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論文> 教學應用與研究在時間序列分析課程教學中的有機結合的研究論文

教學應用與研究在時間序列分析課程教學中的有機結合的研究論文

教學應用與研究在時間序列分析課程教學中的有機結合的研究論文

  時間序列是指對某種特定的現象按照時間順序記錄的一列有序資料,對時間序列的研究是統計學必備的最重要的專業技能之一,相關知識有時間序列分析、統計分析、灰色模型、迴歸模型和馬爾可夫鏈等。而時間序列分析是對資料進行觀察和研究,找出資料的內在發展規律,建立統計模型,並依此對未來的走勢進行預測。時間序列分析在經濟學、生物醫學、社會科學和工程技術等眾多領域都有著廣泛的應用,對資料處理有著強大的功能,也是統計學的專業必修課之一,在知識結構中佔據了很重要的一環。作為一門綜合性課程,時間序列分析需要機率統計的相關知識和統計軟體,同時涉及隨機過程、複變函式和微分方程等比較難的知識,因此這門課的講授與學習都有很大的難度和挑戰,對其教學探索有著重要而積極的意義。本文提出了一種新的時間序列分析課程教學理念。

  1 時間序列分析課程教學普遍問題

  筆者經過翻閱大量的隨機序列分析教材並多年實踐教學後,發現目前的教材和教學普遍存在下列問題: 1) 脈絡不清楚。從資料到模型還是模型到資料,模型的來源、發展和構建等基本問題交代不清,學生很容易混淆。2) 重點不突出。相關的定義、性質和定理等內容沒有重點標出,整個課本是平鋪直敘,讓學生很難抓到重點和要點,學起來也很單調和枯燥。3) 案例過舊。課程上的例子資料基本來源於20 世紀中下葉,學生很難把案例與當前情況聯絡起來。4) 與具體應用和前沿研究脫節。為了與理論知識一致,課程編排基本是從模型出發,很少有從問題和資料出發進行分析,在解決實際問題時學生很容易陷入一種不知如何下手的困境。受制於這些普遍的問題,教師在授課時不注意的話,就很難凸顯這門學科的知識性和應用性,講授也侷限於ARIMA 模型,很難跳出專業的限制來處理實際資料,模型與實際也相差甚遠。造成的後果是課堂教學枯燥乏味,學生缺乏主動性和思考能力,沒有達到教學的基本目的。

  2 課程教學改革措施

  基於以上存在的問題,筆者在教學中嘗試了新的授課理念,即把具體應用和學術研究進行有機結合,並引導學生從問題出發,打破學科和專業的界限。具體操作有以下幾個方面。

  2. 1 課程大綱和教材修訂

  課程大綱是授課的綱領,大綱除了明確要求學生掌握時間序列分析的基本理論和方法,還應把教學目標提升到學會處理時間序列資料,能夠選擇恰當的模型擬合具體資料並進行預測,做到從資料出發,解決實際問題。另一方面,教材作為教學的憑藉,內容不只是為了學科知識的系統和完整,更應該是從實際出發,從學生認知出發。因此教學不應受限於某一本教材,而是綜合利用課程資源,合理整合授課內容,並在教學中引進最新的真實案例。另外理論與實驗相結合,相鋪相成進行授課和實踐操作,並且預留1 ~ 2 次課的時間來講解和處理實際應用問題。合理的課程大綱和授課安排有助於內容講解和知識接受。

