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論文> 中醫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中醫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中醫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1.方法

  1.1研究物件

  貴陽中醫學院2012-2014級學生5406人,男1763人,女3643人。年齡17-22歲間。

  1.2研究工具

  使用樊富民[1]等人修訂的大學生人格量表“UPI”對入校不同時長的大學生集體使用電腦施測,該問卷由64個問題構成,涵蓋了身體健康狀況、情緒反映、自我認識等方面,可分類解釋也可按總分評價,能較客觀地反映大學生的身心狀況。

  1.3統計分析工具

  所得資料全部在SPSS19.0軟體處理。

  2.結果

  不同入學時長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差異顯著(2=-254.87,p=0.00<0.05)。剛入學的心理健康狀況顯著好於1學期末(Z=-10.19,p=0.00<0.05),也顯著好於2學期末(Z=-14.58,p=0.00<0.05)和3學期末(Z=-4.426,p=0.00<0.05)。1學期末的心理健康狀況顯著好於2學期末(Z=-3.39,p=0.01<0.0)。1學期末的心理健康狀況和3學期末無顯著差異(Z=-0.77,p=0.4>0.05)。2學期末的心理健康狀況和3學期末無顯著差異(Z=-0.59,p=0.55>0.05)。

  3.討論

  對量表總分的比較可以發現,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在性別上比較一致的結論是女生比男生嚴重[2]。一方面女性的生理週期會對情緒產生影響,女性對自身問題的評價過於悲觀;另一方面,性別角色刻板印象會使男生將自認為明顯不符合男生特質的'選項直接否定,其結果就是,女生敢於承認軟弱或無能,而男生傾向把自己描繪得“無所不能”。比較測驗總分,發現不同入學時長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差異顯著,剛入學時最輕,第1、2學期後逐漸加重,到第3學期減輕。入學時的心理問題最輕,和其他時候相比均有顯著差異。這一結果提示對大學生心理問題的關注和教育不能停留在只監控其入學時的狀態,要發揮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和效果,最好對在校生進行連續的監測和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