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論文> 孔子思想的現代意義論文

孔子思想的現代意義論文

孔子思想的現代意義論文

  當前,我國正處於社會轉型時期,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由人治向法治轉變,由傳統文化向現代文化轉變,加上中外文化和價值觀的碰撞,是一個既充滿生機活力又充滿矛盾的時代。以下是“孔子思想的現代意義論文”,希望能夠幫助的到您!

  黨中央提出要建立和諧社會,就是要用恰當的方法解決諸多矛盾。當今世界局勢正在向多極化發展,不同國家、不同民族有各自的生活習慣、文化傳統和政治制度,在國際交往中,應該堅持“和而不同”的原則,既要尋找共同話語,維護世界和平;又要尊重各國的傳統,保持各國的特色。斯人雖遠逝,其道冠古今。孔子作為中國文化的輝煌符號,是當之無愧的。孔子的文章道德是中國和世界寶貴的精神財富。

  孔子敏而好學,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勤於向人請教,不到30歲,就掌握了豐富的文化知識,力圖改變春秋末期禮崩樂壞局面。面對動盪混亂的社會現實,他的救世思想在魯國行不通,到齊國也碰壁。他周遊列國,遭到不少隱士的嘲笑,累累如喪家之狗。在陳蔡等小國,挨餓受凍,面有菜色。晚年回到魯國,致力於教育和整理古代文獻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孔子思想雖然也受到其他各家的衝擊,但並沒有消亡,一直存在發展壯大著。孔子與其弟子創立的儒家學派在當時諸子百家中就是主要的一家,但所走過的道路是坎坷不平的,有過匡被圍之難,有微服過宋之險,有陳蔡絕糧之苦等等。他的學派不但沒有解體反而在百家爭鳴過程中形成強大的凝聚力,勢力越來越大,到了戰國時代,成了影響最大的學派。

  雖然秦國不用儒家用法家,用武力統一天下,建立了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專制主義的封建王朝秦朝,然而,這個貌似強大的王朝,焚書坑儒,造成二世而亡的.結局。賈誼把秦的成敗經驗概括為一句話: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劉邦馬上得天下,宣稱居馬上得之,安事詩書!陸賈反駁:居馬上得之,寧可以馬上治之乎?劉邦聽後立即改變態度,明白武力攻天下,而仁義守天下。漢武帝接納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口號,從此,儒家成為歷代封建王朝的正統思想孔子也成為亙古一人的大聖人。唐玄宗時被尊為文宣王,宋真宗時尊為玄聖文宣王,金章宗時尊為至聖文宣王,元成宗時尊為大成至聖文宣王,清順治時尊為大成至聖文宣先師古代幾千年的封建王朝中,孔子和儒家思想的歷史地位一直沒有動搖過。

  孔子道德思想的基本精神,就是提倡人與人之間相處時要互相剋制諒解妥協和互相關懷親善支援照顧,以達到互利互惠的目的。這種精神不僅在歷史上曾起過重大作用,就是在當今世界上,也是需要的。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人與人之間的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不論國家與國家,民族與民族,階級與階級,集團與集團,黨派與黨派它們之間都會有一些矛盾但是如何對待這些矛盾,卻有不同的態度和方式採取哪一種方式解決問題,這要根據不同的時間地點條件而定。只強調妥協友好的一面,自然是不對的,但是把人與人之間只看成是爭鬥對立的關係,只靠武力解決問題的,顯然是不對的。謙讓妥協、諒解友好更是常用的一種基本方式孔子提倡中庸,實行和,並不是沒有原則,為和而和,還需要以禮節之,就是要以一定的規章制度來制約其實行,使其做到恰到好處。孔子還提出和而不同的要求,說明和不是模稜兩可的和稀泥,更不是同流合汙,而是在一定的原則指導下和善地來處理問題。

  我們不但可以用和而不同來處理一般人際關係,而且可以用和而不同來處理國際問題。我國最早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來處理國際間的爭端,今天又提出以鄰為伴以鄰為善等等,都是對和而不同的創造應用孔子重視家庭倫理觀念,建立長幼尊卑秩序,把孝作為做人根本他把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作為他一生追求的總目標。尊老敬長是一種值得各個時代重視的有普遍意義的品德,不僅是因為晚輩為了報答長輩的養育之恩,更主要的是,老人不論在生產鬥爭和社會閱歷方面都有豐富的經驗,這些經驗對晚輩來說,是極為寶貴的。歧視和虐待老人,不僅使生產和社會工作受到損失,而且會使道德淪喪,社會混亂,甚至能形成社會危機。孔子的思想講究仁愛,重視倫常,提倡和諧,強調秩序,追求安定如今,和平發展成為世界主流,中國向社會主義強國目標奮鬥時,我們最需要的是和平秩序穩定社會和睦民族團結隨著經濟發展的不斷加速,社會階層的分化逐漸加劇,階層對立人際關係緊張的狀況也不斷加深,需要透過包括道德教育在內的各種手段的綜合使用來調節人際關係,穩定社會秩序。當社會上還存在爾虞我詐背信棄約的現象時,孔子思想的信廉剛直等道德,就有延續存在的價值。同時,我們也要清醒認識到,各種道德規範都是在歷史上產生的。

  隨著歷史的發展它也會變化和消亡,孔子提倡的久喪厚葬父母在不遠游三年勿改於父之道等等,這些繁冗愚孝的行為觀念應該揚棄。但是,當某些道德規範所依據的社會因素還存在,它還能對社會發生作用時,這些道德規範也就不會消亡。我們今天重新認識孔子,並不是要掀起尊孔儒學的新潮流,而是更加理性認識作為中國傳統文化象徵的孔子思想的精髓,更好地指導我們現實世界。把崇高的道德信念落實到具體的行動中去,使孔子的倫理教導和人文關懷真正化為推進社會文明進步的力量。這樣,孔子繼承和改造傳統的努力才能得以實現。