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論文> 審計畢業論文參考

審計畢業論文參考

審計畢業論文參考

  審計是對資料作出證據蒐集及分析,以評估企業財務狀況,然後就資料及一般公認準則之間的相關程度作出結論及報告。下面我們來看看審計畢業論文參考,歡迎閱讀借鑑。

  審計程式在審計實踐中作用

  摘要:近年來,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企業之間的競爭加劇,經營管理的不確定性增加,從而導致企業面臨巨大的經營風險。經濟環境的發展使得註冊會計師在審計中面臨更高的要求,為規避審計風險,同時提高工作效率,註冊會計師開始採用分析性審計程式,從而令審計工作既有效率,又有效果。本文將對分析性審計程式在審計實務中的運用展開探討。

  關鍵詞:分析性程式,審計

  分析性測試,是審計人員取得審計證據的一種審計手段,是幫助審計人員全面把握被審計單位財務狀況、科學評估審計重點的技術方法,也是總體評價審計發現、檢查審計成果合理性的有效手段。分析性程式一般作為審計取證的一種輔助手段使用。本文將對分析性程式在審計實務中的運用展開探討。

  一、分析性審計程式的特點

  分析性審計程式既可以降低審計成本,又可以提高審計效率,分析性審計程式的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分析性審計程式是獲得審計證據更為客觀的方法

  分析性審計程式的運用是基礎會計資訊以及非會計資訊之間的內在關係,其內在關係是客觀存在的,在一般情況下,這種關係也是穩定的,只要註冊會計師分析得當,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從分析性程式中發揮其自身的創造力,運用自身的職業判斷,分析性審計程式就可以提供更為客觀的審計證據,也能夠對審計物件業務中的關鍵因素和主要關係做更好的理解,通過了解被審計單位的報表資料的潛在關係,為以後的審計工作提供指導。

  (二)分析性審計程式可以節省審計成本,提高審計效率

  分析性程式可以耗費更少的審計資源提供相同的或者相對更好的審計證據,分析性程式有時會被描述成發現和形成證據的技術,同傳統的會計報表細節抽樣審計方法是不同的。分析性審計程式是利用資訊間的內在關係來判斷資料的合理性,並不侷限於審計物件的財務報表,而細節抽樣方法主要是透過對存在的證據進行收集以及檢查來證實註冊會計師的判斷,兩者相比,成本是不同的。分析性審計程式透過模型的構建以及會計師的經驗以及知識就可以判斷,可以大大的節省審計資源,而且在電算化的時代,透過利用電腦,分析性審計程式的優勢能夠發揮出來,在節省審計資源的基礎上也可以大大提高審計效率。

  二、分析性審計程式的關鍵

  分析性審計程式的關鍵在於分析以及比較,要分析所收集資料之間可能存在的關係,即相關性,而且要保證蒐集資料的可靠性,並且剔除其中的不合理因素。然後利用審計人員積累的經驗以及收集的合理標準,對照分析被審計單位提供的資料以及資訊,從中發現異常的變動、不合常理的趨勢或者比率。

  (一)應考慮資料之間的關係以及比較基準

  運用分析性審計程式的一個基本前提就是資料之間存在著某種關係,因此,在進行分析性程式時,首先要分析所收集資料之間存在的關係,即財務資訊各構成要素之間的關係,以及財務資訊與相關非財務資訊之間的關係。財務資訊各要素之間存在相關性以及內部勾稽關係,例如應付賬款與存貨之間通常有穩定的關係;當然某些財務資訊與非財務資訊之間也存在內在聯絡,例如存貨與生產能力之間的關係,以此來判斷存貨總額的合理性。其次,應該考慮資料資訊之間的比較基準。在執行分析性審計程式時,註冊會計師要注意將被審計單位本期的實際資料與上期或者以前期間的可比資料進行比較來判斷是否存在異常,在運用以前期間的可比會計資訊時,註冊會計師要注意被審計單位內部以及外部的相關變化。也可以將自己的預期資料與被審計單位財務報表上反映的金額或者比率進行比較,可以發現異常情況,這都是分析性審計程式的關鍵點。