  2. 2 課堂教學

  時間序列分析的實質是對時間序列進行建模預測。前一兩次授課先給學生展示本學科的全域性概貌和應用,理清時間序列分析在資料分析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時點評幾篇最近的研究文獻,闡述科研工作者是如何利用相關知識來分析和處理問題的,讓學生接觸到學科知識的研究價值和意義。進一步的,根據實際提出了幾個應用性問題,比如給出近些年的病例、氣候、股票和經濟等資料,講解經過課程學習我們可以實現對資料的擬合和預測,在往後的學習中緊扣問題進行授課,由此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根據課程脈絡,由淺入深介紹各種相關模型,強調和比較不同模型的定義和性質,理清模型之間的關係,分析為什麼要引入這些模型。比如ARMA 模型是用來處理平穩序列,但因實現資料大多都是非平穩序列,所以要引進ARIMA 模型; 而因存在殘差的自相關和異方差情況,所以要引進GARCH 模型。在教學過程中,強調模型建立的前提條件,必須讓學生掌握3 種最簡單時間序列模型( 即AR、MA 和ARMA 模型) 的建模思路、檢驗、估計和預測,並對ARIMA、GARCH 等模型的產生原因和建模思路進行深入細緻的分析。特別要強調,課本知識是從模型構建脈絡展開,逐步引出各類模型而最終構成時間序列分析的知識大廈。這種課程安排有利於學生理解模型,但也容易造成他們在處理實際資料時不知從何下手。因此必須讓學生對知識脈絡和框架有完整的認識和理解。儘量多利用較新的真實案例講解抽象模型。案例教學在時間序列分析課程授課過程中佔據重要的地位,用案例緊扣教學,能夠更好地啟發學生。在討論時間序列模型時,擯除過於陳舊的案例,引入當前最新的並且真實的資料。比如利用實際人口或經濟的資料引入非平穩序列,在講授非線性趨勢和異方差的過程中,分別引入廣西1986 ~ 2014 年的GDP 資料和2015 年股市的深證指數。透徹的實證分析能夠激發學生的思考能力和學習主動性。特別是,介紹完時間序列模型後,迴歸到問題本身,從具體資料出發解決實際問題。

  給定不同的資料,不限制模型結構,關鍵在於如何構建恰當的模型進行擬合和預測,並讓學生實際操作,培養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授課過程中時刻與相關科學研究掛鉤。結合當前的講課內容,講解相關的研究論文,讓學生走進研究,認識和體會科研。從定義問題、處理手段、主要結論到最終解決問題,把科學研究的整個過程與學生探討,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並提升科研興趣,加深對專業知識的理解。例如,在講授ARMA 模型和ARIMA 模型時,筆者分別點評了文獻《ARMA 模型在非意外死亡率動態預測中的應用》在整個的授課過程中,筆者與學生分享了大概20 篇研究論文,主要介紹研究者處理具體資料的方法和獲得的主要結論。在授課的最後階段,跳出課本知識和專業的限制,讓學生了解一些結合外接變數構造模型的'方法,如介紹文獻Time series analysis of dengue fever and weather in Guangzhou,China( BMC Public Health 2009,9: 395) 的做法,並簡單介紹與時間序列分析相關的學科,如馬爾可夫鏈、灰色模型和迴歸分析等,均可對序列進行擬合和預測。由此讓學生具有完整的知識體系,能夠清晰辨識知識細節,在處理資料時不受限於某一學科知識,從而具備獨立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並能應對帶噪音的資料。

  2. 3 實驗教學

  時間序列分析具有豐富的實踐操作性,是應用性非常強的學科。應該按照實際情況,安排10 ~ 16學時的實驗課。首先,要求學生掌握一門統計軟體如SAS 或SPSS,對應不同的授課內容,設定真實且較新的實驗資料,要求學生建立相應的模型進行擬合和預測。接著安排1 ~ 2 個綜合應用的實驗,給出實際的近年資料,不提示模型構建型別,培養學生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並能跳出模型和學科的限制,挖掘出最恰當的模型。比如在最後一個實驗,我們給出了2004 年1 月至2012 年12 月廣西肺結核病的每月病例數,要求選擇適當的模型擬合該序列的發展。結果,學生建立了各種各樣的模型,有線性趨勢和曲線趨勢、週期因素、ARIMA 和GARCH 模型等,由此充分調動了學生的思考能力和動手能力。

  3 結語

  針對目前高等院校普遍存在的教學與實際應用脫節、學生缺乏主動性等問題,提出了把教學、應用和研究進行有機結合的教育理念。在教學實踐中,筆者發現,透過三者的有機結合能夠引導學生從問題出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索精神,提高他們的動手能力和統計綜合分析能力,從而使得他們能更好地掌握課程知識,並服務於當代社會。只有將時間序列分析的教學從抽象的數學模型中解放出來,融合例項分析,把時間序列分析原理帶進現實世界,使學生感到數學模型不是枯燥乏味的數學推導,而是豐富多彩的實踐應用,有利於培養出優秀的統計人才,更好地適應社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