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論文> 淺談對小學語文教學規律的認識論文

淺談對小學語文教學規律的認識論文

淺談對小學語文教學規律的認識論文

  規律又稱法則,是事物發展中內在的、本質的必然聯絡。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任何事物的運動發展,都有自己內在的、不依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對待客觀規律,人們只能遵循,不能違背,否則就要受到客觀規律的懲罰。語文教學也是這樣。教與學的雙方,如果遵循其自身的規律,語文教學就能打碎應試教育的桎梏,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語文能力,語文教學就能沿著素質教育的方向發展;反之,語文教學就會變味異化,就會受挫低效,與素質教育相背離。因此,不管語文教學如何發展,如何改革,不管語文教學產生多少新的理念,產生多少新模式與新方法,也不管是選修課還是必修課,都不能違背這一規律。因為語文教學的自身規律是語文教學的基本規律,也是小學語文教學的母規律①。它制約著語文教學的原則、方法、過程與結果。可以斷言,能否遵循語文教學的自身規律,是語文教學能否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語文教學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但歸根結蒂,最重要的問題是認識和遵循語文教學的基本規律的問題。

  那麼,什麼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基本規律呢?按道理說,《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應該對這一重要問題作出明確而規範地表述,但結果卻令人失望。《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在“前言”中有一句:“遵循語文教育的規律,努力建設與現代社會發展相適應的語文課程”。在“教學建議”中只是有一句:“遵循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規律,選擇教學策略。”但小學語文教學的規律到底是什麼,卻未作有詮釋。

  那麼,小學語文教學的基本規律究竟如何表述呢?筆者透過學習研究《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和現代教學論,認為,語文教學的基本規律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自主有序地感知課文,領悟思想內容,積累知識和語言,並透過運用(即訓練或實踐)提升學的語文素養和語文能力。簡言之,就是感知——領悟——積累——運用。

  一、重視感知。

  從認識論的角度說,語文教學是一種特殊的認識過程,而感知即是這特殊認識過程的初級階段,是對文字的感性認識。學習任何課文,不論是選修課還是必修課,都不能超越這個階段。都要求從整體上把握文字,大體弄通詞語、理清思路、概括要點,初步領會作者的思想傾向觀點和感情。那麼,如何感知呢?感知的方法多種多樣,閱讀是感知文字的'主渠道,應根據文字的特點或默讀、或略讀、或跳讀、或精讀、或查資料、或述情節、或列提綱等等,一句話,要看菜吃飯,量體裁衣,根據不同的體裁和內容加以選擇。可是有的老師往往超越這個階段,以長篇累牘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自我感知,這正如張大文先生所指出的問題,是對其規律性和工具性的忽視,而空談思想性與人文性。

  二、重視領悟。

  如果說,感知是閱讀教學的初級階段,那麼領悟則是閱讀教學的深化,是對課文的理性認識,是閱讀教學的高階階段,是知識形成能力的前提。所謂領悟,就不僅是知,知道是什麼,而且要懂,能回答為什麼,能夠舉一反之,聞一知十。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說:“悟,覺也,從心,吾聲。”可見,領悟從人的心智上、思想上啟發人的“悟”。這種“悟”的特點是由感性的量的變化到理性的質的飛躍。在具體操作中,就是在感知的基礎上,從文字的特點出發,抓住重點,突破難點,引導學生對文字或其經典段落進行默讀、品讀,讀出重點、節奏、韻律、感情和意境,鼓勵學生討論、質疑。使學生不但明白文字寫什麼,而且還要明白為什麼寫,怎麼寫,這樣寫妤不好,好在哪裡。同時,對文字的思想內容與藝術形式進行深層的探究、評價與鑑賞,這也是語文教學人文性的本質要求。

  三、重視積累。

  積累是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基礎。素養,顧名思義,靠平時的積累和修養。何謂積累?即積累語言,積累思想,積累文化、文學常識,積累生活素材。積累要做到“三多”,多讀、多背、多記。多讀就是多讀課文,多讀文學名著經典、科普書刊和其他有益讀物;多背就是多背誦名篇名句,特別是古典詩歌和優美散文;多記就是多記筆記,或存入電腦,並引導學生觀察生活,記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古今多少碩儒、大師級的博學人物,其淵博的奧秘之一是善於積累罷了。當然,這種積累,不僅是簡單的量的增加,而且透過梳理、歸納,使知識系統化、序列化、網路化的過程。

  四、重視運用。

  這裡包括訓練與實踐兩種形式。所謂訓練就是學生在課堂上運用所學的知識,而實踐則是學生回到社會上的運用。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是提升學的語文素養和語文能力。能力是不能傳授的,任何高明的教師都不能傳授能力。要提高能力,就不能不進行科學的訓練。如果說積累是提升語文素養的基礎,那麼運用則是形成語文能力的關鍵。語文的本質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兩者不能偏廢。顧明遠先生指出,“對於語文的工具性和文化性,不同年齡段應側重於不同方面:在小學,要更多地重視語文的工具性,讓小孩儘早掌握最基本的字、詞、句、章,完整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包括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宋曉夢.顧明遠:中小學應分別側重語文的人文性工具性[N]光明日報2009,08-25.葉聖陶先生說得非常明白:“學生須能讀書、須能作文,故特設語文課以訓練之。”但訓練要講究“度”,講究科學。要避免過重過輕、過深過淺,或無指導、無計劃、無總結,就會出現題海戰術等不良傾向。

  總之,規律是事物發展中內在的、本質的必然聯絡。筆者認為,將語文教學的基本規律概括為“感知——領悟——積累——運用”。體現了師生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各種元素之間的內在的、本質的必然聯絡,體現了“教學與它以外事物的聯絡、教學內部各要素成分及環節之間的聯絡、每一具體的教學因素自身內部的聯絡”的教學基本規律[](王策三教授在《關於研究闡明教學規律》);體現了“語文學科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的本質特性;體現了“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統一的課程目標,是對小學語文教學實踐的科學總結,對小學語文教學必將具有重大的指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