  (二)要合理確定分析性審計程式的應用方式

  分析性審計程式在所有的會計報表審計的計劃階段和報告階段都必須使用,在審計測試階段可以選擇使用,但是註冊會計師在審計的過程中要合理確定分析性審計程式的應用方式。應用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首先,可以採用比較分析法,可以用於實際與預算計劃進行比較,發現實際與預算的差異,分析原因;將本期同上期比較,判斷本期指標的是否存在異常;同業比較,判斷被審計單位資料指標的正常性。其次,可以採用趨勢分析法,可以用於財務審計中的問題揭示以及管理審計中的前景預測。第三,可以採用科目分析法,透過選擇借方或貸方科目編制對照表來登記對應科目,查明對應關係是否正確並且分析造成錯誤的原因,主要應用於容易發生錯誤以及弊端的會計科目。第四,可以採用迴歸分析法。透過迴歸分析方法,可以計量預測的風險和準確性水平,量化註冊會計師的預期值。

  三、分析性審計程式在審計實務中的具體運用

  (一)分析性審計程式在風險評估階段的具體運用

  在風險評估階段,利用分析性審計程式的目的是幫助註冊會計師發現財務報表中的異常變化,或者與其發生而未發生的變化,識別潛在的重大錯報風險領域,透過對被審計單位重大錯報風險的評估幫助註冊會計師設計進一步審計程式的性質、時間和範圍,以提高審計效率和效果。首先,要選擇適當的資料關係,在風險評估階段,分析程式就要識別那些可能表明財務報表存在重大錯報風險的.異常變化,因此所使用的資料彙總性比較強,在此階段,分析性審計程式的主要物件通常包括對賬戶餘額變化的分析,使用分析性審計程式的精確程度以及比較的指標範圍,要根據被審計單位的情況以及註冊會計師自身的素質而定。其次,要對蒐集的資料進行分析,透過對預期關係的資料進行分析,能夠讓註冊會計師進一步瞭解被審計單位的基本情況,有助於註冊會計師瞭解重大事項或者決策對公司財務報表的影響。第三,根據分析性審計程式,註冊會計師應該識別是否有異常的資料關係或者意外的波動,因為這都可能是重大審計風險的預警訊號。如果出現異常的資料關係或者波動,要作為重點審查專案進行調查,在詢問被審計單位管理人員的基礎上,考慮運用檢查、觀察等其他審計程式,獲取充分的審計證據。新晨範文網

  (二)分析性審計程式在實質性程式中的具體運用

  實質性分析程式與細節性測試都可以用於收集審計證據,以此來識別財務報表認定層次的重大錯報風險,實質性分析程式不僅僅是細節性測試的一種補充,在某些審計領域,如果重大錯報風險較低而且資料之間具有穩定的預期關係,註冊會計師可以單獨使用實質性分析程式獲取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首先,註冊會計師在確定實質性分析程式對特定認定的適用性時,要考慮評估的重大錯報風險,評估的重大錯報風險水平越高,註冊會計師應當越謹慎使用實質性分析性程式。另外在對同一認定實施細節測試的同時實施實質性分析程式可能是適當的。其次,要保證資料的可靠性。註冊會計師在運用實質性分析程式對已經記錄的金額或者比率做出預期時,需要採用內部或者外部的資料,這樣資料的可靠性直接影響根據資料形成的預期值,註冊會計師計劃獲取的保證水平越高,對資料可靠性的要求也就越高,這樣分析程式就越有效。第三,要做出預期的準確程度,準確程度是對預期值與真實值之間接近程度的度量,分析程式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註冊會計師形成的預期值的準確性,因此,在執行分析性審計程式時,要做出預期的準確程度,保證精確度。

  (三)分析性審計程式在總體複核階段的具體運用

  在審計完成階段,註冊會計師需要透過執行分析程式對財務報表進行整體符合,以此來判斷審計結論是否恰當以及財務報表的整體是否公允:首先,是對財務報表重要比率的分析,在前期審計階段,註冊會計師獲得了與財務報表相關的各項財務資料以及非財務資料,在總體複核階段,註冊會計師可以利用這些資料進行全面分析,總體把握財務報表的合理性。其次,可以透過對被審計單位的報表審定數同行業平均資料或者以前年度的資料進行比較,來判斷財務報表上的資料是否合理。第三,要確定資產負債表日後事項是否對會計報表上的資料產生影響,進而確定報表資料是進行調整,還是披露。

  參考文獻:

  [1]鎖琳,淺談分析性複核程式在固定資產和累計折舊審計中的運用[J].邵陽學院學報,2007,(05)

  [2]吳有慶,淺論分析性複核在審計中的應用[J].當代經濟,2007,(07)

  [3]俞琴,淺談審計中分析性程式的運用[J].中國註冊會計師,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