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教學設計(通用5篇)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教學設計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教學設計(通用5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麼優秀的教學設計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教學設計(通用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透過觀察.交漢等活動,探索並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方法。

  2.使學生透過觀察.測量和計算等活動,在獲得直觀經驗的同時發展空間觀念。

  3.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體會現實生活中的數學,發展對數學的興趣,培養交往.合作的探究的意識與能力。

  設計理念

  一、創設生動情境,激發學生探索的動機。

  在這節課中,透過創設兩隻貓比散步路線的長短這樣一個例項,設定懸念,讓學生在生動有趣的數學情境中開始學習,並且讓這個情景貫穿整節課,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巧設數學活動,激勵學生主動探究。

  在這節課的設計中,我為學生的探究設計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學生透過操作.交流等豐富多樣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習效率,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比如:先說怎樣可以知道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讓學生藉助與自己的生活經驗,初步得同長方形周長計算有哪些策略;透過猜一猜圖形的周長初步感知計算方法,培養了數學直覺;用自己的方法算一算圖形的周長,讓學生感悟解決問題的策略多樣化;說說自己比較喜歡哪種計算方法,等等。

  三、及時反饋反思,滲透學習策略。

  在本課的教學中,對學習過程的及時反饋,對解決問題結束的及時反思,使學生能夠正確認識自己的認知過程。比如,透過反饋周長的計算方法,暗示性地讓學生注意策略的最佳化;用試一試的方法教學正方形的周長,讓學生感受到知識間的內在聯絡。全課小結時,透過交流收穫與體會,使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教學過程

  一、設疑激趣,引入新課

  在貓王國裡,有對有趣的好朋友。它們是貓先生加菲(顯示)和貓小姐凱蒂(顯示)。它們倆可喜歡散步啦!加菲每天圍著這個市民廣場走一圈(動畫演示),凱蒂則圍著這片寧靜的湖面走一圈(動畫演示)。這一天,它們卻吵了起來,吵什麼呢,我們一塊來聽聽。(播放:甲:我每天走的路多。乙:我走得多。甲:是我走得多,不然我怎麼會這麼苗條。乙:不對,不對,我走多,要不我怎麼回這麼健壯。)

  引導:看來,如果沒人來幫幫忙,它們可會無休止地吵下去了。同學們,你們來猜一猜,到底誰走得路多些?

  引導:加菲和凱蒂可不是光憑你們的猜想就能說服的,我們必須用科學的方法進行驗證,讓他們心服口服。你覺得加菲和凱蒂散步的路線與我們所學的哪一個數學知識有關?

  揭題:你想得真快!老師非常欣賞你對數學的敏感。今天我們就來研究長方形與正方形的周長問題。(揭題出示)

  [評析:透過創設生動有趣的數學情境,設定懸念,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新課展開

  1.提問:你們有什麼好辦法能知道這兩個圖形的周長?

  (生可能回答:用繩子繞一圈,量一量繩子的長度;先量出每一步的長度,看看走了多少步,一乘就知道了;量出長.寬各是多少,再計算。)

  談話:你們的辦法可真多,小組討論一下,在這裡哪種辦法比較合適。說說你的想法。(用繩子饒一圈太訂煩,有侷限性;在不要求精確結果時用步測很好,這兒就不合適。

  2.提問:加菲採用了你們的辦法,量出了長方形的長是50米(顯示),寬是45米(顯示),請你猜一猜,這個圖形的周長是多少?

  請你們幫它來算一算這個長方形的周長是多少。可以獨立思考,也可以同桌討論完成。

  3.學生用自己的方法計算。

  4.引導:從同學們的臉上,我可以看出你們肯定有成果了,誰願意來展示一下。

  5.學生利用實物投影展示。要求說清這樣做的道理。

  可能有這四種:

  (1)50+45+50+45=190(米)這是把長方形的四條邊一條一條加起來。

  (2)50+50+45+45=190(米)先加兩個長,再加兩寬。

  (3)50×2=100(米),45×2=90(米),100+90=190(米)。

  (4)50+45=95(米)95×2=190(米)。

  7.提問:用這些方法計算長方形的周長,都必須知道什麼?你比較喜歡哪種方法,說說你的想法。

  8.提問:數學中簡單明瞭的東西喜歡的人總是多一些。這種同學們比較喜歡的方法還能列成綜合算式願意來說說嗎?那你覺得列綜合算式解答時最應該注意什麼?給大家提個醒,好嗎?

