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論文> 淺談高校實行科技管理創新的主要對策論文

淺談高校實行科技管理創新的主要對策論文

淺談高校實行科技管理創新的主要對策論文

  [論文摘要]闡述了科技管理創新對高校技術創新的促進作用,圍繞建立產學研結合的良性機制,為技術創新提供組織保障及營造良好環境,推動高校技術創新工作的不斷髮展,提出了高校實行科技管理創新的主要對策。

  [論文關鍵詞]科技管理 技術創新體系

  技術創新體系是與技術創新活動的創新資源配置和各類管理活動相關的各種機構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推動技術創新活動順利實現的組織系統和關係網路,以及保證系統有效執行的制度和機制。技術創新體系包括管理創新體系,技術創新離不開管理創新。

  高校技術創新工作在國家科技創新體系中佔有重要地位,建立高校和企業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客觀需要,是企業自主創新、不斷提高核心競爭力的客觀需要,也是高校不斷提高科技創新和服務社會能力、促進科技創新與人才培養緊密結合的客觀需要。而科技管理工作的好壞直接影響高校技術創新的發展。高校科技事業發展的實踐充分證明,技術創新工作要上臺階,不僅要靠高水平的科技管理,更要堅持科技管理的不斷創新。

  一、科技管理創新對高校科技工作的促進作用

  1.科技管理創新能整合科技資源

  科技資源,是高校科技工作發展的必備條件,它包括科技的人力資源、財力資源、物力資源和資訊資源。科技管理創新,最根本的是體制的創新。體制是資源配置的根本保障。隨著科技國際化趨勢的加強,我國高校的科技管理體制也進行了不斷完善或創新,新的科技管理體制以國際科技發展為背景,逐步解決計劃經濟體制下科技資源配置存在的問題,以市場機制作為配置科技資源的主要手段,透過科技政策調控,促進科技與經濟的一體化,“依靠產、學、研三方面的密切配合,加速科技資源的有效流動,進行科技資源的最佳化重組”。並透過優勝劣汰,形成科技資源競爭性的互補關係,使科技資源“以最合理的結構形式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個由適宜要素組成的相互優勢互補、匹配的有機體”,實現其最大限度的整合。

  2科技管理創新能為科技工作提供組織保障

  科技資源分佈呈多極化,科技隊伍分佈呈國際化,科技投入呈多元化,如何高效地利用科技資源,整合科技力量,解決科技投入等問題,是科技發展的要求,也是科技管理創新要解決的問題。我國高校的科技管理,一直以來都是實行高度集中型的管理體制。由於它與當時實行的計劃經濟體制相適應,對科技的發展也起到了一些促進作用。但隨著經濟體制的改革,傳統的科技管理結構僵化,科研、開發與生產脫節以及不能充分調動老師、科研人員積極性等弊端日益顯露,影響著科技的創新發展。近年來,我國高校的科技管理創新,以促進科技的發展為宗旨,透過解決制約科技發展的問題,為科技創新提供了組織保障,透過科技管理制度抑制科技發展本身的失衡,促進科技步人可持續發展的良性迴圈。

  3.科技管理創新能為科技工作營造良好環境

  科技創新,離不開創新的環境。因為“科學技術研究的物件是自然,科學技術研究本身卻是社會活動。從事科學技術活動的主體是社會的人,他們的活動在特定社會環境中進行”。可以說,科技研究的良好環境,是科技創新最重要的外部條件。科技管理創新以服從和服務科技創新為目的,因此,為科技創新營造良好環境,也應是科技管理創新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高校實行科技管理創新的主要對策

  1.努力探索產學研結合的良性機制。

  高校是我國培養高層次創新人才的主要基地,是我國基礎研究和高技術領域原始性創新的主力軍之一,是解決國民經濟重大科技問題、實現技術轉移、成果轉化的生力軍。實踐證明,高校與企業開展多種多樣的產學研合作對雙方都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它不僅是雙方優勢資源的互補,而且在一些重要的技術領域有了穩定的研究隊伍,有了更多創新知識的來源,提升了自主創新的能力,同時也為國民經濟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例如中國石化總公司和一批重點高校建立跨部門、跨行業的聯合研究所,經過20年發展成績顯著;華東理工大學與兗礦集團開展聯合技術研發,開發出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煤炭高效、清潔利用技術,打破了國外對大型煤氣化技術的壟斷;東北大學和上海寶鋼採取了“年會制”的合作模式,將合作制度化、長期化,確保了雙方的利益;清華大學和同方威視創新了技術成果轉移模式,不但為企業創造了利潤,也給學校帶來了更多的研究經費。隨著高校和企業在科技創新方面合作的深入,還會創新出更多更好的模式,取得更大的成績。

  2.管理觀念創新,高校要進一步提高對科研工作特別是科技創新的認識,創新觀念為制度創新奠定基礎提供動力。

  學校和教師都要充分認識到科技創新是高校發展的重要基礎,是培養人才特別是創新人才的根本手段,也是提高教師隊伍素質和水平的重要途徑;要充分認識創新在科研工作中的核心地位,牢固樹立科學研究的本質是創新、創造的觀念;要充分認識科研在學科建設中的基礎性作用,牢固樹立以科研為先導抓學科建設的觀念。還要牢固樹立競爭激勵、資源共享、聯合攻關的觀念;樹立產學研合作的觀念;樹立以人為本的觀念;強化學術民主意識,樹立學術權力主導學術活動的觀念。尤其要強化科技創新需要制度創新來保障和推動的觀念,積極推動體制和機制創新。

