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論文> 教師的心理教育能力的培養途徑論文

教師的心理教育能力的培養途徑論文

教師的心理教育能力的培養途徑論文

  摘要:本文分析了教師心理教育能力的構成要素,包括髮展學生的認知能力、組織會心教學等,進而從素質教育和教學質量等方面分析了培養教師心理教育能力的重要性,並列舉了幾條心理教育能力的培養途徑。

  關鍵詞:教師;心理教育能力;構成要素

  中圖分類號:G443文獻標識碼:B

  在教育教學改革逐步推進的背景下,心理教育的重要性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而在學校這一環境中,教師正是心理教育的引導者和實施者。因此,想要落實學校心理教育工作,需要教師具備紮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同時具有良好的心理教育能力。長期以來,很多學校對心理教育的重視明顯不夠,更不用說對教師心理教育能力的培養了,這就使得大部分教師不能有效地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而現代教育表明:只有具備良好的心理教育能力的教師才能算是優秀的教師。教師作為一名靈魂塑造的工程師,不僅要有全面的心理教育知識,還要有良好的心理教育能力,這才能使學生的學習和生活走向正軌,使學生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

  一、教師心理教育能力的構成要素

  心理教育是運用有關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和諧發展和素質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動。在這個活動過程中,教師是引導者,學生是被引導者,心理教育內容是引導途徑。教師、學生、心理教育內容三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組成了一個完整的學校心理教育系統。該系統的形成和完善,不僅使教師的教學質量得到提高,而且也幫助學生使其心理素養得到了完善,從而讓學生的整體素養得以有效提升。要使心理教育系統得到進一步完善,其中一個重要的前提條件就是教師必須具有較強的心理教育能力。它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①發展學生的認知能力(如想象能力、思維能力、記憶能力、觀察能力等),以及培養學生高尚的情感、健康的情緒和良好的個性心理特徵,這些都是促使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向良性發展的必要條件。②在教學中開展會心教學以及策劃心理教育活動。所謂會心教學,是指將團體心理輔導的理論、技術與教學的設計、組織、實施相融合,從而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而策劃和組織主題班會、知識競賽、社會實踐等豐富多彩的心理教育活動,更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並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③培養學生學會自我教育的能力。每逢學生犯錯,教師不可能隨時隨地地進行引導和教育,這就要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心理診斷和心理輔導的時候,儘量使學生形成自我教育的習慣和意識,讓學生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④培養家長進行心理教育的意識和能力。良好的家庭教育能促使學生形成有利於自身發展的性格特點和道德品質。

  二、培養教師心理教育能力的重要性

  1.實施素質教育的需要

  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社會的發展對於人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人們不僅要有高尚的品德、健康的身體、良好的情緒情感,還要有廣博的文化知識、精湛的實踐技能、獨到的創造力等。只有這樣,人的發展才能適應時代的變化,從而為社會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因此,素質教育的實施不僅是社會發展的需要,更是個人發展的必然要求。人的整體素質包含三類:心理素質、生理素質和社會文化素質。其中,生理素質是素質發展的基礎,社會文化素質是素質發展的方向,而心理素質則是素質發展的關鍵,它為生理素質的發展奠定了心理基礎,為社會文化素質的發展提供了心理保障,從而決定了素質發展的水平和高度。因此,發展心理素質顯得尤為重要。那麼,如何發展心理素質?最關鍵的一點就是要做好心理教育這一工作,教師只有具備心理教育能力,才能把對學生的心理教育落到實處,才能有效地發展學生的.整體素質,才能真正全面地實施素質教育。

  2.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的需要

  很多教師也許會有這樣的疑問:明明自身的專業基礎知識已經很紮實,為什麼學生的成績就是不理想?明明自己每天盡心盡力地督促學生交作業、批改作業,為什麼還是有學生無法按時完成?明明自己的班主任工作做得很到位、很負責,為什麼還是有學生違反班規班紀?事實上,這些現象存在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師沒有充分發揮心理教育能力。上課期間,學生不可能每時每刻都跟著教師的思路走,這就需要教師悉心觀察並採取措施,及時讓學生認真聽講並做好筆記;有的學生不自覺交作業,教師又不可能隨時督促學生完成作業,這就需要教師對這些學生進行心理教育,從而減少和杜絕這種現象。班主任是一個班的核心,面對一些總是違反班規的同學,班主任必須充分發揮心理教育能力並且採取一定的強制性措施,這樣才能保證課堂的教學秩序,使學生的學習效率得到提高。透過以上例子發現,要想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教師必須培養並充分發揮自己的心理教育能力。因為這樣既能讓學生更容易接受教師的教學內容,理解教師的教學方式,更有利於學生的心理素質和心理機能的培養。

  3.教師教育發展的需要

  如今的教師教育主要包括師範教育和繼續教育兩類。一些師範院校,缺乏對師範生心理教育的重視,沒有開設合適的心理教育課程,導致師範生對心理教育能力的欠缺,以致走上工作崗位後對學生的心理教育工作無法落實;而一些繼續教育機構,過於注重專業知識的培訓而忽視了心理教育能力的培養和訓練,便會導致兩種傾向:教學成果優秀的教師也許就會對培訓內容產生排斥和批判;而教學經驗尚淺的教師,則可能會讓他們誤以為心理教育能力不重要,從而導致他們的教學成果無法取得突破。總之,要想使教師行業整體有所提升,對於教師心理教育能力的培養就是不容忽視的關鍵舉措。

  三、教師心理教育能力的培養途徑

  1.加強教師隊伍的理論學習

  心理教育能力是一種較為複雜的教育能力,它的形成和發展是一個長期薰陶的過程,而教師教育就是完善這一過程的必經之路。針對上文所提,就師範生而言,需要加強教育學、心理學等課程的學習,讓師範生掌握心理教育的結構和理論基礎,以及形成心理教育的意識,再透過班級試講、團隊活動等途徑使師範生在實踐中體會如何實施心理教育;而對於在職教師而言,他們已經具備了豐富的教學經驗,專業基礎知識已較為紮實,因此在繼續教育中關鍵是培養他們的心理教育的意識和能力。

  2.促進師生關係的改善

  有的教師已經認識到了心理教育能力的重要性,但是在進行心理教育的過程中效果卻並不明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師生關係過於緊張,導致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學生無法認可和接受,從而使得教育教學的效果並不明顯。因此,教師應當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多關注學生,瞭解學生的思想動向,信任學生,欣賞學生,從而營造一個輕鬆、和諧的教學氛圍。

  3.注重激勵式教育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總會遇到來自學生的各種各樣的情況。面對這些情況,筆者認為,積極性評價比消極性評價更為有用。透過激勵式教育,讓學生心理上得到了慰藉,有了學習的信心,從而也會大大增加學習的興趣。此外,還可以透過組織學生進行分組探究、討論學習以及組織教師進行專題研討等方式,建立教師隊伍的培養機制,從而不斷促進教師的心理教育能力的提高和完善。

  參考文獻:

  [1]王蓓穎.淺談教師的心理教育能力及其培養[J].教育探索,2011,(3):128-130.

  [2]劉麗容.論教師心理教育能力的培養[J].法制與社會,20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