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小班美術教案模板5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班美術教案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班美術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能用繪畫的形式表現出想象中自己自由飛翔的情景。
活動準備:
水彩筆、油畫棒、畫紙。
活動過程:
1. 展開雙手與孩子們模仿小鳥飛行的動作
師:小朋友們想一想都是什麼動物有翅膀?(幼兒回答)師:我們來看是誰飛來與小朋友一塊玩耍的?(出示小鳥、蝴蝶圖片)如果小朋友有一雙翅膀,你們想飛到那裡去呀?(幼:飛到月亮上、飛到白雲上……)
2. 透過讀詩歌括展孩子想象力
師 :小朋友們都有一個這麼好的想法,老師這兒有一首兒歌名字叫《如果我能飛》小朋友們跟著老師 一塊讀“如果我能飛,我要飛到藍天,變成一顆小星星,閃閃發光。如果我能飛,我要飛到大海,變成一朵小浪花,隨風舞蹈。如果我能飛,我要飛到森林,變成一隻小鳥兒,快樂歌唱。”詩歌裡的我都飛到了那裡,變成了什麼?(幼答 )師:對,飛到藍天、飛到大海、飛到森林。藍天上除了小星星還有什麼?(幼:還有白雲、太陽、月亮……)師:飛到大海上,小朋友們想一想都有什麼?(幼:還有小船、小魚……)師:如果小朋友們會飛,飛到森林還能變成什麼呢?(幼:小猴子、蝴蝶、大象……)
師:小朋友們地想象力太豐富了,我們可不可以讓我們的想象變成一幅美麗的圖畫呢?把你們長上翅膀飛向藍天、飛飛向大海、飛向森林、飛向城市的想法我我們的畫筆表現出來好不好?(幼答)
3. 孩子根據想象作畫
師:小朋友們畫的時候要保持畫面乾淨、塗色均勻。想一想你長翅膀的樣子,把你們的畫面畫完整,塗色要漂亮。看哪個小朋友能畫一幅既乾淨又漂亮的圖畫。
小班美術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學習在圓形裡外添畫,表現自己喜歡的各種各樣的圓形物體。
2、遷移已有經驗,藉助範畫擴充套件想象,創造出各種各樣的圓形物體。
3、樂意參與“圓形變變變”活動,感知在圓形上添畫變出新事物的快樂。
4、鼓勵幼兒與同伴合作繪畫,體驗合作繪畫的樂趣。
5、能展開豐富的想象,大膽自信地向同伴介紹自己的作品。
活動重點難點:
重點:大膽地在圓形裡、外進行添畫,體驗創造性地繪畫的樂趣。
難點:能自主、創造性地聯想和添畫。
活動準備:
經驗積累:觀察日常生活中圓形的物體,豐富感知經驗。
小熊吹泡泡大圖片、小熊吹泡泡作業單、由圓變成的物體範例、吹泡泡玩具、水彩筆、小抹布
活動過程:
一、談話匯入
出示小熊吹泡泡卡片。師:今天張老師給小朋友請來了一位小客人,你們看,是誰?(出示卡片)小熊在幹什麼?它吹出的泡泡是什麼形狀的?小朋友你們知道嗎小熊是一個了不起的魔術師,它會把圓形變成許多有趣的東西。小朋友睜大眼睛看一看小熊把圓形變成了什麼?
二、觀察
引導幼兒觀察小熊變圓的魔術,說說小熊在圓形裡面添畫幾筆變成什麼?(西瓜)圓形外面添畫幾筆變成什麼?(太陽)圓形裡外同時添畫幾筆變成什麼?(小貓)
師:我們一起數1、2、3,再吹一口氣,(教師用簡筆畫形式畫出西瓜)提問:小熊在圓形裡面添畫幾筆變成什麼?(西瓜)小熊還會變什麼呢?第二次變:小熊在圓形外面添畫幾筆變成什麼?(太陽)小熊可真棒,它還會變什麼呢?小熊在圓形裡外同時添畫幾筆變成什麼?(小貓)
小結:小熊的本領真大,它能把圓泡泡變成這麼多可愛的東西。
三、啟發想象
師:小熊是個了不起的魔術師!小朋友你想變圓的魔術嗎?你見過哪些圓形的東西?
