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論文> 資訊時代中職教育管理創新改革論文

資訊時代中職教育管理創新改革論文

資訊時代中職教育管理創新改革論文

  第一篇:資訊時代中職教育管理創新改革論文

  隨著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社會進入資訊時代,對中職教育提出嶄新要求。為適應新時期社會建設的實際需要,強化中職教育教學管理創新,已經成為中職教育的普遍訴求。中職教育為各行各業培養了大量專業人才,為社會做出了巨大貢獻。但由於中職教育受傳統教育管理意識束縛影響較重,在很多地方還存在短板和缺陷,針對性展開教育教學改革勢在必行。作為中職教育教學管理者,面對新形勢新情況,應該做出怎樣的選擇,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課題。

  一、改革傳統學籍管理制度

  中職教育培養目標是讓所有學生能夠順利就業,為社會提供適銷對路的人才,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重要助力。由於很多傳統教育教學管理制度一直被沿用,導致教育教學管理出現滯後和偏差。學籍管理就是典型代表,一般中職學校規定,學生需要在校學習三年才能進入社會實踐,開始就業。這樣的規定過於呆板,很可能會造成教育時間的浪費,如果因此耽誤了學生的實踐活動,還可能造成負面影響。因此,從學籍管理入手進行教育教學改革,已經成為當今中職教育必須要解決的當務之急。

  中職學校培養學生就業方向有差異,學習內容和技能培訓都不一樣,靈活地調整學習、實踐、就業時間段,不僅能夠提升教育教學效度,還能促進學生學業素質和實踐技能。如果廢除學籍管理制度,學生可以在學習階段就業,在就業之後還能夠重新進入課堂學習,這樣便可以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對提升學生就業率有幫助,對提升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品質也有促進作用。如果將學生在校學習時間調整為不超過兩年,也可以給學生創造更多就業實踐機會,減輕學校教育教學的壓力。

  二、協調文化課技能課關係

  中職文化課為學生學習知識打造基礎創造條件,而技能課則是歷練學生實踐操作技能的,二者之間應該是相輔相成的關係。但在實際操作中,由於文化課和技能課並不是隸屬統一操作主體,關於文化課技能課孰輕孰重的討論在所難免。從就業角度而言,技能似乎成為重要支撐點,但文化課不能刪除。為協調好文化課和技能課的關係,學校方面應該做出積極調整。

  首先,要確定技能課的重要地位,圍繞技能培養安排教學內容,針對學習內容穿插文化課內容。在課時安排、資源配置上,學校要向技能課傾斜,對文化課要進行整合最佳化,減少文化課的課時數,增加技能課的課時數,或者是開設其他專業延伸課程,這樣可以滿足學生的個性需求。其次,要注重文化課與技能課的配套,文化課為技能課服務宗旨不能變,在文化課內容選擇時,需要全面考量技能課的實際需要,如果要培養導遊技能,在文化課方面就需要多設計普通話、禮儀等課程。在課堂教學中儘量體現學生的專業特點,能夠有效協調文化課與技能課的.關係,為培養學生專業技能創造條件。再就是要給學生學習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提供個性服務,學生學習專業、學習悟性,學習基礎都不盡相同,對文化課和技能課的學習要求也呈現個性化,學校要根據現實條件,為學生創設文化廣場、讀書角,提供圖書、影片,利用早晚課餘時間和節假日進行自由實踐操作訓練,幫助學生全面成長。

  三、強化職業素質教學管理

  中職教育側重技能教育為主,這是職教工作者的共性認知。但中職教育不能等同於職業專項培訓機構,中職教育教學還面臨更多教育任務和使命,職業教育不僅能給社會提供大批專業性人才,還要確保這些專業人才具有較高的文化品位和思想品質,要讓每一位中職學生都能夠成為社會和諧的建設者、促進者。因此,對學生展開職業教育時,不能只看專業操作技能,還要對學生綜合素質進行全面塑造,為社會輸出更多德才兼備的專業人才、複合型人才。

  中職教育教學中,對學生操作技能培訓需要經歷較為複雜的過程,這也是中職教育特點決定的。一般技術技能操作培訓,在工廠企業只需要幾個月便可以達成,但在職業學校則需要幾年的時間。職業學校培養出來的專業人才,不僅能夠熟練掌握操作技能,還要有較為深厚的知識做基礎,更要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職業操守、道德修養、思想意志。因此,在中職教育教學中,為實現教育目標,學校要對教學硬體、軟體進行更新升級,對師資力量進行整合最佳化,對教育教學環境進行改造。為提升實踐操作品質,學校不僅要建設自己的實訓基地,還要與工廠企業單位協調溝通,為學生爭取更多實戰機會,這對培養學生全面技能有重要幫助。