  3.以人為本,建立有利於創新人才脫穎而出的選人用人機制。

  科研工作關鍵在人才,科技創新的關鍵在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人才的作用比資金、裝置和其他工作條件都重要。因此,深化改革、創新機制,首先就要創新選人用人機制,必須以人為本,建立起有利於人才脫穎而出的用人機制;必須從整體上達到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要求,而其核心就是選賢任能的聘任制。這種聘任制應該是徹底做到評聘分開、科學設崗、按崗位聘人、按崗位職責考核、按崗位付酬,真正的聘任選拔優秀人才,鼓勵優秀人才各盡其責、盡其所能。其次,要透過真正實施合同制,把選人用人的視野和範圍擴大到全社會、直至要面向世界選聘人才,形成一種良性的人才流動機制,不斷提高教師隊伍的素質和水平。第三,分配政策和人事管理政策要向人才傾斜,透過利益導向鼓勵創新和人才上進。第四,要重視人才環境、軟體建設,不僅在政策上而且在學術環境、校園文化和生活、工作條件上都要鼓勵人才拔尖,積極扶持優秀創新人才,推動科技創新。從總體上形成一種鼓勵學術上水平、科研出成果、人才有成就的執行機制。另外,學校還要透過青年科技人才計劃、人才引進計劃等補充措施和辦法來吸引、培養和扶持新生力量,有了人才科技創新就會長足進步。

  4.改革管理制度,創新競爭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

  建立合理有效的競爭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是深化科技改革的重點。創新制度,首先要確立市場競爭機制在高校科研中的地位,透過公平競爭的激勵機制來促進高校科技競爭力的提高。科研是講實力、講水平的,因此,高校的科技工作首先要有競爭,學校間的競爭、學科間的競爭、課題組之間的競爭、人才之間的競爭,包括對專案、對經費的競爭,也包括對崗位、對成果的競爭。但我們的政策和管理措施一定要保證這種競爭是公平合理的,這樣才會形成一種良性的機制。還有十分重要的一條是利益導向機制。在分配製度中要向科研、向科技創新傾斜,要加大對科技成果和創新人才的獎勵力度,透過技術人股、技術有償轉讓、職務技術獎勵、科技獎勵等辦法調動廣大科技人員的積極性和創新熱情,推動科技創新。其次,約束機制的重心則是考核評估,尤其是透過定性和定量結合,建立起科學合理的科研工作和學術貢獻評價體系和辦法法;建立客觀、全面、公正、科學的科技水平和科技實力評價指標體系和方法,並把評價考核與獎懲、晉級崗位聘任結合起來,以約束形成激勵,促進科技創新,鼓勵多出人才、多出成果

  5.政策引導和組織保障,創新形成資源共享、聯合攻關的良性機制。

  目前,高校科研工作中一個很大的困難是隊伍整合難、資源共享難,其直接的後果就是隊伍分散、課題分散、專案小,難以開展聯合攻關,難以形成創新群體,大的研究專案,特別是跨學科、跨專業的專案組織起來困難。因此,深化改革的一個重點是要形成資源共享、聯合攻關的良性機制。這種機制的形成要透過政策、制度、學術組織和學校行政措施共同促進才能形成。如建立跨學科的研究中心、科研基地、聯合實驗室;以重大科技專案為紐帶建立攻關聯合體;以穩定的科研方向為基礎建立長期穩定的研究梯隊;建立首席科學家制度;建立校內校外結合的虛擬研究中心等。可以透過行政力量和學術力量結合,自上而下推動資源共享,還可以透過建立公共科研服務平臺促進隊伍整合、合作,促進資源共享。當然,學校也可以透過經濟政策和措施促進資源的共享及隊伍的整合。在這種機制中,穩定的學術方向和穩定的學術帶頭人是十分關鍵的,需要特別重視。

  6.創新校園文化,促進科技創新。

  首先,是要建立並不斷髮展有利於創新的校園文化,這種文化應該是鼓勵創新創造、鼓勵拔尖向上、鼓勵競爭合作、鼓勵出人才出成果;其次,要形成並完善有利於創新的學術環境,形成一種寬鬆、和諧、民主的學術氛圍,鼓勵廣大教師開展學術爭鳴和探索,促使大家開展學術交流,進一步形成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環境;第三,還是要強調以人為本,避免科技管理中“只見物不見人”的政策和作法,從各個方面建立出人才、出成果、有利於創新的土壤和環境。另外,要注重形成硬體建設促進軟體發展的機制,如透過經費投入引導科研方向、引導科技人員精力投向;透過基地和實驗室建設,促進公共服務平臺的建設,促進資源共享、隊伍聯合;透過大專案的立項促進攻關聯合體的形成,促使科研方向和研究梯隊的穩定等,最終形成一種軟硬體互相促進發展的新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