  9.小結:現在我們發現計算長方形的周長有這麼多的方法,在小組裡說說可以怎樣算長方形的周長。

  [評析:由於學生生活經驗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方法必然是多樣的,在這裡教師注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鼓勵學生獨立思考,透過操作.交流等學習形式的互動作用,提高了學習效率,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10.解決了加菲的問題,我們該幫一下凱蒂了,她量得正方形邊長是45米。請你算出它的周長,開始吧。別忘了算它後可以跟你好朋友交流交流演算法。

  學生彙報。

  出示兩種演算法,說明:其實這兩個算式之間還藏著一個有關加法和乘法的數學秘密呢,今後你們說明後了。

  [評析:長方形周長計算方法的推導過程已使學生感悟到學習方法,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就由學生主動去探索,這樣的設計比較合理,展現了知識間的內在聯絡。]

  11.提問:原來,兩人走得一樣多,知道了結果,加菲也對周長產生了興趣。它來到籃場(出示書上的圖)。你們願意跟加菲起來解決這個問題嗎?學生計算。

  把書翻到67頁,看看你的方法跟書上的哪一種方法是一樣的。

  提問:加菲有點累了,球場服務員兔子女士馬上遞上手帕,貓先生不急著擦汗,卻問我們(顯示:正方形手帕邊長25釐米,它的周長是多少?)

  學生口答,並說說是怎樣算的。

  三、鞏固深化,聯絡生活

  過渡:掌握了方法,再難的問題我們都能輕而易舉地解決,就請你們用已掌握的方法再來解決一些問題吧。

  1.“想想做做”第3題。學生口答。

  2.計算長方形的周長必須知道長和寬的長度,那正方形呢?這兒有幾個長方形和正方形,現在請你先動手量出需要的資料,再計算。(出示第1.2題)

  3.生活中經常需要求長方形的周長。這不貓先生又想給它的鏡子做做美化了(出示第4題)。學生搶答,說出演算法。

  4.星期天,我們的加菲又閒不住了,他去效外租了一塊邊長6米的正方形土地種花,考慮到這塊地有可能被踐踏,要在四周圍欄杆,請你幫他算一算,欄杆一共長多少米?如果花圃的一面借用這堵牆壁,欄杆需多長呢?(電腦出示圖片)

  5.出示第6題。動手拼一拼。(電腦演示拼的過程及結果)

  [評析:學習知識的目的在於應用,練習過程環環相扣,步步深入,學生自始至終保持了濃厚的學習興趣。]

  四、總結全課(略)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教學設計2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在學生認識四邊形,研究了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徵和了解了周長的概念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學好這一內容將為今後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其它圖形的周長以及立體圖形長方體、正方體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和學生的認知特點,我擬定的教學目標是:

  1、使學生鞏固應用周長的含義,探索並發現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方法。

  2、培養學生觀察、推理、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讓學生充分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係,培養生活的數感。

  4、透過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積極探究、大膽嘗試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同學間協作互助的精神。

  二、說教學重難點。

  根據以上分析,我認為本節課的重點:會推導、歸納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公式

  難點:能靈活運用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三、說教法。

  為了實現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突破重難點,我根據讀講精練教學法的理念運用了以下教學策略:

  1、創設故事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

  2、引導學生觀察、發現,在合作交流中掌握知識

  3、充分運用課件、學具的輔助作用,鞏固知識

  4、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習慣的養成和個性的張揚

  四、說教學過程。

  為了實現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突破重難點,我設計了五個環節:設疑激趣,引入新課;自讀引導,探究新知;系統整理,明確演算法;分層精練,鞏固達標;抒發感受,心靈對話。

