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論文> 輔導員心理健康維護與提升論文

輔導員心理健康維護與提升論文

輔導員心理健康維護與提升論文

  一、民辦高校輔導員壓力分析

  (一)社會環境帶來的壓力從社會環境方面來看,心理壓力源於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的急劇變化。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高等教育逐漸大眾化,民辦高校就是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的產物之一。由於其辦學時間短、規模小且處於不斷探索和發展的階段,再加上社會對於民辦高校認識的片面化以及認可度不高,導致輔導員工作難度增大且容易產生自我成就感缺失。

  (二)工作環境帶來的壓力1.學生難教。民辦高校學生普遍存在文化基礎差、意志力薄弱、心理問題突出等特點。90 後的他們大部分家庭條件比較好,有部分學生特立獨行、恃才傲物,不服從輔導員的管理,易與輔導員產生衝突;部分學生頭腦靈活,但意志力卻十分薄弱,不能很好地堅持做好一件事;也有部分學生因為高考失利、家庭環境等因素導致了各種心理問題。這些因素都給輔導員工作的開展帶來了壓力。2.工作內容多。高校輔導員的工作內容涉及學生工作的方方面面,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安全穩定、學風建設、心理健康教育、就業與創業指導、社會實踐、黨團建設、學生科技活動、“獎、勤、助、貸、償”、寢室管理等內容,各項工作都是學生工作的重點。同時,輔導員還要對所帶專業的相關課程進行了解,以便能對學生進行專業課的指導。3.工作任務雜。除了基本工作外,輔導員還要隨時對資訊進行上傳下達,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完成上級佈置的任務,不斷地接受各種檢查、評估、考核。大量繁雜的臨時任務讓輔導員不能很好地集中精力開展工作。4.學生人數多。《教育部關於加強高等學校輔導員班主任隊伍建設的意見》規定,專職輔導員總體按 1:200 的比例配備,並且每個班級配備一名班主任。而由民辦高校的現狀所決定,每位輔導員所帶的學生基本都超過了 200 人。5.工作時間長。輔導員的工作時間不分早晚,從早操、早自習到晚上查寢,24 小時隨時處於待命狀態,即使節假日也不例外。6.安全責任大。安全工作是學院的頭等大事,為確保學校安全穩定,保障正常教育教學工作的進行,民辦高校一般採取“問責制”,而輔導員作為第一線的學生事務管理者,是所帶學生的第一責任人,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俗話說“:兩眼一睜,忙到天黑;兩眼一閉,提高警惕”,這些都是輔導員工作的真實寫照。

  (三)自身因素帶來的壓力1.自我期望值高。部分輔導員對自己和工作都有相當高的要求和期望,當對某件事情有較高的期望值而自己的能力與條件又難以達成時往往會形成一種壓力,甚至挫敗自信,導致自卑或者憂鬱。2.經濟壓力大。民辦高校辦學經費主要來源於學生學費以及銀行貸款,辦學經費相對緊張,加上民辦高校輔導員由於工作年限不長、職稱不高,輔導員工資待遇普遍較低。而現實生活中的家庭開支、房貸、車貸等一系列問題都給輔導員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壓力。與他人的收入與待遇進行橫向比較時也會造成巨大的心理落差,導致部分輔導員無法安心本職工作。3.其他方面的壓力。輔導員的年齡多為 30 歲以下,正是適婚年齡,會面臨一些現實問題,比如戀愛、結婚、生子、兩地分居等。由於輔導員工作的特殊性,私人時間比較少、人際交往面窄,沒有過多時間去考慮婚戀問題,而已婚輔導員也可能經常面臨兩地分居等問題。這些現實問題或一些無法預料的情況都會給輔導員帶來壓力。

