不漏;二是重點讀,反覆讀,這主要是讀對研究歷史有直接指導意義的著作;三是做讀書筆記,把書中的精華摘錄下來,為我所用。——翦伯贊

21、我主張讀書的時候,若有什麼覺得要反駁或補充的意見,應即刻批註在書本上面空白的地方。這亦是為將來便於翻閱參考。從前有些老先生反對這種辦法,以為年紀很小的人,有什麼好意見,敢於批評人家的著作。不過到了今天我們應當知道,人家的著作,並不是什麼不可批評的聖經賢傳。年紀小的人批評人家,愚者千慮,亦未必便沒有對的地方。何況假令批評得一句亦不對,自己買了書,自己寫在買的書內,亦有什麼不可以?年紀越小的人,批評錯了,著作家既不會受他的影響,天下後世亦沒有人受其弊害。——惲代英

22、讀書貪多,最是大病。——朱熹

23、我覺得,當書本給我講到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人物、感情、思想和態度時,似乎是每一本書都在我面前打開了一扇窗戶,讓我看到一個不可思議的新世界。

24、閱讀是一種心靈的享受。

25、理想的書籍是智慧的鑰匙。

26、學習就像井底汲水一樣,水桶總是逐漸從井裡升起來的。

27、金有一分銅鐵之雜,則不精;德有一毫人偽之雜,則不純矣。——明·薛瑄《讀書錄·體驗》

28、勞動是有神奇力量的民間教育學,給我們開闢了教育智慧的新源泉。這種源泉是書本教育理論所不知道的。我們深信,只有透過有汗水,有老繭和疲乏人的勞動,人的心靈才會變得敏感、溫柔。透過勞動,人才具有用心靈去認識周圍世界的能力。

29、人要獨立生活,學習有用的技藝。 作者:凱德

30、足行萬里路,勝讀萬卷書。——佚名

31、無論在什麼時候,要想擺脫令人煩惱的胡思亂想,不妨去求助於書本。書本總和藹可親地歡迎你。——託·富勒

32、不教一日閒過。作者:齊白石

33、如果學習只在於模仿,那麼我們就不會有科學,也不會有技術。

34、人若志趣不遠,心不在焉,雖學無成。 作者:(宋)張載

35、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則眼不看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朗誦讀,決不能記,記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朱熹

36、讀書,使人思維活躍,聰穎智慧;讀書,使人胸襟開闊,豁達曉暢;讀書,使人目光遠大,志存高遠;讀書,使入思想插上翅膀,感情綻開花蕾。

37、越是多讀書,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滿足,越感到自己知識貧乏。——馬克思

38、世界是世界的強者,只有強者,才能排除萬難,改造世界,駕馭世界。

39、一個人想聰明,得多唸書,正派的書固然好,壞的魔道書也好,唸的越多越好,要把所有的書都念過,才能找到好書。

40、書和諺語一樣都是從它們經歷的年代所留下的印記和評價中獲得重要價值的。——威·坦普爾

41、儘管,讀書在這個時代並不受到推崇,但它卻幾乎是開啟一片新天地的唯一捷徑。

42、日出照亮大地,讀書清醒頭腦。 作者:(蒙古)諺語

43、"先生不應該專教書,他的責任是教人做人;學生不應該專讀書,他的責任是學習人生之道。" 作者:陶行知

44、我們的箴言終是:元日不動筆。如果我有時讓藝術之神瞌睡,也只為要使它醒後更興奮。

45、少年喜書策,白首意未足。幽窗燈一點,樂處超五欲。

46、科學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和碩果……展望科學的未來,人類將高舉科學的火炬登上宇宙的天堂。

47、有了物質,人才能生存;有了理想,人才能生活。生存與生活有什麼不同呢?動物是生存,而人則應該生活。

48、一語不能踐,萬卷徒空虛。——周立

49、讀書讀得太多,反而會造成一些自以為是的無知的人。

50、不讀書的人,思想就會停止—狄德羅讀書是易事,思索是難事,但兩者缺一,便全無用處。

51、真正有知識的人謙虛、謹慎;只有無知的人才冒昧、武斷。

52、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矣!

53、勞於讀書,逸於作文。——佚名

54、我讀書越多,書籍就是我和世界接近生活對我也變得越加光明和有意義。

55、學習是為自己,不是為了別人,因為,別人沒有義務為你的前途負責。

56、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佚名

57、只有注重過程,才有美好的結果。

58、人總要長大,總要逐漸走向成熟。敲打總要挺住,淚水總要拭乾,受傷的心總要癒合,佈滿荊棘的路總要走下去……

59、一命二運三風水,四行善積德五讀書。

60、與書籍為伴,受益終身。

61、讀書可以啟迪人生。文以載道,書以致知,讀書可以讓人明理。

62、人要適應社會,瞭解社會,符合社會,不得不為自己汲取豐富的營養,最好的方法就是讀書,因為書是你的營養品。我們最缺少的就是這種營養!

63、在所閱讀的書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到深處的東西,把其他一切統統拋掉,就是拋掉使頭腦負擔過重和會把自己誘離要點的一切。

64、我拼命讀書為了將來,誰知道沒有將來!出處:後天

65、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宋)趙恆

66、讀書如果不明白道理,等於白讀。——曾仕強《胡雪巖的啟示》

67、讀活書,活讀書,讀書活。——郭沫若

68、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出處:三國志

69、優秀的書籍是撫育傑出人才的珍貴乳汁,它作為人類財富儲存下來,併為人類生活的進一步發展服務。彌爾頓 書籍是生活的加速器。

70、讀書不為別的,就為讀書而讀書,是一件多少奢侈的事情。作者:張紹剛

71、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路,而這條路將是你一生的選擇。

72、讀書要成為生活的必需,工作的必需!——鄧加榮

73、有許多比焚書更嚴重的罪行,其中一個就是不讀書。——約瑟夫布羅茨基 Joseph Brodsky

74、如果你只讀每個人都在讀的書,你也就只能想到每個人都想到的事。

75、公堂之上的應對自如,是堂下數年的徹夜苦讀。

76、黑髮不知勤學早,鶴髮方悔讀書遲。——顏真卿

77、黑髮不知好學早,自首方悔唸書遲。——顏真卿

78、應該抓住時機的額髮。——佚名

79、品行是一種很巨大的成就,不只是意識的成就,並且也是常識氣力習慣技術適應康健以及最重要的社會履歷的成就。——馬卡連柯

80、太陽雖有斑點,卻在奮力燃燒中樹立了光耀的形象。

81、為學之道,莫先於窮理;窮理之要,必先於唸書。——(宋)朱熹

82、學問多深也別滿意,紕謬多小也別忽略。(蒙古諺語)

83、唸書,始讀,未知有疑;其次,則徐徐有疑;中則節節是疑。過了這一番,疑徐徐釋,以至交融意會,都無所疑,方始是學。 [宋]朱熹

84、讀書要用批駁的目光,要取其英華,去其糟粕。 ——鄧拓

85、學問是光亮,無知是暗中。讀書吧!—— [俄]契訶夫

86、操千曲爾後曉聲,觀千劍爾後識器。(劉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