  (一)設疑激趣,引入新課

  首先為學生創設探究學習的情境,提出問題。在問題的召喚下,喚起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探索新知的動機,我創設了同學們都熟悉的龜兔賽跑的情景,小兔子和小烏龜因為路線不同發生爭執,透過觀察學生髮現了小兔子的路線是長方形的,烏龜的路線是正方形的,那麼他們的路線長短到底相不相同呢,引導學生說出:“要想知道它們的路程長短實際上就是求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直接引出課題。

  (二)自讀引導,探究新知

  1、為了探索長方形周長的計算公式,我設計了自主學習、獨立嘗試、小組交流、總結歸納、鞏固練習五個環節。

  2、利用周長的定義,讓學生獨立算出小兔子所走的路程,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3、在自主探索後,充分發揮小組學習優勢,學生會得出3種演算法:

  ①6+4+6+4=20(米)

  ②2x6+2x4=20(米)

  ③(6+4)x2=20(米)

  結合多媒體課件演示引導學生說出這三種方法中哪種方法最好,從而概括出長方形周長的計算公式(長+寬)×2=長方形周長,在此基礎上,反問:要求長方形的周長必須知道什麼?

  2、接下來是探索正方形周長公式,有了前面探索長方形周長的鋪墊,本環節我完全放手給學生,所以我設計了四個環節:一、嘗試計算,二、交流彙報,三、總結歸納,四、鞏固練習。由於正方形的四條邊長度相等,所以在試算中學生很容易得出:5+5+5+5=20(米)。5x4=20(米)。透過比較學生很容易看出哪種演算法簡便,重點讓學生說出5和4分別代表什麼,從而得出正方形的周長=邊長×4。

  (三)分層精練,鞏固達標

  新課標指出數學學習要聯絡生活實際,學有用的數學。在本節課中的練習安排我注重層次性,滲透多樣性。讓不同的學生獲得不同的發展。因此為了實現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我通過出示兔子日記,設計了"闖關"遊戲,激發了學生運用知識的激情。第一關是讓學生計算已知長和寬的長方形的周長,使學生明確計算周長的必要條件,既培養了孩子的動手操作能力,又培養了孩子的數學思維能力;第二關是已知邊長求正方形周長公式的練習;第三關是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設計的是正方形周長公式的變式練習,注重考察學生對周長計算方法的靈活運用。設計的三個問題,透過形式多樣的練習,讓學生以多種方式、多種感官參與活動,培養孩子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抒發感受,心靈對話

  讓學生用簡潔的語言交流本節課的收穫,給學生提供自我感悟,自我評價的時間與空間,有利於培養學生概括、總結能力,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完成這節課的學習。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教學設計3

  一、教材結構與內容簡析

  《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是小學數學蘇教版教材第五冊,這部分教材是在學生認識周長的基礎上教學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教材以學生熟悉的學校籃球場為題材,提出了計算籃球場周長的問題,引導學生自己聯絡場地的形狀,探索、交流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並在交流的基礎上確認或逐步完善。對於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則安排在“試一試”中讓學生獨立探究、計算,再透過交流發現規律、掌握方法。

  “想想做做”從直接看圖計算。量一量獲取有關資料再計算,到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最後在圖形的拼擺中關注圖形周長的變化,這樣由淺入深,既鞏固了周長的計算方法,又學會了解決實際問題,體會到數學在日常生活裡的應用,感受數學的價值。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了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的空間觀念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教”立足於學生的“學”。作為一名數學教師,不僅要傳授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傳授給學生數學思想、數學意識,因此本節課在教學中力圖向學生展示數學來源於生活,服務於生活,培養學生應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教學目標

  根據上述教材結構與內容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徵,制訂如下教學目標:

  1、基礎知識目標

  能正確認識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徵,有條理地表達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計算方法的探索過程。

  2、能力訓練目標

  能正確測量和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及其他一些簡單圖形的周長,能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培養學生觀察、推理、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著力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3、創新素質目標

  在學習活動中,善於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能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靈活選擇自己欣賞的方法,透過自主探索建立學習的自信心。