  二、負向壓力對輔導員產生的影響

  如果輔導員不及時正確地疏導這些負向壓力,極有可能對身心造成巨大的危害。負向壓力過大會破壞人體的免疫系統,引起身體疾病,如頭痛、腸部不適、感冒、類風溼關節炎以及各種惡性腫瘤。心理學研究表明,負向壓力過大會使人高度緊張,導致情緒不良等問題。致使輔導員對職業產生倦怠感,難以集中精力開展日常工作,對工作和生活缺乏熱情,整日情緒低迷,愁眉不展,嚴重影響工作的開展。在面對挫折時,如果不能及時化解,容易失去自信進而產生自卑感。有時會產生心理問題,比如消極、抑鬱,嚴重者可能會產生自殺傾向。如果不對負向壓力進行積極管理,可能會將不良情緒帶入到工作中,經常無故發火,增加管理學生的難度,擾亂與同事之間的關係,減少家長對其的信任感和配合度。輔導員的不良情緒有時會影響到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嚴重的'甚至造成學生的心理障礙,破壞學生心理健康。

  三、壓力管理及心理健康的維護與提升

  每個人都需要面對各種各樣來自各方面的壓力,在社會上有人際關係的壓力、在單位有工作上的壓力、在家有家庭方面的壓力等,這些壓力需要一些好的方式排解與釋放。(一)學會正視壓力,做好自我調適要認識到受到壓力不是人的弱點和能力的不足,而是人人都會體驗到的正常心理現象,它來自方方面面。總之,人生的壓力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我們一定要正視壓力,學會駕馭壓力,並採取積極的壓力應對模式做好自我調適。這其中最重要的是客觀地認識自我,對自己的認識越深刻就越能幫助自己有效除錯工作壓力、生活挫折以及內心衝突帶來的困擾。(二)掌握高效工作方法,適當緩解工作壓力首先,對於學生管理不能盲目地追求統一,應該多分析、瞭解各類學生的主要特點,以便“對症下藥”,對不同性格的學生採用不同的方法。同時對學生的管理不能流於表面,只是將工作安排下去,但沒有了解到學生的心理問題。對學生應當多嘗試瞭解內心想法,多關心內心變化,是老師更是朋友。讓學生與老師之間的關係更融洽,從而更好地進行班級管理。其次,應多培養優秀學生幹部,讓他們多參與班級基礎管理工作。一方面能夠培養學生能力,另一方面有效幫助輔導員減小工作量。對於工作上帶來的壓力,可以透過查閱報刊雜誌、向有經驗的前輩請教,積極尋求解決辦法,從而有效地緩解工作壓力。(三) 善於調節情緒,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在這個全民追求效率與速度的時代,每個人都在努力工作,不肯停下腳步,享受一下生活,但長此以往,勢必給身心造成一定的壓力。因此,輔導員應學會如何高效工作、學會如何放鬆,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放鬆可以化解腦力和體力的緊張,讓人擺脫煩惱和焦慮、肌肉鬆弛、內心寧靜。在面臨壓力時,可以學習一些放鬆的方法,使自己在每日忙碌的工作中能緩解緊繃的神經。放鬆的方法有很多,主要有迅速放鬆法和心靈放鬆法,迅速放鬆法有聽音樂、閱讀、深呼吸、做運動、放鬆肌肉、情緒性發洩、與朋友交談、放慢工作步調、適時休息等;心靈放鬆法有香味療法、瑜伽運動、旅遊、按摩、收集幽默、洗個熱水澡等。在放鬆的同時,還要注意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如生活規律、科學飲食、適當鍛鍊等。(四)民辦高校應建立輔導員職業保障機制輔導員工作要求高、壓力大、任務重、奉獻多,高校如果不能在政策待遇等方面予以保障,從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關心他們,必然會影響輔導員工作的積極性。因此,高校應建立健全輔導員職業保障機制,在輔導員的級別待遇、職稱評定、住房、津貼、進修、培訓等方面給予適當的傾斜,最大限度地解除他們的後顧之憂,使其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所從事的事業之中。(五)尋求社會支援,發揮潛在能力在心理學上,社會支援是指一種特定的人際關係,有了它,就意味著知道有可以信賴的人在尊重、照顧和愛護自己,當一個人在遇到心理壓力時能夠從這種社會支援關係中獲得有效的幫助。尋求社會支援是我們應付壓力的有效手段,當個體受到壓力威脅時,他人的幫助和支援可以使其恢復信心。有研究表明,社會支援水平會直接影響個體的心理健康水平,社會支援水平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高,主觀幸福度越高,心理症狀越少。因此,要重視家庭生活,重視和親朋好友的交往。壓力不是搬不動掀不掉的高山磐石,只要學會如何應對,壓力自然也會成為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