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隨筆> 搭建心中的天安門幼兒教師教育隨筆

搭建心中的天安門幼兒教師教育隨筆

搭建心中的天安門幼兒教師教育隨筆

  在進行大班主題《了不起的中國人》時,孩子們透過豐富多彩的活動知道了自己是中國人,中國地大物博,有許多了不起的地方。在欣賞建築的過程中,孩子們對天安門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因此,我在建構區裡有意識地投放了一些操作材料——報紙、紙盒、雪花片、一次性筷子、木頭積木、牙籤、顏色筆、膠帶等,滿足孩子們搭建的願望。對天安門這樣特徵顯著的建築,孩子們會用何種材料,何種方式進行表現,我心中也沒有明確的方向,只是提供多種選擇,讓孩子們自己去作出判斷。

  第一天:來自同伴的質疑

  文靜的Ethan,一早來園就進入了建構區,他首先發現了大小不同的紙盒,便拿在手裡左右擺弄,一會兒鋪在地上,一會兒拿在手上。最後,他把大小不同的紙盒粘在一起,圍成了一個正方形的圍牆站立起來,並用大大的鞋盒蓋在了正方形的圍牆上當屋頂。

  Ethan似乎很滿意自己的作品,對一旁的翔翔說:“我的天安門搭好了。”翔翔轉過身,仔細地觀察著紙盒天安門,還用手碰了碰。正當Ethan滿心歡喜地等著翔翔稱讚時,翔翔卻說:“一點也不像天安門,只是像座正方形的房子。”Ethan非常不服氣:“你覺得哪裡不像天安門?”翔翔不假思索地說:“天安門的屋頂是扁扁的、長三角形,兩邊的屋簷是往外往上翹的,像廟宇一樣的屋頂,你搭的屋簷是平的,沒有往外翹的感覺,城牆是大於屋頂的長長的長方形。”隨後,翔翔也拿起積木擺弄起來。

  紙盒常常是孩子搭建建築物時首選的材料,Ethan用紙盒搭了天安門,但這一造型卻受到了同伴的質疑。翔翔鮮明地指出了天安門的典型特徵,恰當的質疑是幼兒自主學習和探究的'催化劑,從而引出了新的問題:怎麼搭建天安門的翹屋簷?

  第二天:什麼材料最合適?

  第二天早上,翔翔如約來到建構區。Ethan已經換用木頭積木搭了一所三角形屋頂的房子,三角形屋頂的房子比正方形的房子結實多了,Ethan顯然對自己的創作很是得意。翔翔看到後,也用積木搭起來,接著兩個好朋友蹲在地上一起擺弄著。搭著搭著,翔翔又皺起了眉頭,突然指著牆上天安門的照片說:“積木搭的屋簷是平的三角形,沒有往外翹的感覺,這樣還是不像。”兩個人你一言我一語爭論起來。Ethan跑過來問我:“金老師,用紙盒搭不像,用積木搭屋簷也沒有往外翹的感覺,這可怎麼辦呢?”我覺得這是一次讓孩子主動探索的好機會,於是就說:“你們看看建構區裡還有什麼其他的材料比較合適搭建天安門的翹屋簷呢?明天你們再試一試,然後比一比就知道了。”他們倆同意了我的觀點,Ethan堅持用積木繼續搭天安門,而翔翔決定嘗試用雪花片搭建天安門屋簷。

  孩子們在同伴討論的過程中,更加清楚地把握了天安門翹屋簷的特徵,對自己的作品有了更完美的要求。從常理而言,我更加傾向於雪花片的使用,但我剋制住了自己的想法,希望給孩子們透過自主嘗試獨立問題的機會。

  第三天: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完美

  Ethan和翔翔搭建天安門用什麼材質更合適吸引了其他孩子的關注,大部分孩子都認為用雪花片來搭更合適,可以將細小的變化表現出來。這時Ethan有點動搖,他停下自己的活,不時地看翔翔那邊的情況。我感覺到Ethan似乎就要放棄,於是就在他的耳邊說:“相信自己,再堅持一下,說不定就會成功呢。”

  Ethan在圖片前觀察了許久,最後他看到了形狀不規則的積木,心想:用這些不就可以搭出翹屋簷的屋頂感覺嗎?他連續用了兩個不規則形狀的積木進行疊加,左右兩邊的翹屋簷就此產生,意想不到的成功突然降臨,Ethan也忍不住手舞足蹈起來。接著,他又再次回到原來的紙盒天安門前,把原先平的屋頂拆掉,利用紙盒的90度折角,剪了個有折角的紙板作為三角形屋頂粘在城牆上,完成了翹屋簷的製作,然後將原來的城牆再粘搭變長,剪出拱形的門洞貼上在城牆下,用牙籤和紅色紙製作成小紅旗粘在城牆上。他又成功地完成了紙盒天安門!

  翔翔用紅色的雪花片圍起了一個長方形的城牆,經過不斷地拆搭嘗試,三角形往外翹的屋簷輪廓出來了,而且城牆下拱形的5個門洞用白色雪花片也拼搭了出來。翔翔得意極了。

  困難是幼兒探索過程中必然會遇到的,Ethan在嘗試過程中沒有得到大家的支援,幾乎要放棄時,教師及時給與Ethan鼓勵和支援,激發他繼續探索的勇氣。方法總比問題多,Ethan終於用自己的方式表現出了心目中的天安門,而這一成功體驗又讓他對自己的第一次作品做出了修改。可見,當一個孩子成功應對挑戰後,他學習與創作的熱情就會遷移到其他類似情境中去,再次驗證自己的經驗,並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第四天:成功完成“心中的天安門”

  Ethan和翔翔一早來園後,又再次進入了建構區。他們互相幫忙,用紅色手工紙和牙籤製做成了城牆上的五星紅旗,用粘土將紅旗粘在了雪花片搭的城牆上,最後兩人一起完成了“雄偉的天安門”搭建時,兩個男孩相視一笑,然後歡呼:“終於完成了。”旁邊的孩子們不由分說拍起了小手,並紛紛舉手表示:“這才是真正雄偉的天安門,Ethan和翔翔真了不起。”

  經過4天的努力,孩子們透過嘗試,瞭解了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可以完成同一個作品。孩子們的生活、學習離不開同伴的交往,他們在與同伴交往互動中輕鬆地獲得資訊,並在交流互動中加工資訊,反饋資訊,將知識相互遷移,相互影響。尤其是大班孩子,同伴的影響力大大增強,在活動中,老師藉助同伴間互動所發生的積極影響,可以在教室中營造出濃厚的探索氛圍,同時促進了孩子思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