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論文> 心血管內科學中英雙語教學實踐回顧與探討的論文

心血管內科學中英雙語教學實踐回顧與探討的論文

心血管內科學中英雙語教學實踐回顧與探討的論文

  21世紀是全球化經濟資訊發展時代,特別是入 世後,我國各個領域都亟待與國際接軌。這對我們 從事的高等醫學教育事業也是一個嚴峻的挑戰。因 此,教育部高度重視,要求各高校大力推廣使用中英 雙語講授公共課和專業課,力爭三年內,雙語教學課 程達到所開課程的5%?10%[1]。我院內科學課程自 2003年起開展了中英雙語教學。由於雙語教學是教 育改革中的一個新鮮事物,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對雙 語教學的要求也不夠具體。臨床醫學本科雙語教學 既沒有一個標準的教學大綱,也沒有一本規劃的雙 語教材,百花齊放,參差不齊,自選的教材與教研室 自編的大綱也不能銜接[2]。加上教師本身的英語水平 不一,尤其是教師們對雙語教學的認識模糊不清, “什麼是雙語教學,怎樣進行雙語教學” “ “雙語教學 要達到什麼樣的質量與效果,怎樣保證教學師資培 養的質量及教學效果,其檢驗標準又是什麼”?針對 以上諸多問題,我們心血管教研室的老師作了一系 列研究與探討,力求與國際醫學教育接軌。

  1研究方法

  1.1教研室老師們統一思想認識經過一系列的探索與爭鳴,大家達成的一致共 識是“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是教育主題中 應有之義。雙語教學是為了在保證專業教學質量的 前提下,讓同學們同時使用母語和第二語言進行思 維,能在這兩種語言之間根據工作環境的需要進行 切換,使之能夠適應未來競爭和發展的需要。在此 共識的指導之下,心血管內科雙語教學逐漸步入正軌。

  1.2加強師資力量建設六年來,心血管內科學教學團隊依託勢頭強勁 的學科發展,以自身培養為主,以虛擬共享為輔,逐 步打造了一支以博士生導師為龍頭,以留學中青年 教師為骨幹,素質不斷提高的中英雙語教學隊伍。我 們經常請請英語能力強、教學水平高的教授進行雙 語教學示範,生動、形象地傳授教學經驗,開展雙語 教學競賽等,廣泛開展雙語教學教師培訓,特別重視 對中青年教師的英語培訓,選拔優秀中青年教師出 國進修,每年輪派教師脫產學習英語,並積極引進外 籍專業教師來講座,介紹國外醫學本科教材的使用 情況和教學方法;舉辦視聽提高班;臨床工作中,利 用英語交班、雙語查房及用英語報告病歷等;經常組 織一些課外活動,如:開放英語角、英語演講,以此來 推進雙語教學實踐,儘快提高專業英語水平和中英 雙語教學能力。同時,把好集體備課、試講和教學督 導三關,從而確保了雙語教學的水平與質量。

  1.3推動教材與教案創新一門課程教學的成功與否,教材與教案同樣關 鍵。內科學作為臨床學科的主幹課程,其內容豐富 且對圖表、病例等要求較高。同時,國內出版教材和 國外原版教材各有利弊。對此,本教學團隊在認真思 考授課內容的基礎上,精心設計多媒體教材,製作了 心血管系統的立體模型,從整體概念上使同學們認 識到心血管系統疾病是一個動態的時間空間事件; 透過Power Point課件清晰展示病人的典型臨床症 狀、體徵、心電圖、X線胸片及心臟彩超等,從而使過去一些難以描述及表達的教學內容,能夠在教學中 生動、形象且直觀地得以表現。同時,不斷更新教學 內容,適當反映國內外最新研究進展,介紹導航網站 和學習參考書目,從而拓寬學生的視野,為學生提供 一個廣闊的自學空間,並保證內科學雙語教學始終 站在醫學教育的前沿,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在教材的“洋為中用”上,本教學團隊針對同學 們的接收能力、課時安排和教學大綱,對英文原版教 材內容進行篩選並且博採眾長。對於原版教材中彩 色圖片的效果在影印中顯示不佳的情況,則透過網 絡或多媒體課件來進行彌補。這樣就使人教版教材 與英文原版教材有機結合,讓學生領略國外醫學中 原汁原味的內容,與世界臨床醫學主流技術和思想 接軌。