啟發幼兒想一想,說一說,鼓勵幼兒先在小組內交流,然後引導幼兒把見過的圓形的東西都說出來。教師可啟發幼兒說一說吃的、玩的、教室裡、馬路上見過的圓形的東西。
四、創造、操作
(1)出示小熊吹泡泡的形象。
師:剛才,小熊又吹了許多圓泡泡,小朋友也來做一個小魔術師,把你想變的圓圓的東西都變出來吧。
(2)教師指導幼兒在圓形裡邊、外邊添畫。對能力弱的幼兒教師可用範例加以啟發引
(3)對能力強的幼兒提供更多的圓泡泡鼓勵其創造。師:小熊又吹出了更多的泡泡,你再給它變一變吧。
五、交流講評
(1)幼兒圍坐在作品前,向同伴,向老師介紹自己把圓形變成了什麼?誰變的東西和大家的不一樣?
(2)老師講評:小朋友變出了這麼多圓圓的可愛的東西,小熊誇我們真能幹!看,小熊獎勵給我們許多吹泡泡玩具,我們一起到外面玩吹泡泡遊戲吧。
延伸活動建議:
1、觀賞活動:引導幼兒觀賞生活中各種圓、方、三角形的物品,豐富幼兒的感性認識。
2、活動區活動:教師將畫有三角形、方形的作業紙放在美工角,讓幼兒自由添畫,並把作品陳列在作品角。引導幼兒互相觀賞添畫好的作品。
活動反思:
優點:在設計和組織活動時,我較好的把握了三個結合:
1、預成教材和生成教材相結合
幼兒的認知經驗已今非昔比,他們更喜歡接受新奇、從現實生活中隨機生成出來的事物,因此我從既定的教材中走出來,尋找到易為幼兒接受的題材,開拓了新的教材教法。從本次活動目標的制定、教案的設計環節,尤其是幼兒的作業單再現了教師的創新亮點。此作業單最突出的特點是美觀、遊戲性強、具有反覆利用性。作業單是用封塑膜過塑的,畫錯了可以擦去重新再畫,並且反正面都有數量不同的泡泡,滿足不同需要的幼兒,使幼兒能更為愉悅、成功地作畫。
2、示範法與觀察法、談話法結合相結合
示範法的運用,使幼兒較好的掌握了在圓形裡外添畫的規律。但如果示範法過前、過全,則容易束縛幼兒小手和大腦,阻礙其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發展。因此在本次活動中,我只示範了三個範例,(西瓜、太陽、小貓頭)但其展現的內容卻是三個類別的內容(水果類、動物類、宇宙類)。從三個範例中可以引發幼兒進行相似聯想,拓展幼兒的的想象力。
觀察法是我把繪畫內容變成了幼兒看得見、聽得到、摸得著、感受深的東西,讓幼兒“有物可畫”。因此前展性感知經驗的積累是非常重要的。在本次活動前我就有意識的引導幼兒觀察周圍生活中圓形的物品,以豐富他們的感性經驗。孩子們之所以能說出這麼多圓形的物品是因為他們有了前期的觀察經驗。
談話法是我為幼兒創設了寬鬆開放的談話環境,讓幼兒把繪畫構思都表達出來,提高思維想象力和語言表達力,談話中教師及時捕捉幼兒閃光點,發現並糾正談話中的不足,讓幼兒“有物想畫”。
三種方法的靈活運用,體現了教師引導者、支持者與合作者的新型師生關係。如在活動中,晨晨小朋友只畫了一個太陽,就不知該畫什麼了,於是我說了句“一粒芝麻掉下來”,幼兒思維馬上被激活了,他在圓形裡面點了無數個小點點,還告訴我這是芝麻餅。我想這就是因人、因情施教,它既幫助了弱者,又不限制強者,保證不同水平的幼兒“有膽敢畫”。
3、教師評價與幼兒評價相結合。
在評價幼兒作品時,讓幼兒在自我表達中展現有個性的創意.(如:我們成人看孩子的作品,線條不流暢,結合比例不合常規(添畫人頭時眼睛太往上);有的色彩深淺也不合實際(綠太陽)),幼兒自我創意是:這個西瓜切成了兩半、綠太陽會覺得涼快……幼兒的奇思妙想讓我很吃驚。因此也讓我把更多讚賞和鼓勵的語言“普灑”給每個孩子。我覺得每一幅畫都沒有好壞之分,只有不同幼兒表現水平之別。因此,教師對幼兒作品的評價只有和幼兒評價相結合,才能防止片面和偏頗,起到尊重幼兒創作成果,全面教育幼兒的作用。