  中職教育教學管理改革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透過改變傳統學籍管理制度、協調好文化課與技能課的關係、強化職業素質教育教學管理,對中職教育教學管理舊有體制進行整合最佳化,形成嶄新管理體系。中職教育工作者要改變教育教學意識,最佳化教學模式,提升學生實踐能力,為社會培養更多複合型人才,在滿足社會需求的同時,也為學生創造美好未來。

  第二篇:資訊時代中職教育管理創新改革論文

  資訊化時代,社會的進步和發展離不開大量優秀人才的培養和輸送,離不開教育體制的不斷改革和創新。近年來,中等職業學校為社會各行各業培養了許多高素質的技術性人才,對社會經濟發展有著深遠的意義和影響。

  一、現階段中等職業學校教育管理制度的現狀分析

  中職教育與普通的高等教育存在著一定的差異,中職教育的生源往往以初中畢業生為主,所接受的教育教學以普通高中的教學內容與專業技能相結合的形式為主,側重於教授學生與就業相關的技能,強調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大量的教學案例表明,許多人對中職院校的觀念認知存在一定的偏差,認為中職教育一直屬於較為“低端”的教育;其次,受到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中職教師對自身資訊化教學能力和職業認知水平的提高不夠重視,導致日常教學仍然透過枯燥乏味、單一機械的教學套路來實現,無法調動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再次,學校領導及管理層對資訊化教育管理的實踐程度不夠重視,網路化管理平臺相對欠缺或尚不完善,高效、便捷、準確、系統性教育管理機制無法充分發揮有效性,資訊化教育管理水平存在很大程度的提升空間。

  二、資訊科技支援下中職教育管理革新的策略分析

  1.堅持以人為本的素質教育理念,為學生營造資訊化校園環境

  以人為本、因材施教是素質教育理念的核心和靈魂,這一科學的教育教學理念在中職院校的教育管理工作中應積極貫徹、滲透和有效實踐。相關的調查研究表明,處於中職教育階段的學生身心發展尚不夠成熟,對客觀事物的認知也較為主觀和片面。資訊化教學氛圍的營造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學習、交流平臺,學生可以透過網路技術接觸到更豐富、具體的社會化資訊,對學生的日常學習以及今後的就業、擇業都大有裨益。另外,在資訊科技的支援下,學校可以為教師構建更多元化的教學平臺,如電子備課室、電子閱覽室等,豐富教師的課堂教學內容,增強教育教學的趣味性,進一步拓展學生的知識範疇,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2.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有效培養,鼓勵多媒體教學模式的創設

  多樣化教學模式的開發離不開資訊化教育體制的構建,多角度、多層次管理理念的實現同樣離不開資訊化管理模式的創設。首先,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有機的個體,有著豐富的情感表達能力,透過資訊手段的應用可以為學生營造更寬鬆、自由的學習環境,真正實現情感化教育;其次,將多種教育理念變為教育模式進行實踐,可以促進學生培養學習興趣,並且切實提高中職教育教學的質量;再次,資訊手段與教育管理的有機結合,在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合作學習能力、探究學習能力的培養方面也發揮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3.合理整合實現資源網路化共享,提高管理的系統性、準確性

  中職教育管理的開發性、系統性和高效性可以透過資訊化技術覆蓋來有效解決。網路平臺可以快速、準確地定位和搜尋相關的管理資訊,可以將現有的教育管理資源進行科學合理的整合,最佳化管理機構的同時為學生和教師提供更多的資訊獲取渠道。例如,學生的學籍管理方面實現資訊化,將使工作更加準確、透明、全面,尤其可以為學生學籍資訊的查詢省去許多不必要的環節;學生可以透過網路資料庫下載相關資訊,也可以將學習資料有選擇性地保存於個人資訊賬戶中,便於日後鞏固、複習;教師透過資訊化平臺,可以採集更加鮮活、生動的素材作為例項進行課堂講解,也可以透過網路渠道接觸到新的教學理念,開發新的教學思路,創設更適宜學生的課堂教學模式;學校透過網路平臺建立教學評價體系,學生將自身的課堂學習感受和體驗透過資訊化平臺反饋給教師,便於教師及時進行教學調整、改進,教師自身也可以透過網路平臺參與教學評價過程,與其他教師相互交流、探討,分享教學心得,以評價和反饋的資訊為依據進行教學反思和剖析,合理引導、調節、激勵教育管理工作程序。

  資訊化技術的合理應用,在中職院校教育管理水平的提高方面收穫了良好的效果和評價,為整個教育體制的完善帶來了有利機遇,但資訊氾濫、資訊誤差等現實問題也給中職教育管理帶來了新的挑戰。中職院校的領導、相關管理層以及教師應該充分重視資訊科技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實踐價值和意義,不斷更新教學、教育及管理觀念,提高自身應用多媒體技術的能力,促進教學革新,強化資訊化教育意識,協調統一各教育管理環節,培養更多社會需要的專業性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