  4、個性品質目標

  對學習的內容和過程有興趣和熱情,在與同學的合作中,會根據具體問題的解決過程清楚地表達自己的看法,並在交流中初步形成反思的意識,獲得與同學合作克服困難成功的體驗。

  三、教學重點、難點、關鍵

  本著課程標準,在儘量吃透教材基礎上,我確立瞭如下教學重點、難點、關鍵。

  重點:理解並掌握長方形及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難點:使學生認識到相同個數的小正方形拼長方形往往有不同的拼法,並能理解拼成的長方形的周長為什麼不相等。

  關鍵:讓學生在自己的計算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和理解演算法。

  下面,為了講清重點、難點,使學生能達到本節課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一談。

  四、說教法、學法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有利於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那麼,如何體現新課程所提倡的學習方式、教學方式呢?

  我的思路是:

  1、為學生提供一個自主選擇的平臺。教學時先讓學生根據籃球場的形狀提出求周長的問題,引導學生利用對周長的認識先自己想想猜猜,再算算試試,允許他們按照自己的思考進行計算。接著,讓他們彙報各自的演算法,引導學生去體會和理解不同的演算法,把握不同演算法間的相互聯絡。再讓學生比一比,說一說自己喜歡哪一種演算法,為什麼。

  2、引導學生在認知矛盾中去思考、探究、發現、解決問題。

  3、充分發揮多媒體直觀、具動感、易交流的優勢,更好地突破

  教學重、難點,同時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學習交流的舞臺。

  最後,我再來談一談這堂課的教學過程。

  五、教學程式及設想

  (一)、複習舊知,引入課題

  1.提問: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已經學習了“周長”,誰來舉例說明周長是什麼意思?

  (教師可多讓幾位學生舉例說說,學生的回答肯定是多種多樣的。如果有困難可引導學生從身邊的三角板、課桌面、樹幹等說起,再逐步抽象到一些平面圖形的周長指什麼。)

  2.讓學生說一說、指一指。拿出長方形和正方形紙,讓學生上去指一指它們的周長各是指哪裡的長度。

  3.匯入新課

  (二)、探索交流、展開新課

  1.投影出示課本上的例題,學生讀題。

  2 、理清題意。

  讓學生指一指、想一想,認清求周長的意思。

  師:誰來指一指這個籃球場的周長在哪兒,並告訴同學們哪條邊是26米,哪條邊是14米?

  師:看懂了題目的意思,誰來告訴同學們你對這個問題是怎麼理解的?

  3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解答時要注意留給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再逐一展示學生的解答思路,生答時老師板書學生的解答方法。

  師:看來同學們對題意理解得很清楚,下面請同學們思考一下這道題你準備怎樣解答?

  師:請同學們用自己想的方法來算一算這個籃球場的周長。

  師:從同學們的臉上我就知道大家都成功了,誰願意把自己的方法拿到前面來展示一下?

  學生的方法可能有以下這四種:

  (1) 26+14+26+14=80(米)

  (2) 26+26+14+14=80(米)

  (3) 26×2=52(米)

  14×2=28(米)

  52+28=80(米)

  (4)26+14=40(米)

  40×2=80(米)

  比較解答方法,自主選擇,鼓勵演算法多樣化。師:請同學們說說,你喜歡用哪一種方法?並說說這種方法的意思。

  師:現在我們發現求長方形的周長有這麼多的方法,請同學們在小組裡說說如何計算一個長方形的周長?

  師:計算長方形周長的方法是有這麼幾種,今後我們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去求長方形的周長。

  4.適當地安排練習。

  做“想想做做”第1題。

  5、尊重學生讓學生自主選擇,嘗試求正方形的周長

  做“試一試”,師:透過這兩題可以看出同學們對如何計算長方形的周長掌握得很好,如課換成正方形如何求它的周長呢?(投影出示試一試)

  師:這題是老師把算式寫在黑板上再來分析呢?還是同學們償試一下自己解答呢?(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給了學生探險索、發現知識的機會,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又能使組員之間形成觀點交鋒、思維共享,達到學習互補的目的,把學習推向一個新的高潮。)

  師:下面請同學們在小組裡交流交流各是怎樣算的,同時看看你們那一組出現了哪幾種不同的方法?