  同時,本教學團隊結合國內外專業教材,編寫了 具有我國特色的中英雙語教材,使雙語教材、雙語教 案、雙語授課和雙語power-point有機結合起來,並 不斷探索中英文雙語課堂授課比例。

  1.4師生相互溝通眾所周知,教學過程中既應強調教師的講授,又 強調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雙語教學更是如此。在此過程中,本教學團隊避免了 片面的知識單向流動,注重雙向性,突出啟發性。首 先,教師經常提問並鼓勵同學們提問尤其是用英語 提問,以喚起大家已有的知識經驗,積極構建新的知 識結構;其次,在授課過程中,當學生聽得頻頻點頭 時,說明學生已聽懂或掌握了這部分內容,此時教師 可加快語速,而當學生有不解的表情時,教師則適當 降低語速,並迅速在頭腦中準備好較為恰當準確的 語言進行補充講解;再次,適當的課堂討論不僅僅可以提高英語交流能力,還可以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探 索,學會如何思考,如何提問,如何求知。此外,本教 學團隊設定了反饋表並定期舉行課後師生座談,以 獲取雙語教學的反饋資訊,對教學行為進行反思和 調整,以促進雙語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

  2結果

  在六年的七年制雙語教學實踐中,本教學團隊 連續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問卷內容包括:學生對 內科學雙語教學的整體看法;影響雙語教學興趣的 最主要因素;學生對雙語教學課堂效果的評價及對 授課方式的看法;在臨床醫學教育中是否應開展雙 語教學等。統計結果見附表:調查結果顯示,88%的學生認為在臨床醫學教 學中開展雙語教學,符合教學改革趨勢,對學生今後 的發展有幫助;90%的學生認為雙語教學對專業學 習有幫助,有益於專業詞彙掌握和英語水平的提高; 64.1%的學生認為還能激發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 對於影響雙語學習的主要因素,大多數還是認為是 自身英文水平的問題(53.2%),其次是老師的英文 表達水平(44.1%);對於雙語教學的授課方法, 15.3%的學生認為只要簡單的概念性部分用英文且 中英文對照,52.9%的學生主張專業詞彙用英文, 19.1%的學生主張全部內容都可以用英文講授。

  自2003年起實施雙語教學以來,34.7%的同學 認為雙語授課的總體課堂效果比單語種要好, 37.1%的同學認為引入簡單病例討論好,且呈逐年 升高的趨勢。

  3討論

  中英雙語教學作為整個醫學本科人才培養模式 創新探索的有機組成部分,對於今後開展雙語教學 應循序漸進保障雙語實效[3]。在雙語教學中,中英文 使用比例始終是貫穿於其中的一個核心問題。任何 人、任何科目的`學習都不能一蹴而就。在一些地方, 雙語教學出現過盲目跟風、流於形式的問題,如上世 紀90年代香港中學生在接受雙語教學時,把過多的 注意力放在語言形式上,因而無法應付學科的複雜 性,無法吃透課文的內容,使其非語言類學科的課程 受到了教學的負面影響,這也給高校的雙語教學敲 響了警鐘[4-5]。就目前的情況而言,使用半英型—混 英型兩種中英雙語教學模式,並逐步提高英文授課 比例比較符合實際。此外,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視內 容的難易確定英文授課比例。如較容易理解,則採 用全英文教學,對於較深的專業理論知識,則可用中 文詳細講解。這有助於學生克服畏難情緒,從心理、 能力上逐步從生疏過渡到熟悉的過程,從漢語思維 向英語思維發展。同時,還應著眼能力與素質的培 養。作為一個系統的教育過程,雙語教學應當注重的 不僅僅是機械的知識記憶,外語綜合應用、臨床思 維、分析和解決具體問題、查詢和應用文獻和自學等 一系列能力的培養是雙語教學改革的本質要求[6-9]。 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本團隊將進一步構建覆蓋課 堂與課後的立體中英雙語教學模式,開展“以問題為 中心(PBL)”的教學方法改革,透過臨床病例大討 論、床旁教學、臨床思維講座及讀書報告會等一系列 形式,開拓同學們的臨床思維,進一步引導學生理論 與實際相結合,帶動能力與素質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