不足之處:因為幼兒是活動的主體,在活動中隨時會出現教師沒有預設到的問題與行為,這就需要教師要有較強的隨機應變能力,我覺得自己在這方面還需加強,解決的方法一是加強理論知識的學習與儲備,二是要對每一個教學活動進行不斷的反思、總結。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提高教學組織能力。
小百科:“ 圓圈 ”一詞意思是指:圓形的圈。
小班美術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能運用圓、螺旋線和短線進行花的造型。
2、初步感受美的能力,在創造中體驗樂趣。
活動準備:
示範圖。小圖片
活動過程:
1、以故事的形式,激發幼兒的興趣。
小朋友我們聽過花路的故事,故事裡面的小熊撿到一隻大口袋。口袋裡面裝的是什麼呀?(花籽)。
春天來了小熊走過的地方變成了一條美麗的花路。
2、(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觀察花的造型,激發創造意識。
(1)這麼多美麗的花呀!快看看這些花都有什麼不一樣呀?(大小、顏色、形狀等)(2)原來這些花長的都是不一樣的,有些顏色不一樣,有些大小不一樣,還有些形狀不一樣,高矮不同。
3、透過小圖片幫助幼兒梳理各種花組合後的造型。
(1)那你喜歡那一朵花?為什麼?仔細看看這花是有那些圖形寶寶和線條寶寶變成的呀?(大圓和小圓)教師出示小圖片,那大圓小圓除了可以邊出這樣的花,還會變出什麼樣的花呀?(出示小圖片)
(2)你還喜歡那朵花?為什麼?(同上)
4、師講解作畫的方法。
看,這裡還有一粒一粒的花籽,這花籽發芽了;(示範畫花杆),過了幾天,長出了兩片橢圓形的葉子,一片在這邊,一片在那邊;(示範畫葉子),再過了幾天,在頂上開出了一朵朵各種顏色的小花;(示範畫花蕊 ),最後,花越長越大,各種顏色的花越長越漂亮。
5、幼兒操作
小熊揹著花籽,還走了很多的地方,我們去給那些花籽幫幫忙,讓它們也發芽、長葉、開花,變成一條美麗的花路,好嗎?
6、講評
(1)欣賞同伴的花,幼兒 介紹自己的作品。
(2)小朋友的這些花路都很好看,你們覺的哪一條最美呢?為什麼它最美?原來,選用各種漂亮的顏色,可以做出美麗的花路,以後,我們要多用各種美麗的顏色來作畫,現在,我們再一起來看看這些美麗的花吧!
小班美術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能大膽選擇色彩學習用印章印畫,表現大大小小的圓圈泡泡。
2.初步學習互相欣賞作品,並試著用語言描述泡泡。
活動準備:
1.畫有小魚的背景圖人手一張。範畫一張。
2.收集若干大小不一的瓶蓋等作印章,顏料若干盤,抹布。
3.《小魚遊》的音樂。
活動過程:
一、匯入,引起幼兒的興趣師:今天天氣真好!小魚寶寶們,跟著魚媽媽出去玩吧!(播放《小魚遊》的音樂)
二、瞭解用瓶蓋印畫的方法來表現大大小小的圓圈泡泡
1.師:小魚寶寶真可愛,一邊游泳一邊還會吐泡泡,怎麼吐泡泡的?
幼:波羅波羅…
2.師:今天老師帶來一個新工具,看是什麼呀?(出示瓶蓋)
3.教師出示瓶蓋和顏料示範講解:選一個瓶蓋,蘸點顏料用力壓一壓,然後拿起來,"波羅波羅"吐出一個泡泡。(幼兒觀看教師的示範並傾聽)問:吐了一個什麼顏色的泡泡?
幼:黃色。
問:還想吐一個什麼顏色的泡泡?