  (三)、組織練習、鞏固新知

  1.“想想做做”第3題。

  2.“想想做做”第4題、第5題。

  有針對性地讓前面題目做錯的同學上前板演,再訂正。

  3.“想想做做”第6題。

  師:下面我們來玩一個“拼圖”遊戲,大家有興趣嗎?(投影出示題目)

  師:請各組同學拿出小正方形紙片,同心合力,先按要求拼出圖形,再討論出問題的

  答案,同時請組長安排一名同學作好記錄。

  學生到實物投影儀前彙報,肯定會出現兩種不同的答案。

  師:由此可見,用相同個數的小正方形拼長方形往往有不同的拼法,而且拼成的各個長方形的周長是不相等的。為什麼都是有6個相同的小正方形拼出的和長方形,周長卻不同呢?你認為拼出的長方形的周長與什麼有關?

  (四)、課堂小結時板書課題:

  今天這節課同學們學得真不錯,你有什麼收穫?你能用簡短的話告訴大家嗎?同桌互說,然後告訴大家。

  [讓學生自己總結,既可以讓學生享受成功的喜悅,又可以使學生從中總結好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

  (五)、板書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計算

  (1) 26+14+26+14=80(米)(2) 26+26+14+14=80(米)

  (3)26×2=52(米) (4) 26+14=40(米)

  14×2=28(米) 40×2=80(米)

  52+28=80(米)

  五、佈置作業

  針對學生素質的差異進行分層訓練,既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又使學有餘力的學生有所提高,從而達到拔尖和“減負”的目的。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教學設計4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

  西師版數學教材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是“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我今天說課的內容就是這個單元的第二小節“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計算”第一課時。

  2、教材地位。

  這一課時是在學生初步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徵和周長的基礎上展開教學的,這些知識的獲取為第三小節的實踐活動提供知識和學習策略上的支援,同時也為以後學習圓的周長以及長、正方形面積奠定基礎。

  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是緊接著周長概念編排的,這部分內容在編排上的最大特點就是強調直觀操作、展示學生對長方形、正方形周長計算公式的探究過程,還十分強調對周長公式的應用。

  二、說教學要求。

  1、教學目標。

  (1)四基兩能目標:

  ①探索並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公式,會用公式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

  ②本節課重在培養孩子有條理的、清晰的闡述自己的觀點,讓學生經歷把數字符號抽象成文字公式的過程,發展他們初步的演繹推理能力。

  ③會用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公式解決生活中的簡單的實際問題。

  (2)情感與態度目標:

  透過這節課的學習,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絡,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形成熱愛數學的情感。

  2、教學重難點。

  ①教學重點:探索長方形、正方形周長公式的過程,這是要求學生必須經歷的一個過程,不是老師直接拿給他們,只有經歷了這一過程學生才能真正理解公式。

  ②教學難點:理解、應用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公式。公式是理論的東西,要讓學生不僅知道,還要會靈活運用,也就是要把知識學會、學活。

  3、教具準備。

  周長的推導強調直觀操作,所以我準備了教具,學生準備了學具。

  (1)教具:多媒體課件。

  (2)學具:每人一個釘子板,小棒。

  三、說學生。

  1、學生在二年級的時候就學習了長、正方形的特徵,知道了它們都有4條邊,長方形對邊相等,正方形4條邊都相等。在上一節課學生又知道了長、正方形的周長就是4條邊的總和。這些都是本節課進行學習的知識基礎。

  2、三年級的學生還具有一定的動手操作能力,知識遷移的能力,這些能力為本節課的學習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四、說教法。

  1、 情景匯入法。

  2、 動手操作法。

  3、 自主探究法。

  4、 合作交流法。

  五、說教學理念。

  1、在認真分析教材、教師用書後,我把本節課的設計思路分為七個環節:

  (1)匯入新課。

  (2)自主探索,推導公式。

  (3)課堂練習。

  (4)實踐操作。

  (5)走進生活。

  (6)延伸提高。

  (7)課堂總結。

  2、教學中讓學生全員參與,全程參與,動手比、動手摸、動手擺,動筆算,交流討論,引導歸納,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並注意思維品質的培養。我這節課還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就是“實”,讓學生實實在在地學,實實在在地練,真真切切地落實四基兩能。

  六、說教學流程。

  1、匯入新課:直接利用情景匯入新課,為本節課的學習做好鋪墊。

  2、自主探索:

  ①教學時,採用學生動手操作,這個操作過程就是與原有的知識進行連線。練習時,圍釘子板,求周長,直觀鞏固計算周長的方法。——四基

  ②在長、正方形公式的推導過程中,讓學生自己多去探索,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類推能力。——兩能

  ③在探究長、正方形周長的時候,用到了全班性的合作交流,呈現不同的周長演算法,一步一步向周長公式靠近,這個過程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兩能

  透過3—6四個環節練習,反覆鞏固。練習是貫穿於教學全過程的。新概念形成後,透過多次的反覆練習和運用,能使學生正確理解、熟練掌握和靈活運用。才能得到鞏固和加深理解。因此,教師根據概念教學各階段的不同要求,從不同角度、由易到難、由簡到繁,採取多種形式反覆練習,幫助學生鞏固概念。

  3、課堂練習:新知應用。

  4、實踐操作:動手操作能力的體現。

  5、走進生活:知識遷移。

  6、延伸提高:知識昇華。

  7、課堂總結:知識迴歸。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經歷將生活問題轉化成數學問題的過程,養成仔細觀察、認真讀題和根據條件提問題的習慣。

  2、經歷探索長方形、正方形周長計算方法的過程,理解、掌握它們的計算方法,會用周長計算方法解決實際問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3、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師:同學們,同學們,喜歡公園嗎?老師今天帶領大家到月湖公園去觀賞,(出示課件)。公園裡的花壇真漂亮。為了維護花壇裡的花草,同學們準備為花壇裝置護欄(顯示護欄)。仔細觀察這幅圖(出示情景圖),圖中提供了哪些資訊?根據這些資訊,你能提出數學問題嗎?

  (同學獨立考慮後回答。)

  生1:長方形花壇的護欄長多少米?

  生2:給長方形花壇安上護欄需要多少元?

  師:這個同學提的問題非常好,誰還能提出這樣的問題嗎?

  生3:給正方形花壇安上護欄需要多少錢?

  二、自主探究,解決問題

  1、解決紅點問題,探索長方形周長計算方法。

  師:要求“給長方形花壇安上護欄,需要多少錢”,可以先求什麼?為什麼?

  生:可以先求給長方形花壇的周長。

  (1)獨立考慮。

  師:你能求出長方形花壇的周長嗎?不只要會算,還要知道為什麼這樣算,有了一種演算法,有沒有兩種、三種?先自身算算。(教師巡視指導)

  (2)班內交流。

  師:同學們,誰能說一說你是怎麼算的?

  生1:8+4+8+4=24(米)

  師:哦,同學們看這位同學是把長方形的四條邊圍著加起來,算的就是這個長方形的什麼?

  生齊答:周長。

  生2:8+8+4+4=24(米)

  生3:82+42=24(米)

  師:方法很好!還有不同的演算法嗎?

  生4:(8+4)2=24(米)

  師:哦,這種方法有點不同,你能指著長方形花壇和大家說說你是先求的什麼嗎?

  生4:我是先求的一個長加寬,再乘2求出兩個長加寬,就是求出長方形的周長。

  師:這個同學的方法你們聽明白了嗎?誰再來說說這位同學的想法?

  (另一同學又說一遍。)

  師:哦,這位同學你還有不同的演算法嗎?

  生5:38=24(米)

  師:能和大家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生5:因為兩個寬是4+4=8,再加上兩個長是8,就是3個8,所以可以用38來計算。

  師:這個同學的想法很獨特,不錯。

  師:剛才,我們用不同的方法求出了長方形花壇的周長是24米,現在能求出給長方形花壇安上護欄,需要多少錢了嗎?

  生:242=48(元)。

  (3)試一試。

  計算下列各圖的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