幼:紅色。
師:我們剛才蘸了黃顏色,可是現在要蘸紅顏色,怎麼辦呢?(請個別幼兒說說)引出:可以拿一塊小抹布把它擦乾淨了以後,再去蘸別的顏色。
4.教師繼續用同樣的方法示範,吐出一個紅顏色的泡泡,提醒幼兒顏料不能蘸太多,也不能蘸太少。(鼓勵幼兒一起徒手和老師一起邊說邊做動作:蘸一蘸,壓一壓,拿起來,"波羅波羅"吐出一個紅泡泡。)
5.提問:誰願意到上面來吐泡泡的?(請個別幼兒上來)你想要吐什麼顏色的泡泡?(請個別幼兒操作,其餘幼兒跟隨他一起邊說邊徒手做動作。)
6.問:你還想不想吐泡泡呢? 我們可以繼續吐,把整個魚塘裡都吐滿泡泡。(出示範畫)問:好看嗎?小魚寶寶們想不想自己來吐泡泡啊?
提出要求:每個小朋友都有一個瓶蓋,選你自己喜歡的顏色用瓶蓋進行印畫,印的時候要用點力,每次只能蘸一種顏色,換顏色的時候要用小抹布擦去,然後再蘸其他顏料,注意要保持畫面的整潔,清楚了嗎?(幼兒仔細傾聽)
三、能大膽選擇色彩用瓶蓋進行印畫教師播放音樂,巡迴觀察指導幼兒操作。
四、欣賞作品,並試著用語言描述泡泡展示幼兒的作品,互相欣賞。(幼兒欣賞同伴作品)
教學反思:
活動以其生動活潑的內容、豐富多彩的形式吸引著幼兒的熱情參與,發展著幼兒的個性和能力。引導幼兒大膽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活動,從幼兒的生活與興趣出發。
總之要認真對待每一次教研活動,認真做好每一次教育活動的準備工作包括備課、教具準備等。努力學習新方法、新理念,共同提高音樂教學活動質量。共同探討好的教學方法,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小班美術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繼續引導幼兒用圓形和半圓形組合畫熊,並能大膽添畫五官。
2、引導幼兒運用兩種以上顏色的蠟筆裝飾畫面,體驗色彩的變化美。
教學準備:
會畫封閉的圓形
水筆、蠟筆、繪畫紙、活動的眼睛、小熊的繪畫步驟
教學重點:能用運用兩種顏色蠟筆裝飾畫面
教學難點:仔細觀察小熊五官的位置
活動過程:
一、可愛的熊(重點)
1、回憶第一課時
師:上個禮拜我們剛剛畫過了小熊,你們還記得嗎?
提問:誰還記得先畫小熊的哪些部位,然後怎麼畫嗎?
小結:我們先要畫小熊的頭,圓圓的大大的,然後畫耳朵,短短的圓圓的,然後畫它的身體,最後畫它的手和腳,別忘記要給小熊畫上眼睛鼻子和嘴巴哦。
2、引導幼兒比較兩種不同顏色的小熊
提問:你喜歡那隻小熊?為什麼
小結:原來在小熊的臉上有很多的圓形,如果用一種顏色塗上去,就看不清楚了。所以可以選用兩種顏色進行塗色,這樣小熊的五官就看得更加清楚了。
二、幼兒作畫(重難點)
1、幼兒畫小熊(小熊的繪畫步驟)
重點提問:“小熊畫在紙的哪裡最合適?”(紙的中間最合適)
“小熊哪裡最可愛?兩隻半圓形的耳朵畫在哪裡更可愛?”(半圓的耳朵畫在頭頂的兩邊)
“小熊嘴巴長得怎樣?誰會畫?”(請個別幼兒上來演示)(難點)
請個別幼兒上前繪畫嘴巴
2、熊的一家
重點提問:“畫了熊的一家,他們都是誰呀?”
小結:我們畫了那麼多的熊,有的是熊爸爸,熊爸爸是胖胖的,有的是熊媽媽,熊媽媽是漂亮的,還有是熊寶寶,熊寶寶是可愛的。我們把它們送到班級裡去做做客吧!
3、幼兒繪畫老師巡迴指導
延伸活動:
老師幫助幼兒裝活動的小熊眼睛,並將作品裝飾上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